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4日
杨中州
14日,宋美龄趁端纳在洛阳未起飞赴陕前,复与端纳通电话一次,有所嘱托。
△端纳及黄仁霖一行由洛阳起飞,中午11时到达西安,端纳带有两信,一封是宋美龄写给张学良的,一封是宋写给蒋介石的。
△午,张学良到新城大楼劝蒋介石,并要蒋另迁一处,蒋执意不搬。
△下午4时,杨虎城到新城大楼见蒋介石。蒋问:这件事你事前知道吗?你们干这种事是为了什么?你们听了什么人的话?你们若以国家民族为重,应赶快设法把我送回南京或洛阳。杨虎城回答:我们没有听什么人的话,是张副司令和我决定的,目的是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关于送蒋回南京或洛阳,杨表示,只要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可以与其他将领商量。
△下午5时,端纳在张学良陪同下到新城大楼见蒋。端纳向蒋问候,然后转交了宋美龄的信。
△宋美龄电端纳,请端纳询问张学良:是否以宋子文、顾祝同为代表到西安谈判?张复电同意。
△端纳发出新闻稿两则:一为新闻概述,一为答英国《泰晤士报》记者何朋问,报道蒋介石在陕近况及张、杨提出的八项政治主张。端纳对记者说:“张、杨此次举措,纯系救国主张,绝无对人之意,余甚钦佩。南京方面将此次消息封锁,且有人造谣,致国人不明真相。余明日返沪,当对此间情形,转达京沪各界人士。”
△蒋介石电宋美龄:“元电悉,余甚安好,汉卿招待甚优,中正手启。”
△蒋介石经端纳劝说,当晚迁居玄风桥高桂滋公馆,端纳当晚与蒋同住一室。
△张、杨命令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所有“剿共”工作完全结束。
△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成立,张学良、杨虎城任正、副主任委员。张、杨通电全国,“即日到会视事”。
△东北军师长常恩多自西安飞返防地,即日夜兼程率部向渭南急进。
△陕西援绥战地服务团成立。
△陕西省政府改组,邵力子、彭昭贤、朱镱宙等免职。张、杨任命王一山为省府代主席兼民政厅长,杜斌丞为秘书长。
△改组后的陕西省政府开始办公。新任秘书长杜斌丞召集秘书处全体职员训话,详述此次兵谏之原因及经过,谓:“省府系省地方行政之最高机关,当此非常时期,要求全体同仁,忠于职责,在张、杨领导下努力救亡运动。”
△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无形解散。
△中共中央书记处电胡服(刘少奇):“要求在各地可组织停止内战促进会、全国救亡会议促进会之类的团体,以扩大运动。在运动中我们还不要同南京处于对立地位,仍应采取督促与推动他们中的抗日派及中间派走向抗日的方针。”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等红军领导人联名致电张、杨,提出:(一)组成西北抗日援绥军,设立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朱德为主席团,张学良为主席,杨、朱为副。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各编一个集团军。(二)与敌决战时,要各个击破之,只要打下几个胜仗,即可大大开展局面。(三)目前第一要务是巩固内部、战胜敌人。
△毛泽东两电张学良,告以“兰州万不可失”,“红军准备全力增援”。
△毛泽东致电张、杨,分析事变发生后的形势,提出十条口号及行动方针。
△毛泽东电彭德怀、任弼时云:“野战军应开至西峰镇,靠拢张、杨军,壮其胆而震其气,可应付各种事变。”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电红军各部,说明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方针。
△《人民通讯社》发表《北方共产党发言人谈话》,在回答“张学良应如何处置”时说:“我想只要南京彻底改正蒋委员长以往违反民族利益的错误政策和行动,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一切对内对外救亡大计,对内实行民主,对外即实行抗战,此事则解决甚易。但无论在任何形势局面下,我们都绝对反对用蒋委员长独裁的内战方式来解决国内问题。尤其反对为蒋委员长一人的安危问题而发动内战。”在回答“红军最近对南京的态度如何”时指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总部曾再三要求共同抗战,一致对外,可是始终都遭到了蒋氏的拒绝。但苏维埃政府的态度仍是对内联合各党各派军队建立民主共和的政府,对外进行全国性的神圣的民族抗战,并绝对反对一切内战。”
△下午5时,“西救”召开会议,研究救亡工作开展情况。
△设计委员会在西安南院门民众教育馆举行报告会,十七路军交际处长申伯纯到会演讲,列举蒋介石十大罪状,听众2000余人。
△张、杨派飞机到甘肃平凉等地散发八项主张传单,当地人民精神振奋,争相传阅。
△西安市公安局准备就绪,“布告公民,清查户口”,新任局长赵寿山谈警政工作改革要点。
△西安市公安局悬赏通缉军统特务、前省会公安局长马志超,“捕获者赏法币千元”。
△中华回族救亡联合总会在北广济街召开全国回族代表大会。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九省代表出席。会议决定:拥护张、杨救国主张;致电青、宁回族将领,即日停止内战,参加救国会议;通电全国回族同胞,迅速组织救亡分会并推选代表慰劳抗日将士。
△陕西回民抗日救国会在西安市化觉巷小学召开筹备会,决议拥护张、杨主张,全体回民一致响应。会议决定本月16日在西安营尔寺召开成立大会。
△刘尚清、张作相、王树翰等电张学良要求放蒋,“和衷共济,以延国脉”。
△旅平东北各救国团体联合会发表宣言,谴责南京政府“朝发睦邻之令,夕张保侨之符,而对民众爱国运动一再压迫”,要求从速召开救国会议,“以定国是”。
△上海市宣布戒严。
△上海市场混乱,本日公债猛跌停拍,纱、花、麦面、杂粮标金均高涨,三银行(中央、中国、交通)竭力维持,外汇无限制买卖。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因受事变影响,各公债价格无不一落千丈,本日上午第一市头盘开拍之公债,除九六债外,其他各债均暴跌400元之巨,该所宣布停市,暂停交易。
△上海标金行市,本日急趋猛涨,较事变时的标价,每标金一条,猛涨10.5元。
△上海公债、证券市场经纪人要求停止买卖未成。一经开市统一各债无一不跌去4元,以至不得不停拍。标金行市本来极少上下。这一天本来有14元起伏,随后由三行(中央、中国、交通)抛售黄金,金融市场变化不大。
△天津近期行市,一致暴涨,较12日之价,每标金一条,猛涨10.5元。
△北平《晨报》报道,华币因受事变影响,对外低落。
△国民党中央总理纪念周集会,居正、林森、冯玉祥在会上发言。
△孔祥熙通电各省内称:各地方长官守土安民负有专责,尤宜妥善处理,以策安全。其应特别注意者,如(一)防范奸宄……(二)保护外侨……(三)查禁谣言,(四)安定市面。
△孔祥熙上午在公馆召集会议,五院院长及叶楚伧、陈果夫、陈立夫、何应钦、张群等到会,会议决定军队继续西进,并派刘哲、王树翰、黄绍竑“赴太原请阎锡山出面调停”。
△宋子文在上海中国银行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称:“蒋院长在西安绝对安全。本人认为,西安事变乃系国家最不幸之事,目前急须用有效方法于短期内解决,盖全世界之目光,刻正集中于中国也。本人与蒋院长公私之关系及张学良多年之友谊,均为人所共知。在此特殊关系之中,如有任何可能解决之办法,本人极愿在政府领导之下,尽最大之努力。至于采取何种方法,须待政府决定。本人是否有赴西安一行之必要,亦待命于政府。”
△宋子文电张、杨:“愿恳商国事”。
△李维城、李兴中电冯玉祥:“南京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钧鉴:张副司令、杨主任等文电,主张抗日,意极诚挚。事关对外救亡,犹虞一着疏失。先生国之元老,举足轻重,中外所系,对于民族出路,自有宏谋,慰斯民望。委座留此诸将领在陕极安适,现正共商抗日大计,期赴事功,惟邵元冲先生为流弹所伤,尚待医治,闻见所及,周敢奉陈,敬叩钧安。”
△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复电孔祥熙:“南京孔代院长庸之先生赐鉴:元(13)电奉悉,委座年末奔走各方,席不暇暖,公忠体国,亦为世人所共知。汉卿痛念乡邦,一时激于情感,发生轨外行动,使委座落西安。全国震动,弟尤痛惜。承示中央已决定整个办法,不因一时事变稍涉张惶,老成谋国,敬佩无已。此间一切,安定如常。请抒廑念。敬复。”
△马相伯电张学良云:“……为报父仇国仇须无伤国家之元气。伤则为敌人所笑。为楚人所杀子王也。望兄以此意通知各派,以国为重。”
△薛笃弼函冯玉祥:“先生钧鉴:绥战正急,陕变突发,言念前途,不知将伊胡底。钧座中流砥柱,尚望善为国谋,无论发言发电,尤望斟酌尽美。昨黄建平、陈绍先二人由广西经香港搭轮来沪,下船时为警备司令部捕去,不知所为何事,敬请设法营救,早日释出,国事至此,政府应收拾人心,以期减少纠纷,切盼,切祷。专此,肃禀。”
△傅作义电张学良表示,拥蒋、拥张,支持抗日救国。
△宋哲元电孔祥熙、何应钦称:“……请中央速戡定叛乱,营救委座。”“哲元谨率所属待命边疆,苟利国家,义无反顾。”
△宋哲元对外宣称“感冒风寒”,“谢见贵客”。
△李宗仁、韩复榘,密电张学良表示支持张、杨行动。
△刘湘电何应钦表示:“川事湘当绝对负责,尽力防护,共维大局。”
△黄绍翃、刘哲、王树翰自南京飞晋,当晚又至开封,晤商震。
△商震电孔祥熙称:“愚见以设法晓以利害,促其悔悟。”
△何应钦会见宋希濂,令其所部迅速向华阴、华县结集。
△万福麟电王树常表示:“……决本服从天职,拥护中央。无论何时,此志不渝。”
△冯钦哉派四十二师副师长郭仰芬及师参谋长晤樊崧甫,表示要“固守原防,如共军南下,决予痛击。对陕军则予收容”。樊当即密报南京。
△樊崧甫为进取华县电告孔祥熙、何应钦。
△祝绍周电陈布雷:“……密接咸阳十三师电,慕尹先生有负伤之说,真相尚未明。候端纳顾问到洛再告。”
△门炳岳电南京军事委员会,转告该处电台收到张、杨部队专用口令。
△门炳岳电南京军事委员会,报告张、杨部队动态:一○九师、一一一师、一二○师由原防地经西峰、长武沿西兰路行进;一一二师由张村驿经宜君、同官、富平到达渭南;一一一师、一二二师即刻出发,经同官、宜君、三原大道,星夜开至西安待命。
△李宗仁、白崇禧电何应钦。
△孔祥熙电冯钦哉:“冯师长钦哉兄勋鉴:元秘电谅达。接樊军长电,欣悉吾兄拒受乱命,固守原防,传示同人,无任佩慰。(中略)务盼吾兄查昨电,迅即设法疏解,使事变早日消解,国家民族,实深利赖,旋乾转坤,端资大力。吾晋人士忠义素敦。知吾兄必不任昔贤专美于前也。如何,仍盼先复,弟孔祥熙寒秘印。”
△马青宛、毕梅轩秘密派人潜入关中。
△韩复榘派参议靳文溪携亲笔信赴开封晤商震、刘峙。
△贵州省代表王家谟到达西安。
△李济深至桂林与李宗仁、白崇禧晤商时局。
△南京盛传钱大钧、陈诚在西安“被害”。
△关麟征与马鸿逵在银川秘密会晤。关要马支持他向西安进军。
△阎锡山得到西安事变消息,“两夜未能合眼”。本日复电张、杨,原电如次:“西安汉卿兄虎城兄勋鉴:两兄震机电及汉兄(元)来电均悉。环读再三,惊痛无似。弟有四个问题,质诸兄等。第一,兄等将何以善其后?第二,兄等此举,增加抗战力量乎?减少抗战力量乎?第三,移内战为对外战争乎?拟移对外战争为内战乎?第四,兄等能保不演成国内之极端残杀乎?前在洛阳时,汉兄曾莅泣而道,以为介公有救国之决心,今兄等是束更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为乎?记曾劝汉兄云,今日国家,危险极矣,不洽之争论,结果与国不利,当徐图商洽,不洽之争论尚且不利国家,今兄等行此断然之行为,增加国人之忧虑,为民族为兄等,动无限之悲痛。请兄等谅察,善自图之。弟:阎锡山。”电文抄发南京并公布报端。
△上海《申报》以《中国还是整个的中国》为题发表社评指出:“……我们希望虽在非常困难的情形之下,中央还能保留对张学良方面的接洽途径,把蒋委员长等营救出来。”
△《大公报》以《西安事变之善后》发表社评说:“……非万不得已最后之时,勿用戡乱手段,所有调解斡旋之力,宜用无不尽,各省各界宜一致镇定团结,维持大局,同时宜考求消弭内忧之方法。今日为中华民族政治能力之最大实验,切需避免西班牙覆辙,勿令人人呼号救国,竟靡烂以自亡。”
△南京政府驻外使节纷纷打电话给南京政府,询问事变真相。
△日本海军省及海军司令部举行联席会议,决定:(一)必要时采取自卫警备措施;(二)警戒而静观。并当即训令驻沪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遵行。
△日本陆军省制定《西安事变对策纲要》提出:“帝国仍然坚持既定的对华方针和政策,力求其实现。”“照张学良的起兵声明来看,往往会造成对日空气恶化,恐怕会侵害帝国的侨民和权益。在这种形势下,应作好准备。可以不失时机地采取自主的手段。”
△下午2时,天津日军部召开会议研究形势,决定对策,决取沈静态度,注意搜集情报与东京保持密切联络,并赶制电网、沙袋等以备应用。
△下午4时,日本驻南京大使馆一等秘书须磨走访张群及外交部亚洲司长王崇武,探询西安事变消息。并要求中国政府“不得对西安事变作任何损害日本利益之解决”。
△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访南京外交部次长徐堪。
△法国驻华大使那齐亚访徐堪。
△日本军务局长矶谷发表谈话,拥蒋反共:“蒋介石乃反共之中心人物,当难赞成联俄、联共之政策。”土肥原中将说:“此次叛变之背后,当为苏俄魔手之伸张。”日驻华大使川越说西安事变:“亦为东洋安定之危机。”
△汪精卫复电南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原电如次:“中央执行委员会钧鉴:文电敬悉,闻变突起,至为痛心。遵即疾启程,谨覆汪兆铭寒。”
△汪精卫电陈璧君,称:“不问中央有电否,我必归。”
△汪精卫电宋美龄:“蒋夫人大鉴:西安事变,闻之忧愤。天相吉人,介兄定可出险,敬希珍摄。”
△美代理国务卿穆尔电詹森令其访张群、孔祥熙,表达对蒋介石“人身安全的关切”。
△美驻华大使詹森晤张群,探询西安事变情况。
△日本驻天津领事到天津市政府询问西安事变现状。
△美国国务院宣称,美国对于远东仍维持不干涉政策,至对于中国时局,现正搜集详细报告云。
△英国怀德爵士向路透社发表谈话,称:中国因反日情绪日趋强烈,已有一种爆发力量在酝酿中,但此事由张学良发动,则至为惊奇。
△穆尔电詹森,要他密切注意事态发展,保持和外国驻华使节(特别是英国)密切联系。“及时不断报告。”
△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西安地方转瞬已成为演戏之场。”“台将变乱戏也。”
△法国巴黎各报纷纷发表社论。《白日报》称:“此次事变,日本未始不引以为快。”
△纽约各报纷纷发表评论。《声讲坛报》社评指出:“西安事变发生……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也为之感觉不安。”《华盛顿星报》社论称:蒋介石在西安被扣“已使远东陷入极大纷乱,各方现渐以惊奇之目光注视日本之秘密行动”。
△苏联《真理报》以《中国事变》为题发表社论云:“张学良所属部队毅然叛变并扣留蒋介石将军之事件,在日本侵略中国加深之背景上显呈特殊性质。”“此次张学良兵变,与著名亲日派汪精卫有密切关系,实非偶然之事。以抗日运动为投机,高揭抗日旗帜,实际则转使中国分裂,使其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者之牺牲品。”“张学良部队叛变无疑是中国亲日分子的一个阴谋。”
△苏联《消息报》发表社论云:“……张学良向政府提出要求,包括对日宣战及联共等项,此类要求,仅属发动之烟幕”,“破坏中国反日力量之团结”,“假借反日名义,适以便利日本帝国主义”。
△柏林各报均在头版报道西安事变消息。
△《大阪每日新闻》发表社论称;“第三国际最近二年来鼓励中国人民结成人民阵线”,西安事变发生“有数亿元之投资与数万居留民之日本,也决不能坐视”。
△本日中午,张学良派飞机到保安迎接中共代表团,保安正赶建机场,飞机无法降落,盘旋片刻后离去。
△本日起,西安广播电台每晚7至10时播送抗日救亡节目。
△晚8时,张学良到西安广播电台发表广播讲话,指出:“……学良追随蒋委员长多年,为公为私,实在不忍坐视蒋委员长这种行为,走上自误误国路上去。不得不实行最后的诤谏,希望蒋委员长有最大的反省。”“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一切办法决诸公论。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若有不顾舆情,不纳忠言,一味施行强压者,即全国之公敌。我们保存国家民族一线生机计算,不能不誓死周旋,绝不屈服于暴力之下。即不幸而剩一兵一卒,也必用在抗日疆场上。天日在上,绝无一字之虚伪。”张学良郑重地重述了“改组南京政府”等八项政治主张。最后指出;“我们只求有利于国家民族,至于个人的毁誉生死。早置之度外。”
△宋美龄与潘汉年在南京晤谈,宋要求潘汉年电西安,不要杀蒋,一切“可以从长计议”。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