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杜斌丞>杜斌丞参考书架>杜斌丞

  


杜斌丞-《九招九章章九句》译注

刘天泽 王孟学

                                                      
  前 言
  高宪斌先生(1895—1970)陕西米脂人。解放前任陕西师范专科学校国文科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执教于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先生为人耿介,思想进步,于古典文学造诣精深,著有《百二寓屋诗词散曲稿》一书。先生对青年学子之思想、学业关怀备至,循循善诱,教学极其认真负责,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敬爱。先生是杜斌丞先生的亲密战友。杜斌丞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教育家和民主运动的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赞扬杜斌丞先生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1947年10月7日杜斌丞先生殉难后,先生极为悲愤,于1948年10月7日作《九招九章章九句》等诗篇悼念烈士。先生于《九招》诗篇题下自注:“用中华新韵”。诗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发人斗志。许多精于旧体诗的前辈给先生诗篇以高度评价。高元白老师承钱、黎师说,提倡作旧诗,押新韵,说详所著《汉语新诗韵十道辙儿》一书后记。高老师指出先生是最早作旧诗,押新韵的寥寥数人之一,说明先生诗篇应重视的又一方面。还有些同志要求将《九招》诗篇译为白话诗并加注释。高老师将这项工作命我俩承担。解放前后我俩从高宪斌先生学习古典文学,谬蒙厚爱,而自惭学疏才浅,诚恐力有未逮。然而缅怀师恩,纪念先烈,又觉不应方命,故黾勉为之。译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衷心感荷!
  1984年2月26日
  译 诗
  一
  有个人啊是人民敬爱的英雄,
  他高高的身材,宽宽的额头而须眉又很浓。
  效忠人民,振兴祖国,是他平生的意志,
  一颗火热的红心却遭到反动统治者的禁忌。
  杀气腾腾从东方袭来,白日横被遮蔽,[自注一]
  巨人的忠骸一朝埋葬在僻静的野地。
  啊!唱第一曲悲歌啊,歌声无比愤激,
  带年怕听的就是那使人怀念挚友的山阳鸣笛,
  魂招不来啊,万感交集。
  二
  一年容易过啊又到了秋深,
  我拄着拐杖来寻陌上的荒坟。
  坟前隔年的野草早已成了柴薪,
  想必坟里的碧血全都化成了放光之磷。
  我要手持利剑去扣天门,
  问一问太阳何时才照临黑暗的牢笼?[自注二]
  啊!唱第二曲悲歌啊,歌声开始高放,
  旷野刮起了高风,白云也在飘荡。
  魂招不来啊,空自惆怅。
  三
  《广陵散》曲绝响于嵇康之琴,
  眼前屹立高大的还有何人?
  从前许下以真挚之心彼此相亲,
  而今只留下我这寂寞而后死的孤身。
  怀知感旧啊,不禁回忆往日的事情,
  即便是再奏“高山流水”也是空有好音。
  啊!唱第三曲悲歌啊,歌声总不停止,
  白杨萧瑟而西风又起,
  魂招不来啊,长声叹息。
  四
  先生的浩然正气直贯长虹,
  噩梦屡次惊扰而斗志更加豪雄。[自注三]
  决心象李膺那样誓抗群凶,
  绝不象张俭那样哀叹途穷。
  我虽象脂习那样以刚直告戒孔融,
  但豁出身家性命来相助,却有愧于孙嵩。
  啊!唱第四曲悲歌啊,歌声无限苦闷,
  再也无法相会,这已成了永远的遗恨,
  魂招不来啊,白日运转飞进。
  五
  四郊处处立起碉堡,压顶战云又在满天飘浮,
  这浩劫是由谁遍布九州?
  先生一心为人民担忧,
  誓洒热血换取民主自由。
  先生说:“年已六十还有何求?”
  甘愿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中华民族。
  啊!唱第五曲悲歌啊,歌声交溶着血泪,
  大地下埋藏着先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祖国还没有实现新社会,
  魂招不来啊,我的心都破碎。
  六
  玉祥门上听到的是白昼的啼乌,
  玉祥门外看到的是血迹模糊。
  多少人在这里惨遭陷诬?
  多少人在这里抛掉头颅?
  天阴雨湿的时分哀声呜呜,
  这是死去的英雄斥骂独夫。
  啊!唱第六曲悲歌啊,歌声六叠,
  每经城门时都要仰望城堞,
  魂招不来啊,肝肠断裂。
  七
  黑云蔽日啊日色无光,
  豺狼当道啊小丑跳梁。
  光天化日逮捕无辜人民在大道之旁,
  先生惨遭毒手使我独自徬徨。
  春花落尽又到了深秋降霜,
  生死隔绝使我们消息渺茫。
  啊!唱第七曲悲歌啊,歌声转凄厉。
  凄凉的往事怎堪再记?
  魂招不来啊,只留下悲痛的回忆。
  八
  龙首原遥遥连接着未央宫台,[自注四]
  青山有幸埋葬着英雄的忠骸。
  烈士陵墓未营建,先生也不曾化鹤归来,
  只有似血的繁花围绕着荒坟怒放竞开。
  我到这苍茫的旷野敬吊先生而久久徘徊,
  又传来悱恻的乐声更增加了无限的悲哀。
  啊!唱第八曲悲歌啊,歌声将要停歇,
  临行向先生恭行祭礼,清泪暗咽,
  魂招不来啊,竟成永诀。 
  九
  狂暴的西风要吹散爱国革命的民主同盟,
  请看汉代的“钩党”反而是举世闻名。
  谁说千秋的历史没有定评?
  李杜的红心光照着后世人民的心灵。[自注五]
  可叹我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只凭口耳之学来报国,实在有愧于先生。[自注六]
  啊!唱第九曲悲歌啊,歌声悲苦,
  胸中的郁结之气向谁倾吐?
  魂招不来啊,叫我归向何处?
  注 释
  第一章
  ① 有客有客人中龙——人中龙,见《晋书·宋纤传》。据说宋纤隐居不仕,太守马岌屡次造访,皆不得见,岌叹道:“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后来以“人中龙”比喻豪杰之士。
  ② 平生志意在康济——康济,安民济众。指烈士一贯抱着效忠人民、振兴祖国之志。
  ③ 煞气东来白日翳——煞气,凶恶之气。这里喻指国民党特务头子邓文仪。详见先生自注。翳(yi),遮掩。
  ④ 一朝碧血埋幽地——碧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常以“碧血”与“丹心”连举,称颂为国死难的忠烈。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⑤ 常年怕闻山阳笛——山阳笛,出自向秀《思旧赋序》。向秀与嵇康、吕安为好友,嵇、吕因反对司马昭被杀,向秀迫于时势而赴洛阳应郡举。归来经过嵇康在山阳(今河南修武东南)之旧居时,听到邻人嘹亮的笛声,使他回想起从前和嵇、吕的交游,感慨万分,于是作《思旧赋》,表示对他二人的思念。“山阳笛”,即用此典。
  [自注一]“十月之初,突见报载蒋贼特务邓某莅陕之讯,邓某者,相传即戕害闻一多先生之主持者也。适值阴雨连绵,余心为之怦怦不安者屡日。不意七日之晨而噩耗竟遍传西安也。”
  第二章
  ⑥ 策杖来寻陌上坟——策杖,拄着拐杖。
  ⑦ 坟前宿草已成薪——宿草,隔年的草。薪,柴火。
  ⑧ 我欲把剑叩帝阍——叩帝阍(hun),向上天申诉冤屈。帝阍,古人想像掌管天门的人。这里指天门。
  ⑨ 白日何时照覆盆——覆盆,覆置的盆。《抱朴子·辨问》:“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后来用以比喻社会黑暗或沉冤莫白。李白《赠宜城赵太守》诗:“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自注二]“先生平生,自奉极简,烟酒点滴不沾,而蒋贼使其爪牙祝屠户诬以吸食贩卖毒品,其居心之卑鄙,为千古所仅见”。
  第三章
  ⑩ 广陵散绝嵇康琴——大意是说嵇康被害后,再也听不到他弹奏《广陵散》这一名曲了。《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嵇康因反对司马氏集团而被害,临刑前曾索琴弹奏此曲。    
  ⑾ 眼前突兀更何人——突兀,高耸特出的样子。
  ⑿ 怀知感旧忆前尘——忆前尘,回忆以前的交往。尘,踪迹,这里指往事。
  ⒀ 流水高山空好音——大意是说《高山流水》之曲若无知音欣赏,也是空有好音
  了。流水高山,即《高山流水》,琴曲。据《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因以“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称知音。
  第四章
  ⒁ 已拚李膺抗群凶——李膺,东汉颍川襄城人,字元礼。桓帝时,为司隶校尉,因反对宦官专权被害。
  ⒂ 羞作张俭叹途穷——张俭,东汉山阳高平人,字元节。初为山阳东都督邮,严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之罪恶,为太学生所敬仰。建宁二年,党锢之祸再起,他被迫到处逃亡,遇救得免。
  ⒃ 脂习总然戒孔融——脂习,三国魏京兆人,字元升。与孔融善,每戒融刚直,及融受祸,习不避风险抚尸而泣,时人重之。孔融,汉末鲁人,字文举。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颇有文名,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因触怒曹操被杀。
  ⒄ 破家相济愧孙嵩——孙嵩,后汉安丘人,字宾石。桓帝时,赵岐避仇家,匿姓名,卖饼市中,嵩察其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藏岐复壁中数年。后逢赦,岐始出。
  ⒅ 屋梁落月成长恨——屋梁落月,杜甫《梦李白二首》:“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这里用来说明思念的殷切。
  [自注三]“先生被逮之前数月内,先生与余屡为噩梦所扰。每相谈及,即婉劝其设法自脱。而先生则慷慨相勖。自谓:年已60,死不为夭,誓与群贼相拚到底,争取民主云云,其舍生取义之精神,绝非寻常所能企及。兹节录先生狱中最后遗书及跋语于后,以见先生舍生取义之精神云”。《杜斌丞先生狱中致同志高建白最后遗书》及高宪斌先生《跋》见《百二寓屋诗词散曲稿)第68页,《人物》杂志1981年第4期第74—75页,民盟中央主编《杜斌丞同志纪念文集》第22—23页。遗书中说:自思30年来,无日不为民主而奋斗!反动诬陷,早在意中;个人死生,已置度外。彼独裁暴力,虽能夺我革命者之生命,绝不能阻挠人类历史之奔向光明,终必为民主潮流所消灭也。惟望人民共起自救,早获解放自由,则死可瞑目矣!”遗函及跋原文甚长,从略。
  第五章
  ⒆ 浩劫因谁遍九州——九州,泛指全中国。
  ⒇ 我公独为苍生忧——苍生,借指老百姓。
  (21) 黄泉瘗志何时遂——黄泉,地下。瘗志,埋藏于地下的共产主义理想。遂,成功,实现。
  第六章
  (22) 玉样门上昼啼乌——玉祥门,西安市正西门北之城门。国民党反动政府当权时常以玉祥门外空旷之地为刑场。
  (23) 应有鬼雄问独夫——独夫,指蒋介石。
  (24) 每经城阙望城堞——城阙,城门观楼。这里借指城门。堞(die),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 第七章
  (25) 豺虎纵横鬼跳梁——豺虎,指国民党反动派。跳梁,一作“跳踉”。本意为腾
  跃,这里用以比喻跋扈情状。
  (26) 白昼攫人大道旁——攫(jue),扑取。
  (27) 呜呼七歌兮歌转厉——厉,急切。
  第八章
  (28) 龙首遥接未央台——龙首,据[自注四]指西安城北之龙首原,一名龙首山。未央台,指未央宫遗址。
  (29) 华表未封鹤不来——先生殉难后,临时埋葬于未央宫遗址附近之吕家壕村,经久未正式安葬,故曰。“华表未封”。华表指墓前之门或柱石。鹤不来,《搜神后记》:汉丁令威死后,曾化鹤归乡。    
  (30) 画角清笳倍可哀——画角,古管乐器,出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因外加彩绘,故名。清笳,清越的笳声。笳,古管乐器,一名“胡笳”。
  (31) 呜呼八歌兮歌将阕——阕(gue),止,尽。
  [自注四]“先生遇害后,葬于吕家壕村之北,正当龙首原之麓,墓距汉未央宫遗址不过数里之遥,背阜面野,地势伟旷,颇足象征先生之为人。
  第九章
  (32) 西风吹散鸥鹭盟——鸥鹭盟,与“鸥盟”意同。指会盟,谓如鸥之群集沙洲也。此指中国民主同盟革命组织。1947年10月1日,蒋介石宣布民盟反对国民党政府,强迫解散,民盟转入地下斗争。
  (33) 汉时钩党尽知名——钩党,指相牵相连的同党。
  (34) 李杜丹心照汗青——李杜,东汉李膺、杜密。汗青,指史册。
  (35) 嗟我蹉跎无一成——蹉跎,虚度光阴,
  (36) 徒资口耳愧先生——口耳,指闻之于耳,随即出之于口以传播也。亦指无真实学问的口耳之学。“徒资口耳”是作者自谦之辞。
  (37) 胸中垒磈向谁吐——垒磈,喻指郁结于心中的不平之气。
  [自注五]“东汉李膺、杜密皆坐钩党被害,此借指李公朴、杜斌丞、闻一多诸先生。”
  [自注六]“改葬井勿幕时,先生口授大意,命余代拟挽联云:为争取自由,不惜头颅策后进;且漫谈民主,徒资口耳愧先生。草就后请王复初先生书之。复初心忽有动,搁笔示意另撰,先生似有所觉,坚持仍用原意。于今思之,于先生竟似谶语,而吾辈则真有愧于先生矣”。
  (38)《九招》诗篇的创作起因和作品保存与流传情况——先师高宪斌先生在此诗跋中说:“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杜斌丞先生,于1947年10月7日就义于西安之玉祥门外。余因种种关系除于入殓之际前往一面外,殡葬之时均未参加。翌年一周纪念时,余始得与其至友白伯英先生及其家媳高居恭女士等走谒其墓庐于吕家壕。往返半日,触景皆哀!归寓之夜,黯然神伤!援笔有作,命曰《九招》”。先师此诗成于白色恐怖之时,至1949年4月,时局更趋动荡,先师说:“恐遭意外,致杜先生被难前后之遗闻逸事,从此淹没,乃检稿密付高建白先生,代为收藏。建白先生者余之族党,少同学,长相知,而又杜先生之表弟也。”因为高建白先生于1942年以来,在杜先生领导下,以国民党师长、副军长身份从事民主运动和掩护民盟同志工作,先师说。“建白告知5月17日突得密讯,谓胡贼决于溃退之前,尽捕民主人士而屠戳之,以泄私愤,余名亦在黑籍中云,乃仓卒离寓,望门投止者屡日。至20日下午,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始告自由。初见建白,即以原稿见还。”《九招》诗跋文叙当时情况较详,本注从略。1981年4月号《人物》杂志,1982年民盟中央主编的《杜斌丞同志纪念文集》都刊载《九招》诗篇及跋文。先师诗集多流传于民盟同志及文教界人士。
  

杜斌丞/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党史研究室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