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核心书架>张学良传

  


张学良传-第六章 逼蒋抗日的唯一有效方法——兵谏-第一节 抗日与剿共的冲突

张魁堂

                         
    1936年秋,蒋介石在洛阳一个多月,策划对红军第六次围剿的军事。在此期间他先去太原,晤阎锡山,要傅作义把绥东战事争下来,后又去济南会见韩复榘,要韩向日本疏通,停止入侵绥东。在湘、赣南部的中央军正向河南陇海、平汉两线集中。胡宗南、关麟征部早已入甘、宁,王耀武师进驻汉中,万耀煌军亦拟开入潼关。为蒋介石祝寿所献的新式马丁式飞机70架进驻西安、兰州两地。红军不仅兵分势弱,而且渡至甘肃黄河左岸的红军北进无功;转旆向西,渐露败像。11月24日,绥东大捷,攻克伪蒙军首府百灵庙,全国欢腾,热烈援绥。蒋介石见日军仍未出马,自忖日军不拟立即大举入侵,于是决心趁此时机大举进攻红军。
    11月间,张学良曾令黎天才侦察平汉、津浦等线的军事动态,得知中央军络绎于途,由南而北而西,正在紧张地调动①。23日,上海发生了逮捕“七君子”事件。百灵庙克复后,蒋即要阎、傅停止向伪军进攻,并拒绝了张学良的《抗敌请缨书》。蒋介石要进攻红军的意图日益明显。12月1日,在武汉的王化一探悉蒋介石要东北军与十七路军进攻红军,否则分别将他们调往安徽和福建,立即报告了张学良②
    12月2日,张学良自驾军用飞机去洛阳谒蒋,察看形势。这次,他仍要劝蒋抗日,但没有放弃“苦迭打”的想法。早在8月间,栗又文去新疆,行前,曾问张学良:“蒋介石不赞成抗日怎么办?”张说:“我可以劝。”栗说:“你劝他不听呢?”张说:“可以再劝。”栗说:“他还不听呢?”张一拍大腿说“除非他不到我部队中来!”③
    利用杂牌部队进攻红军使之两败俱伤是蒋介石惯用的策略。这次他仍想用东北军打头阵,对张学良说,不仅一○九师恢复建制,一一○师番号也恢复重建。张学良再一次陈述抗日的必要,并要求释放“七君子”。蒋介石当然不会同意,张学良自洛阳碰壁之后,仍不放弃一切劝蒋机会,但也深知婉言劝说难以奏效,他就改变态度同蒋介石争辩起来。他要求释放“七君子”被蒋拒绝之后,责问蒋说:“上海各位救国领袖究竟犯了什么罪,我想全国大多数人谁也不晓得。沈钧儒是一位60多岁的著名教授,他所犯的罪,只好像他自己说的‘爱国未遂罪’!”他并直言不讳地指责蒋’说:“委员长这样专制,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蒋也勃然变色,厉声说:“全国只有你这样看,我是革命政府,我这样做就是革命,反对我,就是反对政府,就是奸党暴徒”。④“你的责任就是剿共,不许到绥远抗战,若要不然,就把你换掉。”⑤张学良回答说:“东北军的士气,打日本可以,打内战,难;除非委员长去训训话,安慰和鼓励他们。”蒋对张学良说,“我可以去临潼每天请一桌客,借此机会轮流和东北军将领谈话。”因为蒋认为“如剀切诰谕,亦必能统一军心。”⑥
    12月4日,蒋介石乘专列由洛阳赴西安,张学良随行。蒋介石这次去西安是满怀消灭红军最多是收编其残余信心的。他认为陕北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这地区的红军虽是主力,而陕北背靠沙漠,是绝地,只要大军从东西南三面一挤,击破红军主力,其残余部队倘不愿困死沙漠,只能接受他的改编,届时既可停战联苏,又消灭了他的心腹之患。倘东北军愿打头阵更好,否则,在豫、甘、宁及陕南的中央军共约有30万人,陕北红军不过3万多人,中央军加上地方杂牌军(如马家军),还有空军,是绝对优势。东路中央军前锋已过洛阳,除十三军一个师入溜关外,樊崧甫军已在洛潼之间布防。蒋介石将他的主要将领如蒋鼎文、卫立煌、陈诚等召去西安,连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也被邀在内。河南是进攻陕北的主要基地,刘峙任皖豫绥靖公署主任,坐镇开封。
    蒋介石到西安后,立即着手进剿红军的部署;并决定如张、杨拒不听命,即立予撤换。12月7日,蒋介石已决定以蒋鼎文、卫立煌代替张学良⑦。9日,蒋给邵力子一封信,要他通知《大公报》发表蒋鼎文任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的消息,中央社及其他报刊概不发表⑧。10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参加的只是他的嫡系将领蒋鼎文、卫立煌、陈诚、朱绍良、陈继承、万耀煌、钱大钧等,确定了第六次围剿计划,预定于12日上午公布,并决定将张学良撤职查办,解除东北军武装,逮捕在西安的共产党员及进步分子⑨。
    与此同时,自7日起,蒋介石分批邀东北军旅长以上军官餐叙,向他们表示:“有我蒋某在,一定带你们回东北,但你们必须听我的命令。”“中国前途是社会主义,而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抵抗日寇,收复失地,以至进入社会主义,都由我蒋某负责。”⑩  
    张学良于4日回西安后,即对杨虎城说明蒋介石态度顽固,坚持打内战,苦谏无效。杨虎城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张认为要慎重从事,但表示绝不泄露此事。张学良已经知道蒋介石要处置东北军,并与十七路军隔离,但他仍抱万一希望,不放弃最后的诤谏。当蒋介石邀东北军将领餐叙时,张学良要他们向蒋表示东北军官兵都想积蓄力量,打回老家去的愿望(11)
    7日,张学良约杨虎城去他的公馆,商量停止内战的办法。张说:“我们再劝蒋一次,他再不听,‘先礼后兵’,那我们对得起他。”杨先不同意,因为他一则认为蒋是个死不回头的人,劝不转;二则怕说翻了,露出马脚,蒋走了不好办。张说:“看不出蒋有提防我们的迹象。蒋很骄傲,以为我们只会服从他。或许蒋认为我们既去劝他,便不会有其他的举动。”杨不好再阻拦,同意张的办法。(12)
    7日晚上,张学良又去临潼华清池谒蒋,痛哭陈词——“哭谏”,大意说:
    “日寇由占领东北而控制冀察,今又由冀察而进窥绥远。这种节节逼进永无止境的野心,如不再加以制止和反击,将使整个国土全部沦于敌人之手,到那时我们都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罪人而无以自解。”
    “今天共产党已一再表示愿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我们有什么理由拒不接纳?据我所知,共产党不但主张抗日,同时要拥护你为最高领袖,你还将成为全民族的伟大英雄。”
    “我们应该认识到,内战的结果,无论谁胜谁败,都是中国国防力量的自我消耗,无异在客观上帮助了民族的敌人。”
    “我个人和东北军始终是站在你的这一边的,过去,无论风风雨雨,我们都是支持了你,甚至代你受过。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政策,完全为你所决定,而我却遭了全国人民的攻击和唾骂。我之所以抱着这种隐忍态度,完全为了维持你的威信,以利于今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今天,我们的态度依然如故。” 
    同时,张还说明当前要求抗日不仅有地方实力派,如阎锡山等,黄埔系将领中也有主张抗日而不打内战的。抗日是人心所向,希望蒋认清形势,改变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3)。
    尽管张学良苦口婆心,但是蒋介石却责备他年轻无知,受共产党的欺骗和麻醉,竟对张说:“即使你用手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14)
    8日上午,张学良对杨虎城说:“我的劝说失败了。蒋还拍桌子和我吵了一阵,你可以再走一趟。”
    8日上午11时左右,杨虎城去华清池见蒋进谏,回城后立即去张学良处,说劝谏已失败,应立即行动,不能失去时机与人心,并表示为抗日救国,牺牲这两个团体(按:指东北军与十七路军)也值得。张说:“我们为了国家,对蒋也仁至义尽了,现在只有干的一条路。”张、杨决定扣留蒋介石,但行动的日期还没有确定(15)。
    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东北与西北两个救亡总会组织学生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杨对这次游行最初不同意,因为怕影响他们的行动计划,也怕学生受到蒋介石的镇压蒙受牺牲。但由于组织者坚持,张、杨只好同意,并决定双方派兵去保护游行学生。
    游行时,军警枪伤了一个小学生,激怒了学生。省主席邵力子接见代表时又指责学生游行是干预国政。游行学生更加不满,决定去华清池向蒋介石请愿。张学良知道后,用电话向蒋介石报告,请求蒋接见请愿学生。蒋介石大怒,在电话中斥责张说:“这是你对学生的放任,让他们闹到我跟前来,那是不允许的?”张学良听后怕出事,立即乘车赶去,过十里铺赶上游行队伍。他站在沪水桥不远的一个土坡上向学生讲活,劝他们回城,并提醒他们说,不然将要发生流血惨案。
    学生们回答,“为抗日救国,不怕流血牺牲。”一个学生大声说:“张先生,你的家乡东北沦亡了五六年,你的祖宗坟墓还在那里,忘记了吗?现在,华北特殊化了,眼看日寇就要全面进攻,国家的命运是你们拿枪的掌握着,你们的枪还要打自己人,是何居心?我们要同蒋介石去算账”,说罢放声大哭,全场学生都哭了起来。张学良也禁不住跟着失声大哭,激动地表示:“我的枪决不打自己人。你们的要求也就是我的要求,一定保证实现,一星期内用事实答复你们。请相信我吧!我没有忘记家乡,也没有忘记祖宗坟墓。相信我吧!”游行学生见张学良表示如此恳切,才折回西安(16),得以避免一场流血事件。
    当晚,张学良向蒋介石转达了学生的要求,但是蒋却责备张不懂得爱护领袖,说:“有人侮辱领袖,你不和他们拚命?!”至此,张学良终于明白蒋已经铁着心要打红军,再也劝不回头的了。8日,王以哲已向张学良报告:蒋介石已经知道六十七军电台与中共电台通报的事,要他“改过”,“努力剿共”。同时,蒋鼎文已有劝张学良交出军权的非正式表示(17)。蒋孝先则表示更为露骨,他对黎天才说:“你告诉张副司令,西北的剿共任务如不愿担当,即请退出西北,不要误了大事。如若还愿意干,就好好干。”(18)张学良对蒋孝先的嚣张极为恚愤,同时也看出蒋介石已剑拔弩张,随时准备摊牌了。8日,张学良先将准备扣蒋的决定透露给王以哲。9日晚6时左右,他把王以哲、刘多荃找到公馆,说明为反对内战,决心扣蒋。王说:“副司令有决心,干吧!”张学良交代刘多荃负责临潼方面的军事行动(19)。
    10日,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的前述决定很快传了出来(20)。同日,中共中央向张学良通报国共谈判的情况,即蒋介石已将双方停战抗日的谈判改为收编红军的谈判,谈判有了波折。张、杨以前只作了分工,即扣蒋事由东北军担任,解除西安城内中央军、警、宪、特武装,逮捕中央军政大员,控制飞机场,扣留军用飞机,由十七路军担任,但还没有确定动手的日期。这天,张学良和杨虎城商定抢在前头,于12日清晨行动,双方各自准备。
    蒋介石住在华清池中国旅行社内,随身只带了1个警备区队(1个排)的武装。另华清池旁禹王庙有宪兵1个排。华清池大门及四周院墙由西北总部的卫队一营的1个加强连守卫。当时西安、临潼的东北军也不多,只一○五师第一旅,其中第二团守卫机场及火车站等,不能抽调。另有警卫西北总部及张公馆卫队第一、二两营。张学良计划以第一旅的另2个团组成以华清池为中心的外线包围圈,由六十七军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任指挥,第一旅旅长高福源公出。捉蒋任务由卫队二营派1个连担任,警卫华清池的加强连协同作战。内线指挥官由一○五师第二旅旅长唐君尧担任。这是当时能动用的最大兵力,约6000人(21)。战场指挥官是一○五师师长刘多荃。 
    卫队二营是张学良的亲兵,但是张考虑到营长孙铭九没有作战经验,捉蒋又不同一般作战,因此决定调骑六师师长白凤翔、团长刘桂五率二营去执行捉蒋任务。白、刘两人是绿林出身,有胆略,枪法好,善于“掏老窝”。因刘桂五没有去过华清池,11日上午张以刘准备回热河老家去打游击为由,带他去晋谒蒋介石,实是察看蒋住处的出入门径,也向刘交代了谒蒋的真实意图。张向蒋介石介绍了刘桂五之后,自己就去钱大钧处谈话。刘桂五谒蒋回去后,张让他自由行动,不给以任何约束。刘桂五见张对他如此放手和信任,深为感动。
    11日,张学良照例去华清池周旋一番。白天张、杨两次碰头,决定12日晨6时动手,控制华清池的电话,准备万一消息泄露的紧急措施,即由驻临潼的部队捉蒋。第一旅的一、三两团已轻装待命。下午,张学良由华清池带回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要他去谭海处接受任务。同时派飞机去平凉将唐君尧接来西安。
    晚上,蒋介石邀宴张、杨和几个高级将领,确定第六次“围剿”计划。杨未到,蒋问:“虎城怎么没有来?”张指着蒋鼎文、陈诚、卫立煌等人说:“今晚我们两个作东,在新城大楼请他们吃饭,虎城在那里。”饭毕,张学良自己开车,和他们几个将领一齐再去新城赴宴。散席后,张、杨最后商定按原计划行动,张对杨说:“成功了大家共享,失败了我个人承担。”我总指挥,你副总指挥。指挥部就设在新城。”(22)张学良把指挥部设在新城,为的使杨虎城放心。(23)
    张学良回公馆后,先找黎天才来,问问蒋介石当天傍晚召见他的情况,把扣蒋的决定告诉黎,并要他在3时前准备好行动纲领(即八项政治主张)和通电,然后见唐君尧。
    唐见张问:“前方很紧张,副司令叫我回来有什么急事?”张沉重地反问:“关东军炸死老帅为的什么?‘九一八’事变又为的什么?”唐君尧是员饶将,绰号唐二虎,抗日心切,回答说:“这是日本的大陆政策,是咱们东北人连小孩都知道的事。”又说:“全旅官兵盼什么时候打回老家去,像苦旱的庄稼人求雨一样。副司令,只要你说打日本鬼子,咱旅官兵没有一个贪生怕死的,不会有半个孬种。”
    张学良叹息说:“这些话,他们对我讲过许多次,你说我该怎么办?”接着又说:“我问你,是内战要紧,还是救亡要紧?”他越说越激动,接着大声说:“五年来,东北父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受尽天下人的臭骂,关外义勇军大部被消灭,华北已朝不保夕,可我们还每天打自己的同胞,互相残杀。你说……你……”,说着就流下了眼泪。停了一会,张学良说:“我找你来干一件事。”唐抢着说:“副司令吩咐吧,只要有益于国家、民族,就是去死,我也一定完成任务。”张于是向唐叙述几次请求蒋介石让东北军去援绥被蒋严词拒绝的经过,然后霍地站起来,两眼盯着唐说:“现在再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为国家民族,也为委员长的前途,我已决定请委员长来西安主持抗日大计。我命令你去华清池把他请来,但不准对他有丝毫伤害,不准出半点差错。”唐立正报告,说:“我一定谨慎地完成副司令交给的任务,请副司令指示这次请委员长的用意。”张说:“拥护委员长领导抗日。”张要唐任内线指挥,并告以参加作战的部队(24)。
    张学良向唐交代完任务后,即去二楼客厅,西北总部的文武大员已等侯多时,见他来都肃静无声。张向大家宣布了扣蒋计划,并作了说明,大意是:对日本侵略不抵抗是错误的,抗日与剿共不能并存,屡次进谏,蒋介石不但不听,反而硬逼东北军打内战,否则将南调而后加以消灭,只有请他来西安,主持抗战大计,并说明已与杨主任商量好,今晨6时动手(25)。大家听张学良说完后,皆无异议,只于学忠问:“第二步怎么办?”张说:“捉了以后再说。”张关照去临潼扣蒋的将领:“一定要把委员长请来。”并且要求只许活捉,不能伤害。
    扣蒋将领随即分头出发,张学良带领其余大员去新城指挥部。行前,他请刘鼎来,要刘把扣蒋的事向中共中央通报,请求配合行动。张、杨怕国民党特务破译电报,在他们下了扣蒋的决心以后,决定事前先不通知中共中央。
    卫队二营扣蒋部队抵华清池后,卫队一营即撤去大门岗,两支部队进入华清池院内,在二门口,遇到蒋介石的卫队抵抗。华清池虽无后门,由于缺少内线包围圈,蒋介石在近身侍卫帮助下,乘卫队抵抗之机,越墙逃跑。新城指挥部接到刘多荃的电话报告后,大家都很震惊。张学良对大家说:“若找不到委员长,我便将自己的头割下来,请虎城兄拿到南京去请罪,了此公案。绝不能因为要停止内战而引起内战,那我张学良就成了千古罪人。”张学良令刘多荃查看蒋介石的汽车在不在,是否有人越过外线包围圈。
    经刘多荃查明,确无人越出包围圈,蒋介石的汽车还在,专列火车已被张学良借大修之名调走。张学良据报,即下令搜山。不久,刘多荃报告,已找到蒋介石。兵谏第一步成功,群情欢腾。张学良随即发出“文寅”电(26),向中共中央通报蒋介石已被扣留。

    ①《黎天才自传》。
    ②何成濬去洛阳为蒋介石祝寿时,在钱大钧桌上,见到调东北军出陕,与十七路军及红军分离的密稿。12月1日晚,何将此事告王化一,要他立即转告张学良。见王化一《我在西安事变前的一些经历》,全国政协《西安事变资料选编》第二集。
    ③栗又文致电永信,1982年7月13日,存全国政协。
    ④参见1936年12月13日张学良对西北总部职员的训话。
    ⑤《周恩来选集》上卷第192页。
    ⑥蒋介石:《西安半月记》。
    ⑦何柱国:《谈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资料选辑》第340页,西北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编。
    ⑧只由《大公报》发表消息似在减少国内波动,但此信是扣蒋时在华清池五间厅被发现的,尚来发出。见《蒋介石给邵力子的一封信》,《西安事变资料选辑》第488页,西北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编。
    ⑨张潜华:《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全国政协存稿。   
    ⑩(11)何镜华:《西安事变与张学良》,全国政协存稿;刘多荃:《扣蒋前夕》,《西安事变亲历记》第213页。
    (12)王菊人:《记西安事变前后的几件事》,《西安事变亲历记》第139页。
    (13)(14)张潜华:《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当时,张在西北总部任秘书。张与杨夫人谢葆真是同学,北伐时,刘伯坚派他们去杨虎城部做政治工作。张说,哭谏内容在张学良被囚禁后,杨虎城向他谈的。 
    (15)王菊人:《西安事变前后的几件事》,《西安事变亲历记》。
    (16)谢华:《西安事变的回忆》,《峥嵘岁月》1982年2期。当时谢任中共西北特支书记。特文隐蔽在十七路军内。
    (17)(18)《黎天才自传》。
    (19)刘多荃:《扣蒋前夕》,《西安事变亲历记》213页。
    (20)邵力子:《西安事变追记》,《西安事变亲历记》第187页。
    (21)东北军编制大,每个步兵团至少有2000多人,大的可达3000以上。结果卫队二营营长多带了一个连,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又带去有120匹马的骑兵连和有80人的摩托化手枪排参加,这次战斗的实际兵力约6000人。
    (22)申伯纯:《西安事变纪实》,第110页。
    (23)《刘鼎札记》。    
    (24)夏时:《唐君尧参加捉蒋的经过》,全国政协编《西安事变资料选辑》第1册。
    (25)攻击华清池的时间比预定的为早,找到蒋介石是在5时前。
    (26)文是12日,寅是清晨3时至5时,寻到蒋介石应在5时前。

张学良传/张魁堂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