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赵寿山>赵寿山参考书架>赵寿山将军

  


赵寿山将军-附件:对我父亲生前所撰的《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一稿的意见

赵铭锦

                                                   
  第一,这个稿件由于历史条件,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写稿的时间是在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当时追查彭、高、习在西北的残余势力和肃清影响,大兴文字之狱,株连正广,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稿件的内容。他的一生联系方面较多,包括敌、我、友三个方面。这个稿件只写了对敌一个方面的一部分,就连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写得比较简单或根本就没提到。现在完全可以想象他当时的苦心和困难情景。
  第二,对一些与我父亲交往较多的人物,缺少必要的叙述。对这些人物叙述不详细,就显得思想基础单薄,不够充实,就显得事物缺少必然的发展过程。我知道他联系的一些事情,都是与有关同志、朋友商议的。他写稿时,己察觉自己身体不适,知道给自己的时间不会太多,他知道有些情况应增添或修订,但也只能简略叙述,一笔带过。
  就以党内的联系而言,南汉宸、王炳南都时常关心这个部队的成长,常来我家的还有周子健同志,他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他通过杨明轩传来党中央的方针、指示的精神;王炳南还通过孔叔东(现名孔祥桢)把他德国夫人安娜的孩子寄放在我家里,几乎无事不与他商量过;还有姚警尘,他是我父亲的秘书,一直在我父亲身边,1954年他冤死,我父亲为此时感痛心。以上同志文中提及很少或一笔也没提及。
  还有汪锋、罗瑞卿、崔一民、杨晓初、胡振家、赵宝华、温朋久、崔仲远以及常汉山、范明、蒙定军等同志均少有叙述或没有提及。至于党外冯玉祥、马占山、韩复榘、宋哲元和民主党派人士杜斌丞、陈雨皋、张性初的交往也没涉及。
  我想以上这些历史资料的补充是必要的。
  第三,他在党的直接指示、关怀下的历史事实,几乎没有提出来,或者只是简单一笔带过,这是一个缺陷。稿件写成之后,我父亲把稿件交给杨明轩、孔从洲、孙蔚如、连瑞奇、米暂沉、王居仁同志阅过。这些同志也各自提出了补充意见,并在原稿件旁加注了圈点,以表示这些地方需要补充或修订。我父亲也一再告我要补充。这些圈点之处,拟请还在世的老同志补充修订才好。
  第四,就我所知道一些情况,有的是经我手传过的,我也觉得最好给以补充。比如,1936年底我去抗大学习,我父亲同时在汽车中送去桔子和银元给党中央和毛主席,我抗大毕业后,派至三十八军工作,并由罗瑞卿、司锐介绍入党,同时由罗瑞卿通知莫文骅主持办理。将在延安组成的《血花剧团》,由司锐、袁洛为正、副团长,我任政治指导员,全团带入三十八军。此后一批同志及进步青年又重返延安或调至其他地方和部门。1939年后,我调至汉中,因任戈白同志事件,又调我去云阳陕西省委,汇报工作并听取欧阳青书记对三十八军工作情况的意见,以后汪锋同志要我汇报三十八军情况,以便解决该军党员干部调动和成立工委等问题。
  1945年以后,张归仁同志从延安归来,汇报三十八军情况并听取指示等。还有我父亲与杜斌丞联系民盟和拟成立西北军人大同盟的情况;此外,还有我父亲在三十八军和我争执的几件事情以及他在各时期的思想情况,我也想给以补充。
  以上是我对文稿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还要说一点,在“文革”中,情况极为严重,因所谓“陕西敌情严重,胡宗南留下批特务,还有杨虎城、赵寿山留下一批人等”。我家被抄查,我在牛棚中,多次批斗,要我交出我父亲的材料及文稿。企图从中捞到一些问题,我怕株连他人,引起麻烦,我一直说,原稿已由我母亲烧毁。    
  其次,1971年此稿件交给三十八军蒙定军阅过,粉碎“四人帮”后,此稿又交给省委组织部朱雨蕃同志,目的是为了给三十八军平反。此期间一些同志查阅、摘抄过文稿。省委组织部以后把文稿退还给我。交我后,还有同志查阅过文稿,也有同志提出是否把文稿全文出版,我未同意。我记得杨明轩在世时,一再叮咛非至必要时候,不要把你爸写的那些破纸片片拿出来,要保存好。现在我也考虑我党争取祖国的统一、国共第三次合作,这个与蒋介石斗争的全部材料,如何修改、补充,全部公之于世是否是最好的办法。
  现将我父亲写的原稿交同志查阅、使用,如果不用时,请交还给我,还拟补充整理。
  以上意见妥否?请告我。
  (1984年7月)
  

赵寿山将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