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伊斯兰教经学院
马文才
青海是国内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有回、撒拉、哈萨克、东乡、保安等民族达59万人之多。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已有900多座清真寺相继开放,入寺的宗教人员已达4300多人,这给广大穆斯林群众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此基础上,青海省伊协自1984年起相继主持开办两期阿訇进修班,此后便成立了省伊斯兰教经学院。
一、阿訇进修班的开办
1984年3月,青海省伊协开始筹办阿訇进修班。省政协副主席、省伊协主任韩生贵率领考察组于9月底赴宁夏调查了解开办阿訇进修班的情况。10月24日,省第一期阿訇进修班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举行开学典礼。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会祝贺。
本期阿訇进修班共招收学员33名,分别来自民和、循化、化隆等11个市县。招生办法,按各市县穆斯林人口的分布情况分配名额,由当地宗教团体推荐、考核后上报,经省宗教局复审择优录取。学员在政治上是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经学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开学阿訇或具有同等学历的满拉,其年龄在 35岁至55岁之间。
学员中有回族27名、撒拉族6名,学期为6个月。
在课程设置上,本着促进其爱国守法,增进知识,提高管理寺院的能力为宗旨,开设了以下课程:
(1)宗教经典课,有《哲俩莱尼》、《维嘎叶》、《圣训》、《依亥牙依》、《尕最》、《阿拉伯语》,占全部授课时间的85%。
(2)政治课,学习中共中央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占全部授课时间的10%。
(3)伊斯兰教简史,占全部授课时间的5%。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聘请的教员均为省内有声望的“阿林”,如韩生贵副主席(哈吉)、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教长马相臣、西宁市水城门清真寺教长马兆瑞、西宁市北关清真寺教长马长庆、化隆县阿訇马穆亥麦等均担任宗教经典课的讲授任务。政治课及伊斯兰教简史课,聘请省统战部、省民委、省宗教局等部门的同志授课。其班主任由省伊协副主任韩麦扫日、马进福两位哈吉担任,并授宗教经典课。
由于课程设置得当,教学得法,学员进步较快。撒拉族学员韩继良说:“我们过去是井底之蛙,经过6个月的进修,学到了在外面5年也学不到的知识”。回族学员马二卜原来对宗教信仰的自由二字有片面的理解,通过学习,才清楚地认识到,宗教信仰自由既受国家宪法及其各项政策法规的保护,又受其限制,不能脱离此范围。进修班的另一收获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派别学员之间,交流了思想,消除了偏见,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和团结。学员们说:“党又为我们穆斯林干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一些穆斯林群众还带着面粉、清油、牛羊肉等到进修班慰问各族学员。
进修班还组织学员到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建设工地、省毛纺厂、汽车制造厂等地参观学习,从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1985年4月24日,第一期阿訇进修班学员以全部考取80分以上、其中8人满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举行了隆重的结业典礼。
1985年7月17日,全省第二期阿訇进修班开学,共52名学员,作法如上。
这些结业的学员回到本地后,均受到群众的欢迎,聘请他们主持教务。
二、成立省经学院
1985年的青海省政府39号文件批准成立省经学院,任命韩生贵为院长,西宁市北关清真寺教长马长庆阿訇为副院长,院址暂设西宁市东关大寺内。
1987年4月23日,省伊斯兰教经学院在东关大寺举行开学典礼。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典礼,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中国伊协分别致电祝贺。
经学院分设本科和进修两个班:
(1)本科班:
学制为5年,招收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愿意从事宗教职业的18岁至25岁的穆斯林男性青年。招收办法是根据全省穆斯林人口分布情况,按比例分配 60个名额,参加省经学院统考,科目有语文、政治、中外历史、中外地理、阿拉伯语、伊斯兰教义等。考后,划分西宁、海东、牧区三个分数档次,择优录取30名,其中回族24名、撒拉族6名。课程有宗教课、文化课、政治课、阿拉伯语等,教员有马长庆、冶万林、金镖、马少平、汪溶、韩建业、马文清、张世俊等。此外,学院设有图书馆、资料室、阅览室,订有50多种报刊杂志,供学员们阅读。
(2)进修班:
经学院成立后,又连续举办了2期阿訇进修班,由副院长马长庆兼班主任。其课程和教学形式同前,故不再赘述了。
《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五章 回族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