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前夕学生游行队伍的一员杨觅楠纠正“流传”订正历史 张学良穿蓝大褂在十里铺劝阻学生//三秦都市报,2003.12.09
又到了纪念“西安事变”的日子了,每当临近这个特殊的日子,住在西安市昆明路兰空干休所的84岁的杨觅楠老人就会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作为“西安事变”前夕学生游行的亲历者,杨觅楠老人首次披露了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爱国热情声势日渐壮大,到了"西安事变”前夕,停止内战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16岁的杨觅楠正在当时的陕西省第一初级中学初二丙班上学,据杨老回忆,当时学校已经有了“学生爱国会”这一组织,并由几个高年级的同学担任组织者。
1936年12月9日,吃过中午饭,他听到校园里有人高喊"大家集合起来准备去游行。"只见同学们都很快地聚集到了一起,不一会,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就走出了学校的大门来到当时位于南院门的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在南院门,学生们见到了一位穿著军装的人,身边的同学告诉他,这就是张学良。张学良将军告诉学生,支持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意学生们提出的抗日要求!话虽不多,但却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离开了南院门,上万人的学生游行队伍又来到绥靖公署请愿,一名代表出来劝学生们安心读书,提出的意见自己一定会向上转达。有人高喊,“我们到临潼请愿去!”于是去临潼请愿的呼声立刻在学生队伍中响了起来。
一路走下来,已是时近黄昏,请愿的队伍最前列只有500人左右了,在离十里铺还有几十米时,有同学喊"张学良将军来了。"回过头,果然看到张学良将军从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上下来。张学良穿著一件深蓝泛绿的长大褂,站在路边一个半米来高的土堆上动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不能再往前去了,再往前就有危险了,你们的抗日热情我坚决支持,你们的热情我也知道。已经这么晚了,你们还没有吃饭,天气也这幺冷,你们穿得都很单薄……”最后,张学良将军说:“三天以内,我一定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12月12日早6时左右,正在打开水的杨老和同学们听到了一阵枪声,大家议论了一阵也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天早晨,一辆军车上撒下的传单才让同学们知道了12月12日发生的大事。
本报记者张军利虹红
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