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事记>大事记

  


1936年12月18日

杨中州


    18日,周恩来在张文彬陪同下,前往九府街杨虎城公馆会见杨虎城。当周把先一天与张学良谈话的内容告诉杨虎城,杨怀疑蒋介石会不会抗日,会不会对参与事变的人施行报复。周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说明,周指出:抗日是大势所趋,只要西北三方面联合一致,进而团结全国人民,蒋想报复也不可能。杨表示尊重中共及张的意见。同意先一日晚周恩来与张学良商定的三方联合的军事部署。
    △周恩来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反映南京及各地方实力派对事变的态度。蒋介石刚开始强硬,现已转向缓和,表示要将西北交给张学良管理,中共也交张处理。并要求:“国际有来电,请即告我。”并说张学良:“极愿听我们意见,尤愿知国际意见。”“我已明告,国际及苏联意见如何尚不可知,但如日本及汉奸硬要挑起内战,我们只有在坚决防御下,坚持抗日。”
    △周恩来函陕南红军负责人陈先瑞令其率部出卢氏,威胁中央军左侧。
    △周恩来走访杜斌丞,后由张文彬陪同访申伯纯。
    △周恩来与杨虎城商妥,电调南汉宸到西安工作。
    △晨,周恩来由王炳南陪同晤卢广绩。
    △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一)召集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决定对日抗战,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二)将讨伐张杨与进攻红军的中央军,全都增援晋绥前线,承认红军、东北军及十七路军的抗日要求;(三)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四)开放人民抗日救国运动,实行言论、集会、结社的民主权利,释放一切政治犯及上海爱国领袖;(五)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如贵党能实现上项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不但国家民族从此得救,即蒋氏的安全亦不成问题。
    △中共中央接共产国际来电,因电文无法译出要求共产国际重发。
    △张学良电孔祥熙谓:如中央确能改变政策,积极领导抗日。行动实现后,用我则愿作先锋,罪我亦愿束身归罪。否则,救亡无方,空谈商洽,非弟本意云云。
    △张学良电告何应钦:“秘电敬悉,至感关怀,惟委座南归,尚待商榷。在此期间,最好避免军事行动,弟部初未前进,而贵部已西入潼关,肆行轰炸,果谁动干戈耶?谁起内战耶?兄部如尽撤潼关以东,弟部自可停止移动,否则彼此军人,谁有不明此中关键也哉。” 
    △于凤至自伦敦电张学良,要张护送蒋介石安全出境。
    △为抵御南京“讨逆军”进攻,赵寿山调任渭北警备司令,王宗山接任西安市公安局长。
    △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民众武装部。
    △“西救”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决定组织宣传队,分赴各机关、团体、单位宣传张杨八项政治主张。
    △陕西省政府、西安绥靖公署令各县政府严加保护陕西省银行各县支行。
    △陕西省政府派员赴各地检查八项主张贯彻情况。
    △新任陕西省政府代主席兼民政厅长王一山、财政厅长续式甫、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刘文伯、长安县长韩卓如分别“就职视事”。
    △西安各抗日救亡团体负责人发表广播讲话,坚决主张改组南京政府,罢免南京政府中亲日派的何应钦、张群、张嘉敖、吴铁城、吴鼎昌、熊式辉、刘镇华等人,并提出由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李济深、程潜、唐生智、蔡元培、毛泽东、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蔡廷锴、孙科、马叙伦、李烈钧、于右任、张伯苓、白崇禧、朱培德、陈立夫、陈诚、康泽、陈铭枢、陈友仁、朱庆澜、李石曾、章乃器、张发奎、陈果夫、曾扩情、刘健群等共同组织抗日联合政府。
    △李济深致电南京政府及各地方当局,支持张、杨,反对“讨伐”,要南京政府“顾念大局,收回成命”。
    △刘湘发出通电对西安事变提出四项补救办法:拥护中枢、抗御外侮、弭息内争、营救领袖。
    △张、杨电复程潜表示,放蒋南归“在抗日主张及行动未实现之前,尚难办到”。
    △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中国学生会电张学良:电云:“对于我公抗日及联合战线之主张,深为拥护。”
    △英驻南京大使许阁森、美大使詹森会晤国民党南京行政院代院长孔祥熙密商事变问题。
    △南京国民党中央谈话会,叶楚沧报告事变消息,与会国民党中委议论纷纷。
    △午,南京飞机20余架飞华县上空投弹,炸毁华县车站钢甲车一辆及南京中央军二十八师多人。
    △张学良接南京电报:“宋子文、顾墨三将来西安。”
    △贵州全省救国联合会致电张、杨,拥护八项主张。
    △“西救”发表声明,反对于右任来陕“宣慰”。
    △宋希濂在华县会见樊崧甫,策划“讨逆”军事。
    △南京飞机一架西飞途中在新筑镇触树坠落。
    △傅作义就西安事变答记者问,指出:西安情形虽不明白,惟知委座确极安全。
    △翁文灏电胡适:“蒋确安全无恙,请辟谣。”
    △盛世才电新疆驻南京办事处,原电云:“张代表元夫兄鉴:密,12月13日电悉。新疆远处边陲,民族复杂,更加各族民众文化落后,自‘四·一二’革新以来,即根据政府六大政策努力建设新疆。此次西安事变外间不明真相,疑与新省有相当关系等情,殊不值识者一笑。此乃纯系挑拨离间作用。此次西安事变不但与新省毫无关系,且亦绝不赞成。特达。弟盛世才。”
    △孔祥熙电阎锡山谓:请公电劝汉卿陪同介公飞晋,一切问题在太原并会集议。以陇、以宸两兄飞陕、弟意最好能由两兄在陕约同汉卿等伴同介公同回太原,尊意想亦谓然。即请转知两兄,并电商汉卿照办为荷。
    △班禅在玉树为蒋“祈祷”。
    △北平基督教会通电全国教友为蒋介石“祈祷”。
    △孙科、王庞惠与宋美龄晤谈,拟请阎锡山出面调停。
    △孙科电复张、杨,要张、杨“接受日来各地诸友劝告,即日礼送介公还京。”
    △中午12时,蒋鼎文自洛阳乘飞机到达南京,宋美龄、宋子文、冯玉祥、李烈钧、周佛海、谷正伦及陈继承母、朱绍良夫人、钱大钧夫人等在明故宫机场迎接。蒋鼎文将蒋介石致何应钦的信交何。何应钦接蒋介石手书后发表谈话云:“余自被任讨逆军总司令后,即依中央指示精神,指挥国军向西安急进,昨日蒋主任铭三由陕携蒋委员长17日手函到京,(其原文略)奉到委座手函后,余已分电前线,于19日下午6时以前暂停轰炸,如张逆借此希图缓兵,不于此期内送委座回京,则本人自当严厉执行原定计划,彻底扫荡。”
    △蒋鼎文把蒋介石致宋美龄的信,蒋作宾致内政部长陶履谦的信分别转交。
    △日驻华大使馆武官今井武夫在日驻华大使馆向记者发表谈话云:“日本对于蒋委员长之安危情报至为关心。当此世界多事之秋,殊顾西安事变早解决。近日西北共匪乘机活动,殆属事实,日本在防共原则下,决一本过去主张,但并不准备向华北当局提出任何建议。”
    △中国驻比利时公使电南京外交部称:“此间侨民及学生,以绥事正在进展,张学良实有此叛国之举,予敌人以机会均极愤懑,纷请代电中央、迅予戡乱并营救院长出险,以息谣诼而定人心。除将连日部电情形宣示加安慰外,特奉闻。”
    △穆尔电詹森告以事变发展的情况。
    △胡适发表《张学良的叛国》一文,叫嚷:16日的讨伐令“我们都认为很正当,很得体的处置,我们现在只希望政府坚持这个立场,不迟疑地迅速地进兵”。并诽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是“武装叛乱失败时的一种策略”,是“欺骗的口号”。南京当局把胡适的文章大量翻印,用飞机在陕甘散发。
    △《大公报》发表《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要求张、杨:“你们赶快向蒋先生请罪吧!大家互相拥抱痛哭一场吧!这一哭是中华民族的辛酸泪,哭东北、哭北察,哭多少年在内忧外患中牺牲的同胞。全中国、全世界都以阴郁的目光,望着西安阴森的天空,赶快大放光明吧!”南京飞机在陕西广为散发。
    △英外相艾登称:英国政府对此次事件,实为莫大之遗憾。因对中国之统一繁荣,或将有严重之影响。
    △日驻华总领事须磨访张群,代表有田陈述慰问词。
    △日驻华大使馆发言人声明:我们决不能把国民政府与张学良之间的任何妥协,置之不理。
    △日外相有田在内阁会议上报告西安事变经过。
    △日本各报纸、各杂志、各机关连日召开座谈会讨论中国局势。“日本一般人民认为陕变为中国空前之不幸事件,为日本重新检讨其对华政策之重要时机,中日关系好转或恶化,多半系日本之态度。”
    △苏联、土耳其、巴西、罗马尼亚、瑞典驻日使节前往中国驻日大使馆对西安事变表示关切。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