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权中在商洛的活动与渭华起义-唐澍革命生涯的最后一个春秋
卢必忠 李存哲
唐澍是震动全国的渭华起义中工农革命军总司令,是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失败后,起义军退入商洛山中,在洛南保安一战中唐澍不幸壮烈牺牲。当年目睹这一事件者,现已廖廖无几,然唐澍的革命事迹,却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
(一)
唐澍受命到洛南进行革命活动的原由,还得追朔到大革命时期。
一九二六年九月,在我党的努力下,原北方国民军首领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召集旧部,重整旗鼓,于绥远五原誓师,成立国民军联军,参加国民革命。国民军联军占领西安后,我党即协同各界进步人士,与冯玉祥一起成立了战争时期的临时革命政府——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领导陕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一九二七年六月下旬,冯玉祥追随国民党右派领袖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由我党掌握的革命武装许权中旅(其前身是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所办的中山军事学校学员和国联驻陕总部的政治保卫队两支武装)迫于冯的压力,撤离西安,受盘踞商洛的陕军李虎臣(云龙)的节制,开赴洛南县三要司进行整训。
中共陕西省委为了加强对许旅的领导,决定派唐澍去洛南三要司,参加许旅党委的领导工作。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唐澍协同周益三(中共党员,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从西安出发,踏上了去洛南的途程。
唐澍,字东园,一九○三年出生于河北省易县(今徐水县)南贾庄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唐衡三当过一家商店的记账先生,母亲是农村妇女,唐澍兄弟三人,哥哥唐浩,弟弟唐治。唐家从祖父开始就陆续变卖土地,生活日渐穷困,到其父辈,家境更加贫穷。
唐澍少年时代曾跟父亲读私塾,后到外村读高级小学,毕业后留任教师。
一九二二年夏,唐澍考入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保定二师,唐澍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阅读了很多进步的书报杂志,开始懂得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和无产阶级革命道理。后因极积参与反对该校反动校长刘续增迫害学生的罢课斗争而被开除学籍。
一九二四年初夏,唐澍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三月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两次参加广州革命政府讨伐叛逆陈炯明的东征战斗。同年秋担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队长,后参加北伐战争。
一九二六年秋,北伐军进入两湖地区。冯玉祥五原誓师后,要求共产党派军政人员到其部工作,唐澍奉命去冯部,担任国民军联军军事政治学校主任教官。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后,在其军内进行“清党”,唐澍等一批共产党员于河南开封被“礼送”出境。一九二七年七月中旬,唐澍由豫几经辗转回到西安,参加了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的领导工作,不久,他又奉命去陕北开展兵运工作。
十月中旬,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了陕北清涧起义,起义中唐澍任军委书记、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总指挥。清涧起义失败后,省委遂指令唐澍去许旅帮助工作。
唐澍和周益三步行三天,经华县高塘、石头峪,翻越秦岭经洛南县保安镇,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三十日到达洛南县三要司,与旅长许权中,旅党委书记高克林以及早一步到的省委派员刘志丹、谢子长、廉益民、吴浩然、刘中向、李大德、王泰吉等人会面,共同协助许旅开展工作。
(二)
在三要司西边约五里远的三要东洼村,唐澍向许旅党委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部队应迅速发动群众,配合农民起义,脱离旧军队,自己独立搞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接着,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许权中在会上讲了话,并宣布唐澍任参谋主任(刘志丹到地方做发动群众工作后,唐澍接替刘的职务,任参谋长)。唐澍在讲话中,勉励全体官兵要克服军阀部队的坏习气,坏作风,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刻苦进行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并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忠于职守,严格要求,与全体军人一起团结奋进。
许旅当时名义上是李虎臣部第八方面军新编第三旅(又称混成旅),但部队中共产党的力量很强,在全旅起主导作用,许权中既是中共党员,又是一位久经锻炼的军事指挥员,治军有方部队训练有素,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一九二八年三月,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潘自力由上海带回中共中央直接给许权中及旅党委的指示信,要求许旅“肃清内部,一切军官应尽量换成我们同志,有反动倾向的,应不姑息的解决之。”根据党的指示,唐澍协同许权中、高克林极积领导全旅进行组织整顿、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全旅面貌为之一新。首先,肃清了一批不纯分子,撤换了一些不称职的指挥员,把优秀的党团员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补充营二连连长张汉山吃喝嫖赌抽大烟,流氓习气严重,唐澍与许权中一起,坚决地撤了该张的职务,而以共产党员周益三代之。在三要司和峦庄处决了十余名违犯军纪的官兵。
许旅在进入洛南时,有官兵一千二百九十人,长短枪一千零二十支,机关枪三挺,迫击炮四门,但子弹和炮弹缺乏。唐澍与许权中想方设法,在三要司建起了小型修械所,除修理枪炮外,还在当地群众支援下,利用农民自己炼的铁,制造手榴弹和炮弹,解决了炮弹的不足。
刘志丹到许旅不久,就根据党的指示,深入到三要司东南的会仙台等地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去了。唐澍与许权中一起,发动三要司附近的群众,成立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粮食,不断扩大革命影响。杨村、寺坡等地农民杨义堂等,配合部队没收土豪恶霸的粮食,并为部队经管粮台,他们通过深入调查,处决了民愤极大的土豪恶霸何豹子,劣绅罗云秀,土匪丁克盛、胡登玉部属等。还没收了何豹子的部分土地、山林、房屋,用作部队种植、砍柴、修马棚等。
唐澍十分同情人民的疾苦,非常重视军民关系。一九二八年清明节前后的一天下午。唐澍协同许权中,来到寺坡水磨渠学校与教师陈太尤等几位老乡拉家常,了解地方民情,征求群众对部队的意见。陈太尤等人看到许旅从不拉夫抽丁,不要粮派款,而是自己动手砍柴、磨面、盖马棚,还在马村西边种了十多亩(没收下何豹子的)地,是个好军队。他们看到唐澍和许权中态度诚恳,说话和气,便说出了住在寺坡吴村的一个营的战士,在从龙头到常沟砍柴时,经过学校门口拐弯时插斜,给麦地当中踏了一条路,麦子现已返青,请给战士们讲一下不要再从地里走了。唐澍和许权中非常重视这件事,恰巧有几个战士背着柴又到了地边,他俩立即命令这几个战士返回去,并用刺条挡住。陈太尤等人非常感动。
唐澍经常教育战士说,咱们的部队和其他部队不一样,我们依靠的是工人、农人,因此不要骚扰他们,见了老汉叫大爷,见了老婆叫大妈。当时部队出操时总唱中山列宁歌,唐澍号召战士要照歌中唱的去做。说歌就是我们行动的纲领。
一九二八年二月底,中共渭南、华县县委选派王化民、孙敬堂、宋蔚青等二十八名农民斗争中的积极分子来三要司受训,唐澍、许权中亲自传授军事技术,这些人于同年三月下旬在许旅营长李大德带领下,携带枪枝弹药返回本地,随即成立了陕东赤卫队,成为渭华农民暴动中的武装骨干。
唐澍在革命斗争中,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和决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和革命利益。一九二八年四月,李虎臣趁冯玉祥主力出陕参加军阀混战之际,发动反冯战争,命令许旅开赴潼关阻止冯部宋哲元部入陕;中共陕西省委和陕东特委(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为了加强对渭南华县地区农民起义进行组织和领导,于一九二八年三月成立的,特委书记刘继曾)认为军阀混战为渭华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遂指示许旅开赴渭华配合农民行动。许旅党委在讨论“两个命令”时发生了意见分歧。唐澍、刘志丹等认为省委指示已成定案,应该坚决执行,不应为军阀卖命,立即就地宣布起义,后直接率部到渭华参加农民暴动,许权中、杨晓初等则认为去潼关有利,如果与李虎臣一起打下潼关,不但可以扩充部队,增加实力,也可以扩大地盘,扼守潼关关卡,保卫起义顺利进行。况三要司周围都是李虎臣的部队,就地起义很可能遭其消灭。在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时,旅党委决定,一面派人请示省委,一面缓步行军,假意“执行”李虎臣的命令,等候省委指示。同时派雷天祥(中共党员)等带领教导营近百人先去渭华参加农民暴动,由许权中、刘志丹、唐澍等率大部队于五月七日分两路经灵口、梁头原和古城、柏峪寺到石坡会合后,经巡检司出蒿岔峪向潼关移动。当后续部队行至巡检司时,接到省委指示,要部队立即开赴渭华,配合农民行动。但先头部队已开往潼关前线了。在这一件事情中,唐澍虽然力主就地起义,开赴渭华,但一旦旅党委作出决定他还是无条件的执行,与许权中一起将部队拉到潼关前线。李虎臣把许旅摆在正面战场,夹在中间。一则让许旅为他“火中取栗”,削弱革命武装;二则给他的嫡系部队当替罪羊,阻击冯玉祥部入陕,企图“一箭双雕”,打了几日,由于冯玉祥不断抽调重兵增援潼关,因而许旅久攻不克,部队伤亡很大。在此情况下。唐澍、刘志丹、高克林等立即研究,认为决不能再继续死拚硬打,作无谓牺牲,趁黑夜果断地将部队撤离战场,急行军到华县瓜坡,宣布武装起义后成立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军委常委、军党委委员,经过整编,全军上下斗志昂扬直奔渭华参加农民暴动。
(三)
起义军到达高塘后,使渭华农民暴动达到了高潮,唐澍更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成为渭华战场上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在华县高塘镇举行的庆祝工农革命军诞生军民联欢大会上,唐澍操着河北口音在大会上讲了话,他说:镰刀、斧头是我们的旗帜,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团结起来,在工农革命军的配合下,就一定能把革命搞成功,他的话引起了群众的欢呼。
渭华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陕西的反动统治。为了扑灭渭华暴动烈火,敌人调集了大批兵力,在当地反动民团的配合下,由敌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亲自指挥,接连三次围攻革命军,镇压农民暴动。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起义军遭到重大牺牲,但唐澍仍顽强不屈,毫不畏惧。当年亲身参加渭华起义的洛南籍战士杨正兴,至今还记着在高塘附近的寺城子,唐司令向他们的讲话:“我们好象一个小孩,他的妈妈叫他去打油和醋,在摔了一跤后,就不知那个瓶打醋,那个瓶打油了。我们千万不要糊涂,革命虽然受点挫折,但不要失去信心,不要忘记革命,只要有一个人还要坚持到底。”
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过大,渭华起义在敌人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了。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唐澍仍带领少数部队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翻越秦岭,向洛南县两岔河撤退。起义军各部于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二、三两日,分别到达两岔河。
(四)
部队到达两岔河后,司令部驻扎于街中“致合昌”商号。唐澍并没有因为失败而一厥不振。他带人动员群众回家照常生产,同时调查两岔河周围的地形、交通和敌情,部署部队驻地,即派赵雅生大队开赴距两岔河街以东三十余里的保安镇。唐澍在百忙中,在端阳节后买鸡慰问伤病员,鼓励他们对革命不要失去信心,静心养伤,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唐澍、刘志丹等除组织干部战士在街道和深入群众家中宣传工农革命的道理外,还让赵葆华带领宣传队在街东戏楼上演戏宣传,他们用柏树枝罩起额子,用棉花粘上“军民联合起来”“铲除土豪劣绅”的标语。(唐澍带领部队,首先消灭了由高塘窜入的武德茂土匪武装,布署部队和安置伤员)。紧接着镇压了一批坏人,烧毁了“合盛顺”放账铺的文约,没收了其粮食,大部分分给了当地和商县大荆等地的穷人。
正当工农革命军党组织一面发动群众,一面派人汇报渭华起义失败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的时候,驻防保安的赵雅生部突然于七月一日被从潼关战场撤下来的李虎臣部方少海、丁增华等四旅之敌包围,唐澍闻讯后即率领两岔河驻军百余人披星驰援,于拂晓打响,直到吃早饭时,战斗异常激烈,由于情况不明,双方力量悬殊过大,唐澍所带部队重陷于包围,除少数突围外其余大部战死,唐澍仅带六名战士进入碾子沟,待冲到唐岭时,不料又被洛南瓦子坪陈彦策民团(红枪会)迎面截击,后面追兵又到,此时唐澍身边仅剩一名警卫员,敌人嚎叫着“抓活的!”情况万分紧急。唐澍临危不惧,与警卫员一起与敌展开搏斗。激战中,警卫员被击伤,唐澍多处中弹,最后终于壮烈牺牲,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保安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方少海、丁增华部又来到碾子沟唐岭,他们找见唐澍的躯体,割下了他的头,悬挂在洛南县城墙上“枭首示众”,企图嚇住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从中国土地上彻底铲除“共产”幼芽。
唐澍以他的鲜血和二十五岁的年华,表达了他对共产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从一九二八年一月到同年七月,在他革命生涯的最后一个春秋,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更与天地共存。
许权中在商洛的活动与渭华起义/中共商洛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办公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