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追忆广角

  


回忆张学良将军和西安事变 (节录)

应德田


  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参加谈判情况
  十二日捉蒋后,张将军叫我找刘鼎共同起草电报稿,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团来西安共商救国大计,并说可派飞机到延安去接。代表团十五日由瓦窑堡出发,十六日到延安,十七日乘专机抵西安。代表团由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罗瑞卿、童小鹏等八、九位同志组成。到西安已下午六点多钟,住张公馆东楼三层。当晚就在这三楼中间大厅里举行了欢迎宴会,代表团同志分坐一长方桌两边,张坐北头,主任、我坐南头,荣陪末坐。
  饭后,张和周在周住室进行了会谈,谈话内容根据张事后谈及,主要内容:张表示,怎么劝说,蒋都不听,并要逼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配合“中央军”进行大规模内战,企图消灭红军;不抓蒋,就没法停止内战。争取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现在最有可能。只要他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他,并拥护他作全国抗日的领袖,以符合逼蒋抗日的方针。周表示同意张的意见,并说: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符合全国人民的要求,事变是为了抗日救国而发动的,它将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但事变的前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争取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会使中国走上光明的前途;另一种是杀蒋,这会引起更大的内战,使中国走上更坏的前途,应该争取西安和南京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周说:党对西安事变极表同情,对张、杨给以实际行动支持,使西安事变的抗日主张能够彻底实现。周与张研究对付南京方面一旦发动军事进攻的防御问题。他说:如果南京方面发动军事进攻,必须给予严重打击,以促使反省,这种防御战不是为了扩大内战,而是为了阻遏内战。张表示衷心佩服和完全同意。最后决定:蒋如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蒋,使西安事变走上和平解决的道路。
  十八日,周与杨虎城会见。杨对周所谈和平解决的方针极有疑虑。疑蒋是否能抗日,更疑虑蒋的报复。虽经一再的分析和解释后,他才表示同意,但疑虑始终没有消除。
  于是,张学良给宋子文去电报。12月20日,宋同端纳飞来西安,和张、杨及周见了面。张向宋表示,只要蒋答应通电的八项主张,便可送蒋回南京。宋子文二十一日返南京,二十二日偕宋美龄、端纳、戴笠一同飞来西安。宋氏兄妹由蒋委托为代表和西安方面谈判,商定的条件由他以“领袖人格”作保证,不作任何书面签字。二十二日开始谈判,二十三日基本结束。出席人有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及宋子文。由我作记录,谈判结果是八项主张归纳为六项。
  谈判中双方几乎没有什么争执,极为顺利。主要是张与周的意见一致,杨也同意。于是放蒋问题便决定了。张学良唯恐夜长梦多,蒋、宋更是归心似箭,谈判迅速结束。
  放蒋的讨论和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大家关注的放蒋问题已经提出,十二月二十三日,设计委员会开会,大家情绪十分紧张,一致认为有下列保证才能放蒋:一、蒋离西安前,必须把潼关以内的中央军先撤出潼关;二、蒋离西安前,必须释放上海被捕的“七君子”;三、谈判的条件必须由蒋亲自签名,公诸报端。没有三项保证,就不能放蒋。高崇明向张、杨汇报了意见。
  二十四日,张学良召集设计委员会委员和其他高级干部到他公馆会客室开会,他谈了放蒋的问题,和送蒋的理由:他邀我去南京,我能不去吗?他以后叫我去开会,我能不去吗?去了他不是一样能扣我吗?你们要知道,我不是光杆一个人,我一个人能搞双十二事变吗?我有东北军的力量在,有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的团结力量在,他不让我回来能行吗?何况我们这里还有南京的十几个大员呢,怕什么?大家仍处在似乎说服而实际并未说服之中。
  二十四日晚,周恩来由宋子文、宋美龄陪同会见了蒋介石。
  二十五日晨,宋子文接到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的联名信。张学良同杨虎城商量,准备当天放蒋,并亲送蒋去南京。杨也只好同意。杨问:“什么时候回来?”张说:“争取三天之内回来,至迟也不超过十天。”张、杨已决定,又怕部下知道后会发生问题,谁也不通知,下午二时半,张和蒋夫妇同乘一车,杨和宋子文、端纳同乘一车,到飞机场。蒋见机场有大批学生和群众队伍,他不知道是欢迎绥远抗日将军傅作义的,他怕阻他走,于是向张、杨说他答应提出的六项条件,重申诺言后,即与宋氏兄妹及端纳,同张学良登飞机,飞往洛阳。
  这时正是下午四点,设计委员会正在开会,高崇明报告高级将领反对无保证放蒋的情况后,正在讨论,忽听天空有飞机声,正疑时,接张公馆电话,传来张学良已送蒋介石去南京,惊得大家目瞪口呆。孙铭九得到卫士报告后,赶紧去问周代表,周惊愕地说:“我不知道,怎么不早来告诉我?”孙说:“我也是才知道的”。周立即同孙铭九乘车追赶,到时,飞机已到天空了。
  注:应德田先生当时系张学良的随从秘书。 

西安事变资料选辑/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西安地质学院中共党史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合编.—内部出版,1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