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共方面>博古>博古参考书架>博古传

  


四、恢复重建南方党组织

李志英

    
  由于几次“左”倾路线的错误,使长江下游各省、市的中共组织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博古到达南京后,看到这种情况,心情十分沉重,立即设法恢复和建立各地的中共组织,他亲自主持了这一项工作的开展。9月11日,博古打电报给毛泽东和张闻天说:“真心找党之人事未拒绝,且正在南京建立各地党的关系。”(1)
  博古首先抓了建立南京党的组织。自1934年以来,南京中共地下组织被敌人破坏殆尽,只剩下少数党员在进行活动。博古决定重新组建南京市委。当他了解到北平、天津沦陷后,大批流亡学生拥进了南京,其中不少是共产党员。博古决定从这批流亡学生中抽调党员骨干来重建南京市委。于是在9月8日,博古、叶剑英找到了北平学委负责人蒋南翔。蒋南翔向他们详细汇报了流亡学生中党的工作情况和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工作,还谈到大约有30多名党员在南京。博古指示他们要成立一个中共特别支部,以建立正常的组织生活。根据博古的指示特别支部成立不久,便在南京秘密学联的优秀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在这个基础上,9月中旬,博古又找到平津学生流亡团负责人原北平西城区委书记李华进行谈话,决定正式成立中共南京市委,并指定李华任市委书记,方珂德、马子卿等为委员,领导南京及附近地区的党组织。南京市委成立后,南京和外地的党员关系都是博古直接交给李华的,市委也曾派人去外地发展了一些党员,并在扬州建立了支部。当时南京市委的工作重点是与平津流亡学生取得联系,帮助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注意吸收民族解放先锋队的优秀人员入党;在产业部门及乡村小学教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还来不及全面开展,因为局势吃紧,又进行了紧张的撤退工作。(2)
  9月间,毛泽东派遣张爱萍等5位抗大的学生去上海,参加江苏省委的筹建工作。在他们临走的时候,毛泽东告诉他们到南京请示博古、周恩来,接受具体的任务。张爱萍到南京后,博古等人向他们介绍了上海的情况,要他们参加中共上海市委的组建工作,并要他们去上海找刘晓共同研究解决。
  10月经中央批准,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刘晓任书记,刘长胜任副书记兼工委书记,张爱萍任军委书记,王尧山任组织部长,沙文汉为宣传部长。按照党组织的规定,江苏省委按系统建立了党的委员会。不久,博古又派刘顺元、刘宁一到上海参加江苏省委工作,刘宁一担任省委工委的领导。由于工作需要,刘顺元又被派往浙江工作,因火车不通只好改去武汉了。江苏省委成立后,主要是领导上海市内地下党的工作,同时在京沪线、沪杭线和上海附近的农村开展党的工作。博古为了加强外县工作,指示以江苏省委军委为主成立外县工作委员会,张爱萍为书记,吴仲超为副书记,到浙江开展工作。
  清华大学学生杨学诚,9月间在延安参加党代表会议后,随北平流亡学生经南京去武汉。征得博古同意后,在武汉成立中共武汉临时工委,下辖武汉大学中心支部等组织。10月上旬,博古与刚到南京的董必武及叶剑英一起商定了组建湖北省委的问题,决定派陶铸、钱瑛去武汉,与中央派去的郭述申共同组成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同时把武汉工委的工作接过来。11月博古又派方毅去参加湖北省委的组建工作。
  10月上旬,博古与董必武、叶剑英一起商谈了鄂豫皖边区的工作,考虑到该地区干部十分缺乏,于是决定组建中共鄂豫皖特委。由中共中央派往该地区的指导工作的郑位三担任特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为委员,并负责军事工作。
  在南方部分省市党组织的建立已经有了初步的头绪时,10月21日,博古专门打电报给张闻天,作了扼要的汇报:“现已建立江苏、湖北两省委,浙、粤、闽已派人去。南京已建立市委,现拟建立皖、赣两省工作,请富春注意准备南方各省干部。”
  不久,中共浙江临时工委建立,博古派了由浙江监狱出狱的印刷工人徐洁身任书记,张三扬、张崇文等任委员。
  11月,博古等又确定李世农去安徽组建皖中工委,由李世农任书记,张恺帆、桂蓬任委员。
  至此,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地区各省市党组织的建立任务已完成,为以后在南方发展党的组织,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在恢复重建南方党组织的工作中,博古作出了重大贡献。
  注释:
  (1)《抗战初期的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综述),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版,第14页。
  (2)《抗战初期的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综述),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版,第14页。
  

博古传/李志英著.—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