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许权中>许权中参考书架>许权中在商洛的活动与渭华起义

  


许权中在商洛的活动与渭华起义

中共商洛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办公室,中共丹凤县委党史办公室,中共商县县委党史办公室

          
  许权中旅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掌握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其在商洛的革命活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商洛发生的又一次重大事件。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前后到一九二八年八月,其间许旅因参加渭华起义(许旅起义后为工农革命军),两进两出商洛,前后共历时八个月。许旅进驻商洛时,省委曾派刘景桂(刘志丹),唐澍、谢浩如(谢子长)等到许旅工作,从思想、组织、军事上整训部队,提高军政素质,发展党的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对土豪劣绅、恶霸地主的斗争,广泛宣传建立苏维埃政权;严格军事训练,积极扩充军队,筹集给养。使部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渭华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及陕东赤卫队一部又退至商洛,洛南保安一战失利,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牺牲,余部最后撤离商洛。
  一、许旅进驻商洛
  许权中旅是一九二七年七月,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领导的政治保卫队的成员为骨干组建的。原来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政治保卫队均隶属于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国共合作形式的陕西省省级政权组织)。两个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大都由共产党员担任,不少学员和队员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一支军事力量。
  一九二七年六月,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即原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追随国民党右派领袖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国民革命,公开反共,实行“清党”。七月初,冯玉祥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驻陕总政治部保卫部合编,令史可轩(共产党员、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校长,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部部长)率队东去河南,名为“整训”,实则阴谋伺机加以消灭。在此情势下,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抗冯拒命不赴河南,由史可轩率部开赴陕北山区独立发展。七月十四日,史可轩率部离开西安,从草滩渭河渡口乘船东下,到临潼县交口镇弃船北去,向渭北山区进发。七月二十九日,史可轩被盘踞富平县美原镇的地方军阀田生春杀害。部队北进受挫后退至临潼县康桥镇,许权中回队统一指挥,暂属冯子明师,冯委任许为旅长,先后驻防临潼关山镇、泾阳县云阳镇及三原、高陵县城等地。
  中共中央的“八七”会议后,中共陕西省委于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通过了《接受中央八七决议案及其指示之决议案》和《政治形势与工作方针决议案》等九项决议案。会议提出“在西北上培植革命的军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目前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党在陕西的特要任务”。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共陕西省委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目前军事行动决议案》指出:“许旅在西北为党的最重要的军事基础,在现在又为反冯战争中党的唯一的军事力量。”对许旅的出路,省委分析有三,或去洛南投李虎臣的刘文伯部,或图取汉南“以作根据”,或去陕北与共产党员李象九部联合夺取数县“以作根据”。“投刘不过是寄人篱下,以图庇荫。不可取”。许权中旅在冯子明,岳西峰、甄寿珊等大小军阀企图吞并,不能在泾阳、三原,高陵久驻。图汉南、进陕北均有实际困难时,于一九二七年年底南渡渭水向商洛山区进发。  
  许旅在向商洛行军途中,行至蓝田县许家庙,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冯子明指示少数几个人策划部分人员叛变的阴谋,处决了参谋主任惠介如,迫使参谋长韩威西等人离队,纯洁巩固了内部。但冯子明并不甘心,又调集大量兵力围追堵截,企图全歼许旅。许权中在指挥部队粉碎敌人的“围剿”后,疾速东进,翻越秦岭,抢占了商县黑龙口。在黑龙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部队开往洛南,暂归属盘踞商洛的国民二军李虎臣部。到洛南后,李委许权中为旅长。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七日,驻防洛南县寺坡、三要司(黄村)等地。      
  二、许旅在商洛的活动
  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初期,许旅作为党在西北的“最重要的军事基础”,作为反冯玉祥战争中“党的唯一的军事力量”,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对其倾注了无限的“培植”之心血,寄于了无限的成功之期望。一九二八年一月二日,中共中央给中共陕西省委的公函指出:“陕西农运的第一个口号应是变和平的依赖政治势力的请愿运动为激烈的反对地主军阀的直接行动”,“杀豪绅地主,没收一切土地。焚烧契约债券,分配富户财产给农民”,“以达到武装暴动的局面”,“推翻地主军阀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陕西省委“应首先改变对于我们自己队伍的指导”,应使部队“打入农民群众直接参加农民斗争”,且“必须把他看成工农斗争的副力,切不可反副为主,忘了发动群众”。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在给许权中的信中指出:“目前要作的工作:第一,肃清内部,一切军官应尽量换成我们同志,有反动倾向的,应不姑息的解决之。第二,发展组织,党的组织应大大的发展尤其在士兵中要尽量发展。第三,扩充军队,你们现在有一千八百枝枪,至少可扩充到二千五百多人,可要求各地党部多介绍同志及好的农民来当兵。第四,加紧党的训练,至少要使一班[般]同志都明了党的新的政策、土地革命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意义,并有决心为新政策来奋斗来牺牲。”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共陕西省委《目前军事行动决议案》中又要求“各地于最短时间,将前次所规定第一批应派的同志一律派去”,以加强充实许旅中党的力量。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历次指示精神,许旅即以李虎臣国民二军新编第三旅的“合法身份”,开始了公开的秘密的革命斗争。
  (一)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开展革命宣传,扩大革命影响。许旅进入洛南三要司后,中共陕西省委通告宣布,许权中旅中之中共军支改为旅委员会,仍直辖于省委。旅委员会由高文敏(高克林)、许权中、杨晓初、张汉俊(李大德)、高致凯组成,高文敏为书记。此时刘景桂,唐澍、谢浩如、廉益民、吴浩然、周益三、刘中向、张汉俊、王授金等中共党员陆续到达许旅。刘景桂、唐澍、谢浩如、廉益民亦参加了旅党委的领导工作,其余同志在党内职务都是中共特派员。这就大大加强了党在许旅中的力量,使党的支部由原来的五个分支增加到十八个,党员人数由原来五十三人增加到一百六十五人。这些党支部和党员多半分布在旅直属机关,团、营也都成立了党支部。
  在党的组织不断壮大,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旅党委在全旅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广大官兵的革命觉悟。刘景桂、唐澍等一到部队,就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要在国民党和各派系军阀的军队中,通过党的领导,实行武装起义,参加和配合农民进行武装斗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许旅在驻地三要司东洼召开全体军人大会,贯彻党的指示,宣传革命道理,传播革命思想,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驻峦庄的教导营的全体党团员,召开纪念李大钊牺牲周年大会,与会者表示一定要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跟着共产党,把革命进行到底。
  (二)扩军整编,进行军政训练,努力提高军政素质。党的力量加强了,许旅即开始整顿部队。首先肃清内部的不纯分子,撤换一些不称职的指挥员,把优秀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刘中向、胡震、周益三等许多同志被任用充实到了基层。
  部队除个别动员青壮年农民参军外,还在洛南鸡头关、商县腰市等地公开招兵,郭必恭、何秋分、杨正兴、张长杰等贫苦青年纷纷参军,使许旅不断发展壮大。在洛南三要司,许旅进行了扩编,组建了五、六两个步兵团(五团团长陈伯奇、六团团长任耕三),原两个补充营(一个营长李蕴山,一个营长杨复斋)分别隶属于两个步兵团,旅部直属有教导营(营长高致凯)、手枪连(连长张汉泉)、炸弹队(队长崔启金)、医务处(处长邢运堂)、修械所(所长田杰臣)等。在组织整顿的基础上,开展大练兵活动。利用三要司东南边的沙河滩进行操练,利用山谷进行打靶爆破,在灵口后庙沟组织了军事实弹演习,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三)发动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宣传建立苏维埃政权。刘景桂到许旅不久,就带领部分干部战士,深入到三要司周围的三条岭、高耀子、会仙台、真人沟、胡家川、大石河,龙窝、何村、杨村,水磨渠等地进行秘密串连,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平分地权,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宣传,很快组织起会仙台农民协会。一九二八年三月十四日,由部队干部周XX(群众称“老会长”)率领会员三百余众,肩扛锄头,镢头,手持镰刀、斧头,由会仙台向鸡头关进发,沿途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卖国军阀!”至三条岭,擒土豪恶霸吕能俭等人。到鸡头关,捉当地民团团长吕贤弼,因吕逃跑,其弟吕贤选(劣绅)被抓,当晚处死吕能俭等人。十五日在鸡头关关帝庙召开群众大会,正式宣布会仙台农民协会成立。
  会仙台农民协会有正、副会长,许旅干部周X X任会长,会仙台农协会员王向礼及许旅干部白X X等八人任副会长。下设组织、民政、文化等委员,农会员李恒福,王金春管事务。会仙台农民协会会员此时发展到七、八百人,最多时发展到一千余人,按军事编制暂编成团、营、连、排、班,王向礼任团长,一排长姜家声,二排长王占奎,三排长吉占祥。会址设在鸡头关吕贤余(贤弼之兄)家。会员分别住于吕家和周围村子,日夜轮流站岗放哨。
  在农协会领导下,群众先后分了鸡头关土豪吕贤余、胡家川“茂盛恒”、上关财东李芳的粮食和财物。同时没收了吕贤余在龙窝东山中的十几石租子和三百多斤食盐。
  会仙台农民协会成立后,由许旅干部陈会长带领会员王金春、余章海等七、八十人到马家坪组织农民协会。他们先发动组织了农民白福学、朱同善等一批骨干。农协会很快发展到南山的马宗梁、塔儿坪、大小石门、蒿蓬沟、黄柏岔、马家坪(今均属丹凤县)一带,在周家屋场戏楼召开群众大会,正式成立了马家坪农民协会。会长白福学,副会长桂家顺(老五)、朱同善(外号朱大嘴)、白福寿。会员五、六百人,会址设在马家坪外逃劣绅路德顺家。
  马家坪农协会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锄头队”。编制为连、排、班。刘兴发、潘点学、方传月分别任连长。农协会还号召大家团结起来闹革命,带领群众高呼“打倒土豪劣绅”、“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杀了恶霸李荣昌。没收分配了汪兴魁、周兴太、陈衡胜等几户大地主的粮财,打死陈衡胜,群情高涨,与农会一起并肩战斗。
  在此之前的二月二十日前后,三要司西边的何村、杨村,水磨渠亦成立了农民协会,虽然活动不多,但已有组织建制和近百名会员,何村农民协会会长何德荣,杨村农民协会会员赵彩安、李兴耀,水磨渠农民协会会长张崇有,会员严德孝等。打倒土豪劣绅,平分地权,建立苏维埃政权,已在当地农民群众中广为宣传。
  (四)为渭华地区培训了农民运动的武装骨干。中共陕西省委常务委员会于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二日会议决定,以渭南、华县、五一、华阴、临潼等五县为陕东暴动区,同时决定成立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刘继曾为特委书记。中共陕东特派委员会成立后,为了加强渭华地区的农民武装骨干力量,即从华县、渭南选调了一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民运动积极分子宋蔚青、孙敬堂、李宝荣,王东海等二十八人。由王松年(王化民,中共陕西省委常委)、薛自爽等带队到洛南县三要司许旅受训,许权中、唐澍亲自教授军事技术,带队操练。教学射击,练投弹。经过月余时间的学习训练,于四月下旬在许旅营长张汉俊带领下,携带枪支弹药返回渭华地区,随及成立了陕东赤卫队,张汉俊任队长,薛自爽任副队长,成为渭华农民暴动的地方武装骨干。    
  (五)为民兴利除弊,排忧解难。许旅进驻三要司等地后,通过查访处决了民愤极大的龙头大恶霸何豹子,寺坡罗沟劣绅罗云秀,剿灭了三要、灵口等地土匪武装丁克盛、许海水、胡登玉,击溃了峦庄蒿蓬沟的地主武装阮华生民团,将他们的粮食、财物没收并分配给贫苦农民。
  许旅军纪严明,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部队自己砍柴磨面,从不打扰百姓。一九二八年清明节前后,许权中、唐澍到寺坡水磨渠走访,征求群众对部队的意见。当了解到战士背柴从学校门前的麦地插斜的情况后,立即让战士用刺条封了斜路口。
  任耕三率六团移驻灵口街后,发现街道高低不平,每逢雨雪泥宁难行。部队便利用训练间隙,冒着严寒,修筑了街道,后群众称为“许旅路”。
  许旅还派出小股部队到洛南、山阳县城,打土豪,扩大声势,震慑敌人。   
  (六)在同军阀势力的斗争中求生存,图发展。许旅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势力的强烈反对和不安,三要司一带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群起而攻之,他们向李虎臣告状,说许旅搞“共产”,引起李对许的怀疑。在商县高级军事会议上,李虎臣向许权中发难。许临危不惧,说驻地农民苦不堪言,部队不向土豪富户们要粮向谁要?同时给李虎臣带去了很多粮食,并利用乡党关系(许、李皆陕西临潼县人),终于打消了李的怀疑,使部队安然无恙,渡过险关。
  三、参加渭华起义与保安战斗
  一九二八年春,中共陕西省委积极准备渭华暴动。一九二八年四月,李虎臣趁冯玉祥主力出陕参加军阀混战之际,部署反冯战争,令许旅开赴潼关,阻击冯部宋哲元部入陕。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许旅不去潼关参加军阀混战,准备参加渭华起义。许旅党委在三要司讨论“两个命令”时发生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派共产党员雷天祥带教导营一部先去渭华,配合农民武装开展斗争,其余部队于五月七日先后撤离商洛,开赴潼关参加反冯战争。五月十日,李虎臣与冯玉祥部激战于潼关南五、六里之北山,李部被击溃,许旅部队先后撤出战斗,在抵达华县瓜坡镇后宣布起义,举起工农革命军的红旗。部队到达华县高塘镇,地方党组织召开了盛大的欢迎大会。会上宣布“工农革命军”正式成立,与陕东赤卫队及渭华农民并肩战斗,使渭华暴动达到高潮。    
  渭华起义失败后,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日,工农革命军、陕东赤卫队及一部分地方干部同敌激战竟日后退入渭华南山。总司令唐澍、军委主席刘景桂率领三百余人于六月二十五日退到洛南县两岔河和保安镇;许权中,杨晓初率领二百余人退到蓝田县许家庙一带,与蓝田县委掌握的沙王村自卫分团合编隐蔽。
  一九二八年七月一日,李虎臣的四个残旅在洛南县瓦子坪陈彦策民团(红枪会)的配合下,向驻保安镇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约百余人进攻。因工农革命军侦察有误,将敌军七八百人错报为百余名,工农革命军军委据此决定由总司令唐澍率近百人急驰保安镇救援,致被敌包围,弹绝无援,损失惨重。经调查:当场牺牲有尸体者三十七人。唐澍亦于保安街西碾子沟垴唐岭壮烈牺牲,后敌将他头割下,挂在洛南县西城墙上示众。陕东赤卫队队长张汉俊、唐澍警卫员许天洁等五十余人被俘,后张汉俊等三人在洛南县城英勇就义。此时,从高塘去西安向省委汇报工作的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书记刘继曾返回,抵达两岔河,任工农革命军党代表。刘继曾、刘景桂和许权中、杨晓初分别率部会合于蓝田县的张家坪。此时,部队仅三百余人。刘继曾召集活动分子大会决定,取消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及军事委员会,党在军队中的组织秘密起来;不开展苏维埃运动,通过许权中的私人关系暂归李虎臣部的刘文伯师。后许权中率部归刘文伯师,任旅长。八月初,刘文伯师被冯玉祥迫出商洛进入河南,许旅于二十四日在邓县被打散。
  四、商洛人民努力支援革命
  商洛地处秦岭东南麓,东接豫西,南通两湖,西越秦岭直达西安,北临渭华以窥关中,实属陕西的东南门户。境内群山连绵,峰岭叠起,河流纵横,地域辽阔,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李自成、太平天国的农民义军等曾在此息兵养马,以图再起。这里的人民历来富于反抗精神,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更是深恶痛绝,故使被迫撤出西安的许权中旅站住了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渭华暴动的武装主力。
  第一,商洛人民真心实意支援革命。许旅所到之处皆受到群众的支持。洛南县三要司贫苦农民杨义堂、杨庄娃、杨犬等人,为部队经管粮台,恶霸何豹子的父亲何连玉怀恨在心,在许旅撤离洛南后,纠集心腹,企图杀害杨义堂等人。杨家三人虽远离许旅,但仍与何作了坚决的斗争。当杨义堂、杨庄娃被其杀害之后,杨犬虽身受重伤,依然只身坚持斗争,终迫使何入狱;三要司群众想尽办法,把自己炼的铁送给部队制造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灵口街妇女自发组织为部队战士缝补洗浆;洛南、商县的青年农民自愿参军参战,使许旅部队人数由进商洛的一千二百九十人,增加到参加渭华起义时的二千余人,扩充七百余人。扩充人数除收编民团外主要是农民参加。何秋分、杨正兴等无数商洛籍的战士,在渭华起义中冲锋陷阵,在救援保安工农革命军的战斗中出生入死,英勇顽强。
  第二,刘景桂、唐澍、许权中、谢子长等共产党员在商洛进一步锻炼提高。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广大党员正处于年轻时期,面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如何建立革命政权,如何领导革命战争,如何建党并使之领导革命直指彻底胜利,缺乏实践经验。唐澍曾经感慨地说:“我们好象一个小孩,他的妈妈叫他去打油和醋,在摔了一跤后,就不知哪个瓶子打醋,哪个瓶子打油了。革命虽然受点挫折,但我们千万不能糊涂,不要失去信心,不要忘记革命,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坚持到底。”在商洛,他们身体力行,忠实地实践着党的理论和指示,不断成长成熟。在后来的渭华起义中成立工农革命军时,这些人都分别担任了重要职务。
  第三,商洛人民为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许旅在商洛开展革命活动期间,商洛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农民斗争骨干,从一九二八年三月十四日到同年五月中旬五个农协会的一千七百余名会员与革命战士一起打土豪,除恶霸,燃起了农民运动的烽火。椐核实,保安战斗与农运中有四十六人牺牲。在这场斗争中,有农会员储春江、余章海、吴丙信、刘兴发、潘点学、朱同善和贫苦农民杨庄娃、杨义堂等惨遭杀害;农会员李恒福、王金春、蒋坤龙、姚顺有、李四慓子等被关进监狱,蒋、姚、李四慓子惨死狱中;储万方、储茂德、杨登科等无数农会员背井离乡,家破人亡。
  许权中旅在商洛的革命活动,是继一九二七年国共合作时期,商县、龙驹寨两个中共特别支部的活动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商洛的又一次较大的革命斗争。它是在大革命失败,革命转入低潮,全陕西省处于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中共陕西省委通过自己的武装力量,宣传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实际演习。虽然由于这支部队因易地参加渭华起义而撤离商洛,使才发动组织起来的农民协会坚持了三个月而最后失败,一部分群众斗争骨干遭受打击与残杀,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商洛山中的封建势力,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商洛人民再次经受了革命的洗礼,受到了由搞农民运动到举行武装斗争的现实教育,宣传了苏维埃,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在较大的范围内扩大和提高了山区人民的革命信念,为后来的革命斗争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商洛地区革命斗争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执笔:卢必忠 魏汉文 ) 
  

许权中在商洛的活动与渭华起义/中共商洛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办公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