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事变简介>震惊世界的一幕

  


5.5 内部分化

李义彬


  东北军、十七路军的绝大多数部队和广大官兵在张、杨两位将军率领下参加了西安事变的爱国壮举;但也有极个别的人背叛张、杨,投靠了南京。
  驻在兰州的东北军五十一军,根据张学良指示,发动了兰州事变。
  12月12日清晨蒋介石被扣留后,张学良给在兰州的解方(五十一军中校参谋、张学良的抗日同志会成员)发去“亲译”特急密电,密码是用解方与张学良直接专用的密码本。电文大意是:“军事会议破裂,我与杨主任合作,已将蒋介石及中央军的诸将领扣押,发表了八项救国主张”,要求解方“转达五十一军:立即在兰州响应西安的行动,发表声明拥护八项主张,并立即切断朱绍良的绥靖公署和南京政府的联系,把中央嫡系在兰州的军队、党部、公安部队一律缴械,将其主要负责人员看管起来等等。”①
  当时兰州的驻军情况是这样:东北军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兼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和川陕甘边区总司令;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是蒋介石的嫡系朱绍良,绥署有一支武装特务营;蒋的嫡系胡宗南部也有两个团驻在兰州东校场。西安事变前夕,朱绍良、于学忠及其三个师长均被调去西安参加军事会议,事变爆发时他们都不在兰州。
  解方于12日收到张学良密电后,立即送给五十一军参谋长刘忠干看。因于学忠不在,刘暂代于的职务。刘忠干看到张学良密电后大吃一惊,不久他收到了于学忠从西安发给他的密电,通报西安事变情况,明令他“将胡宗南部的两团、绥署特务营及与军统有关的部分警察解除武装,对重要人员要限制自由”。②解方、刘忠干和川陕甘边区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刘熙光一起商量如何落实张学良和于学忠的“密电”,他们把甘肃省政府秘书长周达夫、五十一军所辖三个师的参谋长、西北总部驻兰州的联络参谋、川陕甘边区总司令部各处处长及特务营长请来开紧急会议。与会者一致同意坚决执行张学良和于学忠的命令,决定当日黄昏开始行动。
  刘忠干和周达夫亲自出面于12日黄昏诱捕了甘肃绥靖公署参谋长及各处处长和兰州公安局长史铭(实是复兴社兰州站长),分别软禁在刘、周两家住宅内。周达夫向驻守兰州的邓宝珊新一军打招呼,请该部门口的守卫今晚撤至门内,以免发生误会。邓宝珊表示同意。当晚7时,担任城防的五十一军一一三师和特务营按计划分头包抄了甘肃绥靖公署、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公安局和特务机关,收缴了他们的电台、密码和所有武装部队的枪械。与此同时,五十一军一一八师缴了兰州东郊中央军第七军炮兵团和胡宗南部两个团的械,还占领了飞机场,扣留了新式飞机20架。省党部、励志社、军训委员会的头目都被集中看管起来。
  13日上午10时,周达夫主持召开甘肃省政府委员会议,向与会者说明了举行这次会议的原因,宣读了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主张通电,并介绍了蒋介石及其军政大员被扣留在西安的情况。应邀列席会议的五十一军参谋长向省府委员们介绍了他们奉命对胡宗南部两个团、绥署特务营及与军统有关的一部武装警察缴械的情况。周达夫和刘忠干还对绥署高级职员及兰州军统特务头目、警察局长史铭暂行限制自由和待遇等法等作了说明。到会人员虽都感到事变来得突然,但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表示赞同。经与会者讨论通过,决定:兰州公安局长史铭暂时看管;抚恤所有伤亡人员;在兰州的中央财经机关的所有收入,暂不上解中央,存入中央银行甘肃分行。当日下午3时,周达夫向各金融、邮电、税务等部门的负责人作了布置和说明。
  14日上午,以省政府名义邀请地方士绅、知名人士开会。到会者有杨思、水梓、裴建准、范禹勤、王廷翰等20余人。马步芳、马步青、鲁大昌、杨子恒各部驻兰州办事处处长也应邀到会。周达夫向他们介绍了西安事变、兰州事变的情况和省政府采取的措施,之后进行座谈。“有人说:‘日军进犯,由东北而华北,由华北而步步进逼,时急势危,万不可再有内战啦!’有人说:‘共产党在八月间已表示愿与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杨通电的主要意思也是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对蒋委员长并无危害之意。就看南京和蒋委员长的态度啦!’各部队驻兰的办事处处长也都表示一定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向他他们的长官报告。”③此外,周达夫还召集兰州各学校教职员和学生代表百余人开会,向他们介绍有关情况。《甘肃日报》也加强了事变情况的报道。
  五十一军令在外地的一一四师和一一八师部队迅速向兰州集中,协同驻在兰州附近的一一三师加强兰州的防务。邓宝珊完全赞同张、杨的正义行动,事变后他对于学忠表示说:“我一向反蒋,决不含糊,当然随之。”④对驻在兰州东部静宁一带的中央军毛炳文部,五十一军采取团结方针,曾热诚接待该部一名副师长来访,于学忠向他说明了张、杨发动“兵谏”的目的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该副师长颇表满意。正因此,事变后毛炳文部不见谅于蒋介石。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加之没有中央军直接威胁,兰州在事变后形势稳定,人心亦趋安定。兰州事变因是由军、师参谋长出面发动的,后被人们称为“参谋造反”。
  驻甘肃平凉的东北军部队把驻该地的中央军宪兵一个连给缴了械,占领了飞机场,扣留了20余架旧式飞机。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南京当局的分化瓦解和收买利诱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内部都发生了背叛事件。
  当时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是驻在大荔、朝邑一带的十七路军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的背叛。早在杨虎城担任靖国军第三支队司令时,冯就加入杨部,一直受到杨的信任。冯所部四十二师是杨虎城的主力部队之一。从1935年起,冯钦哉即被蒋介石以重金收买,在政治上倾向蒋,坚决拥护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反对杨虎城的“联共抗日”方针,并开始暗中做叛杨投蒋的准备。可是这些并未引起杨的警觉。
  12月12日凌晨3时,杨虎城密电冯钦哉,令其速率部日夜兼程抢占潼关,阻击中央军两进。冯钦哉从大荔率部前往潼关,见潼关早已被中央军抢占。于是便派人向樊崧甫接洽叛杨。
  杨虎城当日拂晓通过电话做冯的工作,说张副司令已下令实行“兵谏”,敦促冯遵令行动。冯在电话中答复杨说:“张副司令的命令我不听,你有什么办法,我们再商量。”冯立即令驻朝邑等地的四十二师部队迅速向大荔集中,并召集团长以上人员参加的军事会议。冯在会上首先发言,诬蔑张、杨的义举是“背叛党国”,“背叛领袖”,“勾结共产党作乱造反,破坏抗战”等等,并煽动其部属拥护蒋介石,反对张、杨。
  为稳住冯钦哉,从12月13日起,杨虎城先后派新一军参谋长续范亭、西安绥署办公厅主任续式甫、西安绥署参议冉寅谷、四十二师驻西安办事处处长许海仙、西安绥署参议赵子余和杨虎城的私人财产管理人鱼存之等前往大荔劝冯,动员冯继续与杨合作,但都遭到冯的拒绝,冯向这些代表表示:“事已至此,无法挽回。”⑤
  冯钦哉向12月14日来到大荔的南京中央税警总团团长黄杰献计献策,建议中央军从蓝田、二华、渭河三路进攻西安。冯还派副师长郭仰汾去潼关面见国民党开封绥署主任刘峙,当面表达他绝对服从南京之意,并委托郭向刘峙表示:(一),他在军事上有把握消灭张、杨,营救蒋介石出险不成问题;(二),他愿意领衔通电全国,声讨张、杨。刘峙对冯钦哉的上述表示深表赞许。当即在潼关拟出通电稿,郭仰汾在电话中征得冯钦哉同意后,于12月14日向全国发出。冯钦哉领衔发表的通电,诬蔑张学良是“中华民国千古罪人”,攻击张“渊源匪阀,枭獍成性。昔曾扰乱于冀、鲁,继后法虐施辽东,嗜毒物无异性命,不抵抗而亡四省”。这个通电要求南京“中央政府明令军政部何部长应钦大统六军,明令挞伐”,他愿“蹈汤赴火,是用不辞”。冯在通电中还得意地说:“万(耀煌)军咸阳扼其西,樊(崧甫)军潼关封其口。本军凭河阻其北。釜底游鱼,何待锅煎。”他呯吁南京当局与国人“明辨是非,一致声讨。”⑥在这份通电上署名的还有在潼关前线的中央军各部头目樊崧甫、李默庵、董钊、桂水清等。
  冯钦哉部叛杨投蒋,当时产生了严重恶果。首先,冯部辖七个步兵团和四个独立营,其兵力约占十七中军的三分之一。冯的背叛,无疑削弱了十七路军的实力;冯部背叛,致使潼关门户大开,张、杨在渭河北岸、洛河西岸已无险可守,从而破坏了张杨的军事计划,大批中央军顺利进入潼关,增加了张、杨的压力和对西安的军事威胁。
  驻在洛阳的东北军炮兵第八旅旅长黄永安、西安事变爆发后背叛张学良,也带来了严重后果。当时,炮兵第八旅辖两个团,黄永安及其所辖炮十二团驻洛阳。12月12日清晨5时,张学良密电黄永安,令其率部和在洛阳军分校学习的东北军士兵大队响应西安的行动,解除洛阳军分校和航校的武装,封锁飞机场,查封各银行,逮捕洛阳军分校教育长兼巩洛警备司令祝绍周。当时在洛阳的炮八旅虽只有几千人,但装备精良,而且还可得到上千名在洛阳军分校受训的东北军士兵大队的支援,如果他们遵令行动,响应张、杨,控制了洛阳,那将使豫西特别是陇海路的军事形势大为改观,给陕西增加一道屏障;可是,黄永安接到张学良密电后,立即去向祝绍周告密。祝绍周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电告南京何应饮,同时采取行动:监禁在洛阳军分校学习的东北军士兵大队,软禁了其大队长赵云飞;令陇海铁路局长钱宗泽把所有空车厢打开,同时下令集结在潼洛间的中央军樊崧甫部停止筑路和修筑工事,见车就上,抢占潼关。当十七路军的冯钦哉奉命渡过渭河逼近潼关时,潼关已被樊崧甫部抢占了四个小时。此后,大批中央军涌入关中,其先头部队占领华阴、华县,进至赤水,构成对西安的威胁。洛阳机场也成为南京空军轰炸西安的主要航空基地。
  驻在河北保定的东北军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事变后不仅不执行张学良的命令,反而扣押了副军长黄显声,发出了“拥护中央”的通电。
  ① 解方:《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将军的政治思想变化》。《西安事变资料》第2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8页。
  ② 周达夫:《西安事变时兰州的情况》。《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56页。
  ③ 周达夫:《西安事变时兰州的情况》。《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60—261页。
  ④ 周光烈:《双十二事变我的回忆》。《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67页。
  ⑤ 冯钦哉:《西安事变时我反对张、杨,拥护蒋介石的经过》。《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56—557页。
  ⑥ 《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264—265页。
  

震惊世界的一幕: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李义彬.—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