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权中在商洛的活动与渭华起义-中共中央给中共陕西省委的公函节录
陕西农运的第一个口号应是变和平的依赖政治势力的请愿运动为激烈的反对地主军阀的直接行动。这个直接行动正是土地革命之开始,杀豪绅地主,没收一切土地,焚烧契约债券,分配富户财产给贫民,更都要农民自[已]动手来干,以达到武装暴动的局面。陕西的工农运动能在上述的布置中迅速的发展起来,则工农暴动的割据局面才能在陕西生长,否则工农群众没有深切的政治观念,则推翻地主军阀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心便无从产生。
所谓时机成熟的条件:第一,我们军队驻扎的地方要有群众运动,要有工农的自卫组织;第二,我们党在那个地方要有指导的权能;第三,要能造成一个暴动的割据局面;第四,军队的本身在动作时要较有胜利把握,不至一开始便被敌人镇压下去。假使条件不成熟,我们可迟缓一点动作。但在没动作前须竭力使这些条件中的主观成分达到成熟境地。万一环境十分不相宜(即是工农运动不易发展而敌人大军又正集中的地方),亦可采用移动的方式,到农运发展的地方去参加暴动。不过这种移动,决不是将许旅移到三原帮助二军反冯的用意②,而是以宜于农暴割据为依归的。
陕西的军事运动是较别的省为有基础,……依数目说在陕西我们已经有整个的两旅③和一些零星队伍,较之广东仅有两千多人的军队便能造出广东海陆丰的暴动局面的已多了一倍。但广东较之陕西却多了许多完成暴动的条件。这些条件中,军阀军队的动摇,我们队伍和敌人倒戈,工农军的广大组织,多数同志的武装化,都成为军运之新的主要方针。陕西省委根据这些方针,应首先改变对于我们自己队伍的指导。这些队伍的驻扎地点,应依农运的发展区域和军队易起分化的所在来决定。假使有可能时,自然以多聚些力量于邻近几县以便造成一个割据局面为上策,但当不可能时也不必过于勉强,宜分散这些队伍打入农民群众直接参加农民斗争。且这些队伍无论是聚是散,必须把他看成工农斗争的副力,切不可反副为主,忘了发动群众,造成工农运动中军事投机的危险。
注:①本文原标题为《中央公函》,现标题是编者加的。本书所辑历史文件,均选自陕西党史专题资料集《渭华起义》一书。
②“许旅”指由共产党员许权中任旅长的一部;“二军”指驻渭北的原国民军二军各部;“冯”指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
③“两旅”指由共产党员许权中、李象九任旅长的两个旅。 (一九二八年一月二日)
许权中在商洛的活动与渭华起义/中共商洛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办公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