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8日
杨中州
8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为号召和平、反对内战发出通电,指出:“自西安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均以为千载良机,以‘拥蒋’为名挑动内战,以逐其灭亡中国之阴谋。当时本党、本政府及全国人民、南京与各省抗日志士,均主张和平解决,以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目的。卒因蒋介石先生接受张杨二先生之抗日主张,张、杨二先生也均以国家民族为重,致内战之祸,幸而得免。本党本政府深庆国内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得以完全实现,红军主力也准备接受抗日命令,开赴前线,参加抗战。然而日寇及亲日派终不愿中国真正和平统一见诸事实,当蒋介石先生一返南京,形势突趋险恶,在日寇援助下,亲日派一面扣留张汉卿先生,一面指挥已奉蒋先生命令正在撤退之中央军又向西安进攻,企图爆发空前之内战,为日效忠。日寇亲日派之阴谋毒计,凡属国人,已洞若观火。当此紧急关头,本党本政府站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立场,坚决地要求南京当局立即下令停止军事行动,肃清亲日派,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使国内和平立即实现。本党、本政府认为此时蒋先生应挺身而出,制止祸国殃民之内战重新爆发。这对蒋先生是可能的。因为今天参加进攻西安的中央军均愿听命于蒋先生;这对蒋先生也是必要的,因为蒋先生曾经担保中国内战不再发生。这次事变对于蒋先生之政治人格与其‘言必信,行必果’之格言,实为重大之考验,今日中国之人心向背,已显而易见,一切甘冒不韪,投降日寇之亲日派分子,必将自趋于毁灭之途。全国人民团体与舆论机关,各武装部队,尤其蒋先生当权之国民党诸公与大多数党员,极宜一本救国至诚,起而裁制亲日分子,化内战为抗战,此其时矣。临电不胜企祷之至。”
△国民党元老景梅九电国民党中央,要求制止内战。
△国防文化大同盟通电全国反对内战。
△张学良对来看望他的王化一、吴瀚涛表示:中央扣留我,西安发出“歌电”,何应钦调兵遣将,战事有一触即发之势,如果发生冲突,必使抗日力量因内战而受损失。和我初衷完全相反,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事。并取出两份遗嘱,表示如发生战争糜乱地方他将自杀以谢天下。
△张学良致函杨虎城等,称:“盼兄等切实体谅中央及委座之苦衷,及本我救国之初衷,切不可引起内战苦我国民之外,更使我仇邻拍手称快。”
△宋子文复杨虎城电称:“弟为国为友,有一分力量必尽一分力量,决不畏难,决不推诿,以自堕人格,黄天后土,实鉴此心。”
△何应钦电复杨虎城等称:“中央宽大为怀,既已从轻处分,歌电对于从事及部队指示各节,亦系斟酌实际情况,其中如有为命令未及详细规定者,并可就近与顾祝同商承办理。为圣为愚,惟诸兄审慎抉择之。又电:汉卿有一手函,派王化一、吴翰涛两君明晨飞送西安,请照料。”
△李宗仁复刘仲容电称:“我方决竭力协同,不使西北抗日势力稍受挫折,并促川刘速向虎、孝诸兄表示坚决态度,共赴危难。……此间抱定宗旨,对国内任何抗日势力必尽力卫护之,虽救人自溺,亦在所不惜。”
△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电复杨虎城等,表示:“兄等今日处境至危,用心良苦贞纯,系念无似,决本爱国爱民之赤忱,为兄等助。川、粤方面亦抱同样主张,可以告慰诸兄耳。”
△刘湘电杨虎城,称;“乃委座离京之后,忽然有此变端,想非委座本意。惟甫化祥和,又生波折,困难严重,岂能自耗国力。刻闻各方对于此事,甚为注意,湘亦未敢忽视也。”
△樊崧甫电杨虎城:“吴云汉等到潼,当经甫派员照料。”“绝无加罪扣留之事。”
△立法院刑法委员会诸专家称:“张之从刑褫夺公权5年部分,系依刑法第三十七条第二项所处断。……处主刑执行完毕或赦免之日起算。”“主刑之赦免应褫夺公权,至为明显。欲救恢复公权,自应另照训政时期约法中复权手续办理。”
△王化一、吴翰涛会见张学良,张表示如内战再起,糜烂地方,他将自杀以谢天下。并将给家属及张作相、于学忠、万福麟、王以哲等遗嘱各一份交王、吴转交。
△左权率红军一部至云阳一带宿营,贺龙率部开至淳化。
△杨虎城电蒋介石,要求放张回陕,撤退中央军西进部队,“以免冲突。”“副司令一日不回即军民多一日之惶虑。”
△陕西省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为推动群众抗日工作,决定将各县国民党党部改为县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
△杨虎城分电蒋介石、阎锡山、徐庭瑶、樊崧甫,要求释放被扣在潼关的陕西援绥战地服务团团员。
△陕西省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决定开办民运训练班,造就救亡人材。
△西安《解放日报》刊登张学良《抗日理论与实践》讲话。
△陕西各界呼吁和平代表团抵洛阳见顾祝同,表示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126名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通电响应杨虎城、于学忠等歌电,坚决表示:“全体官兵,一致效命,为国自卫、万死不辞。”誓将起而与“讨伐军”周旋到底。
△龙云电劝杨虎城:“……忍耐一时,接受陕甘军事善后办法。”
△周恩来同国民党代表张冲接触。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之诚意。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