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业篇-会见宋氏兄妹
文东升
西安事变爆发后,由于南京亲日派别有用心地封锁消息,断绝了同西安的通讯联系和铁路交通,致使南京在好几天内都不明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和张、杨的真正意图。
谣传“血与火充塞西安”“西安已成赤色恐怖世界”。
宋美龄、宋子文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12月18日,蒋鼎文带着蒋介石的停战手令飞回南京,接着端纳也飞回南京详细报告情况。宋氏兄妹才增强了营救蒋介石的信心,决定接受张学良的邀请亲赴西安磋商释放蒋介石的问题。
为了探明西安的真实情况并取得同蒋介石的直接联系,宋子文不顾亲日派的阻拦,于12月20日上午乘飞机飞往西安。
宋子文到达西安后,立即会晤了张、杨二将军。得知张、杨正如他们通电所说的,一不要权,二不要地盘,只要求蒋介石带领全国一致抗日。他心里一时感到轻松了许多。
当得知中共代表已来西安时,宋子文心里又不免有些担心,此时此刻,他知道中共在西安的分量。他立即派郭增恺前往张公馆拜见周恩来。
郭增恺见到周恩来后,又即刻返回向宋子文报告他同周恩来的谈话。出乎宋子文的意料,中共不仅不记前仇,反而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表示:只要蒋介石改变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还要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蒋介石的领导下抗日。周恩来还主动表示愿意同他面谈。宋子文不由得打心里佩服周恩来的政治远见,同时也很想会见周恩来。但是,他考虑再三,为了不授亲日派以把柄,决定先返南京。
12月21日,宋子文满意地返回南京,一下飞机他就到处宣传西安的情况,称颂周恩来有“政治远见”,是“了不起的人”。随后,宋子文同宋美龄一起飞往西安。
此间,中共中央曾给周恩来发来电报,对事变后的局势,党的策略,谈判条件及对蒋介石的处理办法,作了进一步的指示。接到中央的电报,周恩来马上同张、杨二将军进行了协商。周恩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又结合张、杨的八项主张,对即将到来的谈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张、杨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接着他们又认真讨论了谈判的具体条件,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蒋介石在西安被迫接受谈判,但要以张、杨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又不甘心。他挖空心思利用谈判施展欺骗伎俩。12月20日,宋子文第一次到西安时,曾同蒋介石作过密谈,蒋授意宋一面谈判,一面不要放松对西安的武力威胁。妄图利用这种办法既可以压迫西安让步,又可以达到他早日离开西安的目的。22日在谈判开始前,蒋介石又玩弄花招,提出所谓的两条“原则”,一是他不出面,由宋氏兄妹代他谈判;二是对于商定的条件,他不作任何书面签字,而以他所谓的“领袖人格”担保。蒋介石阴谋用这种既不出面,又不签字的方式进行谈判,是为日后推翻所达成的协议埋下伏笔。
12月23日,在张公馆中楼二层,宋子文代表蒋方,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代表西安方面,双方开始正式谈判。
周恩来首先发言,他说:“共产党和红军一贯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对于西安此次事变,我们也主张从大局出发,忘记过去,和平解决。一、停止内战,南京方面撤军至潼关以外;二、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三、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四、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允许中共公开活动;五、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六、与同情抗日的国家合作。以上6条,希望蒋委员长在国难当头,审时度势,顺民意彻底改变错误国策,力保实行。共产党和红军将一定为国、为民计,赞助他统一中国,一致对日。”
谈判中宋子文说中日武装力量相差太悬殊,不能马上抗日,只能做抗日准备工作,并且提出,红军必须改编为国军,必须听从国民党指挥,方可停止内战,停止“剿共”。
周恩来既坚持坚定的革命原则,又注意斗争的灵活性。他代表中共从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全局出发,作了光明磊落而又赤诚感人的重大让步,以换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同时他严肃地指出,蒋介石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打了10年反革命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值此民族危亡之际,不抗日无以图存,不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无非自速灭亡。能识大局,立即实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中共既往不咎,张、杨二将军也会放他回去。如果坚持内战,则将成为千古罪人。
下午谈判继续进行。宋子文提议组织过渡政府,3个月抗日战争揭开后,再改造为抗日政府。双方就过渡政府人选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原则上的一致。但在放蒋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宋子文急着要蒋回南京主持政事,提出蒋下令撤兵,即可离开西安,等到南京后再下令释放爱国“七君子”。周恩来、杨虎城坚持应先撤退中央军和先放爱国“七君子”。对于联共,召开救国会议,宋避而不谈。周恩来和张、杨还提议,在过渡政府时期,可先由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共同成立西北抗日联军,由南京接济饷需。宋子文答应可将此事转达蒋介石。
谈判没有人记录,蒋介石又不出面,所以给谈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一些尖锐的问题,宋子文虽是蒋介石的“全权代表”,但也不敢有何明确的表示,只能是答应一定转达蒋介石。尽管这样,周恩来等还是以诚相见,耐心对待,努力争取。面对诚心,宋子文也不得不对西安方面表示理解,并一再表示他将尽力说服蒋介石改变政策,实行所达成的协议。
24日上午,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宋子文、宋美龄在金家巷张公馆西楼二层的会客厅举行最后一次会谈。这次会谈张学良命令应德田记录。
宋美龄仪态端庄,雍容华贵,在戴笠的陪同下走进会客室。张学良赶忙迎上去向她介绍周恩来。宋美龄一看,不由得被周恩来的政治家风度镇定了。周恩来大步走上前,不失身份地伸出手,寓意深长地说:“欢迎夫人的到来,历史必将作出这样的结论:夫人的义举,功在国家。”宋美龄不禁肃然起敬,也赶紧伸出手,回答说:“见到你很高兴,希望你们的行为也功在国家。”周恩来又说:“蒋夫人,我们坐下谈吧。”接着他礼貌地请宋美龄坐到沙发上,随后也坐下来。“蒋夫人!”周恩来感慨地说:“国共两党本来情同手足,在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实行三大政策,共同致力革命,并取得了北伐的胜利。”宋美龄说:“这些我全都清楚地记得。”周恩来又说:“就我个人而言,无论过去协助委员长创办黄埔军校,还是共同东征讨伐陈炯明,我们之间都配合得不错,更无私见。”宋美龄赶忙说:“是的,是的,委员长多次对我说‘恩来是个人才,可惜站在我的对立面’。”
“不是我一定要站在他的对立面,而是他逼得我和我的同志们另起炉灶和他为敌。结果一打就是十年,日本人乘虚而入,占领了东北三省,华北已成为第二个东北……”周恩来太激动了,一时再也说不下去。宋美龄听着周恩来的话也默默无声。
“就说现在吧!为什么发生了西安事变?为什么张学良这个盟弟要揭竿反对委员长这个盟兄?这是委员长‘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使然,也是中华民族悲剧的必然!”
“西安事变与我们共产党人毫无关系!在你们看来,委员长被扣在西安,中共会第一个要求公审,乃至处以极刑的,但是我们是从不记私仇的,认为国事如今日,舍委员长之外,实无第二人可为全国领袖,关键是委员长必须改弦易辙,高举抗日大旗。唯有如此,西安事变方能和平解决。”
宋美龄听着,听着,不由得对周恩来的话表示折服。她站起来,最后向周恩来表示:她将尽力说服蒋介石,接受中共和张、杨的主张,为国家、为华夏民族而团结御侮。并希望周恩来劝说张、杨早日释放蒋介石。周恩来再次表示:只要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不仅可以早日回到南京,而且可以成为全国的领袖。
会谈在上两次会谈的基础上进行。
一、关于停战,中央军撤出西北一项,宋子文答应与宋美龄负责办理。
二、关于改组南京政府,蒋介石辞行政院长职,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一项,原则通过。具体办法,张学良提出,由宋子文任行政院长,宋子文认为孔祥熙更合适,他本人任副职兼财政部长,张又提出张伯苓长教育,一致通过。
三、关于释放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一项,原则上通过。宋子文答应回去立即陆续释放“七君子”和其他政治犯。
四、关于停止“剿共”,联合抗日,宋子文提出现在不能马上爆发抗日战争,只能做抗日的准备工作,“剿共”政策可以立即改变,内战可以立即停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可以公开,国共合作,红军更换番号,由国民政府统一指挥。周恩来指出,进行一切抗日准备工作,必须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日寇如再进犯,应当坚决抵抗!大家都同意周恩来的意见。
五、关于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一项,宋子文说,回去须先召开国民党中央全会,解决开放政治问题,然后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双方一致认为可行。
六、关于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一项,一致同意,重要的是要与苏、美、英建立合作关系。
七、关于对红军接济一项,宋子文答应由周恩来、张学良商定,他保证拨发。
八、关于西北善后一项,今后西北军事、政治由张学良、杨虎城负责主持。一致通过。
在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的共同努力下,很大程度上也由于周恩来在会外对二宋针锋相驳,极力陈说的努力,谈判至此获得了基本成功,达成了以上述为主要内容的协议。
24日晚,周恩来趁热打铁,在张、杨和宋氏兄妹的陪同下会见了蒋介石。
蒋介石面容衰老憔悴,满嘴没牙,远非当年在黄埔军校的样子。他见周恩来进来,勉强地欠起身,请周恩来坐下。周恩来看他那个样子先对他说:“校长,我们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以前苍老了。”蒋介石点点头,听周恩来叫他“校长”,叹口气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抓住话题针锋相对地说:“只要蒋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是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
这时宋美龄接过话说:“以后不要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西安翰旋,实在感激得很!”
周恩来抓住时机,具体说明中共当前的方针:一,为抗日救国,共产党坚持联合国内一切党派军队共同奋斗,组成民族统一战线,互相尊重信任,以谋共同发展。二,共产党目前决无在中国实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意图,我们目前的政治目标是对外实行抗日,对内争取民主共和制度。三,红军在南京中央政府抗日时愿意服从统一指挥,但必须保持其独立系统,不得由中央政府任意改编或变更指挥人员。四,抗战发生时红军可改变名称,在全国民主共和制确立之后,苏维埃可取消,实行全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但共产党的组织及信仰不能改变。
蒋介石作了三点表示:一,今后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三,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说完这三点,蒋介石表现出疲倦的样子,对宋氏兄妹说:“你们可以同恩来多谈谈。”周恩来说:“蒋先生,你休息吧,今后我们有机会再谈。”蒋介石连声说:“好!好!”
周恩来在陕西纪事/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