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之妻原来是共产党员//中国剪报,2005.08.03
“在火车站通往西安新城广场数公里的道路两旁,排满了自发前来迎灵的西安市民。低沉的哀乐声中,父亲的灵柩被缓缓地从车厢里抬出,站台上的我再也按捺不住心底的悲伤失声恸哭,泪水纷飞洒落在胸前的小白花上……”这个令人撕心裂肺的场面,是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关于父亲的唯一的记忆。那一天是1950年1月30日,杨拯英才15岁。结婚父母婚事经共产党组织批准“西安事变发生时,我还不满3岁,但是从我父亲生前的机要秘书王菊人、英文秘书亢心栽等多位前辈那儿,我了解到父母那时的许多事。”71岁的杨拯英现为陕西省政协委员,她回忆说,“很多人不知道,思想进步、性格刚烈的母亲谢葆真原来就是共产党员,父亲也知道母亲这一政治身份。1928年,母亲谢葆真同父亲杨虎城在皖北太和县结婚,是事先经过共产党组织批准后才办的。”兵谏父亲和张学良相见恨晚“结婚后母亲经常利用杨虎城夫人的身份,为共产党组织活动提供方便。当时,党组织许多秘密会议就在我家里召开,每次党内同志到来,父亲知道母亲有事,总是借故避开。”杨拯英说,到了1933年3月,日本侵略者占领热河、察北等地后,父亲已经对内战非常痛恨,他对部下说“抗日,国家有出路,大家都有出路;打内战,大家同归于尽。”张学良来了以后,两人相见恨晚。1936年12月,在多次向蒋介石苦谏均遭拒绝的情况下,张杨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痛别父亲出国考察竟成永诀“其实家人对蒋介石后来的报复迫害早有所预料,在西安事变之前父母就把我和姐姐拯美、妹妹拯汉和拯陆等4人送离西安。"杨拯英回忆说,那时她和其它3个姐妹一起被外婆带到长安西八里村一农民家居住。“果然,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软禁了赴南京的张学良,不久又将父亲撤职,逼令他以‘欧美考察军事专员’名义出国考察。”杨拯英说,父亲出国之前很明白自己的处境。“1937年6月28日晚,父亲在出发前一天对送行的哥哥杨拯民说,这是调虎离山计,他心里非常清楚。就这样,这次出国,成了我们4姐妹和父亲的永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国外的杨虎城多次致电蒋介石要求回国参加抗战均遭拒绝,同年11月26日杨虎城和妻子谢葆真不顾阻拦回到香港,再次要求参加抗战。蒋介石复电邀他到南昌会晤,并派戴笠前往迎接。这是一个圈套,当杨虎城抵达南昌时,即遭到蒋介石特务的扣押。逃难不为日本轰炸为避蒋迫害从此,杨虎城开始了12年的囚禁生活,杨拯英也和其它姐妹一起从西安乘飞机到成都逃难。随着年龄的增长,杨拯英渐渐明白了“逃难”的性质。“我们逃的不是日本人的炮火和炸弹,而是蒋介石的迫害。当时全国人民都在抗日,年幼的我们,却因为有一个抗日的父亲,而不得不逃往他乡。”杨拯英说。噩耗父亲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1949年9月,我考进西安高中。当我正在盼望新中国的解放,盼望与朝夕想念的父亲团聚时,重庆传来了噩耗:父亲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而母亲也在两年前死在国民党的监牢中!我盼了12年,最后盼来的却是8口棺材。蒋介石在撤退前竟指使军统特务将我父亲杨虎城、哥哥杨拯中、不满10岁的妹妹杨拯贵暗杀了,连父亲的秘书宋绮云夫妇及孩子宋振中、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都没放过。”【《广州日报》7月28日】(黄丹彤,李桂文)
中国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