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榆林战役
胡景通 于浚都 张之因 姜谦祖 杨仲璜 高凌云 贾海峰 杨景荣
1947年10月下旬,国民党驻榆林部队,得到解放大军由绥德、米脂沿咸榆公路北进的确实消息时,曾对自己的力量做了估计和安排,决定:如解放军来攻榆林,必须坚守城垣及南门外凌霄塔高地和北关靠城的解宅两个据点,城外其余所有据点一律放弃。25日,先后发现解放军大部队集结于旧寨、鱼河堡、归德堡之线,接着就发生第二次榆林战役。在发现这种紧急情况后,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和第二十二军军部即采取措施,部署防务。当时邓宝珊总司令不在榆林,遂由第二十二军军长左世允、第八十六师师长徐之佳,总司令部参谋长俞方皋和总部高参胡景通等组成临时指挥所,统一指挥驻在榆林的部队。即令第八十六师师长徐之佳为城防总指挥。令新编第十一旅第一团团长王永清指挥该团(欠一营)和军辎重营防守西城;令新第十一旅第二团团长石佩玖指挥该团和旅直属部队防守南城,以上两部统归新编第十一旅旅长于浚都指挥。陕北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张之因指挥军特务营之机枪连、军补充营(缺一连)、师炮兵营(缺两连)、旅工兵连、新编第十一旅第一团第一营和陕北保安第五团之一部防守北城(包括北关解宅据点)。第八十六师副师长张云衢指挥新补充起来的第二五六团补充营防守东城。城南凌霄塔高地由第八十六师第二五七团(团长高凌云)担任防守,归指挥所直接指挥。
沙家店战役后,胡宗南将其嫡系整编第二十八旅徐保部运走,董、刘两军节节向南猬缩,此时榆林已形成一座孤城。军队粮秣弹药和装备等极为缺乏,总司令部曾要求蒋介石迅速予以补充,但胡宗南从中作梗,一直不予运送。当这次解放军又有进攻榆林的各种迹象时,总部和军部急电蒋、胡,要求从速补充械弹,南京军政部10月26日才开始派中航机一架由西安空运。第一天虽然安然运到,但其中枪械很少。27日晨,解放军已接近城郊,飞机场已受解放军炮火威胁,总部和军部除通知榆林航空站外,并将情况电报西安军事当局,但榆林航空站未与西安航空站及时联系。西安航空站27日仍照常派机一架飞榆,该机至榆林上空未绕城飞行,径向跑道降落,当时地面人员与该机已无法联系,以致该机降落后正在跑道滑行中,被城南五里墩和西沙梁的解放军击中起火,正驾驶员被击毙,副驾驶员被俘,所运械弹均被焚毁。当城内听到飞机声音时,军部即派人驰往机场,指挥机场附近部队进行抢救,但被解放军截击,战斗约半小时,见飞机和所载械弹,俱已焚毁,遂无结果而撤回。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据我们所知,主要原因是:解放军即将第二次围攻榆林势不可免,城内军政人员的许多家属都争着想乘回机逃跑,飞行员向乘机者每人索票价黄金一两。但榆林地勤人员要和飞行员互分赃款,争执不下去,结果飞行员驾空机飞返西安。榆林航空站怀恨在心,因而对新的情况变化,不及时向西安航空站电报,以致发生第二天来机被击毁的事故。
凌霄塔高地战斗经过
凌霄塔高地这次由高凌云团接替防守后,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工事,并在三义庙(凌霄塔西约150—200公尺)构筑了一个营的坚固据点,与凌霄塔成为犄角之势,并将该团迫击炮阵地位置于南城上,以便掩护该团阵地。
10月27日下午,解放军即将凌霄塔南方之五里墩和“九一八”高地一带有利地形完全占领,并开始分途挖掘对壕,向凌霄塔节节进逼。守军曾不时派小部队出击,随伴步兵的“六○”炮火力阻止。但均未获效果,就形成了等着挨打的姿势。因此,守军的士气,随着解放军对壕作业进展的速度而愈低落。30日傍晚,解放军不仅对凌霄塔阵地发动了以步炮联合的猛烈进攻,而且对其他方面特别是北城,也展开了攻城战斗。至晚10时左右,第二五七团团长高凌云忽接到三义庙守军营长转送来解放军给左世允和高凌云的两封信,拟派罗明同志前来接洽起义事项。当时,高猜想来信的内容,不外是劝告投降或起义,为了避免上级对他的猜忌,连送交他本人的也未拆看,即派人一并送交军长左世允。据我们所知,左对此信未作回复。
夜12时后,解放军更以各种炮火猛烈轰击凌霄塔阵地沿线碉堡和三义庙据点,掩护步兵进攻。激战约一小时,前线碉堡多被摧毁,守军官兵伤亡很多。这时,高凌云一面调预备队全部投入战斗,一面向指挥所告急。当时左、徐等为了确保与城存亡攸关之凌霄塔阵地,不顾各城同时受攻的紧张情况,遂下令从西、北两城守军中各抽兵两连驰往增援。但由于阵地内交通壕多被炮弹炸毁,因而增援部队在未进入阵地前即遭受炮火杀伤者甚多。夜2时左右,前线碉堡全被摧毁,团指挥所和第一线部队及三义庙据点因电话线中断,均失去联系。高屡向指挥所告急并请示办法,指挥所即召集主要负责人商讨,当时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力主死守,理由是吸取第一次榆林战役经验,守城必须固守凌霄塔;另一种主张从速撤退,增强守城力量,理由是阵地大部已失,工事亦被摧毁,纵能强行恢复,亦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而再继续死守,又必须有相当的后续力量,万一战斗时间拖长,其结果是逐次消耗兵力,将影响守城全局。最后,虽然采纳了后一种办法,但左世允等的意志并不坚定,于是派第八十六师副师长张云衢出城实地观察,如能恢复坚守,则将已派去的援队统归高凌云直接指挥,恢复阵地;否则即行部署撤退。张至凌霄塔后,目睹实际情况已无法收拾,即经左同意撤退。遂于拂晓前开始撤退。在撤退时,虽有南城和三义庙守军的火力掩护,但由于阵地北部出口窄狭,交通困难,加以南城门堵塞,仅容一人进出,故拖延至31日午后,始撤退完毕。在这种白昼目标暴露的情况下,受到城西南解放军所占领的碉堡内的有效火力射击,又遭到惨重伤亡。这次撤退共计损失兵力在一个营以上。
邓宝珊进抵扎萨旗
当这次战事发生时,邓宝珊正在北平,接到左世允等电催返榆的同时,傅作义也电邀他赴张家口计议榆林战事问题。邓即赴张垣晤傅。经会商后,认为胡宗南当时已自顾不暇,无力援榆。而傅本身则以察绥防线过长,亦抽不出较大的兵力,起初拟空运该部美式装备的交警队增援,但因机场已失,无法空运,遂作罢论。最后,他们根据这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只有宁夏马鸿逵部还可出兵解救榆林之急,于是决定:一面派暂编第十七师副师长梁泮池率一个加强团,以汽车运送,随邓即由包头进抵扎萨旗,相机援榆,一面傅亲飞宁夏要求马鸿逵派兵援榆。当榆林得到这些消息,接着又收到傅由宁夏飞返途中在榆林上空投掷的一封慰问信,固然给了人们一点安慰,但是凌霄塔失守给予人们的威胁,仍然未能消除。因此,左世允顾不得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即电令驻府谷、神木的杨仲璜团用强行军的速度回榆增防,以救危急。
杨仲璜团进城援榆
当10月下旬,确已侦得解放军再度进攻榆林的情报后,左世允即电令驻神(木)、府(谷)之第八十六师第二五八团团长杨仲璜,除留一营驻神木外,其余着即开回榆林。杨接电后,即按照指示,匆忙地作了行军准备,于25日晨率第一、二两营,补训营和直属部队由神木出发。26日行至小保当,接到左的电报:榆林被围,该团暂勿进城,在城外相机牵制解放军。至29日该团即活动于榆林北40余里之三道河子一带。31日杨团又接到左的电报:“自凌霄塔失守后,人心恐慌,着你团于明日(11月1日)拂晓由北门强行进城。已电令段宝珊部掩护,希即联系。”杨接此电后,即率所部由三道河子向西移动,作进城准备。是日晚到柴家圪堵,与新编第十一旅第一团副团长段宝珊所带之第三营(系骑兵)及榆林县长肖履恭所率之自卫队等部会合,当即进行商议,决定:段、肖两部分别牵制红石峡和芹河等处的解放军,杨团乘隙从中插入,强行进城。
杨与段、肖等商定后,即依计划而行。是日深夜当接近边墙(有人也叫长城,距榆林城约10华里)时,曾听到城关战斗激烈的枪炮声和飞机轰炸声。约至4时左右,在通过边墙时,虽受到该处碉堡内解放军的射击,但没有还击,即快速突过,继续前进。这时,适值解放军攻城部队因快天明而离城后撤,该团才得以顺利到达西沙梁上,发射了信号弹与城内取得联系后,即以攻击姿态快速前进。在强过榆溪河解放军警戒线时,发生了战斗。由于城上守兵的支援,得以较快的突破警戒线,接近了城垣。当时城上守军除以火力支援外,立即由北城派队出击,进行策应。在这种情况下,杨团除后卫补训营大部在西沙梁被俘外,其主力部队却借此机会冲进了北门。这次战斗在8时左右结束。
北城激战
11月2日晚,解放军又发动了一次规模较大,时间较长,战斗最激烈的攻城战。解放军攻击北城的主要目标是“刀把”形的东北、西北城角和解宅据点等处。战斗一开始,解放军即以步炮联合,更番攻击,战至深夜1时左右“刀把”东北城角被轰塌,该处守兵,随同堕下。解放军的云梯搭上城关。解宅据点不仅工事多被摧毁,碉堡也中弹多发,硝烟弥天,岌岌可危,电话线路被炸断,以致情况不明。正当这十分危急的关头,适指挥所派来的救援部队接连赶到,又有飞机助战,战况转趋和缓,恢复了和解宅据点的联系,拂晓结束了这场激战。这次战斗,守军伤亡和失踪的官兵共计110余人。
轰城地道的发现
当这次战事发生时,人们鉴于榆林已成塞上孤城,四望乏援,而且邓宝珊又不在榆林,就认为这次的情况和上一次情况不同,城破恐怕仅是时间问题。因此,一般人都无信心,有些人则借故逃走。榆林县县长肖履恭,战事一发生,就借发动地方武装参加保城为名,首先逃出城外,混在该县自卫队中,企图城亡时不被俘,城存时尚可邀功。
凌霄塔阵地失守后,又经过2日晚的彻夜激战,正当人们心情紧张的时候,突于4日早晨,在东南城角魁星楼附近之城南段和南城东段等处,发现了解放军正在挖掘的地道各一处。这个消息使全城为之震惊。平素迷信济公佛会保佑自己,且常说:“事到着急处,就有出奇处”的左世允,这时也大大地不安起来。因为只要城墙被轰开一处,则解放军的进攻是阻挡不住的,依城待援的想法就要落空。于是左、俞等一面向有关方面连发急电,催促援军赶快到来,一面采取各种防御措施,竭力破坏解放军的地道作业,于是向商民征用大量的布袋和瓷瓮,以备装沙堵塞和听音侦察之用。
在发现轰城地道情况后,守军虽多次进行各种破坏,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但未收到任何效果,反而在人们的精神上更增加了严重的威胁和负担。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仿佛城破即在眼前。11月5日将午,高凌云团特务排的一个士兵,突然神经失常,在住的窑洞(距南城不远)里打起枪来,并大喊:“八路军挖开地洞了!”而该排排长听到之后,不问情况,即以轻机枪向洞内连射。这些枪声和讹传,顿时惊动了全城。徐之佳当即派人追查,才知系出于神经过度紧张所酿成。徐因惊恐成怒,竟将该二人以“玩忽职守”罪名,立予枪决。这种用杀人的办法来镇定人心,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惯伎,不足为奇。
南城一段被炸陷
11月8日夜,数日来举城耽心的地道危机终于爆发了。这天夜里,月色朦胧,为了给飞机作标志,各城仍然燃烧起炭火笼。晚9时左右,解放军一度向西城外伏碉攻击,在北城外进行扫雷活动。12时前后,侦察组报告,今晚解放军挖掘地道的声音甚微,且时有时无。指挥所据报即通知各城严加守备。不久,解放军忽向四城发动了一阵火力攻击。2时许,解放军发动了全面的攻击,首先以炮火轰击魁星楼和南城楼数十发后,突然“轰隆”两声,似地震一样震动了全城,南城墙东段被炸陷三四公尺,飞尘蔽天,城上守兵多被震晕倒。守城指挥官一面令城防工事的侧防部队以密集火力向被炸开缺口前方集中射击,阻止解放军涌进城内,同时炮兵也集中火力向这方面射击,阻止解放军后续部队前进,一面令防守部队用预先准备好的沙袋堵补缺口。经过一小时后,缺口已填补起来,也没看到解放军的大部队来攻,战斗就沉寂下来。东城南段同时炸开之一处,因距城较远,未毁及城墙。这一战斗,南城指挥官石佩玖负伤,官兵伤亡50余人。
马鸿逵援榆
8日晚南城的被轰炸,虽未造成城破之厄,但战事已进行了半月之久,不仅守军精疲力竭,且粮秣弹药也发生了极大问题,而榆林城内商民食粮燃料,更感困难。在这种山穷水尽无法维持的紧急情况下,马家援军仍毫无消息。因此,守军的忧虑恐慌心情一直有增无已。15日,左、俞等忽接邓宝珊由扎萨旗的来电说,宁夏援军被解放军截击于榆林城西90余里之袁大滩,正在激战中。马鸿逵来电要求榆林守军火速出击,向袁大滩会师,以攻夹击之效。接到这个紧急电报时,榆林城仍在解放军包围中。次日晨,城近郊解放军已撤走,守军当时既苦于无较完整的建制部队可派,又不能从速出击,策应援军,遂由杨伸璜团抽拼了一个营,并附山炮一连,于16日上午10时出城西进。不料进至边墙附近,即遇到解放军的阻止,展开了战斗,相持至傍晚,仍撤回城中。在对战中,曾有意识的发射了大量炮弹,借此给援军通声气。当晚,又连续接到马鸿逵催促出击的电报,电文中带有激忿之意,如说:“派我的两个儿子,率领我所有的部队前去,……总不见你们的队伍出击,我才明白是上了你们的当了。”其惊慌失态可以想见。事实上,马鸿逵固急,而左、俞等更急,因为他们意识到,援军覆没,就是本身被歼的日子到了。于是决定,仍以杨团为主力,由各部拼凑了一个团,附山炮一连,名之为混成团,由杨团代团长贾海峰任指挥,并派王永清团长率领该团第三营骑兵(整编时保留的一部骑兵)协同前往。17日晨出发,取道城北之红石峡,向袁大滩方向前进,行至小加尔汗即与马家军相遇,遂于18日向导马部进城。邓宝珊及所率之绥远部队也于这天清晨入城,至此战事即告结束。
第二次榆林战役,共经过20多天,守城部队损失伤亡约计四个营的兵力。
(陕西省政协供稿)
注解:
*作者身份参见本书第162页。
《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第四章 第二次榆林战役、宜(川)瓦(子街)战役、胡宗南部撤离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