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四十七 徐图进取
王宇明
斗争形势变了,对敌斗争的方法与策略也必须改变。
处在当前这种险恶环境下,赵寿山认为,应坚决地执行临来时毛主席给他的电报指示:“隐忍待时,徐图进取。”而首要的任务是迷惑敌人,隐蔽自己,站稳脚跟,只有站稳脚跟,才能徐图进取。他采取的斗争策略与方法是:
制造假象,迷惑敌人。赵寿山身居虎穴,泰然自若,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当说则说,当笑则笑。在他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大幅照片。在他的写字台上摆满了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和国民党颁发的各种军事操典。特别显眼的是曾国藩、左宗棠的文集。因为这是蒋介石最喜欢他的将领们阅读的书籍。在他的一天生活中,除了处理一些重要的公务外,就是泼墨挥毫,练习书法。如果有外人来了,企图通过谈话进行试探,他就同他们谈曾国藩,谈左宗棠,谈书法。国家大事,一概不提。早上打太极拳,下午打羽毛球,只有到了深更半夜,他才能关起门来读些马列主义理论著作,阅读延安整风文献和《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敌人瞪大了双眸,也抓不住一点破绽。
为了迷惑敌人,另一个办法就是多请客,主动与各方面拉好关系。赵寿山是有客必请,有请必到。对当地的绅士名流,晋陕商人,他都设宴招待,礼贤下士,热情交谈,笼络感情,收效都比较好。
其实,赵寿山在当时过的是一种非常痛苦与悲愤的软禁生活。一想到国民党蒋介石对他对三十八军对十七路军的种种破坏与迫害,心情总是悲愤激越,忿忿难平。闲暇无事,他就阅读唐诗宋词,借古抒情。他最爱读、最爱写的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当时,他只能借古喻今,用这种方法抒发自己悲愤难抑的心情。为了党的事业,他忍人情之所不忍,终使反动派无懈可击。但在他的头上却添了缕缕银发。
体恤部属,争取人心。第三集团军总部驻防武威,环境艰苦。由于物价猛涨,军官们的生活也着实困难。有的科长无钱用,把俄国毛毯也卖了。总部副官处欧阳处长向赵寿山建议,说干部的生活太苦了,总部应设法给些补贴才好。赵寿山考虑,中下级军官的生活的确比较拮据,帮助大家解决一点困难,有利于争取人心,有利于应付环境,当即表示支持。他说:“你的想法很好。我们做领导的对弟兄们的生活应当加以体恤。具体办法由你们提出,我来做主。”
后来,由副官处做了两笔生意。一笔是从甘肃省政府低价买进一批茶叶高价卖出;一笔是低价买进一批煤油高价卖出,赚了不少钱。欧阳处长计划拿出一半给赵总司令,一半给大家作津贴。给赵报告后,他摆摆手笑道:“我一分钱也不要。弟兄们太困难了,这笔钱还是全部分给大家吧!”这件事,很快就在总部传开了。军官们对赵总司令又赞扬,又感激。因此,对他的监视与挑剔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视察为名,搜送情报。过了一段时间,赵寿山思谋,对敌斗争,我们既要“隐忍待时”,也要“徐图进取”。于是决定,利用总司令这个合法身份,以视察部队为名,了解敌情,重要者可报党中央。
1944年6月初某天,赵寿山带着参议温朋久、秘书王安仁等八人,到部队视察。上午8时许,池参谋长率总部官兵数百人在武威南门处列队欢送。赵寿山故意做作,身着戎装,中将军衔,腰挂军刀,足蹬马靴,威风凛凛地检阅了欢送队列,然后乘车西去。
这次视察,自武威,经金昌、山丹、张掖、临泽、酒泉、嘉峪关直到甘肃与新疆交界的猩猩峡,对第三集团军各部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视察,不仅对所属各单位的编制、装备有了了解,而且对甘肃、新疆、青海等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情况也掌握了不少材料,真可谓满载而归。
回到武威,赵寿山让王安仁整理了一份重要情报,约 2000字。内容包括第三集团军各部队的番号、师以上长官的姓名、年龄、籍贯、学历,各部队驻地、兵种、兵力、装备、运输能力以及河西走廊的物产等情况。赵寿山派地下党员邓元温 (原三十八军秘密电台译电员)送中共关中地委转报党中央。
走前,叫邓反复阅读、背记。因内容多,为了不致记错或忘记,又由王安仁将最重要的情况缩写在十公分大小的一张白纸上,然后缝到被子的棉絮里。王安仁对邓元温一再叮咛:“这是赵寿山同志和党支部交给你的重要任务。到西安后交蒙定军同志,详细情况由你口述。”邓以到西安看肺结核为名向池参谋长请准了假。
赵寿山对这份情报十分重视。为了安全,他安排邓元温同他的女儿赵铭锦、儿子赵元介坐一辆以他总司令名义租用的汽车去西安。他指示邓元温:“你的任务非常重要。路上要特别注意安全。如果遇到什么麻烦,就叫元介立刻给我打电话,以便及时解决。”路过兰州时果然遇到了麻烦。东岗镇的宪兵拦住汽车,要行检查。经过赵元介和崔副官到检查站交涉,说明这是第三集团军赵总司令租用的专车,赵小姐还坐在车上,这才允许放行。
到西安后,邓元温在蒙定军和杨明轩的指示与帮助下,改着便装,经三原、淳化到铁王镇,然后直奔马栏,将情报送到中共关中地委转报党中央。
利用矛盾,分化敌人。当时,甘肃省存在着地方势力(三青团人员)与外来势力(国民党中央派来人员)之间的矛盾。有一次,甘肃省在兰州同时召开甘肃省参议会和三青团甘肃省干事会,共七八百人。他们联合召开欢迎邓宝珊、高桂滋和赵寿山大会。邓、高讲话后,在代表们的一再鼓掌要求之下,赵寿山也走上讲台。他想,要我讲我就讲几句,这也是利用矛盾、分化敌人、争取地方势力的好机会。于是他以《溯目既往,展望未来》为题作了简短讲话。
赵寿山讲道:“我们西北在汉唐时代盛极一时,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丝绸之路是大唐惟一通向外国的要道。那时,兰州人口几十万,每逢元宵佳节的灯火与西安的灯火遥相映红。只是在后来才逐渐衰退了。戴季陶先生甚至认为西北人仍然是原始时代的茹毛饮血者,竟然主张给甘、陕旁加‘犭’,这是对我们西北人民莫大的侮辱!”
赵喝了一口水接着讲道:“甘肃人对复兴西北要自己负起责任来,并且要与贪官污吏进行坚决斗争。”
这时,参加会的甘肃省政府秘书长丁宜中听了很不高兴地盯了赵寿山两眼。赵看到了但不予理睬。继续讲道:“现在,我们兰州还不能通火车,交通闭塞,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甘肃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待火车通了以后,山东、河南(当时甘肃为浙江人把持)等地的人都来了,甘肃人就只好给人家当奴隶,甚至会被赶到帕米尔高原去!”
丁宜中听到这里,气呼呼地夹着皮包起身走了。
赵寿山看了丁一眼,有意地高声讲道:“希望大家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为建设繁荣进步的大西北而努力奋斗!”
邓宝珊、高桂滋和三青团的干事们热烈鼓掌,经久不息。他们议论:“赵总司令讲得太好了,给我们出了气,撑了腰,鼓了劲。”
从此之后,赵寿山同甘肃地方势力建立了联系,他们在与中央势力的斗争中,有许多事情都讲给赵寿山听,使他得到不少重要情报。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王宇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