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杨虎城>杨虎城参考书架>回忆杨虎城将军

  


回忆杨虎城将军-杨虎城将军在纽约

唐得源

                                     
  杨先生是在一九三七年七月底抵达纽约的。在他抵达纽约的次日,我们三个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学习的陕西学生,得到中国驻纽约总领事于某的通知,一道去杨先生住宿的旅馆,会晤杨先生。去的三个人是韩寿萱、王子休(德崇)和我。在杨先生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期,我曾经以教育厅代厅长身分列席过省政府委员会议,任职约半年天气,和杨先生是比较熟的。杨先生在纽约住的是一家高级饭店。我们进入饭店之前,很清楚地看到在饭店外面的楼上挂着中国国旗(因为杨先生是奉政府委派出国考察军事的,按照国际礼节,美国政府是应当这样表示的)。我们在向杨先生表示问候之后,杨先生对我们说,他这次来,是为了搭船转赴欧洲,住不了几天。随同杨先生到纽约的只有秘书亢心栽一人。亢曾经被杨先生资送到英国留过学,蒲城人。
  关于杨先生到纽约后的食宿、交通等事项,都是由驻纽约总领事于某负责料理的。于曾经招待杨先生吃过多次饭,我们也被邀参加过不只一次。当时据我们从旁观察,于对杨先生的招待,还是比较殷勤的。
  杨先生在纽约停留期间,纽约华侨曾开会欢迎,并请他讲演。这一活动是由冀朝鼎负责接洽并陪同杨先生参加的。随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也邀请杨先生讲演,我们三个人都参加了。我还是组织者之一,因为当时我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中国学生会的会长。讲演地点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教室里,参加听讲者有百余人,当杨先生在亢心栽陪同下来到会场时,全场热烈鼓掌表示欢迎。在讲演中,他精辟地阐述了抗战必胜的一些主要论据,并且积极地表示了他自己准备回国参加抗战的决心。讲演的具体题目,记不清楚了。关于抗战必胜的论据,他主要讲了三点:第一,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如果战争拖得过久,摊子铺得太大,恐怕他的力量难于支持下去;第二,从国际形势来看,战争发展到一定时期,英、美、苏联等国,为了维护他们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这对中国将是非常有利的;第三,中国是为反抗侵略而战,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士气旺盛,并且我们有辽阔的大后方,这些都是我们必将取胜的有力保证。最后杨先生谈到他的态度时说:“我是军人,是最先倡导抗战者之一,今天抗战既已全面展开,我已下定决心,争取尽速返回祖国,站在抗战第一线,任何牺牲,在所不惜。”听众对杨先生在讲演中所作出的精辟分析和表现出的高度爱国热忱,深为感动,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遗憾的是,当讲演结束的时候,突然一个人站起来,以责问的口气提出有关“西安事变”的几个问题,要求杨先生回答,又有一两个人站起来,随声附和。他们的目的很明显,想当众给杨先生以难堪。这几个人我们不认识,肯定是混进会场的几个国党特务分子。当时马上就有人站起来针锋相对地给以反驳说:今天我们请杨将军来主要是讲抗战问题,如果在此范围以外有什么问题要请杨先生解答,不妨在另外的场合或用书面提出,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些问题是极不适当的。这时,我们几个人就趁机拥护着杨先生很快地离开了会场。随后,我们陪同杨先生和他的秘书,游览一百零五层的摩天大楼,一直上到了最高层。在上边我们共进了晚餐,并且一起照了像。在进餐中杨先生谈笑风生,兴致极好。
  在杨先生到达纽约的消息传出以后,引起了当地新闻记者的注意。据亢心栽对我们说,到旅馆访问杨先生的记者日必数起。《纽约时报》曾专题报导了杨先生到达纽约的消息,并附有杨先生的小传和照片。直到杨先生坐上了轮船以后,我们上轮船去送行,还发现有记者赶到船上进行采访。
  当杨先生离开纽约的前夕,我们几个人到他住的旅馆作了最后一次晤谈。谈话的内容我记得有这样两点:第一,我们建议他到欧洲以后,不妨多停留一段时间,多看一些地方,来一次也不容易,国内战争情况也有待进一步了解。最好在时机比较成熟的时候,再考虑决定动身回国的问题,这样比较稳妥一些。他回答说,我准备到了那里,到几个国家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就够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国内前方将士们都正在战场上流血流汗,我呆在这里游山玩水能行吗?至于谈到个人问题,我也顾不上考虑得那么多了。我们三个人听了这一席话,心情突然感到沉重起来。第二,我们问到他关于所谓对张杨训话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含蓄地说了一句:“这个问题,连我也答复不上来。”
  杨先生乘诺曼第号客轮离开纽约的时间,距离他到达纽约的日期大致不超过一个星期。大约隔了三几个星期或更多的时间,杨夫人谢葆真带了她的七岁的公子拯中和随员樊雨农到了纽约。可能杨先生早已和杨夫人通过信,了解到我们三个人在纽约,所以在她到了纽约以后,很快地就和我们联系上了。见面后,杨夫人首先告诉我们,她们一行这次是从美国西部到纽约来的,准备搭船转赴欧洲,陪同杨先生一道赶回中国。她在纽约的生活一切,也是由那位总领事负责料理的。她在纽约停留了一个星期左右,在此期间,我们三个人陪同她和那位总领事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参观过一些热闹街市,并在商店买过一些东西,而且不止一次地到她住的旅馆里进行过访问和谈话。此外,我们还陪同她和拯中、樊雨农看过一次电影,又到唐人街吃了一顿广东饭。由于她是以陪伴杨将军的身分来的,她没有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当时杨夫人和拯中穿的都是西装,杨夫人风度落落大方,非常健谈,公子拯中天真活泼,引人喜爱。俗话说:乡亲见了乡亲亲。因此,杨夫人在和我们的交谈中表现是非常热情的。杨夫人一行也是搭乘诺曼第号由纽约转赴欧洲的。 
  (一九七九年九月七日)      
  

回忆杨虎城将军/文史资料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