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致函杨虎城“既达三秦,愿求同志”
姬乃军,申辉
为了建立与杨虎城的联系,毛泽东决定将曾在第十七路军中从事过军运工作的汪锋由瓦窑堡调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富县北道德塬上的东村。
汪锋(1910-1998),陕西省蓝田县人。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冬任蓝田县学联主席、团委书记。参加了渭华暴动。1932年8月起,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负责在杨虎城所部第十七路军及陕西地方保安团队中党的秘密工作。后任红二十六军代理政治委员兼第二团党委书记、代理政治委员,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兼陕南特委书记。1934年7月,调往上海中央局军委工作。1935年春,奉上海中央局委派返回陕南,联系杨虎城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及红军第二十五军。但被红二十五军政治保卫局错误拘禁。同年9月,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被错误关押。11月30日,张闻天在瓦窑堡主持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议宣读了中央《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会后,汪锋离开瓦窑堡,前往富县东村。汪锋在题为《争取杨虎城十七路军联合抗日的谈判经过》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在我到达前总的第二天晚上,毛主席约我谈话。我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去见毛主席。毛主席住在一个群众住的土窑里。毛主席见到我先问了陕北许多同志的情况,然后谈到了将要分配我去做的工作。毛主席要我前往西安,代表红军同十七路军谈判,争取他们同红军互不进攻,联合抗日。”①在谈话中,汪锋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所了解的第十七路军和杨虎城将军等人的情况。
12月5日,毛泽东在富县东村一孔简陋的土窑洞里,挥毫写下了以毛泽东、彭德怀署名的致杨虎城的信函。信函的主要内容如下:
乃闻阁下之孙(蔚如)、冯(钦哉)两师,亦由陕南向陕北开进,诚不识是何居心?如言保境,则敝军并无问鼎长安之谋。如言进攻红军,则不计何立中、刘翰东、牛元峰、沈克等之惨败,宁不计唐嗣桐、张汉民之覆辙?如言陕西,则阁下卧榻之侧,眈眈者究是何人?蒋介石40余团久已深入陕甘,张学良主力近更陆续入陕。邵力子手无寸铁,阁下已为之惴惴不安,倘易之何柱国或张学良手下任何一人,则阁下之绥靖主任、地方权力,当有存乎?冯钦哉已为蒋介石拉去,孙蔚如能保其不为冯钦哉第二乎?如言国家,则今日者,乃亡国灭种之日也。凡属爱国志士、革命军人,应如何泣血椎心,一致奋起,为抗日讨蒋而战。盖日本帝国主义实我民族国家之世仇,而蒋介石则通国人民之公敌。日本而无蒋介石,则吞并华北灭亡中国之诡计不得售,蒋介石而无日本,则其卖国家戮民众祸军队排异已之奸谋不得逞。是以抗日反蒋,势无偏废。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驱除强寇,四万万具有同心,诛戮神奸,千百年同兹快举。鄙人等卫国有心,剑履俱奋,行程二万,所为何来,既达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阁下一军,联镳并进,则河山有幸,气势更雄,减少后顾之忧,增加前军之力。鄙人等更愿联合一切反蒋抗日之人,不问其党派及过去之行为如何,只问今日在民族危机关头是否有抗日讨蒋诚意,凡愿加入抗日讨蒋之联合战线者,鄙人等无不乐与提携,共组抗日联军,并设国防政府,主持抗日讨蒋大计。此政府应有适合民心统一意志之十大纲领,具见12月1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与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发宣言。如荷同意,即祈派遣代表,前来苏区商洽一切。重关百二,谁云秦塞无人,故国三千,惨矣燕云在望。亡国奴之境遇,人所不甘,阶下囚之前途,避之为上。冰霜匝地,勉致片言,风雨同舟,愿闻明教。②
毛泽东和彭德怀在信中提到的唐嗣桐是杨虎城所部陕西警备第一旅旅长,毕业于黄埔军校,是一个顽固的反共分子。1935年7月2日,红二十五军主力在山阳县袁家沟口与陕西警备第一旅发生激战,将警备一旅全部歼灭,毙伤官兵300余人,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被俘,缴获各种枪支1600余枝。唐嗣桐后被处死。
而毛泽东和彭德怀信中提到的张汉民却是一名共产党员。张汉民(1903—1935),山西稷山人。1924年到陕北安边(今属定边县)杨虎城创办的教导队学习,先后任杨虎城部教导营副队长、炮兵营副营长。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任杨虎城军事政治队队长、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总队长。1928年春,在三原县被以“共党疑”罪名逮捕。后经中共党组织利友人营救获释,返回原籍。1929年春重返杨虎城部,先后任杨虎城的随从副官、连长、教导大队中队长、卫士营长、警卫团长。1932年被中共中央军委任命为陕甘特派员,负责搜集陕甘地区的军事情报。张汉民还在自己的部队中主持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红军之友社。1935年2月,警卫团扩编为警备第三旅,张汉民任旅长。3月23日,张汉民收到西安绥靖公署急电,要他堵击红二十五军于宁陕以东地区。当时警三旅所部第八团驻西安、旅部仅带第七团和第九团,即由镇安东进,“尾随”红二十五军。4月9日,警备第三旅在蓝田县九间房(今属柞水县九间房乡)遭到红二十五军伏击,大部被歼,张汉民等几十名中共党员被俘。一个多月后,红二十五军“在处理九间房战斗的俘虏时,错将我党地下党员张汉民(警三旅旅长)等同志当作反革命分子处决,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③10年之后,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追认张汉民为革命烈士。
杨虎城对张汉民的共产党员身份是了解的,但却给了他以很大的信任。由于警备第三旅的被歼,特别是张汉民的被杀,使杨虎城对红军和共产党产生了戒惧心理。
由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初到陕北,对这一情况尚不完全了解,因此在致杨虎城信中出现了将反共分子唐嗣桐和共产党员张汉民相提并论的“宁不计唐嗣桐、张汉民之覆辙”之句。
①全国政协文史资科委员会编:《从国内战争到共同抗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638页。
②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活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84-85页。
③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第113页。
西安事变实录/姬乃军,申辉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