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13日
杨中州
13日,米春霖携蒋介石解决西安问题的甲、乙两案,飞回西安。要杨虎城、于学忠择一而行。甲案:1、西安方面的二华防线,立即撤除;2、中央军—部开驻西安,由潼关至咸阳一线中央军长驻十二个团;3、十七路军移驻泾、渭河以北三原、蒲城一带地区;4、东北军移驻彬县以西一直到兰州以西地区;5、红军仍回陕北,防区另商。乙案:l、中央军进驻西安和陕西;2、十七路军调驻甘肃;3、东北军调驻安徽和淮河流域;4、红军仍回陕北。
△张学良在戴笠“陪同”下,自南京飞浙江奉化,住溪口镇武岭学校。
△张学良自溪口函杨虎城、于学忠等,全文如下:“虎城、孝侯、鼎方、仲贤、及庚、秀方、蔚如、宪章、世甫、开源、柱国、志一、公侠、芳波、伯纯、炳南、菊人诸兄鉴:弟今早同瑞峰来溪口。为目前救此危局,勿为乱国计,商定办法二则,请兄速下最大决心,使委座及弟易收陕甘之局。关于改组政府及对日问题,准我等可在三中全会提出,公开讨论。关于两案,盼兄等速即商讨,下最后果断。如有意见补充,盼虎城派人,更盼来一军长。如兄等认此二案之一案问题,那是更好,盼即刻表示受命。委座告弟十六日为限,盼诸兄为国家、为西北、为东北,请详计之。凡有利于国者,弟任何牺牲,在所不惜。盼勿专为我个人谋计。西望云天,无任期盼好音。专此,并颂戎安,弟良顿首十三日夜。”“再启者,委座告邵力子可请其来京。请礼送为盼 弟良又启。”
△杨虎城电蒋介石:“……已邀各将领商讨方策,一、二日内决定,即派鲍文樾、李志刚面报。”
△杨虎城电张学良谓:“……城与此间各将领正商讨具体方案,俟一二日决定后,派志一、志刚赴京报告。”
△杨虎城电复广州特别市党部、安徽省会记者公会:“……尚望主持正义,群策群力,协济时艰,幸勿为淆乱之言论所蒙蔽,则不胜感祷之至。”
△杨虎城复电南京市工人福利委员会,表示:“虎城身为军人,志切抗敌,凛萁豆之相煎,念国亡之无日,苟可以避免内战,立即发动全国力量,一致抗日,则粉身碎骨,亦所乐从。贵会代表劳工、福利群伦,尚希主持正义,为国努力,群策群力,共策挽救。”
△上海翁之龙、黎照寰、钱永铭等电杨虎城谓:望“遵照中央善后办法”,“否则要负破坏统一之责”。
△毛泽东、朱德等到达延安,延安各界代表数千人前往城郊迎接。
△杨虎城电复上海教育会等70余团体以及浙江省党部,说明事实真相,陈明当时形势,请其“勿为混乱听闻之言论所蒙蔽。”
△湘、豫、陕、甘、青、宁六省旅陕救亡会成立。
△李寿亭在陕西各县视察后回省,报告各地人民反对内战,要求一致抗日情况。
△“西救”发表《告南京将士同胞书》指出:“民族危机严重,决不容再有内战,请枪口一致对外,共同携手抗日。”
△陕西省教育厅令各校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陕西省民政厅发布布告,揭露亲日派汉奸之阴谋。
△西安新闻界救国会派人赴渭北及陕东各地视察。
△渭南各界群众万余人召开大会,通电全国,要求南京军队退出潼关并致电张学良即日返回陕西,主持救亡大计。
△蒲城各界群众万余人召开救亡大会,要求南京政府即日出兵抗日。
△于学忠电杨虎城,转报刘湘致何应钦电:“……令入陕甘部队,无得逼之太剧,以示中央宽大之度。”
△刘湘电杨虎城称:“近闻蒋公亦主政治方式解决,尊处既能坚持团结,转危为安,当属易也。”
△刘峙电责杨虎城:一、不合法之机关不但未予取消,且在增加;二、不应有之主张不但未予排除,且益散布;三、不当编之军队,不但不予停止,且愈收编。
△周恩来、彭德怀、贺龙与杨虎城会谈,次日商定,只要中央军一发布战令,红军即向富平、蒲城开进,支援关中。
△陈端密电孔祥熙:“(衔略)陇密。佳、蒸两电拜悉。孝公极感钧座绥抚之至意,关于陕省问题,如中央以军事解决,势必全部赤化,匪兵及民团集合,为数亦近20万人,一经接触,势必向晋豫流窜。星星燎原,深为国家前途隐忧。最好中央军暂取缓和态度,向后稍撤退。一面俾孝公会同王主任庭午设法将东北军调回原防,与陕军分开,并与赤匪分离,然后徐图分化解决,则事半功倍,免致激成大变。至于陇省中央军与回军围驻省垣四境,相距亦不过百里之遥。虽五十一军表示服从中央,惟各军彼此向有微嫌,如欲保全兰州,免于糜烂,务乞钧座电请委座电胡军长宗南转令中央驻甘各军及回军对于五十一军取友谊态度,则省垣可保安全。至于五十一军共三师,其中有一师为东北军,故孝公前此态度不得不稍示模棱。职行动言语,亦不得不稍顾忌。昨夜孝公约职密谈,知已略有布置。孝公决送全眷南来,并拟亲行,藉与钧座面商一切。并拟王庭午主任早日来兰,务期赐商欧亚公司机即日经由宁夏飞兰。孝公全眷,均已摒当就绪,一俟机到,眷属离开,无所顾虑。即可显明表示态度,则解决陕甘问题,自可急转直下,谨此密陈,伏乞重察。”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