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孙作宾>孙作宾参考书架>孙作宾

  


孙作宾-关于甘肃党务工作的报告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我根据张德生同志关于西北局扩大会议精神的传达报告,把甘肃解放前后的党务工作,向大会作如下报告:
  一 干部工作问题
  (一)关于整顿干部思想作风
  一年来全省干部工作是有成绩的,除老区派来的3869名外,并提拔了2727名地下党员干部,吸收了5989名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工作;留用人员亦有4072名。其中先后经各地委、县委干校及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分校训练者共11220名干部。特别是培养了1336名少数民族干部,成为今后开展少数民族工作的宝贵财富。依照新编制,甘肃全省党政民系统应有乡级以上千部26250名,目前实有22530名,尚缺3720名。
  绝大部分干部,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作风,遵守了党的纪律,执行了党的政策,完成了党所给予的具体任务,因而获得了各族各界人民的称赞。但由于新区情况复杂,又为多民族地区,任务繁重,加上90%左右的新干部没有受过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没有完全确立,思想极为不纯,执行政策常走样子,甚至违犯纪律,部分老干部在胜利情况下还发展了骄傲自满情绪和享乐思想,产生了各种形态的官僚主义和严重的命令主义作风,损害了党和人民政府与群众的联系,给特务、匪徒、反革命分子以可乘之机。省委领导上缺乏预见,未能及时加强思想领导,纠正各种不良思想作风,致使错误不断发生,引起一部分群众和社会人士的不满。
  目前党内主要不良倾向是:
  1.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与执行工作中的命令主义是普遍而且严重的。各级领导机关对工作只布置、给任务、下命令、要材料,而很少进行检查督促,不重视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深入了解工作情况和问题,终日忙忙乱乱,抓不住工作重心。对下级缺乏具体指导,以至形成某种程度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省委及省级领导上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主要是:(1)对甘肃多民族的特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将民族政策停留在指示上、口头上,而没有能够彻底贯穿到一切部门一切工作中去。忽略民族特点,机械地搬运汉人地区一套方法和经验,在减租、反霸、公粮、税收等方面,都没有从多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环境、经济条件出发去反复考虑,订出切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步骤。对培养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注意不够。对大汉族主义思想倾向警觉不高,以及没有足够的重视统战工作,没有对关门主义倾向作严肃的斗争,等等。这是民族工作中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2)麻痹轻敌,今春对全省情况的估计是过分乐观的,认为全省范围内股匪已经消减,社会秩序基本上已经安定,剿匪部队转入生产,全省可以普遍进行减租、反霸,放松了警惕,使匪特有隙可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破坏活动,甚至煽动武装叛乱。(3)对下情缺乏深入了解,规定任务及指导工作一般化,没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中心和步骤方法(在临夏的反霸、减租、民兵等问题上还有错误),没有经常教育下边干部如何学会抓住中心环节去推动一般工作的科学方法,形成下边没有中心。今春确定土改范围及调整行政区划表现轻率急躁,缺乏深思熟虑。省委领导上有缺点,所以也就助长了下面执行工作时的命令主义,不先向群众宣传,反复讲解政策,和群众商量,听取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而是片面的任务观点,简单急躁,强迫命令,甚至发生打、骂、吊、捆使用肉刑等错误行为,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2.在全国胜利形势下,有一少部分干部生长了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情绪。认为对革命有功,看不起新干部和非党员干部,甚至和他们比历史、比待遇。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说:“一部分共产党员,还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还保有一种狭隘的关门主义或宗派主义的错误思想。他们还不明白共产党员有义务与党外人士合作,无权利排斥党外人士的原则。”我们有些干部,对于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是执行得不够好的,对统一战线工作是认识不足的,因此在工作中甚至发生一意孤行,把持包办,盛气凌人的现象,给党外人士、新干部以极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谨记毛主席指示:“采取谦虚态度,防止骄傲态度,在党内,和全体同志更好的团结起来,在党外,和全国人民更好的团结起来。”认清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本领还有限,应该更虚心更诚恳的向群众学习,向党外民主人士和非党干部学习,和他们团结合作,做好人民的事业。
  3.在一少部分干部中,存在着贪污腐化,甚至蜕化堕落的现象。他们不能排除旧社会的思想影响,经不起花花世界的诱惑,而发生贪污腐化,甚至敲榨群众的违法乱纪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党及人民政府的威信。有的则因为怕吃苦怕困难,不愿长期在甘肃工作而要求他调,严重的竟至私自偷跑,在群众中留下了很坏的影响。
  4.思想麻庳,工作松懈。对特务反革命分子的破坏阴谋不警惕,不戒备,认为胜利了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甚至对国家机密亦满不在平,重大问题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报告,而自作主张,随意处理。工作疲疲蹋蹋,不讲效率,生活自由散漫。
  我们必须向上述不良现象作坚决的斗争,以便使党的政策更好地贯彻下去,改善党和各民族各阶层群众的联系,为此必须:
  第一,根据西北局指示和甘肃实际情况,开展一次整顿干部思想作风运动。在这次整风当中,必须本着张书记报告的精神,首先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整起,然后推动其他机关和其他干部。发扬民主,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工作,检查领导,联系个人进行反省检讨。在整风中,应当实事求是作出工作总结,并且定出改进办法,好的应予表扬奖励,不好的应当批评纠正,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批评态度上,必须掌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目的是达到统一认识,加强团结,转变作风,贯彻政策,改进工作,使新老干部、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党与非党干部之间团结的更亲密,更坚固,把我们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提高一步。
  第二,建立工作检查制度,通过检查,经常帮助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帮助总结经验,提高干部的思想和能力。对违犯政策,破坏法纪,脱离群众的行为,则须随时予以纠正。
  第三,建立系统的正规的干部工作制度,了解干部,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定期鉴定干部,以达到教育提高干部的目的。应当加强纪律教育,严格奖罚制度,使干部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和人民政府的法令。对于工作成绩优良,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一点过去还未为各级领导所重视,今后应根据党章规定及西北局指示精神和办法,用各种方法开展奖励模范工作者运动。对于严重违犯党纪的干部,则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和法律的处分。
  第四,轮流抽调干部到革大分校及各地委、县委干训班进行短期训练,并加强在职干部的学习,以提高干部思想水准和理论政策的修养。
  (二)关于培养干部、提高干部问题
  人民的事业在大大地发展,艰巨繁重的各项建设任务需要有大量干部去进行。但是按目前干部的情况,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还赶不上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少数民族工作,没有大量少数民族干部,要把少数民族工作做好是不可能的。所以摆在党面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大量培养干部,提高干部。    
  1.提高老干部,培养新干部。现在全省内约占10%左右的老干部,是各部门的骨干,是领导的核心。这些同志都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在工作经验、政策观点、理论修养、领导能力以及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作风上都有他们的长处,是新干部所缺少的。但在全国胜利的今天,环境更加复杂了,任务更繁重了,许多从未经历的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要我们去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有更高的马列主义修养,以及更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知识。然而我们的许多老干部,在这方面是很不够的。有一部分老干部还满足于过去的经验和成绩,对新鲜事物缺乏敏感,进取心不强。这样就不能给新干部很好的带头,也不能有效地给新干部以帮助。老干部不能提高,就无法很好地去培养新干部。因此,要培养新干部就必须首先提高老干部。除整风运动外,应当加强经常学习,经常按时检查总结工作经验,随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纠正各种不良思想倾向,以求在现有基础上真正提高一步。
  现在各种工作部门,都涌进了大批新干部,约占干部总数的90%左右。随着各项建设的开展,将会继续有很多新干部参加工作。干部的不断增加,充实了工作中的力量,这是好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新干部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他们虽都积极热情,并愿切实学习,但多数未经过专门训练改造,革命人生观尚未很好地确立,其中还有不少人,沾染了旧社会的坏习气坏思想,有很多糊涂观念和群众联系很差,看不起群众,不想到群众中去。这就需要大力进行教育、改造与提高。首先要改造旧思想,建立与巩固其革命的人生观,然后施以初步的理论政策教育,在各种实际工作中去锻炼提高。所有老干部都有培养新干部的责任,实行师傅带徒弟,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在各种具体工作中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解决其困难,鼓励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他们前进。特别需要注意帮助地下党干部,他们过去没有机会受系统的党的教育,这不是他们的过错,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他们,是老同志的责任,此点绝不容许忽视。
  2.大量培养提高拔工农干部。应当在各种实际工作中,注意发现与挑选工农群众中思想纯洁,和群众有密切联系,工作积极,有能力的分子,加以培养教育,大批地充实到各种工作、各部门以至各级领导机关中来。现在,我们各级各部门普遍缺乏的就是工农干部,影响到和群众的联系,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各级党委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工农干部,使我们党不但有大批具有文化水平、理论知识的知识分子出身干部,而且有大批从实际斗争中生长起来的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工农出身干部,两者结合起来,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3.大量培养提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密切党与各民族广大群众的联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解决民族内部的各种问题,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是不可能的。全省现有少数民族干部1336人,这是我们一年来的重大成绩。但是距实际要求还远,在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还没有做到按人口比例配齐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还没有引起全党所有干部的重视,有些同志把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只是看作是上级给的任务,为配备而配备。对已经配备起来的不很好的具体帮助,嫌他们文化低,资格浅,能力差,有事不与他们商量,自己包办一切。有的觉得照顾生活及风俗习惯太麻烦,不去主动接近和团结。更严重的是不信任少数民族干部,不敢大胆使用,致使有些少数民族干部反映说:“有职无权”“聋子的耳朵”,而不安心工作。各级党委必须严格教育汉族出身的干部,纠正对待少数民族干部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要让所有干部懂得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政治意义,以及必须克服工作中怕麻烦怕困难思想。不能要求过高,应当大胆放手,使其确实有职有权。要在工作中给予具体的耐心帮助,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能力,干涉包办都是错误的。对在工作中发生的缺点错误,应采取耐心说服,个别交谈,具体帮助改正,任何简单急躁方式都是不对的。在生活上应当特别给予照顾,适当解决其家庭困难,尊重风俗习惯。在学习上应当经常给予具体帮助,使他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提高思想,提高工作能力。只要坚决采取上述态度和办法,我们不但可以把现有的少数民族干部迅速地提高起来,而且一定可以在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中,选拔出大量忠实、积极、纯洁的进步分子,来充实各个工作部门和各级领导机关,为在多民族的甘肃地区做好工作,为帮助少数民族彻底解放建立确实保证。
  二 整顿党的组织和建党问题
  甘肃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就有了党的活动,但工作尚未很好的开展,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所摧残破坏,直到抗战开始后才又积极活动,全省曾发展到三四百党员,1940年又被破坏,有些同志因行动暴露被调进解放区,有些则隐蔽起来,停止活动,有些被逮捕杀害了。党的工作虽受了极大损害,但还保存了一批干部,成为以后开展工作的骨干。1946年后由于全国形势的胜利发展及西北局的正确领导,党的组织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做了许多工作,与蒋马匪帮作了坚决地斗争,扩大了党的影响,培养了一批干部,在解放前后发动组织群众迎接我军西进,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完成城乡接管,建立人民政权等工作。
  过去甘肃党的工作是有成绩的。甘肃全省现有3万名党员(包括原陇东边区党员在内),在地区上分布极不平衡,成份上农民占绝大多数。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各种原因,党内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某些党的组织内混进了少数阶级异己分子及投机分子,个别支部为坏人所把持操纵,为非作歹,破坏党的威信。绝大多数党员没有受过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党的教育训练,阶级觉悟不高,思想模糊。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为此,目前我们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如何在提高党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来把党的组织加以初步的整顿。
  (一)根据目前党内外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在土地改革之前,群众尚未充分发动的情况下只可进行初步整顿,而且必须采取严肃慎重的态度,依据提高教育和组织整顿相结合的方针来进行。
  在步骤与方法上应当:首先在党内特别在领导机关与直接进行这一工作的干部中进行教育,采取开党代会、集训、轮训或巡回训练等方式,求得对农村党的认识上,与此次整顿的目的、内容、要求及方法上的一致。以为地下党一切都好不需要再整顿的不严肃负责的思想,和以为地下党成份复杂,组织混乱,应大量清洗,否认历史现实的片面思想,都是错误的。
  这一步骤应与整顿干部党员作风的运动结合起来,在整风后期学习其他工作与政策时,有整党任务的县区必须增加学习农村党的整顿问题。
  其次,必须紧紧结合各地今冬明春农村之各项中心工作,如减租土改,剿匪肃特,团结生产等,有计划地做好农村党的整顿工作:
  甲、登记党员,召开党员大会,首先求得把支部组建起来,讲解全乡当前工作任务、政策方法等,然后订出与全乡当前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支部工作计划,并决定进行步骤与做法,根据各人不同情况,分配具体任务,以便考察其实际行动,并听取群众意见。
  乙、抓紧汇报,根据其实际工作表现与群众反映,进行阶级立场的、政策思想的、群众观点的、组织观念的教育,并结合讲解党员权利与义务等党的基本知识(教材由省委印发),以期逐渐纠正与克服部分党员脱离群众,违犯政策,循情包庇,无原则纠纷等现象。
  丙、全乡工作告一段落时,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党内的民主总结,评议表现比好坏的办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好的批评坏的,在党内划清是非好坏界限,在此基础上把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或有严重劣迹,又屡教不改的不可救药的分子,在民主评定,省委批准后清洗出党。但如果党内外广大群众觉悟还没有提高,支部部分党员又为坏分子所操纵或影响,应先教育被蒙蔽的党员,然后再实行清洗,避免造成党内对抗或混乱。
  总结完毕后,把经过考验的积极优劣分子,用选举方式提拔到支部领导岗位上,并建立一些必需而又可行的组织生活制度,如学习、汇报、检讨会、选举等。
  在庆阳分区,已经过土改和公开整党的地区,支部主要任务是:积极领导群众进行生产,不再进行整党,支部本身工作应着重健全各种生活制度,特别是学习制度,以提高党员觉悟和积极性,更好地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服务。收复区与新解放区,党的组织已部分经过初步整顿,群众和党员觉悟较高,各级领导较健全,党内积极分子也较多,因此应结合今冬明春之土改运动,采取公开方针进行一次比较深入全面的整党工作。公开整党方法是要广泛发扬党内外民主,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召开支部会议,邀请一定群众代表参加,检查支部工作,把党员的优缺点公开在群众面前,让其批评坏的奖励好的,在群众的监督下,改进领导,教育党员,教育群众,把整个整顿党的过程,变成提高党员及群众觉悟的过程。在党的会议上,可与群众共同商决与他们有益的一切问题,并根据严肃谨慎的原则洗刷异己分子。对确实不够条件对党不感兴趣的党员,经县委批准后可劝其退党,并个别吸收新党员。为了把这一工作进行得好,地委与县委领导上必须十分重视与加强准备工作,如对支部情况的调查研究,制订计划,典型试办,初步整顿支部组织,特别对收复区某些遭敌破坏支部的初步整顿等。这样才能使我们整党工作在有计划有准备有把握的基础上去进行,保证我们这一工作的圆满成功。各地委应根据本区情况,拟定具体整顿计划,报省委批准后实行。
  (二)根据中央指示,在老区一般停止发展党的组织,新区农村在土改前一般亦暂不发展。今后发展党员的重点,在城市首先是工人阶级。我们党在城市中的组织,基础是薄弱的,工人中的基础更薄弱。兰州市解放时共有党员198名,在学校者即占162名,除邮政、电信等企业外,真正的产业工人只5名,解放后派去之军事代表、工作人员及新发展之党员,现共23名。中央要求我们三年到五年内吸收产业工人三分之一入党,我们必须有步骤地去完成这一任务。因此首先加强工会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在经过他们教育提高以后,谨慎地个别地接收其中优秀分子入党。在工人群众觉悟普遍提高,积极分子大量涌现后,再大量的同时又经过个别方式的发展党的组织,以增强党的无产阶级成分。
  (三)关于农村建党问题。甘肃解放一年来,群众运动还未系统地深入地开展起来,群众觉悟还没有普遍提高,建党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我们当前的组织任务是,集中力量加强群众工作,建立农会、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特别要加强青年团的工作,在农村各种工作和群众运动中,发展青年团员,为将来建党创设基础。各级党委必须依照中央指示,认真加强青年团的干部配备,大力领导这个工作的进行,使党的后备军很快地成长和壮大起来。当然在各种群众运动中仍应有意识有计划的广泛的宣传党的纲领政策,扩大党的影响,提高群众对党的认识,解除群众对党的某些怀疑,打好建党的思想基础。在没有党的组织的县,可在群众运动中谨慎地有选择地吸收个别真正觉悟的确具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入党,有重点地建立党的组织。
  (四)关于机关干部中的建党问题。解放后我们吸收了大量新干部,其中除极少数地下党员外,大多数属留用人员与青年知识分子,这些人有些已经过短期训练与初步改造,有些目前正在进行训练与改造,他们经过了一年的工作的锻练,参加了在职干部的学习,觉悟已有提高,所以注意他们进一步的政治要求,重视他们中间的建党工作是很必要的。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在职干部的学习领导与干部训练工作,根据他们的历史情况、工作表现与改造程度,分别吸收入团或工会内,经过团与工会较长时间的考验之后,再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审慎地有选择地个别地接收到党内来。目前全省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应该从这一运动中去详细了解干部,把某些犯有严重错误的与不够党员起码条件的党员进行稳重而恰当的处理,并对具备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有选择地个别吸收入党,或作为教育发展对象。
  (五)少数民族地区的建党问题。甘肃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有不同的民族特点和经济文化状况,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建党,亦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一般的是首先深入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群众从实际行动中体验到党的民族政策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策是不同的,认识到过去的民族仇恨是反动统治者所造成的,提高其阶级觉悟,巩固党在少数民族广大群众里面的威信,站稳脚跟,努力在各种工作中培养教育积极分子,为将来建党创造条件。目前在畜牧区暂不提建党,在农业区可个别吸收信仰共产主义,愿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奋斗的回民、蒙民、藏民中的贫苦知识分子及干部入党。不要把是否信仰宗教作为入党的一个条件。如不放宽尺度,照顾到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特点,这些地区建党就成为不可能。
  (六)关于健全党委制问题。甘肃省的各级党委会逐渐的都建立了集体领导,做了许多工作,但许多党委领导还很不健全,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没有很好地建立集体领导。有些党委委员对党委制的领导认识不够,常是站在党委会圈子以外来讲话。把一个党委工作的好坏,认为是书记一个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书记怎样说就怎样办,不积极考虑问题,提出意见,或者是三言两语,应付了事。对一些委员错误的思想言行,不能撕破脸皮提出,放在会议上集体讨论,批评纠正,而往往是原谅迁就。有时也表现为书记独断专行,包办代替。这样往往会在工作中发生严重错误。因为一个人的经验、认识,无论如何总是有限的。正如斯大林同志说“个人的决定往往是或几乎往往是片面的决定”,正确的决议和指示,必需依据大多数人的经验和智慧来集体创造。党委领导的好坏,每个党委委员都是有责任的,当然书记应有更多的责任,要把工作做好,必须要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作决议、树立集体领导制,没有集体领导就难以做好工作。(2)党的政策方针在党委委员之间有争论时不拿到桌面上来讨论研究,求得认识一致,而是各想各的,各干各的。当面不讲,背后乱讲。你是这样说、那样做,我又是那样说、这样做。有时有争论未能认真地予以解决,却把争论变成争吵,往往弄的不欢而散,毫无结果。执行时又各行其事。这种作风,严重地损害了党委制的领导,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对一些较为重要和重大的问题,都应拿到桌面上讨论,甚至争论,提倡申述自己的意见,让大家反复研究、考虑,使不同意见趋于一致,然后做出决定,大家一致去贯彻执行,不得阳奉阴违。在争论未获一致时必须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去处理,真正做到像毛主席要求我们的“将问题摆在桌面上谈清是非,谁的对应该执行谁的”,“建立共同语言求得看法一致,说话一致,才能团结得好”,才能使党委在各种事业中发挥其核心领导的作用。(3)常开无准备的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会议。有些党委事无分大小都拿到委员会上来讨论,而会前又没指定专人做专门准备,更没有个别交谈,或会前的酝酿考虑,使每个委员都有思想准备。因此,开会时,不是无人发言就是无中心、无边际、乱扯乱谈,在一些琐碎问题上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对重大方针原则问题的仔细考虑和反复研究。要使会议开得好,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依照毛主席的指示“开会事先说明搞什么事情,做好准备,不开无准备的会。”把一些琐碎问题,从会议日程上去掉,由主管部门分别处理。对于上级指示的研究和政策方针的决定,主要报告和总结等重大问题,会前都应做充分准备,交谈酝酿,党委书记应很好的组织讨论,这是能否开好会议的重要关键。但每个委员亦必须认真对待党的会议,会前认真准备,会上共同研究,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不应该有的。(4)某些党委委员的无政府无纪律现象亦很严重的存在着。由于党委领导不健全,对一些重大问题没有真正求得思想一致,因而在执行中便发生对有关政策原则的重大问题不商量、不拿在会议上讨论解决,而擅自处理。如随便调动干部,任意发表言论,决定金融政策等。这种行动是直接破坏党委集体领导的,是不许可的。
  上述各点,每个党委委员,都要注意,但主要还须党委书记要掌握好。因此,每个同志,在这方面要很好钻研学习,书记要当好“班长”,各委员也应认真负责。这样,党委制度才可以搞好。
  *这是孙作宾在中共甘肃省第一次代表会议上作的报告。
  (1950年8月9日)
  

孙作宾/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