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族在上海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

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上海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现有44个少数民族,人口61588人,占全市人口的0.46%。在上海居住历史最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回族迁居到上海,可以追溯到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而被迫东迁。1275年,“回回”随军来到上海地区,有一部分成为留守上海的军政人员。1280年,回回苫思丁任嘉县第一任达鲁花赤①。1294年,回回麻合马任松江府第一任达鲁花赤②1298年,回回雅哈雅任上海县第一任达鲁花赤③。留在上海的回回同当地妇女婚配,繁衍生育。今日上海回族的姓氏中,唐、赛、改等姓的回民,就是元代来上海定居回族的后裔。上海的回民,绝大多数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从全国各地陆续迁来的。现有回族49707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0.71%。
  近代上海回族同其他民族人民一起,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都起了不少作用,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回族英雄人物。
  辛亥革命前夕,在革命形势推动下,上海回、维等族青年,于1911年4月成立“上海清真商团”。初期团员48人,逐渐扩充至130余人。在中国同盟会会员、回族底奇峰的影响下,毅然参加1911年11月3日光复上海的武装起义。以后,又协助友军、友团参加光复南京等地战斗,历时十余月,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5年11月10日,袁世凯的忠实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在上海外白渡桥被革命党人刺死,主持这次革命行动的就是回族革命志士尹神武。12月5日他同陈其美等革命党人相继发动和领导了肇和舰起义和炮轰制造局的重大行动。袁世凯得知刺杀郑汝成的主使者是尹神武后,悬赏万元捉拿尹神武。1917年11月28日,由于叛徒出卖,尹神武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忍受酷刑,坚贞不屈。1918年5月11日,尹神武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二十八岁,遗体葬在日晖港回民公墓。
  1920年回族青年马骏来上海,在江湾跑马场组织了有近千人参加的各界“反帝大同盟”,会上马骏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领导群众进行反帝示威游行。
  沪西许多回族纺织工人积极参加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据查,沪西日商纱厂的回族工人在与日本资本家斗争中,表现出不怕牺牲的精神。回族工人王树森在日商内外棉五厂参加刘华领导的为改善工人劳动福利,资本家不得任意开除工人等十三条要求的罢工斗争。在“五卅”运动中,参加“敢死队”,在游行队伍中分工负责张贴传单,出色地完成任务。在1927年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上海法商电车公司回族工人杨宗儒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发挥了先锋作用。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海有一些回族加入地下党,为革命事业作贡献。上海新闸巡捕房回族巡捕张志坚,深入敌人堡垒,探听情况,及时为党提供重要情报,保护了组织和同志,起了很大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不少回族青年如丁世贤、沈翠娥、沈瑛、沈洁、李鸿鹏和石磊等离沪去延安和新四军根据地。大新公司的第一位党员和第一任支部回族书记梁瑾瑜根据党的安排到苏、常、太地区开展工作,任地方武装常备队队长。1941年2月任苏州县辛莫区委书记。4月的一天,在与敌人激战中被俘,英勇牺牲,时年二十一岁。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谢晋元团坚守在四行仓库与日军周旋四天四夜,以八百孤军抗拒着数万日寇,给敌人以严重打击,为我国抗战史上写下震惊中外的可歌可泣的一页。回族张秋明是八百壮士的幸存者之一,是四行仓库战役最后一批撤退的轻机枪手。当时他藏在仓库里的麻袋包中,用机枪和手榴弹伏击包围上来的日本兵,打死许多敌军。突然,敌人的一颗炮弹在他前方爆炸,将他的手臂炸断,面部炸伤,当场昏死在战场上,后被救护队送到国际红十字医院抢救治疗,在医院里认识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路易·艾黎被他的英勇事迹感动,结为至交。张秋明被当时报纸誉为“独臂勇士”。
  为了对日本帝国主义气骄横凶残进行斗争,《申报》代理总编辑、回族著名人士伍特公撰写多篇有关抗战的社评,遭日伪通缉。1938年2月,在麦加召开的世界伊斯兰教大会上,我国伊斯兰教大教长之一的上海的达浦生教长揭露日本侵华罪行,用阿拉伯文撰写《告全世界回教同胞书》,呼吁全世界穆斯林都来谴责日本帝国主义。此文埃及《金字塔报》全文刊载,并译成印度文,在伊斯兰国家传播,引起各国伊斯兰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加深了对我国抗战的了解和支持。
  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上海一批回族地下党员杨宗儒、杨坚志、宗宝华、达明柯、常福智、白从龙、李少清、魏志武、马林轩、马益三、马少林、张志坚、张瑛亭、何巧娟、冯之聪、石敬诚、金声远、陈正鸿、杨尊声、穆汉祥等,在电车、汽车公司、纺织厂、警察局、大专院校等系统,为解放全中国而英勇机智地斗争。在上海即将解放的日子里,有一批回族工人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护厂斗争,日以继夜地守卫在厂里,防止敌人破坏,确保厂房和机器设备完好,生产正常进行,做出了贡献。解放前夕,交通大学回族学生穆汉祥,不顾个人安危,在校坚持开展革命工作遭逮捕,1949年5月20日被害,距上海解放仅5天。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取代了昔日民族歧视和压迫,回族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人才得到器重、权利得到保障。回族和其他民族一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还作出了显著成绩。回族老工人王树森于上海解放第二年即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普通的电工提升为厂机械部主任、机电工场副场长、华东纺织管理局科长等职,并评为工程师,50年代评为上海首批劳动模范,当选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回族著名人士沙彦楷、1875年生,1970年在上海病逝,终年95岁。解放后沙历任全国政协一、二、三、四届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和上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市伊协主任,他认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给人民带来了好处,是没有一个朝代可以比拟的。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团结少数民族和伊斯兰教界爱国人士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古代运河图献给国家,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上海回族另一位著名人士伍特公,1886年生,1961年在上海病逝,终年75岁。辛亥革命前夕,他在上海与沙善余一起组织“上海清真商团”,任副团长。1940年因汪伪通缉,被迫匿居。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应白崇禧邀请担任“中国回教协会上海分会”会长,不久即辞职。1945年至1949年先后任《正言报》总编辑、法新社翻译。1953年,伍被安排为上海市民族事务副主任,感到自己解放后闭门闲居数年,愧对人民,在党的教育下,思想有了转变,把自己比喻为“七十高龄参加长征”。从此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更热心民族工作,为团结少数民族爱国人士和国内外穆斯林,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全面落实,使上海回族振奋精神,在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改革开放”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上海回族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有哈宝信,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有韩哲一,委员有庞延斌、王菊蓉,党的十四大代表有李明轩,市人大代表有16人,市政协委员有8人。回族代表和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改革开放”贡献了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14年中,上海回族积极参与经济工作。在上海大中型企业里有一批回族厂长、经理。也涌现出不少优秀企业家。马正平是我国最大的疏浚企业——上海疏浚公司总经理,他在企业内部进行系列的配套改革,改变企业微利的后进面貌。他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企业家”、“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上海永新雨衣染织厂厂长高级工程师马勇被评为1987年、1989年上海市劳动模范,1988年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企业家,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获五一劳动奖章。上海正章洗染店总经理王祖礼在改革中创企业特色,1988年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在上海文物商店许多珠宝、古玩行家中有不少是回族。薛贵笙年已八十,是上海文物商店的名誉经理、研究员。对文物有较深的研究,具有鉴别文物之专长,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在社会及民间收集并挽救大量的珍贵文物。1979年捐献西周效卤及宋、元、明瓷器等珍贵文物十件,受到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嘉奖。1985年评为文化部先进个人和全国文物、博物系统先进个人,他仍在积极为国家创汇而工作。
  上海回族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20余人,有许多人是各学科的专家,不少人研究着世界先进课题并取得成果。
  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级研究员蒋锡夔任国际化学会物理有机委员会中国国家代表、国际理论有机化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物理有机化学杂志编委,中国化学会理事兼有机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在上海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物理有机研究室,他进行自由基化学和单电子转移反应、有机氟化学、反应机理及新型绕曲研究工作均达国际水平或国际领先。1979--1989年,被邀赴美国、加拿大、西德、日本、南朝鲜、苏联、波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数十所大学、研究机构及国际会议作80余次学术演讲,在国内外一流学报发表论文近90篇,培养了博士生7名、硕士生14名、研究生2名。上海医科大学教授王有琪是中国解剖学会发起人之一,曾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央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聘任组织胚胎学与亚显微结构专题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庞延斌同志,现任国际原生动物委员会中国委员(美国)、国际发育生物学情报中心会员(荷兰)、中国原生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他的“原生动物细胞核质关系的研究”获上海市和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多次应邀赴美国、西德、日本出席有关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复旦大学教授伍贻康,现任中国西欧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西欧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欧共体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在复旦大学创建“世界经济研究所欧共体研究室”和“欧洲资料中心”,两次应激出访欧共体总部。1984年组建了“中国欧共体研究会”,为我国学术界与欧共体建立和发展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教授庾镇城创立了国内第一个“昆虫进化与行为遗传学研究室”,成为这学科的带头人。他利用果蝇检测避孕药物的工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水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马寄晓任卫生部核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核医学联盟成员,多次去日本、美国、英国作核医学访问、考察、交流,1984年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放射性药物及标记化合物会议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他首先应用国内合成的胆固醇来检查肾上腺的疾病,临床效果很好。这种胆固醇是唯一国产药品。上海复旦大学材料系主任、教授宗祥福又任国家微电子材料元器件微分析中心主任,先后承担国家攻关、国家高技术、教委、电子部攻关、上海市攻关项目12项,其中有7项获市、部、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党的十四大代表李明轩先后研制尿激酶、肝素纳、结晶胰蛋白酶、抑太酶、绒促性素、血管舒缓素、胰岛素等药品,采用了“新和层析”新工艺,使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僵院教授杨德泰,是我国最早研制,应用国产脑积水分流装置的专家之一。1981年起开展垂腺瘤经蝶窦手术,病例达400余例,手术质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杨景文创建血液流变室——血液流变学临床检测及科研工作,在全国领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忠堂,负责主持研究成功的“150元BCCPD器件”是国内第一个实用性的埋沟电荷耦合成象器件;负责主持研制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用硅光敏二极管探测器”是国内首次用于航天的硅光敏器件。填补国内空白或国内首创的项目和课题还有: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撒应福的“快速乳凝法妊娠诊断试剂研究试制及临床应用”;上海汽轮机厂高级工程师金仁忠的“液体静压轴承及静压附加支承在重型车床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信控系副教授罗秋的“超速生物离心机微机实时调速系统”等等。上海回族的科技人员埋头工作,为上海的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海回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事文化艺术工作。许多人以超常的智慧和灵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迸发出耀人的火花,为繁荣丰富伟大祖国的文化艺术园地,做出优异的贡献。
  上海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延龄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上海剧作家协会、上海翻译家协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会、中国新故事会等会的会员,上海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他创作、翻译散文有400多篇,300多万字。出版书籍主要有:短篇小说集《上海滩风云录》、长篇小说《歧路英雄》,历史剧论文《历史大舞台》,短篇翻译小说集《妇人输送船》,中篇翻译小说《大波斯菊盛开的人家》等。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一级编剧沙叶新创作的《陈毅市长》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剧本奖,《寻找男子汉》获上海市第三届戏剧创作演出奖。《假如我是真的》、《马克思秘史》、《无标题对话》、《寻找男子汉》等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介绍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王树忱,由他编导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分别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法国布尔·昂布莱斯青年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宽银幕奖;由他导演的《小号手》获南斯拉夫第二届国际动画电影节奖;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编剧获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二级导演陈正鸿摄制并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导演的木偶片有《红色信号》、《红云崖》等;故事片有《刘三姐》、《叶赫娜》;电视剧有《神水和玛瑙》、《刑068》等。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灯光教研室主任、教授金长烈,获奖作品有:上海沪剧院《姐妹俩》获文化部1984年现代戏演出舞美设计奖;江苏省淮剧团《奇婚记》获江苏省1985年戏曲汇演灯光设计奖;上海越剧院《第十二夜》获上海市第三届戏剧会演灯光设计奖;《红枫祭》获江苏省锡剧节灯光设计奖;《泥马泪》1986年获广西剧展灯光设计奖;《半月沟》1990年获黑龙江省晋京汇展演出灯光设计成绩优秀证书等。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钢,与何占豪共同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闻名海内外,香港唱片公司授予一张金唱片;1981年,作为我国第一位作曲家应邀赴美国、加拿大讲学,并举办作品音乐会,1985年应邀赴香港参加陈钢作品演出会。近年来创作的《陈钢小提琴与钢琴曲集》、《梁祝钢琴谱》、《竖琴曲集》等先后在国内及香港等地出版。培养子一大批音乐作曲人才,突出的有:葛甘孺、汪成用等多次在海外比赛中获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授张世祥任全国小提琴考级委员会副主席,培养了大批人才,如王晓东、张青、郑青等曾多次在国内和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多次任国内比赛评委,1988年,1989年,1990年三次在西德举行的国际比赛中任评委和1988年在波兰举行的维尼亚夫斯基国际比赛中任评委,1987年在民主德国及1991年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及惠灵顿大学任客座教授。
  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达式常曾主演《年青的一代》、《难忘的战斗》、《燕归来》、《人到中年》、《曙光》、《谭嗣同》等20余部影片。影片《燕归来》1981年获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电视《走进暴风雨》1984年获第二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蔷薇海峡》1986年获第四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音演员,《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7年获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奖、优秀表演奖和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1988年获1978——1988“佛山杯中国影视十大明星奖”和“新时期1976——1986十年电影奖”最佳男演员。上海青年话剧团一级演员张名煜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40多个中外古今人物形象,在《秦王李世民》中扮演李渊,获1981年第一届上海戏剧节表演奖。
  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哈定任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作品曾在全国各地及英、美、苏、朝鲜等国展出。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非洲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国进行教学和交流。1988年举办“哈定画展”曾被聘为第七届全国美展水彩、水粉画评委,科教片《外滩》1982年获全国少数民族佳作奖,《塞外风光》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上海地区作品佳作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哈琼文曾创作大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美术作品。主要作品如1956年的《我们要用双手把荒地变成良田》获上海青年美术奖。建国十周年国庆创作《毛主席万岁》成为当代有代表性的作品。60年代宣传画《延安作风万岁》、《祖国万岁》、《学大庆精神》等作品均有较大影响,参加了“中国现代画展”在日本的展出。80年代有影响的作品《撒满神州处处春》、《陶冶美的情操塑造美的灵魂》获上海市优秀奖,《为祖国效力为四化发光》获上海市佳作奖,为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创作的《以最佳精神创最佳成绩》获全国宣传画展作品二等奖。
  上海特级工艺美术大师何克明是我国立体动物灯彩的创始人。1953年,制作的“百鸟朝凤”获华东地区民间工艺一等奖。1957年,制作一对“白孔雀”送给胡志明;制作“鹿鹤长春”送给伏罗希洛夫。几十年来他制作的许多作品被《解放日报》、《文汇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等许多报刊刊登,又先后在斯里兰卡、南斯拉夫、日本、英、美等国巡回展出。何克明被誉为“江南灯王”,上海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片对他都作过专题报道与介绍。
  上海回族武术家,近百年来也引人注目。马永贞、王子平、王效荣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综上所述,上海回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勤劳勇敢、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伟大的民族。今天上海的回族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做出更大贡献。
  注 释:
  ①《清嘉定县志》
  ②《清松江府志》
  ③《清同治上海县志》
  《近现代回族人物研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