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革命活动的启迪
姚金钟
井勿幕(1888—1918),名泉,字文渊,陕西省蒲城县人。在辛亥革命中,他为陕西的光复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井先生殉难至今已经73年了,但是他的英雄形象,依然深深地铭刻在三秦父老的心中。他的革命活动,对于后人依然有一定启迪作用。
一
井先生具有火焰一样旺盛的革命热情、钢铁一般坚强的革命斗志。1915年,他就在日本参加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回到陕西后,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缔造了同盟会陕西支部。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他不畏艰难险阻,立即奔往广州,途中得知起义失败,才折回陕西。同年10月22日,辛亥革命西安起义一举成功,他出任秦陇复汉军北路招讨使。在清军疯狂向革命势力反扑时,他在渭北组织民军十余营,并亲自率部东征山西,取得晋南大捷,随后回师陕西,解了咸阳之围。1913年,井先生奔云南,参加了蔡锷将军领导的护国战争。而后又回陕,同于右任一起组织陕西靖国军,井勿幕任总指挥,开展了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战争。1918年11月19日,井先生被内奸谋害于兴平县南仁村,埋碧以终。此后,陕西的革命活却逐渐进入低谷,最后终于失败。泾、渭、洛、汉,依然飘满血泪,三秦大地上依旧乌云滚滚。
陕西是井先生亲自播下革命的种子,并且用自己的鲜血浇灌过的土地,为什么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始终开放不了胜利的花朵呢?根本原因,在于井先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家。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根本的利害冲突,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举起了民主主义的战斗旗帜,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是,在近代中国政治大舞台上,他们毕竟是弱小的一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就井先生而言,1908年10月,他在祭黄帝陵时,提出“誓共驱逐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革命纲领,对革命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此纲领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领导的革命运动不能不归于失败。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破天荒地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利用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党的最低纲领,即当时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个纲领的提出,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场,而且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这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英明领导者,只有它才能完成井先生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只有它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二
辛亥革命西安起义为什么能够一举成功,为什么起义后革命浪潮能席卷全省,从而很快结束了清朝近300年的统治呢?原因之一是,以井勿幕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团结了较多反清志士,从而积累了比较强大的革命力量。
1908年冬,由于井勿幕等人的积极活动,正式成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但是要进一步开展革命活动,大家深感力量不足。于是,井勿幕等人作出联络哥老会和刀客的英明决定。随后,同盟会与省城哥老会首领张云山开的“通统山”联合成立了“同盟堂”,共同开展革命活动。同时,也在新军中开展活动,积极发展同盟会会员。同盟堂成为同盟会联络哥老会和新军的秘密组织。1910年7月,井勿幕等与张云山在西安大慈恩寺举行隆重的结盟仪式。同盟会和哥老会的进一步联合,以及对新军的控制,为陕西地区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条件。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凤翙领导的新军与张云山统率的哥老会众,都为陕西的光复大业作出了显著贡献。
同盟堂,实际是同盟会与哥老会结成的统一战线组织,其领导权一直掌握在井勿幕为代表的同盟会手中。陕西的光复,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这条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但是,陕西绝大多数居民是农民,他们在清王朝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因而蕴藏着极大的革命热情。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井先生组织革命队伍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仅将眼睛盯在流氓无产者、绿林豪杰、新军身上。可见,他建立的统一战线是残缺不全的,是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所以,他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响应,缺乏坚实的基础。当革命运动落入低潮时,他就觉得孤掌难鸣,就感到无力回天,最后,落了个“殉国无名哭九泉”(于右任《吊井勿幕》)的不幸结局。
实践证明,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调动千千万万革命大军,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作者单位:铜川市政协)
《陕西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