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皮影》——第二章 关中皮影的剧种声腔——第六节 秦腔
梁志刚 |
|
1.概述 秦腔为大戏剧种声腔,何时为皮影演唱所用,无据可考。在关中西部的宝鸡、咸阳一带,秦腔皮影戏班流布很广,演出频繁。据艺人们讲,甘肃、青海等地也有秦腔皮影戏班活动,其中多是关中一带的班子在每年的三个演出季节(俗称“三料子”)去演出的——虽然当地也有此类班子,但由于水平不高,当地人宁愿多花点钱请关中的班子演。过去,“每料子”都有几十个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班到那里演出。 秦腔属板式变化体音乐,源于陕西和甘肃一带的民歌、小曲,因采用木梆子击节,发出“桄、桄”之声,又名“桄桄子”、“梆子腔”,民间称桄桄乱弹,因古时陕、甘均属秦地,故名秦腔。清末民初,陕西境内的秦腔演变为东路秦腔、西路秦腔、中路秦腔和南路秦腔。秦腔盛行于陕,流布四方,除西北五省外,还向东、向南流播,中国戏剧史研究家齐如山在《中国戏剧源自西北》中说:“大凡梆子腔调亦来源于陕西的秦腔。如蒲州梆子、代州梆子、河北梆子、老梆子、山东曹州梆子、青州梆子、河南梆子都是由秦腔演变而来,其实不止这些,如四川的云贵梆子、浙江的南梆子等,都是来源于秦腔。即便是广东、福建的老戏,也含有梆子的意味。”据史料记载,秦腔班社早在明代就已出现,至清代,秦腔进入兴盛时期,秦中各地班社林立,演出盛行,仅西安地区就有保符班,以及后来的江东班、双赛班、泰来班等。农民领袖李自成也有随军戏班。其班社中名伶如云,最著名的有申祥麟、樊小惠、姚锁儿及宝儿、喜儿等。民国时期,有易俗社、榛苓社、三意社、正俗社、牖民社、新声社、集义社及各县团社50余个。从1938年起,以延安为中心的秦腔戏班有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关中八一剧团、三边剧团、绥德民众剧团、边保剧团、陇东剧团等。 2.音乐唱腔 秦腔的唱腔慷慨激昂、苍劲悲凉,既有西北黄土高原浑厚深沉、豪放激越的刚劲,又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秦腔的音乐唱腔,有“欢音”和“苦音”两种声腔和六大唱板。苦音易于表现深沉悲痛、凄楚怀念的感情,欢音善于表现轻快喜悦、爽朗热烈的情感。其基本板式有6种,分别为:慢板、二六板、二倒板、带板、箭板、滚板。(1)慢板:一板三眼,是富有抒情和叙事性的板式,苦音慢板中的低腔有“伤寒调”、“阴司调”。(2)二六板:一板三眼,是富有抒情和叙事式的板式,用牙子起唱的叫“摇板”,用锣鼓起唱的有原板、七棰大小带板。(3)二倒板:一板一眼,常为二六板转慢板的过渡句服务,有时在慢板前作为开导句。(4)带板:有板有眼,带上鼓板节奏的散唱形式,也就是“紧打慢唱”。(5)箭板:又称尖板、垫板,为无板无眼的散板,亦分紧、慢。慢箭板速度较慢,击乐锣鼓点较长,用来表现激昂豪放的感情;紧箭板又称快箭板,速度较快,击乐锣鼓点稍短,多用于表现紧张激烈之感情。(6)滚板:是一种无板无眼的特殊板式。只有苦音,唱腔富有强烈的吟、诵、念、唱等性质,能够充分表现人物极度悲恸、痛苦等情绪。滚板分滚板和滚白两种。滚板唱词有较为整齐的上下句,每句为五字,四句或六句为一段,有较强的旋律性,并有紧慢之分。滚白是一种音乐化的哭泣性散板。演唱形式是以唱夹白,表现剧中人物处于绝境和百般无奈时之情感。其为散文句,唱句和句格较自由,唱词无固定字数。 秦腔曲牌:分弦乐曲牌和管乐曲牌(唢呐曲牌、海笛曲牌、笙管曲牌、笛子曲牌)两种。弦乐曲牌主要有[跳门坎]、[小开门]、[淀花开]、[张良归山]、[柳青娘]等。管乐曲牌主要有[流水空场]、[七句半]、[水龙吟]、[寿宴开]、[朝天子]、[梳妆台]等。打击乐曲牌常用的有24种,如[豹子头]、[三棰]、[四棰]、[五棰]、[望家乡]、[浪头]等。 伴奏乐器:文场有笛子、唢呐、海笛、笙、板胡(胡呼)、高音胡、二胡、三弦、琵琶、扬琴、低胡、大提琴等;武场有板鼓、暴鼓、堂鼓、战鼓、大锣、小锣、铙钹、铰子、梆子、牙子、马锣、汤锣、碰铃、三角铁等。 道白说唱文字。关于道白说唱句子,关中西府皮影艺人的理解和操作是:“二句为对(联),四句为诗,六句为列,八句为片。”一般来说,八句以下包括八句都为押韵的格式,要以道白形式说出,而八句以上的句子则用唱的形式表现。要害(重要)的话怕人家听不清,往往要说(白),因为唱时有音乐伴奏等因素,可能会听得不清楚。关于说唱的难度,演戏的有句俗语:“一白二笑三乱弹(乱弹即唱)”,指的是说笑唱技艺难度的顺序:道白最难,笑次之,唱又次之。 据宝鸡老艺人韩有芳讲,皮影戏秦腔与大戏秦腔在唱腔、调门、道白、板式、乐器之使用、位置等方面都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大戏的调门、唱腔、节奏缓慢些,皮影秦腔节奏急促些,乐器少些、单调些;大戏的剧本简单些,将皮影戏本中琐碎、重复的部分删去;大戏的演员受正规专业训练,发音较准确、纯正,而皮影演员少正规训练,口语化些,有些字音发得不准,如“犬、圈、拳”等音。另如“笑”有细笑、冷笑、傻笑等多种,理解不同或不到位,笑的效果就不同。 3.常演剧目 据岐山县秦腔皮影艺人王云飞讲:唱秦腔皮影的没有剧本,都是师徒间口耳相传,学到肚子里的,戏中有很多象声词、语气词,用剧本不方便,艺人也多不识字。王云飞经常唱的传统剧目主要有:《请石令》、《斩李广》、《请龙宫》、《周公征东》、《文王聘贤》、《淮土宫》、《王元伐赤国》、《鸡阳关》、《斩金堂》、《王喜岐回归》、《伐子都》、《蛟龙驹》、《司马冒断阴曹》、《大香山》(香山还愿)、《玄武楼》、《月南洞》、《宋北龄下山》、《同台面礼》、《七雄盗桃》、《尧刚征南蛮》、《富贵图》、《柱子山》、《全家福》、《临潼山》、《秦琼表功》、《关武山》、《打邓州》、《马烂淤泥河》、《罗通扫北》、《斩秦婴》、《洞庭湖》、《九公桥》、《五行山》、《万字山》、《杨二郎劈桃山》、《程翔劈华山》、《五鼠大闹东京》、《鸳鸯带》、《贺国楼》、《王云乍》、《麒麟送子》、《百凤图》、《六合川》、《孝廉卷》、《财神图》、《香莲串》、《人游观》、《百塔观》。解放后的新戏有《李双双》、《夺印》、《槐树庄》、《红嫂》、《红树木》、《梁秋燕》;“样板戏”有《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8本。 (出处:关中皮影/梁志刚著.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