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图书目录>文艺作品

  


电影文学剧本西安事变9

郑重 程世荣 姚运焕 胡曜华 黄景渊


  西安车站。 
  飞机俯冲,惊慌的人群……
  惟有曲路不慌不忙地左顾右盼,然后向几个刚下车的人迎去:“徐兄!——”
  郭淮冷眼观察着这几个人。
  曲路引见:“这是奋斗书店经理,郭淮先生;这位是宋哲元、韩复榘先生的特派员……”
  特派员自我介绍:“徐维烈。”
  郭淮冷冷地:“徐先生,这回宋哲元先生的态度可是令人费解的。” 
  徐维烈一怔,旋即笑了:“郭先生,您是指宋先生的声明吧?非常时期,宣言和行动往往是需要完全相反的。”
  另一个神秘人物:“有的是‘拥蒋’杀蒋,有的则是‘恨蒋’杀蒋,可谓异曲同工吧?” 郭淮会意。几个人哈哈笑了。
  绥靖公署。
  飞机震耳欲聋和沉闷的爆炸声中,显得异常繁忙而紧张。
  报务人员对着话机:“……什么?……渭南被炸,死伤四十三人……”
  另一架电话机响起:“什么?赤水又被炸了?炸死多少人……”
  第三架电话铃响:“……洛阳……黄永安……”
  张学良,杨虎城进来。
  报务人员报告:“副司令,洛阳炮兵六旅黄永安旅长叛变。”
  张学良:“呵?!——”失惊。 
  杨虎城展开图纸,也忧虑地:“汉卿,洛阳一失守,陇海路就畅行无阻了。
  张学良不安地对杨虎城:“我的人不争气呵……”
  杨虎城忙安慰地:“没有什么,”转对严副官,“速电四十二师,命令冯钦哉师长,死守潼关!”
  大荔。
  冯钦哉手执委任状。
  任冯钦哉为“讨伐军渭北总司令”的委任状特写。
  冯钦哉受宠若惊地:“感激何总司令对于我的信任!”
  南京代表:“冯司令本系杨虎城老部属,值此国家危机关头,能大义当前,毅然受命,兄弟我非常钦佩!”说着将钱放在冯面前。
  冯钦哉:“哪里哪里。请转告何总司令,我冯钦哉不但放开潼关,还将率部西行,配合讨伐军进逼西安!”
  冯钦哉率军西进……
  绥靖公署。 
  杨虎城大惊:“呵?!……”一拳擂在桌上,气愤地,“冯钦哉这小子,倒底让人家给收买过去了!”他内疚地抬头看着张学良。
  张学良忧心忡忡地走到地图前。拿起铅笔……
  地图上箭头标着西安被围的形势,二人相对无言。
  杨虎城:“副司令,此时此刻,如果你驻保定的五十三军能迅速南下,倒可以从徐州以北、洛阳以东威胁何应钦。”
  张学良:“众叛亲离呀!电令早就给万福麟了,可至今按兵不动。沓无音讯。” 
  杨虎城:“你看,我军在渭河以北、洛河以西,无险可守,何应钦就可以直捣潼关了。”
  张学良:“其他友邻部队……”
  杨虎城拿起一叠电报翻着,“你看,东面宋哲元韩复榘满口支持,不见行动,西面盛世才搪塞敷愆,不得要领,南面李宗仁、白崇禧倒是态度明朗,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张学良:“可惜呀,北边傅作义因雨受阻,飞机被迫降落在易县。”
  严副官进来:“山西来电。”
  张学良抱有希望地:“阎西山会助我们一臂之力?”
  杨虎城忙接过电报,读着:“……兄此一举,增加抗战力量乎?减少抗战力量乎?……何以善其后乎……”
  张学良失望地:“老奸巨滑!”伸手接过电报,撕得粉碎。 
  远处枪声隐隐。 
  杨虎城憋闷地推开窗户。
  街头巷尾。 
  紧张的气氛,求战的情绪。
  郭淮正站在高处慷慨陈词:“……蒋介石卖国、打内战、残杀爱国人士,拘捕抗日领袖、专制独裁,贪污腐化……十大罪状,谁不想食其肉而寝其皮!”
  围观者赞同地:“开大会,公审他!”
  郭 淮:“说的对!革命决非理论与口号的争论,必须拿着头颅和热血硬干!”曲路高呼:“杀掉蒋介石,打出潼关去!”
  绥靖公署。 
  崔世铭:“……总而言之,蒋介石拒而不谈,南京何应钦又仗势欺人,我们政治设计委员会认为,这个仗是非打不成了。” 
  丁文辉:“西安各界要求,今天召开群众大会,宣布蒋介石罪状,动员西安军民迎战。”
  杨虎城:“好!地点就放在革命公园。”
  张学良转向杨虎城:“虎城兄,我们可是为了逼他抗日,才发动这次事变的。” 
  杨虎城:“有什么办法?他拒而不谈,尤其没想到何应钦会这么逼人!”
  严副官进来:“报告,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已进驻固镇,与我军隔河对峙!”
  张、杨忙走向地图。 
  电话铃响。 
  严副官抓起电话听听:“华县告急——”
  华县。
  讨伐军进攻,东北军迎战。
  营长对着电话:“……董钊二十八师、已将我两个营包围……” 
  炸弹在电话机前爆炸……
  绥靖公署。
  一部份东北军军官冲进来:“副司令,还不打吗?这口窝囊气实在受不了啦I”
  杨虎城:“汉卿!——” 
  张学良不语。
  军 官:“副司令!——”
  张学良不语。
  杨虎城:“你过去不是这样优柔寡断的人嘛!”
  严副官进来:“副司令,红军陈先瑞部巳向商雒地区进发。”将电报递上。
  张、杨同时意外地:“呵?!”忙看电报。
  军官们急切地:“看,人家红军已经走到咱们前边了。”
  一个东北军官进来:“副司令,董钊已经把我们华县的两个营……吃掉了。” 
  众军官义愤地:“副司令!——”说着,不约而同地拔出枪,向外冲去。 
  张学良:“站住!”
  军官们停下了,张学良又无话可说。
  正无计可施,丁文辉进来:“副司令,中共代表团的飞机已经到达西安。” 
  在场人惊喜。
  张学良如释重担地:“可盼来了!——”
  杨虎城也高兴地:“通知部队,加强警戒,热烈欢迎。”
  奋斗书店。
  曲路气急败坏地闯进门来:“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代表团到了。”
  郭淮大惊地:“呵?!——那今天的公审大会……”
  徐维烈眼瞅着曲路:“听说杨虎城同意了?”
  曲 路:“地点就定在革命公园。”
  郭 淮:“好!——人找的怎么样?”
  曲 路:“有几个亡命徒,不过要价太高。”
  徐维烈:“川越说了,不惜一切代价。”
  郭 淮:“只要今天乱中把蒋介石干了,共产克就是派谁来也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
  玄风桥张公馆。 
  在隆重而戒备森严的口令声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成员下车。 
  张学良迎上去:“周将军,终于把您盼来了。”
  杨虎城迎上去:“真是大旱之望云霓呵。”
  周恩来握住杨虎城的手:“杨将军吧?——人虽没见过,但十七路军和我党的关系,是令人满意的。”
  杨虎城:“以后还望周将军多多指教。”
  三人手臂相挽,向楼里走去。
  丁文辉上来:“小牛——”
  小牛高兴地:“丁副官——”
  丁文辉:“十二号当天我们就把政治犯放出来了,你妈……”
  小 牛:“我妈是关在秘密监狱里,周副主席说到现在还没找到地方。”
  丁文辉安慰地:“你放心,会找到的。”
  代表团在张、杨陪同下上得楼来、落座。 
  周恩来:“二位将军辛苦了,毛泽东同志对于二位将军的爱国热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杨虎城:“我俩原来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张学良:“把天捅了个大窟隆,可是下一步怎么办……棘手的很呐。” 
  周恩来锐利的目光闪动:“二位将军三天没合眼了吧?”
  二人同时地:“您听说了?”
  周恩来:“我看见了。”说着,起身上前将标有十二号的日历撕掉,“今天是十七号了。”
  张、杨互相看看,三人笑了。
  张学良:“周将军一来,我俩就有主心骨了。
  周恩来:“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还得依靠二位将军。”
  杨虎城:“不瞒您说,我俩是六神无主了。”
  张学良:“还是请周将军谈谈吧。” 
  周恩来:“我党认为,西安事变存在着两种前途。一是蒋介石接受八项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另一种则是和二位的愿望相反,大打内战,引狼入室。”
  杨虎城:“怎么才能实现前一种前途?”
  周恩来:“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杨虎城:“和平解决?你看这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蒋介石又拒而不谈……可能吗?”
  周恩来:“这就得看我们认识上是否明确,部署上是否得力了。” 
  杨虎城:“请周将军进一步谈谈。”
  周恩来:“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第一,必须采取有力的军事措施,既能遏制何应钦的讨伐,又可避免大规模内战。”
  张学良:“好!” 
  周恩来:“关于军事上的设想,等会请我军聂参谋长讲讲。”
  聂参谋长欠身示意。
  周恩来:“第二,需要马上把蒋介石保护起来,确保他的安全。” 
  杨虎城:“这……”楼下人声喧嚣。
  丁文辉进来报告:“副司令,西安各界求见周将军。”
  张学良:“这——” 
  周恩来:“先听听群众的想法也好嘛。”
  张公馆客厅。
  在张、杨陪同下,中共代表团进来。
  崔世铭首先迎上:“周将军,耽心国家的命运哪,您刚到我们就冒然来了。”
  周恩来: “我们高兴的是,正是因为有诸位这样一些忧国忧民的志士,中华民族是不会灭亡的。”
  崔士铭:“周将军对于这次事变作何考虑?”
  周恩来:“我很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代表甲:“我们的意见一句话——把蒋介石杀了。”
  周恩来不动声色地环视着大家。
  代表乙揣摸着周恩来的态度:“马上开公审会,就地杀。” 
  代表丙揣摸着周恩来的态度:“或者送到保安去,交红军杀。” 
  代表丁揣摸着周恩来的态度:“干脆把他送到苏联去,让俄国人杀也成!” 
  周恩来朗声笑了:“看来,我得在一派杀声中表态了。”
  众代表不得要领。
  周恩来:“我们的意见恰恰相反,和平解决这次事变,放蒋介石回南京去。” 
  众意外地:“呵?!——” 
  周恩来:“诸位应当看清,这次捉住蒋介石,既不同于十月革命捉住尼古拉,也不同于滑铁卢擒住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果,后者是军事失利的必然。而这次捉住蒋介石就不同了。”
  代表甲:“不同在什么地方?”
  周恩来示意落坐。
  周恩来:“这是靠张、杨两位将军的抗日热忱和牺牲精神,在一种偶然情况下捉住蒋介石的。他本人是被捉了,但他的军队和势力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如果我们不是杀他,而是通过这次事变逼他改变政策,把这股力量用在抗日道路上不是更好吗?” 
  代表乙:“可是,他的军队正在直逼潼关,打我们哪。 ”
  周恩来:“问题的严重性就在这里。何应钦是亲日派,汪精卫也已经拜会希特勒,准备回国了,如果把蒋介石杀了,何、汪阴谋得逞,我们的国家将会是个什么命运?” 
  众震惊。
  张学良:“周将军一席话拨开了我眼前乌云,天塌不下来了。” 
  杨虎城:“就怕事与愿违呀。——蒋介石可是到今天为止不谈判。”
  周恩来:“不要被他的暂时强硬所迷惑。由于这次事变,就在他面前摆下了这样两条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亡,权衡结果,接受八项条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众豁然开朗。议论。 
  杨虎城埋头不语,周恩来看在眼里。
  郭 淮:“不可思议!这个蒋介石可是打了你们十年哪。 ” 
  周恩来:“这一点我们不会忘记。”
  郭 淮:“那为什么还要放他?”
  周恩来:“这是因为,我们不是为了一已之私利,而是着力挽救民族危亡——我党这种态度,想来会为全国人民所赞同的!” 
  崔世铭激动地站起来:“贵党的胸怀可敬可佩!周将军,请您到‘政治设计委员会’给大家讲讲吧。”
  众代表也一跃而起:“周将军,也请您给我们的同仁讲讲。”
  周恩来看看大家,盛情难却,他转向聂参谋长:“怎么办?第一,咱俩得分分工了;第二,先安排一下我的时间。”
  崔世铭风趣地:“我当然是第一个。”
  周恩来看看表:“晚上八点到九点半。”
  代表甲递上名片:“我是工商界代表。” 
  周恩来:“九点四十五到十一点……” 
  代表乙递上名片:“我们教育界同仁。”
  周恩来:“十一点十分到十二点半。”
  代表们依次排队请求时间……
  止园。黄昏。
  周恩来和杨虎城在长廊边走边谈。
  周恩来:“……当着日本帝国妄图独占中国的时候,就必然要和英美在华势力发生矛盾。因此,蒋介石就有可能根据主子的意见,改变政策的。否则为什么他的英籍顾问端纳会热衷于西安南京之间奔走?”
  杨虎城点着头:“有道理。”
  

电影文学剧本西安事变/郑重 程世荣 姚运焕 胡曜华 黄景渊.—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7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