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7日
杨中州
7日,蒋介石电复杨虎城:“(衔略)中(蒋自称)请国府特赦呈文,谅荷察阅。赦令中未提复权字样,当以主刑已赦。此节将来不难补救。现国府有明令交军事委员会管束之语,闻开会时多数意见,均以此时暂留汉卿在京,即所以保全汉卿。而原谅与爱护之意,则绝无二致。中此时正在休假,不便于明令甫颁之际,向中央频频陈述,但对汉卿务从优待,勿使其略感不便。稍缓即为续请,务望兄等放心。国事至此,而有使救国主旨,贯彻于提高国家纪律之中,而地方元气与袍泽力量使整个保全,各无遗憾。故解决之道,必须公私兼顾,情理两当,愿兄等信中正者信中央,更望陕中央将领均能体汉兄爱国家,爱纪纲之苦心以爱汉兄也。”
△张学良复函蒋介石,全文如次:“介公委员长钧鉴:雨农同志交来手示,已遵派人持良亲笔函去西安矣。良有不得已而欲言者,夫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陕甘问题,良十分忧心,非只虑于陕甘,所虑者大局形势以及内乱延长,对外问题耳。冒死上陈,俯乞鉴宥。如蒙下问,愿述其详。盼钧座以伟大之精诚,更彻底而伟大之。敬祝吉人天相,钧体早复健康,深望为国珍摄。专肃。敬叩钧安。”
△张学良致函东北军各将领,内称:“弟已在此设法动用,使勿生战事、保东北仅有实力,而留为抗日之最先锋。我们以血为洒在日敌身上者,不是为内战而流的。切盼诸兄在此短期间设法勿发生内战。”
△陕西各界呼吁和平代表团自西安出发,夜抵潼关,见樊崧甫,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樊崧甫分电孔祥熙、何应钦、陈诚、刘峙、顾祝同,报告陕西各界呼吁和平代表团到潼情况。
△蒋介石致函张学良:“请兄手谕告虎城及各将领,勉以切实服从中央命令……中央此次处理全在于政治,而不用军事亦已表示于国人。”“虎城可酌留若干部队在西安,使其行施绥靖职务,可嘱其与墨三切商办法。”“若不听中央处置即为抗命,国家对于抗命者之制裁,决不能依附于内战。”
△孙科发表讲话谓:陕变善后仍有两个主张,一仍由张返陕收拾,戴罪立功;一为另遴大员担任该处绥靖工作,中央正待考虑中,有待决定。
△国民党行政院参事许静芝电孔祥熙:“(衔略):斗密。政府决议: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本刑准予特赦。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令文遵主席意,照决议察发,不另加词句。知注,谨闻。”
△张学良致函杨虎城,中有:“……切盼勿发生战争。”“委座另嘱,彼决不负我等,亦必能使之目的可达。但时间问题耳,请兄稍忍一时,勿兴乱国之机也。”
△谢珂、赵锡庆等下午抵潼关与樊崧甫商谈后,于当夜赴洛阳晤刘峙、顾祝同。
△杨虎城电蒋介石:“中央军大量西进,积极作挑战之形势”,截断电话、阻止通车,“此间将士欲对内和平而不得,对外抗日而不能”,“万一发生枝节,职等实未敢负责”。
△戈定远密电孔祥熙:“(衔略):卓密。中央对于陕甘善后事宜,业已发表明令。宋公对此,极为关心,切盼地方当局以国家为重,服从命令,精诚团结,故致杨主任、于主席一电。文曰:西安杨主任虎城兄、兰州于主席孝侯兄勋鉴:此次西安之事,幸早解决,两兄依然引咎,磊落精神,钦佩无已。现中央规定陕甘军事善后办法。已见明令。权衡实际,在中央已具斟酌之苦衷,而消弭兵氛,在两兄益于刷新之功业,诚以在今日而言救国,只有精诚团结一途。此固全国之所心期,抑仰友邦之所注视。明达如兄,定见及此。尚冀以国家大局为重,遵照中央命令办理善后,用焕新猷,引领旌旗,至深盼祷。弟宋哲元叩。知关钧注,敬以奉闻。”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自此延安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
△周恩来派罗瑞卿到三原迎接红军。随后周恩来到咸阳看望红军指战员并送去大衣、弹药等物品。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宣传方针的指示》指出:“西安事变,系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内部问题,本党绝未参与。但事变发生后,本党即通电主张和平解决。”“本党对一切足以引起内战的行动,一律反对;故一方面反对南京的剿共内战政策,而对张、杨也未曾赞同过,因为张、杨也许还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实现他们的抗日主张。”“蒋之释放,张之赴京,以及南京政府对此案之处置,本党也认为是国民党内部问题。本党站在公正的立场,赞同一切使事变引向和平解决的办法,反对使事变引向纠纷,便利日本帝国主义。”“为使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团结御侮,本党主张南京政府在张氏特赦之后,即应命令张氏回陕,率领东北军及西安全部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实现蒋氏、张氏共同救国的意见。”“但如南京政府不顾国家民族的整个利益,在特赦令之后,仍将张氏幽禁于南京,并将已撤回之军队重新开回,企图以武力解决东北军,则内战之祸必将继起。这种内战责任应由南京政府完全负责。”“本党将继续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基本方针而奋斗,反对日寇及亲日派挑拨内战,分裂中国的阴谋。本党这种主张,虽为全国人民所拥护,但总是遭到日寇及亲日派所反对。因此,我们成了日寇及亲日派的攻击目标,并以此作为造成灭亡中国的‘防共协定’的资本。”
△中共中央电胡服称:西安事变,本党绝未参与。事变发生后本党即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不顾国家民族的整个利益,在特赦令以后,仍将张氏幽禁于南京,并将已撤回之军队重新开回。这种内战应由南京政府完全负责。本党为继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基本方针而奋斗。
△“东救”电蒋介石:当机立断,实践六项诺言,并令张即日回陕主持抗日救亡大计。
△“西救”分电白崇禧、李宗仁、韩复榘、宋哲元、阎锡山、傅作义、陈诚、朱绍良、陈调元、蒋鼎文,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维持国内和平阵线,遏制内战,一致对外,免坠日人以华制华之诡计。”
△杨、于歌(1月5日)电传至渭南前线,广大官兵决心在一周内把南京西进军队驱逐出潼关。
△“西救”发表对目前时局意见并要求蒋介石放张回陕。
△莫德惠、刘哲、王化一会见张学良,张看到战端将起,有违初衷,十分伤感,要莫等劝阻何应钦,切勿对陕用兵。
△陕西省各界和平请愿团“痛箕豆相煎”,“鹬蚌足戒”,今天通电全国,并推派代表,分赴各县,呼吁和平。
△续范亭发表谈话,反对内战,呼吁和平。
△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电杨虎城、于学忠谓:“至盼公等,率抗日武装同志先行扑杀国贼,敝会誓竭全力,为公等助。”
△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响应杨、于歌电,电复杨虎城,力促发动全国抗战。
△杨虎城电宋子文,请他“继续周旋,挽既倒之狂澜”。
△杨虎城电复何应钦称:“军委会歌电,所示人事办法及部队部署,远非委座在陕容纳抗日主张之本意。此间全体官兵,以汉公被留,军队进逼,均已愤激万分。中央始终不肯开诚,则此间亦殊难为中央维持威信也。”
△王一山致电泾阳县长谓:“与友军(指红军)联合,是为抗日。地方一切组织仍须保持原状。友军入境以后,与友军高级人员妥为接洽,并切实向地方人士说明,毋须惊恐。对友军需要,须由县府统筹办理。”(原件同时发三原、富平、高陵、耀县、同官各县长)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