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取恢复汉卿先生自由的活动
江海潮
“七七”抗战军兴,我和同受张学良将军培养的在德国学习的东北青年万国宾同学一起,毅然束装回国,参加抗战。行前我们和散居各地的张骏吾、叶东滋和杜春宴夫妇等同学互相讨论抗战形势,一致认为张学良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促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全国团结抗战的大好形势,改变了“不抵抗主义”,扭转了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在这种有利形势下,我更迫切要求张学良将军能恢复自由,重握兵符,领导我们东北家乡子弟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地。
在归国途中,我们路经罗马,走访了驻意使馆公使衔代办、前张学良将军秘书沈祖同,商谈张的前途问题。他告诉我们,“八·一三”淞沪战争已爆发数日了!
我们乘的船抵达吴淞口外,正值漫天烽火。经与意驻沪领事馆交涉,在战斗停火间隙时船驶入港内,得以登陆。沪宁铁路交通中断,我幸得老乡杜重远相助,由十九路军同意深夜护送越过火线,夜渡昆山,转道苏州搭车去南京。
到达南京后,我们同往在东北军五十三军驻京办事处,这时,东北乡贤莫德惠、万福麟,王树翰等正聚首南京,为恢复张学良将军的自由而奔忙着。万国宾、张学思和我便就追随这几位前辈一起活动了。万国宾奉命前往汉口趋谒刘哲征询意见;张学思负责到沪走访宋子文;我则留居南京与当时在宁的王卓然和高惜冰以及东北方面其他人士联系,东跑西奔,传达消息,沟通情况。
莫德惠去溪口探望汉卿先生后回到南京,向蒋介石转陈,张学良将军热望能领导东北子弟兵奔赴前线,效命疆场,杀敌复仇,报国雪耻,立功折罪。莫德惠还代表我们东北父老兄弟姐妹,请求蒋恢复汉卿先生的自由。蒋没有表示同意,也无任何许诺,却说:“你们关怀汉卿,远不及我关怀汉卿。”
其时淞沪战争日趋激烈,首都南京危在旦夕。于是我们离开南京,同奔武汉,有一天,我在武汉街头忽然遇见张学思,未及深谈而别,后来才知道他远走延安学习去了。当时我正准备入川,到重庆大学接任商学院教学任务,此乃为一九三八年春二、三月间之事!
后来,由于留德同学谢树英学长的推荐,于右任先生邀我到汉接任秘书工作。因我刚到教育界工作,应邀与否,主意不定,我因此专程去请教莫德惠。莫对我说:“你不是要报效汉公对你的培植吗?这次不是很好的机会?”又说:“有了社会地位才好为汉公说话啊!最后还说:“于先生用意良深,老弟,我劝你赶快接受!快去!受了莫的敦促,我才复函应邀。秋后于先生由汉到渝,我即接受了任命。此后,我便为恢复汉卿先生的自由奔走在于、莫之间,做过一些工作。现举几件事例:
每当莫德惠探望汉卿先生归来后,凡属消息比较重要的,总是由我利用时机,委婉地向于反映情况,比如,那次莫到息烽探望张时,汉卿先生亲自对莫表示,自己只有两个机会可以恢复自由:“一是抗战胜利,国共合作;二是国家行宪时蒋先生出任总统。”再如,美国特使马歇尔来华时,曾通过于斌利用主教身份把东北人民请愿书交给马歇尔。此后于斌对我说:“马向蒋建议,将东北交给张负责。”蒋即对马说:“如把东北交给张负责,等于交给共产党。”马又对蒋说:“你不信任张学良,还不信任美国吗?”类似这些重要情况,都是由我向于先生反映过的。于老总是细心倾听,但并不作任何表态。
抗战胜利前夕和胜利初期,东北乡贤刘尚清由其次子致祥两次陪往美国就医。每次行前我都向他建议,请他到美后便中要找驻美大使顾维钧,如顾肯为恢复汉卿先生自由出点力气的话,利用他的私人关系,设法转托罗斯福总统对蒋施加影响,可运用侧面关系恢复张的自由。因为顾维钧二次出山重登政治舞台活动,均靠我们东北方面的力量支持,他应该为我们东北多出点力气才对。刘尚清首次自美就医归来,只对我说过他在美看见张夫人于凤至女士等语,我又从侧面探询其子是否见到顾维钧。他仅对我说,他的妹妹在美国进中国银行工作,是顾维钧推荐的。还说到,宋美龄访美时期张夫人于凤至女士曾去看宋,宋即对张夫人表示说:“委员长很关怀汉卿先生,並劝慰张夫人不要为此发愁。”说话中我知道,张夫人头发白了。这些情况我都向于老反映了。刘尚清二次赴美就医时,不幸病逝海外,后运柩到沪,归葬祖国.是否同顾维钧直接联系,不得而知。
一九四八年春,正值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时期,我在上海家中卧床养病。于右任先生特派他的随身副官李某到上海来探视,问我能否出门远行,並且告诉我于先生已经内定我为其代表,拟赴台迎接张学良将军来沪参加国共和谈,叫我事先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身体健康状况虽未完全复元,但也欣然接受任务,次日即搭车到宁待命。孰料不到三天于先生亲自面告台湾方面拒绝派人赴台迎张。嘱我即日返沪回家休养。我深深感到为汉卿先生争取自由又失去了一次良机!此前,李宗仁出任代总统时,我在养病中,陈去函致贺外,力陈要和谈成功,汉卿先生是个关键性人物。当时沪上盛传北平派来一位神秘人物到宁,敦促李宗仁释放政治犯。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神秘人物,即是朱蕴山先生!
一九五六年左右,上海民革市委王中民同志面告,沈祖同回国参观访问时曾谈到汉卿先生近况。据称身体健康,但是视力较差,能坚持每天读书写字,心情平静。
自中美建交以来,我即与侨居美国的留德同学国宾学长建立通信联系,几年往来信件不下百件,又通过万国宾得与侨居美国的汉卿先生家属于凤至女士及其女儿女婿间接联系。我们数人都是先后在德国留学的。
往事如烟!想当年与汉卿先生翰墨往返,论政救国,壮怀激烈,如今海峡遥隔,就教无路。惟望早日实现“三通”,达成中共两党“一国两制”共同建设统一的祖国,恢复汉卿先生的自由。我将以余年竭己之力,以一个中国为愿,爱国主义为源,广交三胞,联谊海外,天天讲“一国两制”,月月谈“炎黄子孙,本是一家”,以促成统一祖国大业,力争让汉卿先生有生之年可享受自由,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
江苏文史资料选辑:西安事变和抗日战争专辑(第二十一辑)/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