西安事变中的兰州
张儒彬
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的西安事变义举。
驻在兰州的五十一军即于当日下午3时得到张学良的电令,大意是:“着该军即日解决国民党在兰州的部队和党政军各机关,并对甘肃境内胡宗南、毛炳文等部严行戒备,以扩大义举的声势。”在这一义举之前,从张学良对蒋介石不抗日的不满,而多次地有意无意地透露,以及张学良到西安后的一系列动态,五十一军团长以上的部分干部是有所揣测的,所以接此电后,并不感到突然,只是根据指示,急于采取行动。
当时五十一军所辖的一一三师(师长李振唐)驻兰州城郊和临洮一带,一一四师(师长牟中珩)和一一八师(师长周光烈)分驻在外市县。军长于学忠和一一三师师长李振唐去西安未归,即由军参谋长刘忠干召集一一三师参谋长窦希哲、六三八团团长张儒彬、六三九团团长李毓麟及军部特务营营长等多人召开紧急会议,做出如下的行动决定:将一一四师和一一八师调集兰州附近,加强对兰州的控制,并防止胡、毛等部以及鲁大昌的地方部队来犯;由六三八团和军部特务营负责解除兰州城内绥靖公署特务营、毛炳文部一个步兵营及警察大队的武装,并管制绥靖公署及公安局、检查所、励志社等特务机关;另由六三九团负责解除城郊胡宗南部骑兵第一团及军政部直属汽车第二团的武装;抽调军师各直属队部分干部士兵组成十余个纠察队,担任行动中的巡查,防止宵小乘机骚扰和维持秩序;用省政府(省主席是于学忠)名义通知各机关和居民,诿称今夜有部队举行城防演习,不使发生惊疑。
时到晚9时,夜深人静,各部队即按规定任务紧急行动。由于变起突然,对方毫无所知,因而在执行中较为顺利。到12时城内外蒋系全部机关和部队的大部分都被解决了,只有城内绥署特务营和郊区骑兵团的各一部负隅顽抗,但到13日早晨已全部解决。缴获了所有的武器,其文武官员和士兵共5000多人,分别被收禁在励志社和东郊兵营。在官员中有绥署参谋长张亮清(绥靖主任朱绍良在西安被扣)、公安局长史铭(军统特务头子之一)和骑兵团长秦某等主要人员。
在兰州这个侧面的事变中,由于布置周密,行动迅速,处置得当,双方仅有微小伤亡,地方亦未遭受糜烂,不过市民不明真相,以为东北军哗变,议论纷纷,人心惶惶。直到于学忠当日下午返回兰州,在群众集会上宣布了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后,不但疑团大释,而且群情激昂,一时抗日救亡之声,响彻云霄。这说明广大人民与蒋介石不共戴天,并反映了一致要求抗日的强烈愿望。
经过这次西安事变,使东北军感到莫大鼓舞,兴奋异常,也勇气十足,满以为从此救亡图存,复仇雪耻有日。不料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张学良不虑后果,竟由送蒋而为蒋所扣。这样一来,使东北军陷于群龙无首,尽管张学良曾留有亲笔函令,要东北军听命于于学忠,一致团结抗日,而抗日热潮,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蒋介石求之不得,便乘机首先利用假仁假义小恩小惠的种种手段在东北军内部进行分化。然后为了割断东北军与西北红军的联系,而于1937年春季假借便于整训为名将四分五裂的东北军调往苏北和河南南阳一带,并强行缩编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1962年4月)
* 作者时任东北军第五十一军第一一三师第六三八团团长。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西安事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