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史研究的新成果——白先生主编《回族人物志》综述
朱桂同
我国著名的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族人物志》多卷本近几年先后出版了,这是一部大型的回族历史人物传记著作。全书共分4册,为《回族人物志》元代卷(1985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明代卷(1988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清代卷(1992年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近代卷(预计1993年底出版),凡68卷,约100余万字,收录了自元代至辛亥革命以来近400位回族人物的传记。除正文传记之外,每册书后均有附录,概括了所撰人物的碑传题跋酬赠、遗文、回回人撰述传知见书目、姓名录、以及参考书目和人名事目索引等。
《回族人物志》的编写和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民族史学界的极大重视,这是回族史研究工作中第一部系统的人物传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工作中出现的第一部有系统的少数民族人物传记,是回族史研究上的新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白寿彝先生的心愿
对回族人物的研究和《回族人物志》的编著成书,是白先生在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项杰出的学术成果,也是他几十年从事回族史研究的总结和升华,凝聚着先生成熟的思考和精心的准备。白先生是回族,他热爱自己的民族,关心民族的历史和发展前途,他一生从事的史学工作也起始于对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早在本世纪的30年代,白先生对回族历史的研究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表过有关回族历史的论文。40年代初,对回族史的研究已深入到对回族人物的研究和回族历史中的重大专题的研究。其中,他撰写的一部长达6卷的《回教先正事略》,包括回族人物的文稿就有56卷,这大大拓宽了他从事回族史研究的领域。50年代,白先生对回族史的研究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诸多的论文和著作突出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理论性,他以详实的资料论述了有关回回民族的来源,回回民族的形成,民族和宗教的关系,民族关系的主流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得出符合历史实际,而且很有说服力的科学论断,为回族史的研究向遵重历史、遵重理论、以及科学地使用历史资料等方面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也为系统、全面的进行回族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60年代,白先生《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一文,进而为回族史研究工作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了回族史研究中更为深入和具体的问题。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获得了新生,白先生更多的精力投入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但回族史是先生中国通史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他在考虑编写“一个分量较大的中国通史”的过程中,也构思了编写多卷本回族通史的设想。设想的新型回族通史包括综述、叙说、典志、人物志四个部分。编写回族通史是回族人民多年的愿望,也是回族史学界多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但回族史的编写马上动手还有一定困难。80年代初白先生提出首先从第四部分的人物志先着手工作,他说:“回族史的社会资料,广泛而缺乏系统,短时期内很难得出概括的论述,但关于某些人的传记材料却比较集中,传记工作比较容易收到成效。因此,我就想把回族人物志先写起来,认为这可能是开展回族史工作的一个可取的步骤。”①80年代,白先生已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在学术方面,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造诣很深,承担着大型《中国通史》和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编写任务,学术工作已是超负荷。但是,基于对学术和理论的更高追求,基于为民族做些贡献的责任感,白先生毅然决定主持《回族人物志》的编写工作,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史研究的结合上再创出一条新路。同时,通过编写工作培养出一批回族史工作的人才。编写回族通史一直是白先生的一个心愿,他常说,自已是个回族,又是搞历史的,总想为民族做些事情,编写回族通史,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编写《回族人物志》的想法首先给丁毅民同志说了,得到了积极支持,经丁毅民同志的多方工作,82年初,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拨经费,在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图书馆、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物力、人力的支持和协助下,编写《回族人物志》这一前人没有做过的开荒性的工作,在自先生的精心计划和主持下展开了。白先生的这一举动,不仅表现了史学家的气势和志向,而且显示了先生高深的学识和功力,对参加编写工作的同志和史学界的同行给予了很大的鼓舞和力量,深深感到老一辈史学家对社会、对民族不惜付出的崇高精神是多么的可贵。
突破英雄史观的束缚
研究历史人物,历来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由于历史人物本身的思想、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功过大小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各有区分;由于历史材料记载的真实程度和褒贬不一,加之当代学者个人的立场、观点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考察和分析来自不同的侧面,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研究得出的结论很难取得一致,评价上的分歧和对立也是常有的事。具体到研究回族历史人物就更为困难。除以上几点外,回族人物的史料记载尤为缺乏,而且有的记载很不明确,无法辨认其民族属性,这是一点。第二是回族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各个朝代有过不同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官修史书上的记载也不很真实,而且多有污辱和诽谤之词。第三则是受过去“左倾”思想,特别是“极左”思潮的影响,把研究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群众领袖等都视为“英雄史观”。由于这种种的限制和压力,很长时间历史人物的研究失去了真实和坦诚,失去了真理和原则。在回族史的研究上,对于回族人物,特别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一定份量的人物,如杜文秀、白彦虎等人,在82年之前虽有过评论,但对他们的是非与功过没有客观地、历史地给予实质性的评述。面对这些研究历史人物的种种障碍,白先生以史学家的胆识,以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首先解决了编写《回族人物志》、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他认为“历史上有过对社会发展起一定作用的人物,有过可以说是英雄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不管你写不写,总是客观存在的。从历史工作来说,研究这样的人物,写这样的人物的任务,却是应该认真对待的。写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走英雄史观的路子,也可以完全不走英雄史观的路子,走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子,就是说,走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子。”②白先生从列宁和斯大林的论述中得出,历史唯物主义对待历史人物的正确态度是:“要肯定历史人物在一定时期的作用和贡献。同时也要指出他所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人物志四册自始至终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对各方面的近400百个人物,给予了客观公正的叙述和评论,从而使这些回族人物对祖国历史文明创造的功绩得到了宣扬,使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这一历史事实。白先生把马列主义的理论与回族人物研究相合,这是一个创造性尝试,推动了回族史研究向理论研究的科学阶段发展。
体例的创新
《回族人物志》的编著是白先生史学思想的发展。本书在体例的创新、所撰人物的数量和范围、人物思想的探讨、文献资料的使用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传记著作。首先从体例上的创新。人物志全书近一半的篇幅为人物传记的正文部分。传记在形式上沿用了中国传统的人物传记的主传、附传和合传的手法,同时也采用了综合论述的方法,对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的人物,在一卷的人物分传之前或分传之后,加上综合性的叙述和评论。如元代的卷八至卷十一;明代的卷二十六、二十七;清代的卷三十二、三十四等。都在每卷开头或结束分别概述了元代回回中有学问的官吏,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师;明代回族中的文武官员,穆斯林文化的传播者;清代西北地区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各门宦的始传人以及几位宗教学者在译著上所走的不同路数和不相同的经学家的学风。此外,人物志这部书体例上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写人物传记的同时,把当时回族史上的重要问题也在相应的地方作了论述。如元代中科技卷,即写了扎马刺丁等人在天文、建筑上卓越成绩,也写出了回回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宗教卷里写夏不鲁罕丁的宗教活动,也写出了当时几座著名的清真寺:还有明代郑和一卷,写出了回族为中国跟海外各国通商和友好往来做出的重大贡献;清代宗教卷,对西北地区教派的产生、门宦的教义和社会作用、西北回民起义的历史根源以及回族中汉译伊斯兰经典著作的兴起和发展情况都在人物传中做了论述。这种具有新意的编写体例,使全书传文中的人物从阶层上、主次上、类别上比较清晰、明了,而且从纵横人物的联系上,又可窥视历史发展运动的脉络和轨迹,人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随民族和社会同时发展的、置身于民族和社会之中的、活生生的人物。人物志体例的创新,将为今后传记论文的写作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回族人物志》一书所撰人物数量之多、方面之广的大容量的传记著作都是回族史研究中从未有过的。阅读全书,近400个回族人物的传记,表现了这些人物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教育、文学、体育、医药、天文、历算、书法、出版等各个领域的经历、社会活动和不同贡献。这部书是回回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生存和斗争的缩影,看了各个阶段的人物,也就有了各个阶段的回族历史,它对进一步开展回族历史的研究,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以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好书。
写出了人物的时代特征
《回族人物志》在写作上,努力学习和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基本做到了比较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书中所传回族人物中,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对于他们的功与过的评议,白先生是有整体考虑的。他多次提出了写传记必须遵守的几个原则:一是要认真地读点理论书。用理论指导写作。读书不能只看结论,而要从思维方法上去学习、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特别强调了本民族成员应该怎样对待本民族的书(参加编写《回族人物志》的人员中,回族占绝对多数),首先要有民族自豪感,但不能搞民族主义。回族人有成就,可以拍着胸脯说。没有,也绝不能添枝加叶,感情用事。三是要把一个人一生的思想、事迹真实可靠地写出来,要写出人的个性和特点,通过人的思想描述,还要反映时代特点,社会面貌。四是要科学地使用文献资料。对原始资料要认真消化,要下功夫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但仍要保留原文的分量;第五点是文章要干净,语言要精练。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为平常的要求,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在人物志编写过程中,白先生亲自把关,严格审稿、改稿,保证了书的质量。比如对元代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的传记,写得很出色,对他的功绩同他的子孙在云南的影响,论述得很完备。赛典赤出身于统治阶级,又忠心耿耿地为统治阶级服务,人物志是把他作为一个正面人物评论的。首先肯定了他把云南多年的特殊体制统一起来,形成行省,军队服从政治,政治上了轨道,这是很大的贡献。至今云南仍是行省,则是由赛典赤开始的。其次,写了他在云南推行的经济措施,如兴屯田、修水利、建道路干线、设驿道等,以及妥善理财等在元代经济史上也是很有成就的。最后概括了他和他的子孙们在政治上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使人读后感到赛典赤做了大量利于人民的事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与封建统治者有区别的人物,值得称赞。
历史上的反面人物是各色各样的。对元代的阿合马的评述也很客观。阿合马,这是个一朝权在手,什么坏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元代媵臣。人物志既论述了阿合马在元世祖统一全国和稳定局势的过程中,在理财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写出了他理财20年的苦衷,写出了像他这样利用职权,仗势欺人,在封建官吏中也是数得着的坏人,长年积怨至深,最终遭杀害的下场。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赋予了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对宗教人物传记的写作是个难点,但《人物志》的撰述上突出了现实性。多注重人物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显示了回回民族的风格、信仰和宗教特点。如清代对西北地区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各门宦的始传人祁静一、马守贞、马来迟、马明心等宗教活动家的描述,是从历史的角度,列举了他们虔诚的宗教思想、主张和活动,从而评述他们在旧时代的民族压迫中,组织和团结了广大穆斯林进行抗清斗争的积极方面。同时也指出了门宦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性的方面。这样适当的评价符合当时中国回族宗教社会的现实,是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
对回族文学家一生思想和事迹的评述,在人物志中也是很有个性的。如清嘉庆年间的马之龙,痛恨吏治腐败、鸦片输入、毒害全国的年代。之龙在应岁试时,卷末附了一篇《去官邪助鸩毒论》的文章,从此遭厄运,革去了秀才称号。他由一个“喜谈天下古今利病,思有以匡济于世”的人变成一个绝口不谈时事,离乡外游,放情山水,以诗酒自娱的人。但他并没有颓废,他以恬静、清新的诗作、抒发自己悠然自得、坚强自信的豪爽气概。马之龙的性格、经历代表了一些受压抑正直人的处境和道路,也表现了回回民族适应时局、坚韧求生的民族性格。写人物写出了时代特点,这是本书最为精彩之处。
科学地使用资料
最后要指出的是,人物志在文献资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很严格。全书的附录占了较重的分量,这些附录中的资料,从资料的来源,版本和可靠性上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传文时所用的资料加工也很注意界线,不超越原资料所没有达到的程度,没有过分的夸张和失真的叙述,使人看起来附合人物当时的身分和地位。如对赛典赤的评价,当然他功劳很大,但没有大帽子扣在头上。又如阿合马这个反面人物的撰写是比较困难的,但对他的评价是:“他是忽必烈时期的宰相,得到了忽必烈的赞许,为充实忽必烈的金库卖了力气”等,这就写得朴素、真实。对材料少的人物,也能抓住要点写上一、二,文章虽不长,但有深度,有内容。如元代的夏不鲁罕丁,记载下来的文字材料很少,但他是泉州伊斯兰教史上,主持清净寺教务长达60年之久的伊斯兰教经师,所以传文仅用了336个字写了这颇有影响的人物。
综上所述,白先生主编的《回族人物志》一套四册是一部成功之作,是回族史研究工作上的创举,也是回族史研究的一个阶段性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部杰出的多卷本回族通史问世。
注 释:
①②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题记》元代,1985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现代回族人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