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奉化溪口雪窦山上
钱君立
1937年1月至9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附近的雪窦山,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度过了八个多月的幽居生活。当时。我在雪窦山中旅社担任经理,与张将军朝夕相处,整个情况比较了解,现口述如下:
雪窦山中国旅行社,位于雪窦寺西侧,1934年初开始建造,6月落成营业,内设6间客房,一个餐厅,旅游旺季,借用雪窦寺厢房搭100多只帆布床。开业以后,生意颇好。1937年1月,蒋介石派人通知,说有要人来住,命我停止营业。我对来人说,停止营业要通过上海总社,签订合同,方可生效。于是,国民党军委会与上海中旅社南京分社订下了包房合同。通知到后,我即腾出房间,进行了整修,安装了火炉。半月以后,我才知道前来住宿的要人就是西安事变中赫赫有名的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上山时,陪同和跟随人员很多。陪同的有当时陕西省邵力子和他的夫人傅学文,还有当时的杭州市长周象贤,以及杭州市的警察局长。张将军随带的有赵一荻小姐(当时以私人秘书身份)、俞副官、杜副官和一位姓滕的女护士。张将军一到门前,似乎感到意外,紧锁的双眉舒展了一下,高兴地说:“啊,中国旅行社”。我知道张将军过去常借西安中旅社举行宴会,对中旅社印象颇好,加上被判”严加管束”之后,进住不带政治色彩的组织,这或许是张将军感到高兴的原因吧。
张学良住下之后,蒋介石派了一名老秀才,天天给张学良讲四书五经,从上午8点到9点半。当时张学良不信佛,不信教,对四书五经也不感兴趣,但是这一个半钟头是非坐不可的。老秀才讲课时,有时我也旁听。讲完之后,张将军似乎得到了解脱,就和我们一起聊天,借以消闷。上午一般就这样过去了。
由于我社停止了对外营业,我的主要任务就变成管理好这所房子,照顾好张学良的生活。张学良喜欢打球,我就为他开辟了球场,他喜欢拉杠子,我就为他设置了一副单杠,他喜欢游泳,我就为他选择了一条深度适中的溪水,他喜欢爬山,我就陪他攀登风景幽美的山头。当时张将军的活动范围只有之10华里周围,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在中旅社张将军卧室隔壁住着专门“守护”他的警卫队长刘乙光,在雪窦寺驻有一连宪兵,张将军的一举一动,尽在别人监视之下,真所谓困居山中,插翅难飞。
在我与张学良将军相处的日子里,张将军沉默寡言,语言谨慎,有时只隐隐约约地吐露出他当时的心情。他曾在爬山休息时说:我们东北人个性直爽,说话算数,一人做事一人当,两个肩膀一个头,杀了又有什么了不起。他最恨阎锡山,说他言而无信,出卖朋友。张将军当时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爱国之心从未泯灭。当他听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动。平时一般在房间用膳,这天特到餐厅吃饭,慷慨激昂地说:“我惟一的希望就是抗日,这一天终于给我等到了,以后我即使死在这里,也心甘情愿了。”我们在场的人听了,无不为之感动。
张学良在雪窦山中旅社居住期间,曾经委托我办过几件事,我至今印象仍深。张将军到我社住下不久,就对我说,你这么小的一个旅行社招待所,给我包下来,怎么行?我回答:有人付钱,你放心住着好了。张将军说,不好,我绐你一点钱,你在附近找地方给我另造一所房子。说完,拿出500英镑,交给了我。我按照他的意思,到县里办了买地手续,在附近水洞岩这个地方给他造了三间两层楼房,房子依山而筑,上宽下窄,下层每间约12平方米,还多下不少钱,替他买了家具杂物。房子造好后,我向张将军交了账。张将军向刘乙光提出搬迁的要求,刘先要请示南京军委会,结果未获同意。张将军对此极为愤慨,说:“算了,不搬也罢,我死也死在这里了。”说完一声长叹,表示无可奈何。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往返沪杭等地,张将军常托我带信买物。这年夏天,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从美国回来看望张学良,在雪窦山中旅社居留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赵四小姐下了山,住到上海马思南路(今思南路)二号张公馆,我去上海,张将军就托我带信给她。于凤至返回美国后,赵四小姐仍上雪窦山照顾张学良的生活。平时每次到上海,张将军都要托我带些他所需要的用品。
这年8月中秋前后,厨房起火,中旅社招待所焚毁无遗,此后张将军即移住雪窦寺,四五天后,离开溪江,移往别处。我由于到上海总社报告起火情况和向保险公司领取保险金,没有赶上送行。回来后看到张将军给我留下一封信,内容大致是:在雪窦山居住期间,得到我多方面照顾,表示感谢,嘱咐我把他个人出资在水洞岩造的房子交给雪窦寺的当家。
(王舜祁整理) * 作者时任雪窦山中国旅行社经理。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西安事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