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史资料 第二十辑》
战国时代,各国为防备邻国的突然进攻和东胡、匈奴等的侵扰,纷纷修筑长城,这些长城有的用土筑,有的用石砌,有的土石兼用。凡遇山岭陡峭处,往往依天险为屏障而不筑墙。
魏长城 战国时,魏国筑的长城有两条,一条是西北防秦、防戎的河西长城,一条是西南的河南长城。榆林境内魏长城建于魏惠王九年前(前361年),属于河西长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元年(前361年)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二》载有:绥德州上郡城,“古长城在州四十五里亦秦魏时分界处。”今绥德、米脂、榆林鱼河堡均有魏长城和烽火台遗迹。
秦长城 榆林境内秦长城筑于秦惠文王至秦昭襄王(前324—前306年)时期。秦为防御匈奴的侵扰,在陇西、北地、上郡修筑长城,由甘肃的岷县沿洮河而经临洮、宁夏的固原、甘肃的环县至陕西的志丹和安塞后,一支经绥德达榆林,一支经靖边而北折东行至榆林、神木达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县十二连城附近的黄河岸边。今榆林、神木均有战国秦长城遗迹。
出处: 《榆林文史资料 第二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