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李虎臣事略

李武英 李武俊 寇世忠


  (一)
  李虎臣,原名秉信,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1890年4月4日生于陕西省临潼县武屯乡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名锡泰,母丁氏,共生一女四男。姐姐苏李氏,嫁富平县花张村苏家。大哥秉智、二哥秉寅、三哥秉福。
  李家祖上人多地少,生活贫苦。李父锡泰从小就在西安当店员,中年因病去世。李母丁氏带着几个儿子经常求告于亲戚家。虎臣七岁时住咀子村舅家,因李母与人争执,上告临潼县关山县佐衙门,官府不分是非,将李母在衙门内打得鲜血淋漓,李母从此一病不起。李秉福被财主诬告关在县衙内,李母病中着急,不久去世。母亲的逝世,给李虎臣幼小心灵上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对家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打官府、杀财东!”
  母亲死后,大哥秉智到甘肃省打短工,二哥秉寅去关山镇给财主赶大车,三哥在家种地。十几岁的李虎臣就开始给附近村里的财东扛活。
  李的家乡虽属临潼县所辖,但因地处渭河以北,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土地脊薄。这里的农民性格骠悍,素有反抗豪绅地主的传统,道光年间的刀客四起,咸丰末年的回民起义,同治初年的捻军斗争,光绪末年的交农运动,无不有渭北农民的身影。武屯李桥农民杨升华反地丁加耗的英勇事迹,更为这里的人们所熟悉。这些斗争故事和传说,对少年时期的李虎臣有很深影响。
  李虎臣14岁,渭北遭灾,破产农民迫于生活,手执利刃铤而走险;15岁时,凤翔县李猪娃、王摇摇火烧官盐总局;17岁时,渭北农民的“交农”运动如火如荼;18岁时,蒲城学案使官府威风扫地……李虎臣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在渭北各村的长工棚里渡过了青年时代。 
  他在扛活之余,特别爱听别人说《水浒》,道《三国》。书中的英雄人物成为他学习的榜样。由于他过着扛活生涯,因而体质健壮,臂力过人。他性格耿直,为人仗义,专好抱打不平,是渭北一带长工中有名的强人。也正因为他敢于替穷人说话,所以每隔一、半年就得换个地方,他的足迹踏遍了渭北一带的村镇。他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所以,深得穷苦农民的爱戴,年轻的称他为四哥,年长的称他为老四。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继武昌起义后,西安张凤翙等革命党人随即领导陕西军民独立反正。这时,李虎臣正在任官村给一个姓梁的财东扛活,消息传来,他立刻离开了梁家,跑到西安投奔了革命军,开始在秦陇复汉军中当兵。后因打仗勇敢,遇事机警,被陕西兵马大都督张云山看中,遂调往张的卫队中任亲兵。李随张云山参加了陕西辛亥革命的西路战事。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没有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农村地主还是地主,长工还是长工,李虎臣感到十分失望。另外,秦陇复汉军下层多是哥老会的势力,李与之常有磨擦,感到十分苦闷,所以当西路战事平稳之后,他就离开军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李虎臣退伍还乡时,只带了一杆快枪一匹战马,回家后就联络贫苦农民张风鸣、南成祥、张明轩、丁增华、王志茂、李鸿林等人,成了当地的绿林游侠——渭北刀客。他们先是在路上打了一个伏击战,击毙官兵多人,缴获了枪支弹药,后来又攻开了栎阳镇,更加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这两次行动轰动了整个渭北地区。由于这支队伍的骨干都是李虎臣扛活时的伙伴,所以上下一心,能征善战,很快就发展成为“渭北十八娃造反”中最为突出的一支农民武装。
  1915年冬,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蔡锷将军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陕西革命人士也组织护国军,先有康毅如、曹世英、高峻、后有郭坚、耿直,开始了陕西讨伐袁世凯,驱逐袁在陕西代理人陆建章的斗争。
  陆建章为了进一步围剿渭北护国军,任命第四混成旅旅长陈树藩为渭北剿匪总司令,进攻渭北,又派其子陆承武率精兵一团在渭北一带巡防。此时胡景翼为陈树藩部游击营长,驻军富平。1916年5月7日,陆承武带兵到富平,胡当晚起兵,活捉了陆承武,全歼了这一团精兵。后来胡将陆承武交给了陈树藩,陈遂以护国军名义把陆承武作为人质,要挟陆建章下台。陆建章为了保全自己和儿子的性命,被迫乞和。这样,陆在陈的保护下离开陕西,陈树藩开始督陕。
  “渭北十八娃”中的林茂森参加了郭坚的警备军(陈树藩夺取陕督后的警备军),被任命为第六营营长。李虎臣后来也带着自己的队伍参加了林营,任营副,后郭坚奉陈树藩之命出师讨伐张勋,因遭陈之暗算而兵败,逐回师凤翔、岐山集合旧部,讨伐陈树藩。此时林营驻彬县。是年秋,李虎臣回临潼探亲,彬县林营内乱,林茂森被部下枪杀。李闻讯急返彬县,被部下公推为警备军第六营营长。
  李虎臣十分尊重有学问的人。当时营中有个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读书人叫郭伯龙,李对他甚为敬重,视为顾问,言听计从。郭见李虎臣胸怀大志,有意佐之,帮其整顿部队。经过整顿,这支武装成为陕西护国军的一支劲旅。
  为了表达自己报国志向,李按郭伯龙的意见改名李云龙,字虎臣。开始了新的革命军事征途。
  陈树藩对李虎臣极为仇视,企图消灭李虎臣营。他派郭金榜率部攻打护国军驻地彬县,经过一天一夜激战,李营打败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为陕西护国军各部队所注目。    
  这时有人告诉郭坚,说林茂森之死是李虎臣所为,郭坚派人调查,李与之吵翻。郭伯龙建议李改奔胡景翼部,胡急需兵力,就让李虎臣营离开彬县驻防临潼武屯、关山、康桥一带,就地待命。 
  胡景翼,字笠僧,富平人,早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曾参加陕西辛亥革命之役,在陕军中威望甚高,是李虎臣一生最敬重的人。
  (二)
  1917年4月,孙中山针对北洋政府肆意践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行径,在广东组织护法政府,宣布护法。
  李虎臣率部参加了1918年1月25日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等人领导的三原起义,开始护法讨陈(陈树藩)。27日胡景翼、曹世英分别从富平、耀县一带赶到三原,组成陕西靖国军,发表讨陈檄文,靖国军分成左右两翼,胡景翼为右翼总司令,曹世英为左翼总司令。李虎臣为胡部步兵第二团团长。
  李虎臣在参加进攻西安的小雁塔、蒲阳村、吉祥村、鱼化寨,甘家寨等战斗中,接连获胜。眼见西安指日可下,但终因左右两翼军互不通气,错失战机。    
  靖国军没有攻下西安,遂退兵。这样,就南以渭河、西以泾河为界,与北洋诸军对峙。李虎臣等部退兵后驻临潼炮张、查理、相桥一带。
  4月下旬,陈树藩喘息之后,率大部兵力从渭南固市镇向西进攻,直扑靖国军中心三原,两军在关山相遇,鏖战六天六夜。靖国军右翼李虎臣、邓宝珊等分路增援,陈军腹背受敌,大败而逃,溃返渭南固市一线坚守。靖国军乘胜追击,李虎臣身先士卒猛打猛冲,于4月25日率先攻下陈军阵地固市镇,为靖国军“关山大捷”立下战功。李虎臣固市一仗,名震一时,被大家公认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将。
  1918年8月8日,于右任在三原就职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李虎臣被任命为陕西靖国军第四路第四支队司令。
  在陕西人民反军阀的英勇斗争中,陈树藩终于在1921年7月被赶出了陕西。这时,控制北京政权的直系军阀派其第二十师师长闫相文统治陕西,8月闫相文服毒自杀,北京政府又令冯玉祥为陕西督军。
  冯玉祥督陕后,对靖国军采取了分化和招抚政策。靖国军在讨陈过程中,长期征战疲惫不堪,各部也都想自谋出路,以保存实力。所以先后都接受了奉军许兰州、直军冯玉祥的改编。胡景翼部被冯收编为陕西陆军第一师,李虎臣部为胡师一团。
  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4月冯玉祥通电讨奉,统帅他的十一师,督署卫队团,由西安出发,胡景翼师随冯出关讨奉。
  李虎臣让李炳坤、郭炳成、李枫初等留守渭北,自己率刘云亭、南子兴、姜玉麟等三个营随冯、胡东出潼关,首先参加了对河南督军赵倜的作战,一场恶战,打垮了赵倜主力。冯玉祥时为直军后方总司令,命李虎臣团驻彰德府一带练兵,李虎臣除进行常规的操典和兵器训练外,并注重体育训练,在彰德府还举行过体育运动大会。为了提高部队素质,李还选派李定五、李龙泽、乔光德、林汝仁等一批年轻军官去四川讲武堂深造。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正酣之时,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将领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政府,驱逐溥仪出宫,树立起国民军的旗帜。李虎臣兵驻丰台,通州一线,拱卫京都以南防线,并助冯玉祥部攻打天津杨村之直军。
  北京政变后,国民军改编为一、二、三、四、五诸军,冯玉祥兼国民军一军军长驻防直隶一带,胡景翼为国民二军军长分驻河南,孙岳为国民三军军长驻陕西。李虎臣因升任国民二军第十旅旅长,孙中山先生特授以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 
  冯玉祥离陕后,河南军阀刘镇华就独揽了陕西的军政大权。当国民军南下时,刘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抵制国民军势力向西北发展,便令他的亲信镇嵩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憨玉琨出兵潼关。憨军于12月1日占洛阳,5日又抢先占领郑州,并在黄河岸设防,力阻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南下督豫。
  1925年初,刘镇华倾其全力,调兵遣将,准备大战,让陕西吴新田进西安代理省督两长。2月25日刘镇华抵洛阳指挥作战,这样酝酿两个多月的“胡憨战争”就正式爆发了。李虎臣的第十旅参加了“胡憨战争”,在河南巩县黑石关前与镇嵩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几乎所有战地均几度易手,一直打了半个多月,打得天昏地暗,弹尽粮绝。姜宏模部阵前反戈使憨军分崩离析。经过国民二、三军等兄弟部队的全力奋战,打垮了刘镇华的主力。憨玉琨兵败自杀,刘镇华只身逃往山西。
  黑石关大捷以后,李虎臣名扬国民军内外,被人称为“常胜将军”。
  吴新田在段祺瑞政府正式任命为陕西军务督办不久,制造了惨杀西安一中学生的“五四”惨案。陕西各界人士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驱吴运动。
  应陕西驱吴运动代表人士的邀请,李虎臣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他命令原留陕李炳坤、郭炳成等部就地支援驱吴运动。1925年7月上旬,国民三军孙岳所部和二军李虎臣部由河南入陕,直趋西安,包围吴新田部于西安城下。李虎臣亲率所部在城东十里铺大败吴新田主力,吴逐带领残部逃往汉中。陕西人民的驱吴运动取得了胜利。    
  (三)
  孙岳、李虎臣进入西安,掌握了陕西的军政大权。8月冯玉祥建议孙岳为陕西军务督办,李虎臣为军务帮办,并任命与国民军有联系的刘治洲为陕西省长。由陕北南下的杨虎城部被孙岳编为国民三军第三师。孙岳不久离陕东去,李虎臣遂为陕西军务督办。从此陕西的军政大权就归李虎臣将军执掌。
  李虎臣督陕后,对于国共合作以及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采取同情支持态度。
  “五卅”反帝运动在陕西从城市到乡村,一直持续到1925年底;三原、渭南、华县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渭南东张村还成立了农民协会;在西安有共产党人的理论刊物《西安评论》;陕西学生联合会开展了驱逐反动分子运动,在其召开的临时代表会上还纪念了列宁逝世二周年;西安工人捣毁了反动的省工会,成立了西安总工会。因此,当时社会上一些反动分子说:“李虎臣把陕西赤化了!”
  1925年冬,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美、英等帝国主义策动下,向北方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在孙中山逝世后不久在河南病故。这时驻河南的岳维峻为河南督办兼国民二军军长。面对直奉军阀的联合进攻,岳维峻指挥不当,1926年初,国民二军兵败,退守豫西。岳急电李虎臣派兵援助。
  身掌陕西大权的李虎臣,为了保存二军这个革命团体。毅然决然命张正鸪代理督办之职,急促派陕军主力出兵豫西援助,自己还亲率卫队营乘船由渭水沿河而下。因出兵匆忙,守卫渭河的巡河部队没有接到通知,结果李乘之船未出潼关就被自己部队拦击,李左膀受伤。对此事,他并不责怪拦击的士兵,反而奖赏该部能认真进行防守。由此可见李虎臣治军之所长。待李率援兵赶到豫西时,岳维峻所率二军余部和先期抵豫之援军已在灵宝,陕川一带全军覆没,岳维峻本人逃往山西被闫锡山俘虏。
  这时,大家劝李虎臣立即返陕以求将来,但李力排众议,认为此时退兵无颜以对国民二军将士和胡景翼军长英灵;对于刘镇华,他又认为是手下败将不值一击,所以遂令援军应战镇嵩军。而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闫锡山的援助下,以数万之众,将李虎臣团团围住,严令活捉李虎臣,以报黑石关之仇。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李虎臣只好奋力冲出重围,此时,他身边只剩贴身卫兵龚振杰一人了。他们化装后从茅津渡过河到山西,经大庆关返回渭北。
  1926年2月,李虎臣回到西安重新组织队伍,准备再次迎敌。 
  (四)    
  1926年暮春,刘镇华率领镇嵩军8个师,号称10万大军由潼关入陕,企图重新统治陕西人民。在刘的勾结下,吴新田也从陕南向西安进攻,甘肃军阀孔繁锦也由陇县袭击凤翔。原来收编的柯梦庚、麻振虎、候保杰等部又复叛附刘镇华。这样,使镇嵩军乘虚而入,兵临西安城下。刹时,血雨遍关中,恶云摧古城。李虎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刘镇华、吴新田之流过去在陕西的胡作非为,陕西人民记忆犹新。这次刘镇华被吴佩孚任命为“陕西剿匪总司令”后,竟然下令“就地征发军饷”,对所经村镇进行空前野蛮的烧杀抢劫、横征暴敛。在驻地又强占民房,搜索财物、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对此,三秦儿女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年仅36岁的陕西督办李虎臣领导大家抗击镇嵩军。
  镇嵩军的暴行,三秦儿女的请愿,坚定了李虎臣抗击嵩匪誓与古城共存亡的决心。他一面调兵遣将,加强西安城防工事,一面亲赴三原请当时陕军最有实力的杨虎城部进西安共同抗敌。李在三原还和国民二、三军一些将领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形势,部署兵力,决定分兵坚守西安、三原和咸阳等关中重镇。
  4月中旬,杨虎城率部由三原进入西安城内,受到李虎臣和西安各进步团体的欢迎。这时,刘镇华已攻西安东城数日,杨部进城后连饭都没有吃就出城迎战。在李、杨两军联合反攻下,挫退了镇嵩军的进攻锋芒,粉碎了刘镇华速战速决的妄想。    
  刘镇华不甘心失败,于5月15日占领城西三桥,以七万镇嵩军将西安团团围住。刘镇华企图用久围的办法,使西安不攻自破。从此,反围城斗争便进入了艰苦的相持阶段。
  这时,城内守军一万多人,分属国民二军李虎臣部,国民三军第三师杨虎城部和陕西陆军第四师卫定一部。城外陕军有驻泾阳的田玉洁部,驻咸阳李部姜宏模旅和驻三原等部陕军。为了统一军事指挥,大家提出取消国民二、三军番号,一律改成国民二、三联军,以李虎臣为第一师师长,田玉洁为第二师师长,杨虎城任第三师师长,卫定一任第四师师长。甄寿山胡景铨为混成旅旅长驻富平、耀县一带,甄寿山驻临潼交口,雨金等地,并一致推崇李虎臣为二、三联军总司令,杨虎城、田玉洁、卫定一为副总司令,邓宝珊为参谋长。
  李虎臣性格直爽,重义气不图名利。大家推举他为总司令,他力辞不就,竟躲在王子茂家不露面。他给大家推荐杨虎城,杨也不就,后来,还是在杨虎城、张正鸪、韩馆卿、孙蔚如、冯钦哉等人多次劝告下,才勉强应允,后在省政府衙门内开了个会就算上任,为他定做的上将衔督办服他就穿过这一次。
  由于李、杨两将都能顾全大局,谦恭礼让,李、杨两将军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守城陕军的精诚团结,为取得陕西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守城的兵力布署,采取了分片包干的办法。以南北大街为轴,东半部分(包括北门)由杨虎城部守卫,西半部分(包括南门)由李虎臣部守卫,其中卫定一守西关。为了维护市内社会秩序和严肃守城军纪,还特别成立了军警联合督察处,分由李部旅长丁增华和杨部旅长姬惠伯分别任正、副处长。
  西安城防司令部设在市中心西大街省长衙门内,李虎臣亲带两支机动部队住此,由孙孝先、任阁臣分任一、二支队长。杨虎城平日带孙辅臣卫队营住北院,姬惠伯带手枪队驻皇城内,孙、姬这两支部队亦为杨的机动力量。 
  在整个守城战斗中,李、杨两人都没有带家眷,经常吃、住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哪里有战斗,他俩就会出现在哪里。平日,两人不分大小,不叫姓名,互称“对点”。这是因为两将军字中均有相同的“虎”字。李、杨两将军在战斗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和亲如手足之情,保持始终,为陕军官兵所称颂。为此,陕西的老百姓亲切地将这场西安保卫战叫做“二虎守长安”。
  在敌我相持阶段,刘镇华经常以大炮对城内猛击,还强拉民夫,在西安周围挖宽约两丈长达几十公里的战壕。    
  一日,黑子斌团长报告,在其防线下听到有挖掘声,李、杨二人立即赶到现场,亲自爬在地上听其动静,并指挥黑团截断敌地道,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还救出了许多被迫挖坑道的民工。后来,镇嵩军又在东关暗挖坑道数处,并用炸药轰炸城墙,但在守城将士的英勇抵抗下,敌人的地道战术终于不能得逞。
  6月中旬,刘镇华派兵占领了南关小雁塔。守卫南关的是宋锡候团,李虎臣遂派宋团最能打硬仗的张明轩营长带队夺回,刘军也派重兵支援枪夺阵地。张营战士浴血奋战,营长张明轩带伤指挥,手持双枪猛打猛冲,苦战了四天四夜,拉锯五次,终于夺回了小雁塔这个南关的咽喉之地。   
  7月22日,刘镇华又组织了一些亡命之徒,在十多门大炮的掩护下架云梯硬攻东北城角。还在护城河内挖涵洞、架桥梁,输送援兵直达城下。守城官兵和人民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抗击,使猖狂之敌未能登城一步。 
  有一次,刘军在城外韩森寨司令部附近新筑炮台,疯狂向城内开炮。我炮兵连长孔从周奉命架炮还击。孔连长亲自动手一炮中的,不但打哑了敌人的大炮,还炸死了刘镇华的结义兄弟镇嵩军旅长蔡老八。
  刘军看硬攻不行,便改换办法。8月间,守在城西北角的戴万镒,拿着有刘镇华署名委任他为上校团长的委任状来找李虎臣。原来,戴在河南时的一名部下现在刘部当排长,当知道戴在城上时就来诱降,李、杨两将军研究了戴的具体情况后,决定将计就计。当年,戴万镒随李虎臣驻通川时,因违反军纪被李虎臣下令枪毙,只因被人偷运到北京协和医院才得活命,这次守城,李准其带罪立功。因此,戴佯装卖城,刘军信以为真,不但给戴连官兵封官许愿运送武器军火,还送了许多大西瓜。在约好卖城之晚,李、杨两将军亲赴城上指挥作战,待敌上城后,来一个抓一个,来两个抓一双,光俘虏就抓了好几十个。随着丁增华旅长的枪声,城上城外火光一片,杀声四起,城上由机关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打得集合等待上城的镇嵩军叫苦连天。这时,预先从西门和北门出城迂回包抄的两路伏兵,又迅速向正在准备过城河的敌预备队开火,一时间打得匪部尸体遍地,护城河水都被染红了。三个团的敌人,几被全歼。日后戴万镒每谈及此事精神倍增,并感慨地说:“师长带兵,严整军纪,赏罚分明,令人心服。”
  当围城三个月时,城内粮食极缺,出现了军民争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李、杨两将军采取果断措施,实行计口售粮政策,严禁军队私自征粮,并坚决打击屯积粮食的奸商。这样,使社会秩序复归稳定。李虎臣有个乡亲王正林,跟随他多年,出生入死,关系十分密切,李、杨二人平日称之为正林哥,就在被围的紧急关头,刘镇华部下在城里的家眷被抢,经军警联合处调查是王正林所为,李虎臣得知此事,断然下令将王正林枪毙在省政府门前,以正法纪。
  9月17日凌晨,刘镇华派了五百名敢死队偷偷爬上东北角城墙,幸被旅长姬惠伯带手枪队及时赶到,才将敌人压了下去。在这危急情况下,李、杨两将军立刻带后备队投入战斗,并派孙辅臣率卫队营出北门,孙孝先、任阁臣率一、二支队出东门,二路夹击偷城之敌。在三路兵马的打击下,才使东北角防线转危为安,敌五百敢死队员只逃脱了二十多人。
  9月26曰,吴佩孚派飞机支援刘镇华攻城,并散发传单:拿下李虎臣、杨虎城首级者悬赏十万元。还宣传对投降者见官升级,见兵重赏,破城之后大抢七日等等。城内的反动分子也乘机活动,散布流言,动摇军心,“和平期成会”甚至直接向李虎臣提出献城的意见。李、杨两将军决心镇压投降分子,枪毙了“和平期成会”的士绅褚小毖,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公开提出“和平受降问题”了。
  入冬之后,城内情况更加艰难。粮食告罄,弹药缺乏,皮革制品、药材、油渣以至树皮都被用来充饥,守城士兵每天只发二两黑糖、四两烧酒。李虎臣见此十分难过,就命令将自己心爱的坐骑“黑老虎”杀了以充军粮。初冬的一天,他还亲率李长五营冲出城围,在城西北的大白杨一带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危急中被卫队强行架回城里。自古以来“兵无粮自散”,可是当时的西安守军,眼见将领如此身先士卒,都表示宁可饿死,也不下阵地!
  1926年9月,冯玉祥将军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从国外返回绥远五原,召集原国民军将领会商。17日冯玉祥向全国发表参加国民革命的宣言,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五原誓师后分兵两路援陕。
  被刘镇华围在咸阳的姜宏谟旅知此消息后,亲率一个骑兵团急赴甘肃接应冯军援陕先锋孙良城部,部队10月初抵兴平一带,10月中旬遂解咸阳之围。与此同时,由榆林南下的国民军联军所部于右任随同中国共产党人史可轩、邓小平等,率部进入三原,艰苦斗争三个多月的三原之围亦告结束。
  处在最困难时刻的西安军民,听到西北方向传来炮声,犹如在长期黑暗中看了到光明,城内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几天彻夜不眠。李、杨二将军更是精神振奋,积极组织出击,还派出多人突围与国民军联系,敦促冯军迅速解西安之围。
  10下旬,援陕的冯军先锋即向三桥一带冲击,但因千里行军,疲惫不堪,加之兵力不足,刘镇华部又在顽强抵抗,故虽历月余,毫无进展。直至11月中旬,国民联军后续部队才分别从包头、宁夏经平凉先后入陕与先锋部队会师咸阳,并立即分三路出击,大败刘镇华军于城西猴儿寨与三桥之间。27日,李、杨两将军在西安城上已看到了国民联军,遂下令全城出击,其他各地的陕军也纷纷前来助战。刘镇华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向西安之东逃窜。这天晚上,西安城内军民兴奋得几乎没有入睡,28日清晨,不约而同地走上大街欢呼庆贺。长达8个月之久的西安之围虽然结束了,但在解围前夕,因冻饿而死的军民每日达数百人之多,其惨状令人触目惊心。为这胜利的到来,西安军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西安解围后,刘镇华贼心不死,将其司令部迁往临潼,继而又迁往潼关,企图待援顽抗。李、杨二将率各部陕军乘胜追击,沿途军民纷纷助战,12月2日收复潼关,至此,反动的北洋军阀的走狗刘镇华才被赶出陕西。
  西安保卫战是我国北伐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秦儿女以自己艰苦卓绝的斗争,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将和李虎臣、杨虎城等陕军将领之功绩一起永垂青史。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这一悲壮历程,在西安城内新辟一地,将在围城战争中所有牺牲的数万具遗骨安葬其内,以资纪念,这就是迄今犹存的西安革命公园。
  (五)
  1927年春,原国民军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为总司令。李虎臣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第八路,李被任命为第八路总司令,下设四个师,第一师由何经伟任师长,第二师由赤亚武任师长,第三师由姜宏谟任师长,第四师由刘文伯任师长。第八路总司令部住周至县城,其他部队分驻周至、户县、商洛一带,就地整顿,待命北伐。
  杨虎城将军被任命为第十路总司令。
  这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消息传到陕西,正处于革命高潮的陕西军民,召开大会,声讨蒋介石,支援冯玉祥北伐革命到底。冯玉祥在5月率师东征,以国民革命军一、二路为先头部队,出潼关,克洛阳,复郑州,与武汉北伐军会师中原,取得重大胜利。   
  1927年6月,冯玉祥以“调解宁汉纠纷”为由,分别和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南京的蒋介石集团召开了“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通过了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反动决议。冯玉祥与蒋介石合流以后,和汪精卫同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撤换了原国民联军内的共产党员干部,押送苏联顾问回国,解散了国民联军驻陕司令部,成立了以石敬亭为首的陕西省政府,陕西天地立刻变色,陕西人民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和全国一样遭到失败。
  冯玉祥背叛革命之后,原被冯改编的陕军决定反对冯玉祥的背叛行为,因而就爆发了泾原之战。1927年10月,陕军首领在三原召开会议决定:李虎臣为渭河以南总指挥,田玉洁为渭河以北总指挥,共同反冯。冯部宋哲元奉命出击陕军,三原在11月16日被宋哲元部占领,渭北反冯战争失败了。
  1928年初,李虎臣赶到河南南阳卧龙寺,和樊钟秀、岳西峰等商议再次反冯事宜。5月上旬,李虎臣还联络了薛宝权、胡景通、耿庄、段樊功等将领发动了新的反冯战争。李一面组织力量围攻西安,一面以主力攻打潼关。因为联络困难,几方行动不一,加之何经伟、赤亚武二师反水投冯,使这次反冯行动终被冯军马鸿宾、孙连仲、张维玺等数军打垮了。李虎臣部损失惨重,不仅丢了两师人马,连参谋长刘纪鸿、顾问李可亭等重要将领也被冯玉祥枪毙。
  反冯战役失败后,李虎臣兵驻湖北省老河口,痛全军分崩离析,惜挚友惨遭杀害,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在幕僚建议下,决定一边休息疗养,一边等待时机,于是就在1928年12月,将余部交姜宏谟师长统领,自己携家眷移住上海法租界环龙路志丰里72号。
  1929年,陕西大灾,赤地千里,疮痍满目,全省灾民达655万,其中死亡人数竟达250万之多。远在上海的李虎臣十分关切家乡灾情,每日让人读报以了解详情,还和在沪陕人焦子静等组织“救灾会”。李除极积参加救灾的组织活动外,还捐款五千元以济家乡父老。
  1930年,蒋介石任命李虎臣为新编陆军第三师师长,驻湖北沙市。不久,蒋命令该师开往鄂豫皖“围剿”红军,李虎臣将军不听蒋指挥,不愿与红军交战,他深知这是蒋介石消灭异己的伎俩。为了保存实力,借故王俊杰旅兵变,通电下野,交出指挥权。嗣后,蒋介石将李虎臣旧部压缩为暂编第三独立旅。就是这点武装蒋介石还不放心,后密令汤恩伯将该旅旅长李定五骗往武汉,在湖北杨鹿洞收编了李虎臣将军这最后一旅武装。当时,李虎臣将军十分气愤,曾去南京找蒋介石讲理,蒋介石避而不见,只让于右任代为应酬。为了遮人耳目,蒋介石特任李虎臣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于右任对此也无可奈何,写了大量的墨迹送于李虎臣将军,其中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岳飞的《满江红》、以表示对李虎臣将军的安慰和敬重。    
  从此,李虎臣将军对蒋介石更为不满,长期不与其合作,就连蒋给的中将参议的薪金也从不领用,更不到南京述职。     
  1930年后,李虎臣将军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客居。
  1935年,李虎臣返回故里,解甲归田,造福桑梓。   
  李虎臣因幼小时家贫失学,回到老家临潼县房村居住时,对地方教育事业十分热心,他除自己出款在本村办了房村完小外,还在邻村出资兴办了云兴完小。
  1936年,西安事变前,适逢西安举行纪念西安保卫战十周年活动,杨虎城特将李虎臣请到西安,并让住在自己红埠街公馆内,共商国是,李虎臣表示要尽自己所能给杨虎城以最大支持。西安事变后,当杨虎城被迫辞职出国时,还送李虎臣两万元,并为李虎臣在西安*(上厶,下贝)家巷购置住宅一处。李虎臣将军生活一向俭朴,虽前担任军政要职,但从不置办家产,*(上厶,下贝)家巷住宅是李在西安的唯一财产。 
  (六)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虎臣将军虽身处田园,但报国之志不减当年。1938年2月,日寇占领黄河天险风陵渡,陕西吃紧,李虎臣将军曾去重庆见蒋介石请缨抗战。蒋问李能组织多少军队,李答,在陕西动员20万人马抗战。蒋介石为之一惊,只让李回陕听侯命令,事后却石沉大海,毫无动静,这使李虎臣看清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真实面目。此后逢人便大骂蒋介石而无所顾忌。以后,李虎臣除积极联络自己旧部,做好一旦日军入陕,即树旗抗日的准备外,还在渭北一带帮助张飞生等人组织抗日义勇军,并还将自己成人的子、侄、女李玉秀、李武杰、李武英、李武俊等分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成都黄埔军校、西安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等地学习军事,以期抗日救国,表现了一个爱国将领的拳拳之心。在此期间,李臣虎将军曾任中央政府顾问,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对陕西战时生产、运输等问题提出过积极建议。抗日战争胜利时,曾被授于胜利勋章。
  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驻西安,号称“西北王”纠集数十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陕西各界人士对其深恶痛绝。胡曾数次以晚辈身份向李虎臣将军“求教”,然李虎臣始终不愿理采。他常年居住渭北农村老家,即如有时来西安小住时,也只拜会张凤翙、张伯英等辛亥革命老人。在此期间来往较多的有杜斌丞、寇胜浮、胡景瑗、胡景铨、段泽青、成伯仁、杨明轩、杨子廉等故旧及知名的民主革命人士,并支持他们创办当时西安唯一的民办报纸《秦风工商报》联合版,后因该报主张和平民主,在1946年3月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捣毁。杜斌丞在1947年也被西安反动当局杀害。    
  1948年,大势已去的胡宗南,为了对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军,在陕西各县成立了自卫团,还在西安成立了陕西省自卫总团,不经李虎臣将军同意擅自决定李为该团总司令,李虎臣托病不到任。解放前夕,胡宗南溃逃时,派人闯进李虎臣在西安的住处,想将他劫持走,因李及时避往临潼而未能得逞。 
  临潼解放时,国民党县长袁重华和自卫团长秦颂臣带数百人上了骊山,企图顽抗。李虎臣不忍家乡横遭涂炭,遂写信招抚袁、秦等人。由于李将军的努力,临潼自卫团下山投诚,免除了一场激战,临潼县得以和平解放。
  李虎臣将军以实际行动,在自己家乡支持解放军,拥护共产党,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李虎臣以民主人士身份任西安市政协委员,一直住在西安参与国家大事。1954年底在西安逝世,享年64岁,公葬于三兆墓地。
  《陕西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陕西民国人物一)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