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业篇-劳山遇险
宋新勇 刘杰诚 刘青山
1937年春,中国共产党全权代表周恩来由潘汉年陪同到达杭州,与蒋介石、张冲等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谈判。由于周恩来坚持原则,机智灵活,使谈判取得一定进展。4月2日,周恩来乘飞机回延安汇报会谈情况。党中央决定派他再赴南京,与国民党谈判有关红军改编问题。代表团拟乘坐3辆卡车于4月24日出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政治保卫局派警卫队第一排护送。临行前,周恩来因有要事和毛泽东商议,耽搁一日,代表团部分成员和两个警卫班,坐两辆卡车,按预定日期先行了。
这个重要机密,被隐蔽在延安南门口附近的暗探冯长斗窃取了。冯长斗连夜密告给流窜在延安、宜川、甘泉交界地带的一股政治土匪头子李清吾和民团头子姬延寿。土匪们麇集在甘泉境内的劳山,断公路,修工事,准备伏击,妄图杀害周副主席,破坏国共谈判。
4月25日上午9时许,阳光灿烂,春风和煦。周恩来副主席、张云逸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处负责人孔石泉、记者吴涛、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兼周副主席随从副官陈友才、机要员、警卫员和陈国桥副队长带领的警卫队一排一班战士等25人,在延安南门外登上卡车,与欢送的中央首长话别,驱车离开延安。周恩来坐在驾驶室司机旁边,其余同志坐在车厢里。山路崎岖,卡车摇摇晃晃,颠簸不停。同志们又说又笑,激情满怀。陈友才坐在紧靠驾驶室的车厢前方,机灵的目光四面搜索,保持高度警惕。刘久洲、温太林并排坐在后边,担负车后边的警戒任务。
行进的卡车,穿过红军驻地三十里铺,转了个弯,沿着盘山公路,驶向森林密布的劳山。
突然,前边传来“叭”的一响。陈友才警惕地问:“什么声音?”刘久洲答道:“像是鞭子响。”
说话间,枪声大作,飞弹迎面袭来。有的同志挂花流血,有的战士中弹身亡。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就在山间公路上展开了。
敌人在高处、暗处,我军在低处、明处。敌人200多人,多是长枪,还有机关枪;我方仅25人,大多是短枪、手榴弹,还有非战斗人员。力量悬殊,处境险恶。
一发现敌情,周副主席就命令司机冲过去,摆脱敌人。但是,狡猾的惯匪,首先用排子枪射向驾驶室,射向汽车轮胎。
司机的腿被打断,鲜血直流。汽车轮胎被打穿,欲冲的卡车不动了。
周副主席沉着、镇静地推开车门,跳出驾驶室,伏在前车轮胎后,观察敌情,持枪指挥战斗,勉励大家:“不要怕,要沉着。”
此时,张云逸命令警卫员下车保护周副主席,命令警卫战士下车抗击敌人。
虽然情况十分危急,但英勇的警卫战士顶住了群匪从正面、后面、左面的攻击,使敌人无法靠近卡车。
陈友才被子弹打断了腿,他不顾包扎,想下车掩护周副主席。断腿剧疼,浑身无力,下不了车,他就在车上指挥。他发现右侧没有土匪,就命令警卫战士陈贤仁、向三光、曹鸿都保卫周副主席迅速撤下公路,向右侧树林撤退。
这时,土匪看见车厢前站着一个穿着西服,系着领带,头上戴着礼帽,脚穿长筒马靴的陈友才临危不惧,指挥战斗,误以为是周恩来。于是,敌人一齐向他射击。
密集的子弹,从前、后、左三面射来。陈友才又身中数弹,他扶着车厢,强力支撑,心中明白了:敌人把他当成了周副主席;而此刻,只有自己才能代替周副主席承受危险,减少党的巨大损失。只要继续迷惑敌人,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就有利于掩护周副主席和同志们突出重围。
陈友才在枪弹横飞、生死攸关的卡车上,利用车头、车帮做掩护,时而伏倒,时而站起,时而学着周副主席的声音,大声指挥战斗,时而冒着飞弹举枪射击,把敌人远近的火力,几乎全吸引到卡车上。
这时,周恩来当机立断,低声命令:“赶快突围,摆脱敌人。”随即带领张云逸、孔石泉和几名警卫战士,迅速撤下公路,插向右侧一片开阔地。陈友才暴露自己,吸引敌人并指挥在附近的副队长陈国桥等坚持战斗,顶住敌人,赢得了时间,掩护周恩来、张云逸和战友们突围撤退。但终因敌众我寡,兵力悬殊,敌人扑上来了。
陈友才身中6弹,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副队长陈国桥带领战士,利用公路边上的土塄作掩护,奋力阻击敌人。看见陈友才壮烈牺牲,陈国桥边射击边疾呼:“同志们!向陈参谋长学习,不怕牺牲,顶住敌人!”可是,敌人居高临下,人多势众,攻势很猛,越来越逼近了。陈国桥叫班长邓庭荣,不见回声;回头一看,邓已身中数弹,牺牲了。陈国桥又叫副班长王开明。王开明虽然大声应“到”,可他的双腿已被敌人打断,无法移动。他不呻吟,不流泪,也不去包扎伤口,双手急切地拧开手榴弹,取出拉火线,笑着对陈国桥说:
“副队长,让他们来吧,铁馒头给他们准备好啦!”
土塄下阻击敌人的战士有好几位已倒在血泊中。温太林腿部负伤,浑身是血。刘久洲腰部中弹,躺在地上,他们还坚持向敌人射击。陈国桥命令他们快往下撤。
一群敌人又冲上来了。
陈国桥用匣子枪,打倒了冲在前面的几个土匪,他对王开明说:“王班长,我顶着,你撤!”
王开明指了指伤残的腿,说:“你看看,我已经不行了,你快走吧!”
在这生死关头,这位宁都暴动立过战功的山东大汉,这位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年青英雄,低声地对王开明说:“王班长,我不能走!我们要在这里坚持战斗,掩护周副主席。”
话音未落,敌人又冲上来了。
陈国桥、王开明同时甩出手榴弹,炸死了几个敌人。然而,与此同时,八颗罪恶的子弹,夺去了这两位英雄的生命。
残暴的敌人,付出了血的代价,冲到大卡车旁。他们上车抢劫、搜查,到处用刺刀乱戳。朱总司令送给周副主席的一条军用毛毯,被匪徒们砍了数刀。当土匪们从陈友才衣袋里搜出写有“周恩来”亲笔名字的名片时,歇斯底里地在陈友才遗体上捅了20多刀。
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周恩来带领警卫员陈贤仁、向三光、曹鸿都突围到右侧开阔地。这里有水有草,荆棘丛生,行走困难。周恩来脚穿皮鞋,上坡时打滑,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向三光急忙冲上前去,将他扶住。
此时,张云逸的警卫员也牺牲了,张副参谋长也突围从另外方向撤退。
刚走一截儿,一个土匪发现后,大喊大叫地端着枪扑来。陈贤仁右臂负伤,便用左手持枪,打死了那个土匪(陈贤仁的那支枪,现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这时候,10多个土匪,喊着叫着扑上来。情况危急,曹鸿都取出仅有的一颗手榴弹,扔进了敌群。“轰隆”一声,冲在前边的土匪被炸死了。周恩来指挥警卫员射击,打死了两个土匪。其余匪徒丢魂落魄地逃窜了。
周恩来等迅速冲进拐沟。这里树木密布,荆棘拦路。战士们前面开路,后面掩护,走到一座两丈多高的土崖,两边是陡峭的山壁。
曹鸿都回头一看,见周副主席的脸上、胳臂上和手上,被树枝、荆棘划破了,渗出血珠。他难受地哭着说:“周副主席,你看这前边无路,首长受伤,这叫我们怎么向毛主席交待呀?!”
周恩来轻轻地揩去脸上的血痕,镇静地笑着说:“你看看,没关系,擦破点皮!小曹,不要紧张,敌人不会来了。路嘛,慢慢找。众人踩,咱们会踩出一条路来的!”
警卫员受到鼓舞,立即分头找路。曹鸿都见崖头有棵树枝,斜伸下来,就使劲一跳,抓住树枝,脚踩陡崖,攀了上去。
周恩来高兴地说:“只要小曹上去了就有办法……”
几个人把绑腿带解下来,扔给曹鸿都。小曹将绑带的一端绑在崖头的树干上,然后把绑带吊下来,让一个人抓绑带攀登,其他人从上边吊,下边扶……就这样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他们都攀上了土崖顶。周恩来拉着曹鸿都的手,摇着说:“这一下我们完全脱险了,向延安方向走吧!”
山上树木丛生,找不见路。他们正在摸索前进,遇见一位砍柴的群众。他热情带路,把周副主席等送到三十里铺的红军兵站里。
枪声,惊动了驻守在附近山头的通讯班。他们急忙与步兵一连联络,但电话线被割断了。他们立即通过另一条线路,向红军总参谋部一局值班参谋阙跃华报告。阙跃华立即向中央警卫团团长黄霖报告。黄团长急忙集合警卫队二、三排的战士跑步赶到白石子街。在街旁,刘伯承总长已命令将当时集中饲养的中央首长骑的马统统牵来了。毛主席急匆匆地赶来了。过去就是有天塌下来的大事,主席也总是镇定自如,有时还乐观地开点玩笑,可今天,主席却面带忧色,帽子也未戴,鞋子也趿拉着,慌忙奔了出来,向警卫团长黄霖招了下手,急促地说:“什么也不要顾虑,无论如何要把周副主席救回来!”
警卫队的指战员们跨上战马,提枪挥鞭一溜风似地向劳山奔去。跑到三十里铺,遇见了突围出来的周副主席和孔石泉等同志。黄团长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要掩护周副主席回延安。周恩来命他们迅速赶到出事现场,先把负伤的同志和阵亡的烈士遗体运回来。当夜10点多钟,派出的战士们在延安西南面的大山里找到了张云逸等同志。
在返回延安的路上,周恩来对于为了保护大家脱险而壮烈牺牲的同志,深表痛惜。他热泪盈眶地说:“陈友才同志在战斗中勇敢沉着,工作中一贯认真负责,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他忠于职守,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献身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和怀念。他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的好榜样!”受伤的同志被送往中央医院治疗。周恩来还专程到医院看望这些受伤的同志。
周恩来回到延安后,中央首长、军委总部首长纷纷赶来看望他。毛主席用少有的方式,双手张开,迎向周恩来,周恩来也伸出双手,两双手紧紧地握着,彼此郑重地望了好一阵子。在谈到陈友才和警卫战士们英勇殉难时,周恩来难过地流出了眼泪。
劳山事件的第三天上午,红军参谋部在延安开了追悼劳山遇难烈士大会。周恩来已于前一天飞往西安参加国共谈判,没有参加追悼大会,但向陈友才等烈士送了花圈。肖劲光同志主持了追悼会,前来吊唁的党政军务机关的干部、战士和群众高度评价了陈友才等烈士的英勇战斗精神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追悼会后,11位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宝塔山下。其后,中央军委专门通报嘉奖了警卫队的指战员。
劳山事件后,边区党委及时召开会议,谢觉哉、郭洪涛、李德、周兴、王达成、王观澜等出席会议,由延安县保卫局局长吴台亮汇报剿匪工作。会议决定:一、派足够兵力,从南面包围,压到金盆湾一带,下令叫敌人缴枪,不缴枪就坚决消灭它;二、几个县联合剿匪;三、发动群众检举揭发,镇压有罪恶的土豪劣绅和坐探。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清剿,这股土匪就被彻底消灭。李清吾、民团头子姬延寿等匪首,分别被镇压在甘谷驿、临镇等几个集镇上。在南二十里铺的宣判大会上,当大会宣布坐探冯长斗把周副主席去南京的消息送给土匪时,群情激愤,有的要用石头砸死冯长斗,有的要用镢头砍死冯长斗。会后,将冯长斗枪毙在柳滩,解了人民的心头大恨。
1950年,周恩来和邓颖超视察大连,在接见大连警察总队司令员陈美福(曾任周副主席警卫连连长)时,提起陈友才,周总理感情深沉地说:“那次若不是陈友才硬把我拖出来,叫我们走,早就完了。”
1970年6月22日,邓颖超视察延安,回忆起周副主席当年劳山遇险的情景,十分沉重地说:“陈友才代替周恩来牺牲了。这个人是好同志,我们现在想起他,还觉得难过,我们是常常记得他的。”
1973年6月9日,周恩来陪同越南外宾到延安参观时,他询问陈友才等烈士墓在什么地方,要去祭扫。当听说这些烈士墓没有保存下来时,他要求地委负责同志好好找一找,他说:“陈友才同志死得很英勇。我一生遇到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这一次。要把牺牲的同志姓名搞清楚,将他们请进烈士陵园,给他们立个碑!”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从他的贴身衣袋里找到一张40年前的合影照片。上面写道“劳山遇险,仅存4人。”原来,这张照片是1937年4月下旬,在西安红军联络站,为纪念劳山脱险,童小鹏同志专门为周副主席、张云逸、孔石泉3人摄影留念,另一人指得是新闻记者吴涛。这两句题词,充分表达了周恩来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同志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对为革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深沉的怀念。
周恩来在陕西纪事/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