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赵寿山>赵寿山参考书架>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二十七 龙争虎斗

王宇明

                   
  就在张西鼎回到边区向党中央、毛泽东和陕西省委汇报期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在洛阳办了一个将官训练班。卫立煌认为,赵寿山治军严格,英勇善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军长,故特电请赵担任将官训练班队长之职。
  赵寿山接到电报后考虑,卫立煌虽系国民党嫡系将领,但他是嫡系中的杂牌。他抗日积极,对赵寿山、对三十八军都比较信任与重视。在中条山“六六”战役时,卫曾将第四集团军各军下命统由赵寿山指挥,并赞誉“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所以,赵与卫两人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都比较好。因此,对卫之托,虽不乐意接受,但也不好推辞。长官部规定,将官训练班所需服务人员均由队长带去。
  赵寿山考虑,第二次反共高潮尚未过去,蒋介石迫害三十八军的阴谋决不会休止。因此,他在军部直属连队挑选了12名思想进步和精明勤快的青年官兵,预先进行了思想教育,要他们提高警惕,一面殷勤服务,一面注意异常情况,以防万一。
  赵寿山到职后,工作大胆谨慎,尽心尽职。对83名将官学员既尊重关心,又严格要求。学员们没有不服气的。卫立煌也高兴地说:“我的这个队长选对了。赵寿山乃大将之才。”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斗争又开始了。
  国民党中央为了调审三十八军的共产党嫌疑分子,不知发了多少封电报,下了多少道命令,但都被赵寿山或者顶了回去,或者拖延下来。这使蒋介石、何应钦一伙既尴尬又恼火。蒋介石最后决定派他的反共大将何应钦亲赴洛阳,严办此案,务必把37人全部带回重庆受审。
  何应钦到洛阳后,首先召见了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他拿出共产党嫌疑人名单晃了晃说道:“这37人都是证据确凿的共产党分子,我都要带走,一个也不能少。”其态度威严骄横,咄咄逼人。
  孙蔚如一听,大为震惊。心想,何总长亲自出面干预此事,问题闹大了,这一定是蒋某人的主意,感到压力很大。当晚,他就找赵寿山谈话,一见面就既着急又埋怨道:“寿兄啊 (他们乃金兰兄弟,因赵年长故称兄)!你这个人平常总爱与中央闹别扭、作斗争,方式方法又太生硬,上次何总长调你的干部受训,叫你顶回去了。这一次可好,他亲自来了,还拿着 37人的名单,他要把这些人都带走,一个也不能少,看你咋办呀?”
  赵寿山对蒋介石的新的政治迫害虽有思想准备,但没有料到何应钦会亲自出面直接干预,也感到有些震惊。他急切地问道:“那份名单给你没有?”
  “没有。”孙说,“总长要找你当面谈。寿兄,你要好好准备一下,千万不要再和总长闹别扭了。咱们杨先生(虎城)还在狱中,咱们闹不过人家呀!”
  赵寿山板着面孔,只听不语。回到宿舍,思谋对策。他想,无论如何人是不能让他带走的。但不让带人,何应钦岂能甘心吗?他不甘心又当如何?会不会把我的军长撤掉?会不会把我扣起来?会不会对部队有所动作?赵寿山又从西安事变想到抗日战争,蒋介石对十七路军的政治迫害、分化瓦解从未间断,且日甚一日。我们为国为民,联共抗日,浴血奋战,何罪之有?他越想越感到憋气,越想越感到愤懑,恨不得马上打出红旗,与老头子大干一场。但他又想到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想到坚持抗日、团结、进步方针的重要意义,情绪逐渐镇静下来。他决定视明日情况,机动灵活,与何应钦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第二天上午,赵寿山隐忍沉着,准时去见何应钦。
  何应钦下榻在洛阳吴佩孚住过的“天字第一号”公馆里。这是一座幽静而严实的三进院。办公室陈设富贵却又阴森威严,酪似高太尉的“白虎堂”。赵寿山由副官领着进入二进院时,正巧碰着裴昌会、冯钦哉两位将军与何应钦谈话出来,他们善意地对赵说:“何总长此来,可能要调你的干部,你要小心谨慎,善加处理噢!”赵面无表情,看了他们一眼,径直进入后院何应钦的办公室。
  何应钦为人狡诈,见赵寿山进来,表现得非常客气,示意赵寿山坐下。没寒暄两句,何应钦就开口道:“委座对你时常关心,对你也很器重,每次给你的钱,给部队的补充也都很多嘛。”
  稍停顿一下,话锋一转,说:“委座、中央都为你非常担心呀!据我们所知,在你的三十八军有很多共产党哩!”他看了看赵寿山,特别提高嗓音,危言耸听道:“共产党可是六亲不认、残酷无情的呀!如果他们在你的部队搞暴动,把部队搞分裂了,还会把你的头杀掉的呀!”
  何应钦说到这里,从写字台的抽屉里取出共产党员名单晃了晃往写字台上一丢,又说道:“据各方报告,这些人都是证据确凿的共产党分子,你把这些人都集中起来,交我带回重庆查处。”
  赵寿山浓眉怒目,正襟危坐,越听越气。他强压着满腔怒火,态度郑重而缓缓地说道:“总长,处理这件事,还是请你先把我的军长职务撤掉,另派一个军长去处理好了。”
  稍顿,赵寿山用右手使劲拉了拉武装带,又执意地补充道:“只要我还是三十八军的军长,这37人我一个也不能交。我知道,他们都是西北军的老胞泽,都是抗战积极、作战有功的干部,都是委座的忠实部属,都不是共产党嘛!”
  何应钦以难堪的表情瞅着赵寿山,一时无言以对。
  赵寿山继续申辩道:“我身为军长,上,我要对总长和委座负责;下,我要对每一个军官和士兵负责。如果有人诬说我的干部是共产党,我也跟着说他们是共产党,不为他们说话,不给他们伸冤,那我还算什么人?还算什么军长?我如果那样做,我还有什么人格,全军官兵谁还能信任我、追随我、服从我?我还能率领他们冲锋陷阵、抗日救国吗?”
  何应钦知道赵寿山是一位思想左倾、精明强干而难以驾驭的军长。但万万没有料到他的态度如此强硬,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真是欲忍不能,又不能不忍。他考虑到,目前国共两党的关系十分紧张,新四军的问题尚未过去,再把三十八军激出什么事来,对全局也很不利。于是其态度立刻转硬为软,变攻为守,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又把蒋介石对赵寿山、对三十八军如何关心、如何器重,共产党如何厉害凶残的鬼话又重复了一遍,企图用温和的手段软化赵寿山,以改变他骑虎难下的处境。
  敌变我变。赵寿山考虑,这个何大总长,原来是外强中干。我顶了他,他也没有翻脸,也没有向我摊牌,现在又用软办法压我,我亦以软对软。于是态度十分“恳切”地说:“总长,你还是把我的军长撤了吧,不然我感到太惭愧了。”
  何应钦见赵的态度一下子变得这样温和,马上说:“你很好啊,有什么好惭愧的呀。”
  赵寿山说:“你看,委员长掌管党国大事,日理万机,都管得很好。你总长指挥1万多个单位,也处理自如。我也是一个干部,只带了一个军,还因为没有带好,反劳委座和总长对我这样费心。使我感到很不安,很惭愧。把我撤职以后,委座和总长可把操心三十八军的精力和时间转用在考虑党国大事上,对党国都是有好处的。我个人干什么都行,给总长当传令兵我也愿意。”
  何应钦听了赵寿山这番不硬不软、话里有话的话,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他怔愣了片刻,才开口道:“好,好,好!我就把这个名单交给你吧!你自己回部队去好好考察考察,你发现哪个是共产党分子,你就给我把他们撵走,完全由你处置,你看这样办好不好啊?”
  赵寿山见何应钦大退40里,咄咄逼人的攻势已被打退,便站起身来爽快地表示道:“好!这我一定能办到,我马上回部队去,要查出谁是共产党,我就给你总长绑送重庆。”
  赵寿山与何应钦直面较量的情况,卫立煌很快就知道了。他惟恐把事情闹大闹僵了,对赵不利,对他也不利。于是当晚就召见赵寿山。
  赵寿山一进了办公室,卫立煌就大声说道:“哎呀!听说今天上午你与何总长大吵大嚷了一顿?” 
  赵“嗯”了一声。卫用右手示意赵落座后又说道:“他是我们的总长嘛,要调你的干部,你怎么能一味地拒绝呢?军人要服从命令嘛。谁敢像你一样与你总长大吵大嚷呀,你这样做,叫何总长的面子太下不去了嘛。我看你还是送去少数几个应付一下才好啊。”
  赵寿山端坐沙发,板着面孔,一声不吭。卫见赵思想不通,又靠近他坐下进一步劝说道:“赵军长,你还是想办法应付一下为好。我看何总长又气又恨的样子,若再僵持下去,对部队不利,对你个人的前途也不利噢!你要冷静一点,回部队去好好研究一下,总得送几个人应付一下。不然,你叫何总长如何下台?如何向委座交代呀?”
  赵寿山还是被卫立煌善意的劝说和建议所打动。他也想,斗争既要讲“有理”、“有利”,也要讲“有节”嘛。于是当即表示:“好吧,我回部队去一定按照卫长官的指示办理。”
  赵寿山回到军部,向工委的同志讲述了他与何应钦较量的情况以及卫立煌的建议,经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后,决定选送三人去应付。一个是给冯玉祥当过传令兵的连长邵青山,一个是已经退党的副官魏洪涛,一个是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刘守中的女婿、连长陈居莘。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忠诚团体,对蒋不满。
  行前,赵寿山军长亲自对他们做思想动员工作,他说:“人家说咱们部队里有共产党,我说没有。为此,我还和何总长争吵了一顿。卫长官要我送几个人应付一下。现在就选送你们三人为咱们三十八军当黄盖,暂时受几天委屈。这完全是迫于形势,为了咱们整个团体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希望你们能充分理解咱们团体的难处。”
  接着赵寿山又给他们讲了许多对付国民党特务的手段与办法。并再三叮咛:“你们要特别注意人家的审问,保守团体的机密。你们记住,不论你们被送到哪里,工资按月给你们送去。你们的活动费用需要多少解决多少。请你们放心,不论花多少钱,费多大劲,就是摔烂这个摊子,我也要想办法,通过各种关系把你们营救出来。”
  这三个干部,为赵寿山动情的谈话深深感动。他们一致表示:“军座放心,为了咱们团体的利益,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这三个干部,选送到洛阳劳动营。不久,又被关在闷罐子车厢里转送到西安青年劳动营。经过他们在内部的积极斗争和赵寿山军长、地下党工委在外面的积极营救,邵青山请冯玉祥保了出来,魏洪涛通过于右任的关系获准释放,陈居莘通过刘守中的故友张继说情,也保了出来。三个干部先后回到部队。至此,赵寿山在共产党的领导与帮助下,反对蒋介石迫害三十八军的这场斗争终于以敌人的失败我们的胜利而结束。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王宇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