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志》
位于弥勒佛洞左下方,石窟略呈方形。深5.58米,宽5.40米,高3.08米。窟顶中央凿一圆形覆盘状藻井,藻井正中浮雕一宝相花图案,周围又分布有12块方形棋格式藻井,其内分别雕刻有飞天、朱雀、苍龙、宝相花、几何纹、如意之纹及莲花等图案。窟内正中央立有4根等距离的直径0.20米的圆形石柱,接顶连地,现柱已毁,仅见两端痕迹。4柱间雕有释迦佛坐像一尊,基座和佛头皆毁。窟前开一门,左、右、后壁及门两侧均布满佛教造像。门左壁上刻有童子拜观音像,右壁上刻有地藏讲经图,左、右、后壁面出则雕有罗汉群像,并间以太子游四门,菩提树下悟道、讲经,婆罗树下涅磐等佛本生故事图案和三世佛、文殊及普贤菩萨造像,窟之左、右两壁前上角还对称地雕刻有手持锏、鞭的天王立像各一尊,作为该窟的守护神。窟内全部浮雕造像,构成了一个佛教理想境界的统一整体。其内容之丰富是清凉山万佛寺其它洞窟所无法比拟的。从窟内造像风格、特征来看,与万佛洞、三世佛洞内造像基本相同,其雕造年代也在宋代。
释迦佛洞由于所处位置偏低,窟内十分阴暗潮湿,造像风化亦甚严重。
出处: 《延安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