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志》
万花山,又名牡丹山、柏花山。位于延安城西16公里杜甫川的花原头村。山上翠柏林立,四季长青。山巅有五柏并生,称五龙柏。山坡奇花异草丛生,为历代人们赏识的牡丹花瞒山遍野,因花出名,故称万花山。明弘治《延安府志》、清嘉庆《延安府志》都有“花源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的记载。其中地理志记载“中国牡丹产源于延州(今延安),丹州(今宜川)、青州、越州”,都指此。“延安牡丹有延州红、丹州黄白、紫褚色,单瓣和多盛盛多”。现有牡丹五六万余株。
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任弼时等两次来此观赏牡丹花。毛泽东当时说:“全国解放后,这儿可修成公园,建立疗养院,让劳动人民游览、疗养、休息。”今成立万花山风景游览管理处,修复了牡丹山府后庙和花木兰陵园,并建造了人工湖和一座仿古“万花山庄休养所”。
花木兰陵园建筑在万花山隔湖对峙的果园山上,原名花家陵。1985年经过修复,建成上、中、下三阶式的一座新陵园。陵园最上层为花木兰墓;中层有4米高花木兰跨马东征石雕像,雕像台阶前壁有廖沫沙、舒同题写的“木兰祠”石碑等;下层院内左右有两座麒麟石雕。陵园大门横额有原延安行署副专员王廷壁手书“木兰陵园”四字,门口两侧有大理石雄狮滚绣球石雕两座。
出处: 《延安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