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杜斌丞>杜斌丞参考书架>杜斌丞

  


杜斌丞-杜斌丞由渝返陕对记者发表谈话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党史研究室

                                               
  本省耆绅杜斌丞氏前曾应蒋主席电邀赴渝,留渝期间,适值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杜氏先被聘为民主同盟代表团政治顾问,后又被推选为军事考察团团员。会议期间曾出席民盟代表团各种集会,多有贡献。兹以考察团尚未出发,杜氏于4日飞返西安,记者趋访,问答如后:
  (一)问:杜先生对政治协商会议结果如何观察?
  答:政治协商会议结果共有五大方案,其内容一如报载。就本人观察,认为这一结果相当圆满,实为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之开始。就是说,政治协商会议已经结束了十余年来的国内纠纷,并替国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远景,即和平、团结、民主、建国的康庄大道。
  (二)问:中国国内纷争已非一旦,过去亦有多次寻求解决,而“政治解决”终成空话,何以这一次竟能用“协商”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答:政治协商会议有很多优良的客观条件,都为以往所未有。就国际环境说,美国对华政策之确定,马歇尔元帅之使华,尤其是莫斯科三外长会议对中国问题之一致协议,实足以促进我国为谋国际需要而打开国内僵局;再就国内关系说,国共两党现均具有解决事端之诚意,而人民望治的情绪昂扬,民主党派促成和平团结的努力,都使政治协商会议非达成任务不可。
  (三)问:照已得协议之五大方案看,杜先生是否认为改组政府就是“政治民主化”,整编军队就是“军队国家化”,而国大问题与宪草问题所得协议也已足为实施宪政的预备工作?
  答:改组政府之意义是结束一党训政,开始政党与社会贤达之合作。过渡时期的联合政府实为趋于政治民主化的起点。缩编及整编军队,先使军党分立,军民分治,实为军队国家化的必由途径。至于国大及宪草问题的协议,其中因有多少实际困难,迁就之处不少,难免有不能尽满人意的地方;但就本人看,今日的世界和中国,民主潮流正在澎湃汹涌,沛然莫之能御,只要大家一致促进民主宪政之实现,谁也阻止不住。
  (四)问:过去我们也有过不少很好的决议案,可是都不实行,这次政治协商会的决议是否都能不折不扣见诸实行?不像过去徒为白纸黑字?
  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协议的真正实行,这关键固然在各党派的诚意和努力,而人民促进的力量更为重要。政协闭幕后,我遇见中共代表周恩来先生,他于会后,曾和蒋主席作过长时间的谈话,又和马歇尔特使长谈过,据说都是谈的切实逐步执行的步骤问题。周氏表示:蒋主席很有决心与诚意,一定可以使协议个个得到实行,所以大家都乐观。    
  (五)问:国大问题协议,既承认旧代表,新增七百代表将如何分配?
  答:国大代表按以前规定,各省区及各职业团体代表共一千二百名,仍旧不动,现在增加东北代表七十名,台湾八十名,这次又增添各党派推出代表共七百名。这七百名中,国民党二百二十名,共产党一百九十名,民主同盟一百二十名,青年党一百名,无党派社会人士七十名。
  (六)问:政协闭幕后,各方观感如何?
  答:大体上说,各方都表示相当满意。譬如,就共产党方面言,共同纲领距离他们理想尚远,就民主同盟言,国大旧代表的承认及只改组中央政府而未及地方,都不能符合他们的民主要求,但是大家都还能本互让精神,拥护这些协议。至于国民党方面,也有人不满会议结果,那却不是嫌其不足,而是嫌其太过。
  (七)问:杜先生与民主同盟的关系如何?
  答:本人对民主运动向具热忱,三十年①在渝,民主同盟当时叫做“民主政团同盟”,有朋友邀我参加,我因自己并不代表任何政团,所以拒绝了参加,但因爱好民主,极愿推进民主运动,而这一方面的朋友也很多。这次应蒋主席之邀赴渝,与蒋主席也谈到这一点。去年十月民主同盟代表大会中,已将我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个人既拥护民主政治,至愿民主运动日趋展开,使中国迅速实现民主的新国家。
  (八)问:政府既宣布释放政治犯,张、杨两先生是否可望恢复自由?    
  答:由于蒋主席四项诺言以及政府这次的诚意表示,张、杨恢复自由不成问题。就我所知,莫德惠回重庆后,声言:政府不释放张学良,他将无法返东北,因为他去东北,每一东北人民首一句先问到张学良的自由问题。我在重庆闻知西北士绅数十人联电蒋主席,请恢复杨虎城先生的自由。我亦与政协会员孙哲生、邵力子、张厉生以及各党派代表,均曾讨论杨先生的问题,他们都一致认为蒋主席必能实现诺言,张、杨都可望不久恢复自由。
  (选自1946年2月8日《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
  ① 指民国30年,即公元1941年。
  

杜斌丞/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党史研究室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