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事记>大事记

  


1936年12月12日

杨中州


    12日,凌晨2时许,东北军捉蒋部队自西安出发,白凤翔、孙铭九率卫队二营乘车向华清池急进。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乘三轮摩托向临潼急驰。西安东十里铺灞桥设伏的卫队二营士兵也随之向临潼开拔。5时许到达华清池门外。王玉瓒密令一营收缴了住在华清池西侧禹王庙内一排宪兵的枪械,冲进华清池门内。双方开始激战,这时孙铭九率领的卫队二营也急车赶到参加战斗。住在华清池五间厅03号房间的蒋介石被枪声惊醒。未及穿衣,慌忙翻身下床,向五间厅东侧后门奔逃,后门紧锁。“乃越墙而出”,跌于墙外沟中,爬出沟又向山上爬了半里山路,躲藏在骊山北麓的虎斑石背后。
    △零时30分周福成向一○五师一旅一团下达作战命令,令该团从西、北两面封锁华清池及西临公路。3时许,一团进入阵地。
    △张、杨指定高崇民、黎天才、卢广绩、杜斌丞、王菊人、应德田、洪钫等起草通电说明“兵谏”原因,准备捉蒋后立即发出。
    △张学良派谭海率200余人前往临潼华清池协助捉蒋。
    △凌晨2时30分,刘鼎电中共中央告以事变消息。
    △张学良令一○五师师长刘多荃前往临潼华清池指挥。
    △孙铭九冲入蒋介石的住室,发现蒋已逃走,衣物、日记仍凌乱地放在室内。
    △随蒋介石前来的肖育赞、俞国华、汪日章、毛庆祥等被集中在华清池大门口的一房间里。
    △层6时,王以哲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告以西安事变消息。
    △在西安新城指挥部的张学良、杨虎城得悉此刻蒋介石仍未捉到,十分焦急。杨命令临(潼)、渭(南)、二华(华阴、华县)一带的保安队沿南北山合力搜索,防止蒋介石从后山逃跑。杨又命令卫士队长白志钧率卫士15人奔赴临潼,协同捉蒋,“把蒋介石捉回来,要活的不要死的”。
    △白志钧率卫队在临潼~渭南严密搜查。
    △刘多荃、白凤翔根据张杨命令,立即部署搜山,白风翔在华清池对士兵大呼:蒋介石跑不了……。
    △8时许,搜山部队发现了蒋介石。蒋光着头,身穿综色睡衣和白单裤,惊慌万状。几个士兵前拉后拥把蒋带下山来。
    △发现蒋介石后,军号声、口号声响彻骊山山谷。
    △东北军一○五师师长唐君尧、一○五师副师长、张的亲信副官长谭海及孙铭九用小轿车把蒋介石押送西安新城大楼。
    △蒋介石由西安绥署特务营长宋文梅看管。杨虎城派勤务兵苏廷瑞照料蒋的生活。
    △与东北军在临潼捉蒋的同时,十七路军在西安行动:由赵寿山、孔从洲指挥的陕西警二旅于拂晓前后,解除了国民党宪兵二团、陕西省会公安局等处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邮政局等处;扣留了停放在西关机场的50架飞机,西安城内枪声四起。
    △蒋在西安的特务听到枪声,惊恐万状,不明真相。晏道刚打电话四处询问情况。宪兵二团团长杨镇亚被处决。马志超化装潜藏。蒋孝先从西安急忙奔往临潼,行至华清池附近被东北军打死。
    △由宋文梅率领西安绥署特务营包围了西京招待所。当晚住在西京招待所的蒋系“军政大员”全部被扣,计有:国民党南京政府军政部次长陈诚,前豫鄂皖边区主任(将发表的晋、陕、绥、宁边区总指挥)卫立煌,军事参议院副院长陈调元,福建绥靖主任、陆军第二军军长(将发表的西北剿匪前敌总司令)蒋鼎文,甘肃绥靖主任朱绍良,陆军十三师师长万耀煌,铁甲兵司令蒋锄欧,豫鄂皖边区主任、陆军第一军军长陈继承,内政部长蒋作宾。同时被扣的还有蒋百里、郭寄桥、龚道明、张冲、萨镇冰等。国民党中央委员、党史史料编委会主任邵元冲越墙逃跑,被士兵击伤,抬至陕西省医院急救无效,当日死去。
    △清晨,新城北门外一股国民党警察在顽抗,被杨部消灭。
    △德国共产党员海伯特·温奇不幸中流弹牺牲。
    △晨,十七路军总指挥部解决蒋系武装之军事情况是:缴除蒋系军队武装计收枪约4000枝和飞机50余架,弹药及其他器物无算,并看管蒋及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钱大钧、陈继承、万耀煌等10余人。当时各部队分配如下:“1、特务营——宪兵团及西京招待所;2、教导营——别动队留守处及新城守卫;3、炮兵营——省政府、保安处;4、警二旅——公安局、飞机场、火车站;5、‘总部’卫队营营长及白师长凤翔率兵一团解决华清池中央宪兵。”
    △上午9时,国民党南京政府从洛阳派出36架飞机。飞机飞临西安上空盘旋示威后离去。其中一架为小型教练机“北平号”带着蒋介石备用的皮衣、皮帽等物,急骤降落在华清池西侧附近的公路上,当即被附近的士兵扣留。
    △蒋介石被押至西安新城大楼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说明事变真象,并列举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通电全文如下:
    “(衔略)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形势豹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丁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为力谋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举国痛心,爱国获罪,令人发指。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处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促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作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的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 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以上八项为我等及西北军民一致之救国主张,望诸公俯顺舆情,开诚采纳,为国家开将来一线之生机,涤以往误国之衍尤。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临电不胜迫切待命之至。张学良、杨虎城、朱绍良、马占山、于学忠、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钱大钧、何柱国、冯钦哉、孙蔚如、陈继承、王以哲、万耀煌、董英斌、缪征流叩文。”
    △张学良电毛泽东、周恩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天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并将红军集中环县,以便共同行动,以防胡(宗南)敌南进。
    △上午9时,《西北文化日报》发出号外,报道事变消息,刊出张杨《八项主张》。西安城内立即沸腾,广大群众街谈巷议,喜不自禁。各校学生纷纷涌上街头,宣传《八项主张》。
    △中央军进潼关,逼二华(华阴、华县)。
    △杨虎城命令十七路军阎揆要团急行军自白水赶赴渭南。
    △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委会参谋团组成,孙蔚如、王以哲、马占山、鲍文越、何柱国、董英斌、李兴中参加,何柱国为召集人。
    △张学良密电驻保定的东北军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令其率部占领郑州卡住交通咽喉,防止中央军西进,万按兵不动。
    △万福麟将五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黄显声(1949年解放前夕被特务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扣留。
    △中共中央军委将西安事变消息通知各兵团,令其紧急待命。
    △中共中央收到张学良、王以哲及刘鼎电报,得知西安事变消息后,于当日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会议肯定了西安事变的积极意义,并决定采取以下步骤:(一)派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组织三人委员会。叶剑英为参谋长,主持大计;(二)立即在西安召集抗日救国会代表大会;(三)组织以红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及陈庆所属之蒋军参加的抗日联军,抵抗日本之乘机进攻;(四)争取以林森、孙科、冯玉祥、宋子文、于右任、孔祥熙、陈立夫等暂时主持南京局面。防止并抵抗亲日派勾结日本时犯沪宁,以等革命的国防政府之成立;(五)争取蒋军全部参加抗战。
    △中共中央就目前任务电潘汉年(中共与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陈立夫谈判代表)说明当前任务。
    △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在对蒋处置问题上采取如下措施:(一)推动人民团体向全国揭发蒋介石对外投降、对内压迫人民、坚持内战,并压迫其部下剿共,不准红军及全国军队抗日之罪状,拥护西安义举。(二)推动人民要求南京罢免蒋介石并交付人民审判。(三)稳定C·C派、黄埔派,推动欧美派、元老派及各实力派站在抗日救亡方面。(四)为稳定并争取蒋介石之部下及资产阶级计,我党站在西安事变之侧面说话,并在数日内不发表公开宣言,以减少日本及汉奸认为西安事变是共产党策动的造谣所能发生的影响。
    △毛泽东、周恩来电张学良提议将东北军主力调集西安、平凉一线;十七路军主力调集西安潼关一线。固原、庆阳、富县、甘泉一带仅留少数兵力。红军决不进占寸土,另告恩来拟到张处协商大计。
    △中午12时,刘鼎将事变详情电告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
    △中共中央紧急派王稼祥、叶剑英由陆路赶赴西安,主持西安党的工作并与张、杨联络,实地了解事态发展情况。
    △中共中央连续发出“万万火急”电报,向共产国际通报西安事变情况,请求指示。
    △毛泽东电张学良,对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的军事部署提出具体建议,并告“拟派恩来来兄处协商大计”。
    △中共中央电刘少奇(时在华北)明确指示,要拥护张、杨之革命行动。
    △张学良、杨虎城电冯玉祥、李协和说明事变真相,请其“躬亲”来陕,共商大计。电报全文如次:“急(衔略)日寇深入,谋我已急,凡有血气之伦,同深发指,为民族计,为国家计,自非发动民族解放战争立即抗日,无以救国图存。若再一味退让,冀和平解决犹抱薪救火,势不至亡国灭种不止。瞻念前途,昌深慓惧!我民众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矢忠竭诚久矣;在蒋公自应领导全国,对敌抗战,藉副斯民之意。最近蒋公莅陕,良等一再陈词,垂泣而道,希其番然醒悟,反戈东上。乃近默察情形,于军事仍坚持其内战式剿匪主张;反民意则拘捕救国领袖,枪杀爱国幼童,查禁正当舆论。似此一意孤行,亲痛仇快,危亡无日,海内骚然,自非另寻救国途径,则国脉之断送,近在眉睫。因请蒋公暂留西安,以便反省,至于良等主张,已以文电奉达,谅邀垂鉴。公等党国先进,领袖群伦,爱国赤诚,久深佩仰,尚希瞻念危亡,俯察民意;或远赐教言,或躬亲来陕,开诚指示,共谋国是。弟等以职所系,不克躬趋领教,临电屏营,无任企盼。”
    △张学良、杨虎城电李宗仁、白崇禧,电称:蒋介石“一意孤行,亲痛仇快,危亡无日,海内骚然”。“因请介公暂留西安,保障一切安全,以待反省。”并请李、白来陕,共商国是。
    △张学良电孔祥熙:“(衔略)弟对于国事主张,曾经商讨,区区苦衷,谅蒙鉴及。不意介公违反众论,一意孤行。举整个国家之人力财力,消耗于内战。吾兄执掌财政,当能洞悉。绥东战起,举国震奋,乃介公莅临西北,对于抗日,只字不提,而对于青年救国运动,则摧残备至。弟陈词再三,置若罔闻。伏思中华民国,非一人之国家,万不忍以一人而断送整个国家于万劫不复之地。弟爱护介公,八年如一日,今不敢以私害公,暂请介公留住西安,促其反省,决不妄加危害。我兄遇弟至厚,当能谅其无他,披沥奉闻,并乞明示,此间一切主张并已具文电奉陈。”
    △杨虎城电邓宝珊:“在朱绍良、于学忠未返前负责甘肃省军政各事,朱于反甘后,望即来陕共筹大计。”
    △张学良、杨虎诚电宋庆龄、唐生智、程潜、李杰陈述抗日主张,邀请到西安“共商大计”。
    △张学良电宋美龄,谓:“学良对于国事主张,当在洞察之中。不意介石违背全国公意,一意孤行,致全国之人力、财力,尽消耗于对内战争,置国家民族生存于不顾。学良以待罪之身,海外归来,屡尽谏诤。率东北流亡子弟含泪剿共者,愿以血诚促其觉悟。此次绥东战起,举国震奋,介公以国家最高领袖,当有以慰全国殷殷之望。乃自到西北以来,对于抗日只字不提。而对青年救国运动,反横加摧残。伏恩为国家为民族生存计,不忍以一人而断送国家于万劫不复。大义当前,学良不忍以私害公,暂请介公留住西安,妥为保护,促其反省,决不妄加危害。学良平生,从不负人,耿耿此心,可质天日,敬请夫人放心。”
    △张学良电阎锡山,说明事变真相。
    △张学良电宋哲元谓:“希兄接电后来西安或派全权代表前来共商国是。”△广西驻西安代表刘仲容密电李宗仁、白崇禧云:“此间兵谏事,想已见张、杨两公通电,今后实际救国大计,正待共商,亟盼副座能乘机来此,共策进行。”
    △祝绍周两电何应钦、朱培德:“西安发生事变,真相不明。”“现华县以西,电报电话均不通。委座行动,深可顾虑。”
    △何应钦密电孔祥熙:“(衔略)据报今晨九时驻西安之一○五师叛变,9时至1l时西安临潼间有极密枪声。委座昨晚在临潼,今日驻节何处尚未查明,已派机前往侦察。此事变汉卿是否与闻,固不可知。惟据报驻洛之炮兵黄永安旅曾奉汉卿密电,令其派兵看守洛阳机场及银行,若果属实,殊堪忧虑也。”
    △张学良、杨虎城电刘湘,陈述八项政治主张。谓:“此次举措,只求于国家,主张贯彻有利国家,虽获罪于人,牺牲生命,亦不敢惜。”
    △孔祥熙密电张学良:“急,西安张副司令汉卿吾兄勋鉴:密,顷由京中电话告知,我兄致弟一电,虽尚未得读全文,而大体业已得悉,保护介公,绝无危险,足证吾兄爱友爱国,至为佩慰。国势至此,必须举国一致,方足以救亡图存。吾兄主张,总宜委婉相商,苟能有利国家,介公患难与共,必能开诚接受,如骤以兵谏,苟引起另外枝节,国家前途更不堪设想,反为仇者所快,辱承契好,久难艰危。此次之事,弟意或兄痛心于失地之久未收复,及袍泽之环词吁请,爱国至切,另有不得已之苦衷。尚希格外审慎,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尊意如有须弟转达之处,即乞见示。先复布意,敬候明教。”
    △上午,西安绥署用大卡车散发张杨八项政治主张号外,市民争相传看。各校学生纷纷上街宣传张、杨八项主张。
    △10时许,张学良到新城大楼见蒋介石,蒋拒绝谈话,说:“你要承认我是你的长官,你马上送我回去。”
    △上午,张学良看望邵力子,张、邵同去劝蒋。
    △下午,张学良到西京招待所看望被扣的军政大员,向他们解释事变的意义。并在生活上给他们以照顾。
    △午,西安~南京间电报、电话突然中断。
    △夜,西安绥署参谋长李兴中接到匿名信一封,要他偷偷放蒋,建“千载奇功”。
    △中共中央接到张学良电报后,为在军事上协助张、杨抵抗南京军队进攻,军委主席团立即电令彭德怀、任弼时率部南下(分左、右两路南下,左路由保安、安塞、延安南进,右路经旦八、高桥、甘泉南进)。
    △为准备抵抗南京军队西进,张学良命令军事参谋团及“总部”作战科研究作战方案。经研究后提出三种方案:“(1)依托华山占领华县南北之线,以阻止中央军‘西进’;(2)占领赤水西岸高坎线(渭南以东20里)孝义镇、羌白镇、龙阳镇之线并连接蒲城、白水地区,阻击重点位于陇海铁路和渭河以北地区以阻击西进之敌;(3)为确保西安的安全,占领渭南城南之线,阻止西进之敌。(由于潼关已被南京中央军占领,华县东仅有东北军刘多荃师一个营驻守,如采取第一个方案,由陕北和庆阳、合水及西峰镇一带调回部队,在时间上已不许可。如采取第三种方案,则渭南距西安较近,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不如第二个方案有赤水高坎线之险,右翼可依托马耳山山麓,并可与蓝田、商洛地方团队所组成的部队相呼应,左冀越过渭河占领孝义镇,阵地巩固,且以骑兵控制于蒲城白水等要点,又可以与红军取得联系,后经张学良批准,采取第二种方案。)
    △下午,张学良派飞机到兰州送达手令。甘肃省政府秘书长周从政、五十一军参谋长刘忠干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东北军一一五师及东北军五十一军军部特务营于下午4时宣布全市戒严,并调派部队将甘肃绥靖公署、兰州警察总局、各分局、兰州军警督察处、交通第二团、第八师、第二十四师兰州留守处等一一包围,枪声彻夜未绝,至13日晨战斗结束,蒋方在兰州部队均被缴械,集中于兰州拱星墩营房。
    △东北军一一三师在兰州、水登、河口一带布防,以防青海马步芳、河西马步青;一一四师在临洮一带布防,以防岷县鲁大昌;一一八师在定西一带布防,以防天水胡宗南。
    △夜,张、杨命令东北军、十七路军驻陕、甘各部队“火速向西安集中”,原驻地交红军接防。
    △夜12时,东北军驻平凉部队根据张学良电令,宣布平凉全城戒严,驻平凉的蒋系武装全部被东北军缴械。
    △夜,平凉专员刘兴沛派人到平凉监狱,宣布张杨《八项主张》,并连夜释放在押政治犯。
    △凌晨5时许,张学良电令驻洛阳黄永安:“西安事变,着该旅旅长将洛阳机场监视,不准有一架飞机起飞,并将各银行封闭。”黄不听命令,并向祝绍周告密。
    △张、杨决定设立“设计委员会”,负责有关重大决策的研究。委员会成员由高崇民、洪钫、应德田、陈先舟、黎天才、杜斌丞、王菊人、申伯纯、王炳南等组成,高崇民为召集人。委员会开会讨论了捉蒋是什么性质?如何处理蒋介石等问题。
    △下午6时,西安市各救亡团体于西安高中理化教室召开紧急会议,到会20余团体代表共40余人,杨明轩主持。设计委员会代表王炳南以“全国发动抗日战争”为题作了报告,报告详述事变发生的原因,指出张杨八项政治主张,尚遗一条,未正式提出收复失地,有补充的必要。与日即立刻断绝帮交,废除一切秘密协定,扩大抗日战争,全国动员。会上江隆基报告广大旅欧华侨爱国热忱。张语还讲述全国学联组织情况。与会的各救亡团体代表纷纷表示,希望海内外抗日名流到西安“共商抗日大计”。
    △西安市学联组织各校学生在西安街头宣传八项政治主张。
    △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发出《致全国各将领及全体武装同志电》说明事变真相。电文指出:“国难时逾5年,国权丧失殆尽,蒋介石氏据政府为己有,口衔天宪,为所欲为。坚持安内先于攘外,剿共急于抗敌。对外一省一省断送,对内一寸一寸苦攻。民族元气,摧残无遗。国家领土,沦亡几半,救国有罪,不容他人置议,卖国有赏,已成蒋氏定献。”张、杨“爱国心忧,目睹危局,苦口进劝”,“然而忠言不得接纳,责斥反而丛集”。乃于12月12日实行兵谏。电文呼吁全国将领:本“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发出《致全国各政党各法团各机关电》,呼吁响应张、杨两将军适应民众之要求。把握时局之关键,故有“双十二”对蒋氏兵谏之举,此种为国为民之壮举,决非通常之兵变可比,凡我国民,均应急起直追,一致响应。
    △西北各界救国联全会提出口号:“急速召开全国救国会议!释放一切政治犯!停止一切内战!组织人民法庭审判蒋介石执政以来之功过!”
    △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停止办公,特务党棍四处逃跑,西安市学联迁入省党部公开活动。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代表团、全国学联代表团、“西救”、“东救”、西安学联、西京文化协会、西安中等教职员联合会、长安商会、西京律师公会、中华实业促进社、西安汽车业公会、西京报业公会、西京医师公会、西京电汽业公会、全欧华侨抗日救国会代表团等18个救亡团体,联合通电呼吁:万众一心,坚诚团结,共赴国难,籍挽危亡。
    △陕西省政府改组,原省府秘书长耿寿伯、教育厅长周学昌免职,遗缺由杜斌丞、李寿亭担任。
    △张、杨任命孙蔚如为西安戒严司令、赵寿山任省会公安局长。孙、赵“就职视事,布告安民”。
    △西安绥靖公署发出布告云:“凡本市人民所存长短枪支应即一律交新城戒严司令部查收登记。否则,一经查出,或被告发,定严惩不贷。”
    △张学良令《西京民报》主编张兆麟接管《西京日报》,将该报更名为《解放日报》,丛德滋任总编辑。
    △《西安文化日报》开辟“救国言论”专栏,并敬告读者云:“民族危亡,迫在眉前。共谋救亡。刻不容缓。特辟‘救国言论’专栏,专登抗日救亡文章。”
    △《大公报》发表“西安10日下午8时专电”称:蒋委员长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甘绥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日内赴太原,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各部队云。
    △晚1l时,南京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临时会议及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丁惟汾、陈果夫、冯玉祥、陈立夫、叶楚伧、戴传贤、居正、于右任、张继、孙哲生、曾养甫、方治、张群、吴鼎昌、朱家骅、张嘉敖、陈璧君、张道藩、张厉生、李烈钧、何应钦、朱培德、程潜、邓家彦、陈绍宽、梁寒操、陈布雷、王陆一、陈公博、马超俊等出席。丁惟汾主持会议,决议如次:(一)行政院由孔祥熙负责;(二)军事委员会常委会委员改为5人至7人,并加推何应钦、程潜、李烈钧、朱培德、唐生智、陈绍宽为常委。(三)军事委员会由冯玉祥及常务委员负责;(四)关于指挥调动军队归何应钦负责。会议还决议:张学良应先褫夺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所部军队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
    △夜,复兴社召开干部会议,决定“营救领袖,安定后方”。事后邓文仪、贺衷寒、桂永清等拥护何应钦出兵“讨逆”。戴笠、郑介民则主张“救蒋要紧”,支持二宋的救蒋活动。
    △夜,国民党南京政府发布命令:“据报:张学良12日通电叛国,殊堪痛恨,查该员奉职无状,原在中央曲予矜全,冀图后效之中。当此外侮紧急,剿匪将竣之际,竟劫持统帅,妄作主张,该员以身负剿匪重责之人而行同匪寇,以身为军人,竟冒犯长官,实属违法乱纪,张学良应先褫夺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所部军队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凛遵勿违,切切此令。”
    △祝绍周电朱培德、何应钦,报告:“现华县以西,电报电话均不通,委座行动深可顾虑。已处置如下:①西安发生事变,真相不明;②委座在西安在临潼尚不明;③顷处置如下:(甲)已通知万军长(耀煌)由咸阳回军西安,协同樊(崧甫)军听候命令;(乙)已通知樊军由洛阳将主力西进,协同万军候命;(丙)飞机全部飞西安侦察处置;(丁)请钧座飞洛坐镇。”
    △樊崧甫电孔祥熙、何应钦,转报张学良致黄永安电。并告:“查西安电话业已断绝,恐有事变,除以二十八师集中潼关,对西警戒侦察外,甫并亲率七十九师二三七旅续进,其七十九师主力,仍任巩洛线路警护。”
    △邓文仪电王耀武、董钊请进兵围攻西安。
    △南京国民党中央将西安事变消息电告在欧洲的汪精卫。
    △孔祥熙、宋美龄得知事变消息,乘夜车自沪赴宁。
    △夜10时,马步芳召见《青海日报》主编陈秉渊指出:不准披露西安事变消息。《青海日报》补排一个木刻“!”号。
    △广西驻陕代表刘仲容密电李宗仁、白崇禧,并盼白“前来共商一切”。
    △夜,日本驻上海通讯机关向东京报告西安事变消息。
    △南京国民政府禁止向外拍发电讯。各国通讯社均转发东京电讯。
    △夜,日本东京各报在头版头条刊登西安事变消息,各大报刊记者纷纷前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询问事变情况。
    △晚9时,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田代接到西安事变报告,当即在日本驻华使馆召集松室、松井及使馆馆员开会研究,至13日清晨5时会议仍在进行。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