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宁夏回汉支队

孙国标 胡迅雷


  宁夏回汉支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建立的一支以宁夏籍干部、战士为主,由回汉族人民参加的革命武装。它转战于宁夏的盐池、同心,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吴旗,甘肃的环县等地及内蒙古边缘地带,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宁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
  宁夏解放前,军阀马鸿逵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全省原有70万人,养活10万名国民党军政人员。苦难的民众愤怒控诉:“养下儿子是马家的,打下粮是蒋家的,赚下钱是县长、乡长的。”苛捐杂税,派粮抓兵,使人民难以忍受。马鸿逵为了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普遍实行常年国民兵训练,造成大批民众逃亡躲兵,三五成群地涌向边区的定边、盐池一带。 1946年初,逃到定边、盐池的回族民众已达3千人,这些难民对于马鸿逵的暴政是极端不满的。定边县城在1936年只有一户回民,到1945年发展成回民一条街。我党为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在定边县城西关成立了回民自治乡,并为发展回民教育设立了伊斯兰小学。三边专署增设了民族科,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起到了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宁夏还有许多穷苦人在打盐、拉骆驼过程中,接触到我党工作人员,将革命道理加以传播,为我党在宁夏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展全面内战,派重兵包围陕甘宁边区,马鸿逵部不时派兵对边区进行袭击、骚扰,边区军民奋起自卫。余庄子,红井子和三段地工作据点根据上级关于扩兵的指示,分别于7月建立了游击武装。到1946年冬,余庄子游击队已有80余人,红井子游击队发展到50余人,三段地游击队10多人(后合编于余庄子游击队)。
  1946年11月,在三边地委领导下,回民金三寿等在定边县西关回民乡和盐场打盐队回族群众中活动,成立了回民支队,约100余人,在宁夏的灵武边境,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发展壮大队伍。   
  上述革命武装力量,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几经曲折,终于保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不久,就投入了保卫边区的战斗,推动了回汉支队的诞生。
  二
  1946年11月,马鸿逵看到全国内战已起,趁我军主力集结在其他战场之机,于11月16日出兵侵占盐池县的兴武营、大圪塔、天池子等地,马鸿宾也派他的35师103团侵占盐池县的石家圈、长流墩等地。12月4日,我三边主力部队警备第3旅8团,夜袭兴武营,痛击马鸿逵骑兵19团。在这次战斗中,余庄子游击队曾协助主力部队作战。回民支队奉命到盐池叶湖井一带牵制敌军。红井子游击队曾两次向西出击,摧毁了王庄科乡公所和击垮狼布掌国民兵训练队,解散了几百名被强制受训的农民,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延安《解放日报》以显著位置,报道了何广宽部向下马关一带出击的消息。
  在兴武营战斗胜利的鼓舞下,为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打击敌人,保卫边区,向宁夏地区发展,经西北局批准,三边地委和三边军分区决定将余庄子、红井子游击队和回民支队合编,成立回汉支队。1947年元月中旬,在三边军分区所在地——定边城南关,召开了回汉支队成立大会。三边地委和军分区领导朱敏、曹又参、郭宝珊、赵忠国(即孙殿才)等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讲了话。他们阐述了成立回汉支队的意义,指出回汉支队的主要任务是:打击马鸿逵及其扶植的地方反动武装,有效地控制三边这块战略要地,为解放宁夏打好基础。回汉支队的建立,标志着宁夏人民武装的诞生,它肩负保卫边区、解放宁夏的重任。他们号召回汉支队全体干部战士加强团结,勇敢对敌作战,发展壮大队伍。大会在“解放宁夏”的口号声中,宣布回汉支队正式成立。
  三边地委确定,回汉支队在政治上属绥宁工委(后称宁夏工委)领导,军事上由三边军分区领导,为团级建制。回汉支队整编后,共有232人,其中党员47人,回民65人,宁夏籍人占90%。回汉支队设正副队长、政委、参谋、政治干事、副官、教官、书记、军医、事务长、上士(生产管理员)、通讯排、号目长等。支队下辖3个中队,中队部设正副队长、指导员、司务长、文书、上士、号兵。每个中队下辖2个分队(其中一中队有3个分队),分队下设3个班,每班6—8人。一中队70人,二中队 54人,三中队68人,支队部25人,学习班15人。刘振宇任支队长,金三寿任副支队长,梁大均任政委。
  回汉支队成立后的主要困难是,大部分战士觉悟较低,部队成份复杂,纪律松懈;经费困难,部队无军装,连菜金也无法保证,生活艰苦;部队武器装备不足,只有步枪130支,机枪1挺,子弹2000余发,数量少,武器破旧,不少战士还是徒手。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部队战斗力,支队成立后即在定边南门外进行训练。采取了如下措施:1.各队举办训练班,进行形势和任务教育; 2.通过审查,清除不合格人员;3.照顾部队家属(有家属的干部和战士24家),安定人心;4.集中部队物资进行生产自救,解决经费。
  1947年2月,根据三边地委决定,回汉支队开赴盐池县四区政府所在地——雷家沟进行整训,继续扩军和准备西进。这次整训,主要是以政治教育为主,提高觉悟,加强组织和纪律观念,辅以军事常识学习和简单的战术训练。部队还专门举办了干训班,讲授政治课,对班以上的干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教育。根据西北局的指示,回汉支队要继续扩充到500—1000人。为此,部队除在盐池四区扩充人员外,还派人到红井子、余庄子、三段地联系扩军,10天内扩充了几十人。由于人员增加,支队由3个中队增设为4个中队,干部也作了调整。雷家沟整训,对提高部队战斗力起了积极作用。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胡宗南进犯延安。马鸿逵和马鸿宾也于3月底出动4个师约5万余人进攻盐池、定边、安边。马鸿逵部暂9师先头部队进抵距雷家沟约20里时,回汉支队连夜撤离雷家沟,经马坊、太平庙撤至坂窑,在赴羊圈山途中与马鸿宾部3个团遭遇。由于回汉支队占据有利地形,敌人不了解我方虚实,不敢贸然进攻。回汉支队对敌进行袭扰后,随即撤上羊圈山。与此同时,马鸿逵部已相继侵占了盐池、定边、安边等地。在这种情况下,回汉支队决定向南转入山区进行游击活动。
  回汉支队从羊圈山撤离后,经范源到吴阳山。这时,三边地委常委、保安处长邓国忠来到回汉支队驻地,传达了敌人侵占三边的情况和三边地委、三边军分区司令部的决定:改“回汉支队”为“宁夏人民解放军”,以扩大部队编制,造成声势。宁夏人民解放军司令员为赵忠国,政委邓国忠,副司令员梁大均,政治部主任何广宽,参谋长刘振宇(后为郝耀)。下辖一支队(即回汉支队)和新建的第八挺进支队。回汉支队兵员300余人,支队长刘振宇(兼),政委梁大均(兼),副政委马立凯;下辖3个大队。第八挺进支队兵员200余人,支队长金三寿,政委何广宽(兼),副政委彭华庵;下辖3个大队。
  部队改编后,决定第八挺进支队西进解放甜水堡,打到同心、中宁,在罗山建立根据地。第八挺进支队在何广宽、金三寿、彭华庵率领下开始西进。这时,由于敌人占领三边,整个形势对我军不利,因此,原定八支队解放甜水堡、进占罗山已不可能,便决定停止西进,转向唐平庄与回汉支队会合。
  两个支队会合后,决定向陕甘宁交界的王标台转移,伺机出击敌人,经两夜行军到达王标台。这时,马鸿宾部骑、炮各一个连,经王标台、刘崾岘进攻环县,在王标台与宁夏人民解放军发生激战。八支队抢占了大坝嘴塬上的高地,没有遭受损失。午后,一支队与敌军在王标台交战。敌军集中炮火猛轰我方阵地,步兵顺着山势往下冲锋。一支队被三面包围,背崖作战,加之兵力、武器的巨大悬殊,战斗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形势非常险恶。支队长刘振宇受伤被俘,战士纷纷跳崖撤退。当晚,部队在范源畔,召开了紧急干部会议,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向老爷山突围,争取与我陇东军区保安二团会合。会后开始行动。部队行至杨掌附近时,又遭团匪袭击。部队主力在拂晓前穿越要隘桥儿沟,到达环县老爷山与陇东保二团会合。在他们的帮助下,找到了王标台战斗中被打散的回汉支队部分人员。这次战斗我军共伤亡40余人。
  次日,宁夏人民解放军领导干部在老爷山敬崾岘召开会议,研究部队如何行动。会上有两种意见:一、部队向西到盐池五区、定边七区一带打游击,并寻找支队长刘振宇的下落;二、认为王标台一仗部队损失很大,需要到后方去休整。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部队撤向吴旗整训。经过几天急行军,部队安全到达吴旗,与三边地委和军分区取得了联系。这次“宁解”保持原建制转移到吴旗(还剩300余人),并且保护和带出了盐池县五区的干部和民兵以及土改团工作人员,对保存这支革命武装力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也为后来部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而受到三边地委和军分区的表彰。
  部队到达吴旗后,邓国忠便调回三边地委。为了加强对部队的领导,三边军分区派郝耀任宁夏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兼一支队 (回汉支队)队长,并决定对部队进行整训。这次整训先后在蔺家砭、金佛坪、阳庆川、三道川等地进行。由于当时三边战争形势紧张,部队是在连连失利情况下撤到吴旗的,因此,战士思想波动较大,甚至个别人产生了悲观情绪。针对这种状况,整训着重抓思想和形势教育,大讲全国形势,用陕北战场青化砭、羊马河战役的胜利鼓舞战士,树立必胜的信心。同时,针对部队组织不久、军事素质差的状况开展了较正规的军事训练,并总结了历次战斗经验。这次整训中,决定取消一支队和第八挺进支队的番号,将原2个支队的6个分队合编为4个队(共300多人),支队部和军部合为一个单位,恢复回汉支队的建制(保留宁夏人民解放军的名称)。经过半个多月的整训,稳定了部队情绪,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战术水平。
  从支队成立到吴旗整训,历时5个月,是回汉支队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但部队经受了考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渡过了难关。
  三
  1947年6月,西野继蟠龙大捷后,挥师西进,直取陇东,威逼环县。在此胜利鼓舞下,回汉支队(即“宁解”,下同)士气高涨,纷纷请战,要求打出去。支队领导人决定去环县找西北野战军求援,解决武器装备问题,派金三寿、何广宽带两名战士先行前往。金、何两人到达西野司令部驻地后,彭德怀、习仲勋、张文舟等领导人接见了他们,得知他们是一支宁夏人民武装很高兴,给予了鼓励,答应打下环县后给一些武器,并指示各部大力支援。几天后,西野攻克环县,将缴获的一部分武器分配给回汉支队。6月23日(端阳节)早晨,梁大均等带领部队赶到环县,每个战士都领到了枪,各个连队都配备了机关枪、掷弹筒,部队情绪活跃,士气空前高涨。回汉支队战士们把这次到环县领枪,叫做“彭总赠枪”。
  西野打下环县后挥师北上,直向定边。回汉支队也跟随北上。 1947年6月29日,在吴旗头道川的王台吃午饭时,二纵队司令员王震来到回汉支队驻地,与战士们一同吃小米饭,和干部谈话,询问情况,并赠送卡宾枪作留念。梁大均、何广宽随王震到二纵队所属的独4旅和359旅谈了宁夏马鸿逵军队的情况。当时,王震司令员提出要回汉支队调几名回族干部支援主力部队,支队当即将杨吉德、马天忠等3名回族干部调给西野。
  6月底,回汉支队随西野叫纵队出发,过环县,收复定边。 7月初,西野决定收复盐池,为防止敌人逃跑,我军扩大包围圈。回汉支队奉命进抵盐池县城北面的土沟,拦截敌人。7月7日,马部骑兵20团果然向土沟逃来。回汉支队早就设下埋伏,打退敌骑多次冲锋,打得敌骑互相冲撞,狼狈逃命。战士们纷纷跳出战壕,追赶敌人。战士何占龙端着机枪边跑边射击,敌骑纷纷落马。此战,毙伤敌数十人,缴获一部分战马,受到西野一纵队张宗逊司令员的表扬。盐池土沟战斗后,部队进驻马坊一带进行整训。
  回汉支队自“彭总赠枪”,跟随西北野战军转战定、盐一带,补充了装备,壮大了力量,素质明显提高,战斗力空前增强,士气高涨,面貌大为改观。这是回汉支队由弱变强,逐步走向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194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研究战略反攻问题。会后,西野主力为配合刘邓大军南下,从三边挥戈北上,佯攻榆林。回汉支队返回盐池南山一带。
  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三边地委的决定,1947年7月,部队在盐池县北马场宣布取消“宁夏人民解放军”的建制番号,恢复了回汉支队的名称,干部作了调整。赵忠国调回地委统战部,参谋长郝耀调回军分区司令部,何广宽仍搞红井子工委工作。原警3旅 8团副营长刘思孝接任回汉支队队长,梁大均仍为政委,金三寿仍为副队长。支队设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梁栋岳任总支书记,彭华庵任组织委员,杨生桂任宣传委员,以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
  1947年8月8日,西野撤离盐池。马鸿逵部于8月12日再次进犯盐池、定边。回汉支队随同我三边党政军机关再次撤至吴旗一带山区,一面继续整训,一面防备敌人进攻,并派出一部人员担任掩护红井子、余庄子工委的工作。
  由于部队东移,回汉支队基层干部和战士思想上又有波动。绥宁工委于8月22日在张阳湾召开会议,讨论了支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文件,讨论全国形势,加强革命人生观教育和时事教育。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发展了一部分党员,整顿了部队纪律。为进一步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成立了支队党委,以梁大均、刘思孝、梁栋岳、金三寿、马立凯为委员,梁大均任书记。
  部队在这次整顿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较大的整编。支队转为团级建制,队部设立了参谋、政工和后勤班子,下辖直属警卫通讯排和4个中队,总兵员达400余人。部队在整编的同时,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除讲授军事技术知识和进行战术训练外,还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为适应战斗需要,集中力量开展了山地作战训练。经过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部队的军政素质进一步提高。
  1947年8月底,马鸿逵部两个团进犯三边地委和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吴旗。敌军由三边清乡团张廷芝部作先锋,进抵孙克崾岘一带,回汉支队奉命牵制和监视敌人。敌军又推进到新安边,因得不到我三边党政机关驻地消息,又怕遭我军突然袭击,于是敌人只好向定边撤退。回汉支队派二中队尾随其后,伺机收拾敌军散兵。在狼崾岘与张廷芝部遭遇,将敌打散。
  狼崾岘战斗后,张廷芝又派齐仁得率领团匪一个营窜抵新安边一带,企图袭击我军分区机关驻地凤凰寺。回汉支队闻讯后,即以二中队为主,阻敌于梁天池和赵崾岘。敌人依仗优势兵力,将我支队分割在两个山头上轮番进攻。支队凭借有利地形固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经一天一夜激战,终于将敌击退,对保护掩蔽在山后的我军后方仓库和医院以及家属的安全起了很大作用,受到三边军分区的表扬。此役是回汉支队吴旗整编后的第一次恶战。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以弱胜强,增强了领导和吴旗群众对回汉支队的信任,扩大了影响。
  在沙家店战役胜利后,我西北野战军转入反攻。1947年秋冬,回汉支队逐渐前进到定边海底涧、杨山涧、油坊涧等半山半滩的地方活动。部队在这里几次击退定边团匪的零星骚扰,保护了这一带群众的安全,战斗间隙还帮助群众秋收,深得群众的爱戴。
  1947年11月,我西野主力在榆林外围歼灭敌22军及马鸿逵援兵2000余人,迫使马军龟缩在盐池、定边等几个据点内,不敢贸然进攻边区。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土匪和反动地主武装便成为回汉支队的主要打击对象。回汉支队在1948年元月从吴旗向西推进到定边的最西边,即六、七区一带,于春节前到达蔡家峁。这一带团匪活动比较猖狂。在回汉支队到达蔡家峁的次日,区干部报告,团匪敬明君在姬塬和左塬一带抢劫。回汉支队立即轻装出动,团匪闻讯而逃,我部连续追赶一天一夜,直追到环县李慧台,保护了当地群众过好春节。
  1948年2月,我三边地委决定,消灭宁条梁的团匪冯海潮连,清除定榆公路上的障碍。回汉支队奉命配合警3旅8团和蒙汉支队等一起攻打宁条梁,将敌人包围于柳桂湾、强寨子。经过激战,击毙匪连长冯海潮,俘获国民党安边县长及冯部100余人,拔掉了安边和靖边之间的钉子。此战俘虏人员的一部分,经审查后,补充进回汉支队。
  1948年3月份,回汉支队奉命开赴吴旗县阳庆川进行整军。这次是以诉苦和“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部队战士普遍开展诉苦,控诉了蒋、马的罪恶,提高了阶级觉悟,解决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这个根本问题。同时教育战士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从根本上肃清狭隘的民族隔阂和陈腐的地域观念,增强了部队内部的团结统一。还组织干部战士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使广大指战员进一步认识解放战争的目的和解放军的任务,大大增强了纪律观念和革命自觉性。各中队还通过办墙报、刷标语、组织歌咏队、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战斗力、迎接宁夏解放,部队开展了扎实的练兵运动,专门进行攻坚战术训练,并发动战士绘制宁夏各县地形、地物图,积累战术资料。各中队都成立了民运小组,专门检查部队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统一负责改善驻地军民关系事宜。
  通过这次新式整军,回汉支队的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队纪律和团结大大加强。回汉支队成为一支有觉悟,打不烂、拖不垮、冲不散,装备齐全,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新型人民军队。
  四
  1948年春,全国解放战争转入全面反攻。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宜川大捷,歼敌3万余人。三边地委决定绥宁工委及所属回汉支队抓紧这个有利时机,用全力开展宁夏工作,并积极主动地在宁夏境内开展游击战争。1947年陕北遭灾,加上战争破坏,部队供给十分困难。回汉支队坚决执行上级关于“打出去就食”的指示,于4月2日离开吴旗,随同三边军分区的二、八团,在定边一带会齐,向西转入外线作战,首要目标是攻克盐池西部重镇惠安堡。
  惠安堡地处盐池、同心、灵武、金积四县交界地带。1936年 6月我西征红军解放盐池县城后,马鸿逵的盐池县政府即设于此地,是马鸿逵在陕甘宁边区西大门设置的一个顽固堡垒,也是马部防卫宁夏的重要据点,驻有马军一个骑兵连和一个清乡团,共约300余人。拔掉这个钉子,就打开了解放宁夏的大门。4月10日下午,回汉支队和二、八团以及盐池县游击队在苏家堡子集中出发,奔袭惠安堡。当时敌骑兵连已调出。我军包围了清乡团,由二、八团担任主攻。回汉支队配合作战,在惠安堡通往韦州的路上设置阵地,准备阻击韦州增援之敌,并拦截惠安堡逃出的敌人。战斗打响后,金三寿带领一个排到战斗外围游击歼敌,相机潜入敌盐池仓库搬运物资。经过一天激战和政治攻势,守敌被迫交械投降,惠安堡宣告解放。此战,俘虏了敌盐池县国民兵大队长和警察局长赵耀西等30余人,捣毁了敌县政府、国民兵司令部,收缴了许多枪枝弹药和档案。
  惠安堡战斗结束不久,二、八团开往陇东活动,宁夏工委和回汉支队继续西进,开辟宁夏工作。当时组织了西进指挥部,由赵忠国任总指挥,军事上由回汉支队队长刘思孝负责。决定以回汉支队及盐池、定边游击队为主,继续向盐、环、同边境一带前进,发动群众,消灭土匪武装,为解放宁夏扫清道路。回汉支队奉命进驻甘肃环县的丰太堡一线,开始了艰苦的剿匪斗争。 
  同心、环县一带地处省界,历来匪患严重。当时,这一带共有大小10余股土匪。势力较强的有:镇原清乡团的敬明君,环县甜水堡的赵清彦,各有200多人;环县垦区清乡团的李阳珍,有数十人。此外,还有刘世颜、赵怀章、张瑞兰、李林武、史彦芳等,号称是这一带的“八大山王”,兵力共800余人。他们投靠马鸿逵,组成清乡团,在马鸿逵扶植下,凭人熟地熟,时分时合,出没无常,不断袭击我基层政府,屠杀干部,残害群众,截劫我支前物资,是我陕甘宁边区的心腹之患,也是解放宁夏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西进部队必须清除这些障碍。为此,回汉支队首先选择赵清彦作为主要打击对象。
  赵清彦是盐、环敌“游击大队长”。1947年3月马鸿逵进攻三边时,他侵占了我甜水堡,以此为据点,出没于我盐池五区、环县耿湾区和定边六、七区抢劫财物,破坏我基层政权,组织伪保甲。5月2日,回汉支队由环县丰太堡出发,经一夜急行军, 3日拂晓前袭击甜水堡,将赵匪击溃,并追敌10余里,俘3人,打伤2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3支,子弹300余发,物资一部分。
  回汉支队打下甜水堡后,又会同盐池县骑兵游击队,奔袭赵清彦的老家——李家口子,将其院落包围,活捉了赵清彦及其随从4人,并没收其羊、牛、驴300余头。距李家口子20余里的赵匪 40多人闻风而逃。我党建立了里山、甜水两个区政府,回汉支队抽调了一部分干部参加建政工作。
  活捉赵清彦后,回汉支队得知刘世颜率30余人在同心下马关附近活动,支队就连夜出发,拂晓前赶到下马关附近的白家滩,活捉刘世颜,消灭了全部土匪。
  接着,回汉支队又和环县保安大队联合围攻李阳珍。李闻风将队伍拉上山,回汉支队搜山未果。后得知李逃回李家湾子,回汉支队连夜袭击李家湾子,李阳珍丢下枪弹文件逃跑,从此李匪人马全部瓦解。
  至此,仅剩下势力较大的敬明君。他是盐池县敌“游击大队长”,号称有120余人,实际有90多人。敬明君气焰嚣张,曾在耿湾区老虎口子偷袭过回汉支队,使我指导员马琳等3人牺牲; 1948年8月,又趁三边军分区“七七剧团”进行慰问演出、回汉支队在唐平庄休息看戏之机,偷袭我甜水堡区政府,杀害我干部两名。回汉支队会同盐池县保安大队在刘家口子痛击敬明君,缴获其坐骑,将敌一直追到八里堡。敬狼狈逃窜,从此元气大伤,潜逃他方。
  这样,盘踞在盐池、环县、同心一带的所谓“八大山王”烟消云散。我军势力以甜水堡为中心,一直扩展到同心的豫旺、锁家岔、下马关和盐池的萌城一带。这一带敌我力量对比起了根本变化,我军处于绝对优势。回汉支队剿匪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当时中共三边地委办的《三边报》报道说,“听说回汉支队来了,土匪就吓跑了”,这就是回汉支队勇猛剿匪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1948年春攻打惠安堡、收复甜水堡到1949年9月宁夏解放,回汉支队主动向敌区出击,连续不断向西挺进,打击消灭盐、环、同一带团匪,摧毁敌人的保甲组织,收复、扩大根据地,帮助建立区、乡人民政权,积极为解放宁夏做准备。
  1949年9月,解放军分三路进军宁夏,回汉支队也在胜利声中奉命进入宁夏。先抵达吴忠羊马湖,补充重火器,组建了骑兵队。后又奉命开到同心下马关一带剿匪,数月后返回驻永宁塔桥。 1950年元月,回汉支队进驻银川,与定边县大队合编为宁夏独立团,省委书记潘自力亲自授团旗,刘思孝任团长,政委王兴邦,副团长许学道。元月12日,部队调防磴口。6月调驻永宁塔桥进行改编,调拨给榆林一个营,其余编入各县保安队。后又组编为公安纵队,最后成为宁夏独立师,其中一部分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至此,回汉支队完成了肩负的“保卫边区,解放宁夏”的历史使命。
  《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二章 不屈不挠的反蒋斗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