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春秋》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功过参半的人物,继位之初,激浊扬清,成“开元之治”而名彰史册,晚年则怠于朝政,频繁游宴。狡狯奸佞之徒李林甫、杨国忠看准玄宗志满骄侈的弱点,对上阳奉阴违,唯命是从,对下罗织罪名,陷害无辜,名曰劝玄宗颐养天年,实则纵其宴安鸩毒,好永掌朝中斧柯。
玄宗也认为太平盛世,李、杨这些国家栋梁,忠心可嘉,足当重任,自己可以放心游乐。于是下诏各郡县荐举有奇才异能之士,征献阙下。京兆尹举奏李龟年、李鹤年善歌,李彭年善舞。入宫面试,龟年信口作歌,余音绕梁,响遏行云。玄宗随之哀乐不定,一会儿觉回肠荡气、眉飞色舞,一会儿抑郁忧悒、愁容满面。彭年表演彩凤舞,翻飞翩跹,令人眼花缭乱。玄宗如获至宝,命选宫女数百人,教成歌舞,每到之处随侍听遣。各地方官见皇帝酷爱歌舞,有的进献表演兽舞,有的上杂技百戏、寻撞走索,有的耍力剑角抵,走马斗鸡。个个处心积虑,人人标新立异,投其所好,把个皇宫变成了文艺调演场。
开元二十五年,正当玄宗作乐尤酣之际,武惠妃仙逝。武妃天生丽质,玉软花柔,宠冠后宫,如今仙去,玄宗从此食不甘味,卧寝难眠,望月长叹!对灯流泪,萎靡不振。百官重臣及高力士和后妃百般劝慰,终未能使其从思念的悲痛中解脱出来。高力士无计可施,劝玄宗游幸骊山温泉散心选美。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来到温泉宫,赐皇亲贵戚、内外命妇、诸大臣家眷自由来御花园赏花,自己则躲在花丛中等候猎物入彀。过了不久,见一酥胸半露、肌肤如雪、乳峰高耸、丰腴圆润的妖人,云髻半偏,香肩斜亸,天生婉淑苗条柳腰,在花园中追蜂逐蝶,真叫人爱煞。
玄宗屏住呼息,待美人转过脸来一看,顿时神魂飘荡,不能自持。见其目长而媚,回顾射人,勾魂摄魄。眉似春天翠柳,面着金商妍荷。肌丰妍而冰洁,休妖娆而婉艳。唇非朱膏而自丹,双鬃不染而漆黑,真乃天姿国色,绝世艳容,胜过武妃百倍。
玄宗只觉相见恨晚,一个箭步冲出。那美人见是皇帝,佯羞低头,悄悄一个转身,若惊鸿一般,向花丛中走去。玄宗看她柳腰窈窕,步履轻盈飘飞,苑若凌波仙子,欲招手唤住,转念一想,今日有公主王妃随侍游玩,那美人若是亲王妃子,岂不是有失体统。正在踌躇不决之际,高力士走上前来,玄宗令其查明美人身分回报。
当天晚上高力士回报说:“芙蓉园姱女,乃寿王李瑁之妃杨氏。”玄宗听罢,不由满面羞惭。原来寿王李瑁乃是玄宗和武惠妃亲生爱子,自幼养在宁王府,媳妇也是由宁王定娶的,故玄宗不认识,闹出了公公欲戏儿媳的笑话。
这杨氏,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坏。杨王环“资质丰艳,善歌舞,通言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美貌冠代,绝世无双。
玄宗回宫,脑海里时时萦绕着杨氏的音容笑貌,喃喃细语:“吾儿艳福!吾儿艳福!”对武妃的思念早抛到了九霄云外。高力士看出玄宗心事,上前低头耳语,只要如此这般,定能如愿以偿。
第二天有人告诉杨氏,说当今圣上如何风流,又如何对她倾心钟情,若能从命,定能正位六宫,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要不然皇帝翻脸,那可就后悔莫及了!这杨氏天资聪颖,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完全明白其中含义,想自己容颜绝世,若不从人言,将来赐死,岂不辜负了自己。如今天赐良机,皇帝对自己如此留恋多情,拼着外人说三道四也值得,更何况高宗和武则天的结合已有先例,自己不过是步祖宗的后尘,有何不可呢?
杨氏前后左右一想,就给寿王讲明从与不从的利害关系,然后执意进道观,号曰“太真”。杨氏坚持出家为道,其目的是为日后再出和老翁成亲制造理论根据,即得仙成道之人,六根清净,已绝尘缘,以前和寿王的那段姻缘,自然就不复存在了,那么和老公公结合就顺理成章,无可非议了。这就是高力士的锦囊妙计。
为了进一步遮人耳目,唐玄宗还发布《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敕: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弘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天宝四载七月,玄宗见自己得手,册封韦昭训女儿为寿王妃,特赐黄金万两、彩缎千匹,为新儿媳的见面礼,大概还加有施巧计夺儿媳的忏悔钱吧!这只有玄宗心里明白。
再说杨氏为道不久,就被高力士悄悄接到温泉宫,入夜参见玄宗,盈盈跪倒。轻启朱唇道:“臣妾杨玉环见驾,愿吾皇万岁、万万岁!”玄宗一见杨玉坏,顿时心花怒放,忙吩咐平身,令高力士赐坐,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灯月下看佳人,更胜白日百倍。此时美人近在咫尺,玄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盯着杨氏,见她云鬓低覆,冰肌玉骨;脸蛋长得丰艳光润,凤眼姣姣而不骚,妩媚之中蕴含着无限的温柔和诱人消魂的神韵;桃红粉腮,花娇玉晕,真把个风流皇帝看得目迷神醉。要不是高力士一旁提醒,玄宗还不知道要看到何年何月去呢?
玄宗恢复理智后,传旨赐杨氏温汤入浴,继而奏乐开宴。宴中两人浅酙低酌,频频敬酒,互倾爱慕之心。送不尽的媚眼秋波,说不断的缠绵情语,喝不完的合卺酒。李家弟兄率领两班歌舞姬人,伴着笙箫,载歌载舞,以助酒兴。
这一席酒宴,直喝到月照瑶阶,玄宗才依着杨氏玉肩走进飞霜殿。玄宗全无睡意,在烛光下再次仔细欣赏杨氏特有的风采,并从怀中取出一枝金钗、一个钿盒,递于杨氏说:“朕与美人白头偕老,今夕伊始。特携金钗钿盒,与尔定情。”杨氏见玄宗如此多情,善解人意,忙跪倒榻前说:“谢万岁海誓深思。”玄宗赶紧扶起杨氏,亲手把金钗插在其发髻上,相视一笑,双入凤帷就寝,成鱼水之欢。
杨氏多才多艺,机敏过人,深得玄宗喜爱,被喻为“被底鸳鸯”、“解花语”,进宫不到一年,“礼遇如惠妃”。宫中称杨氏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形成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不摇之势。天宝四年秋八月,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光阴荏苒,春去寒来。玄宗和贵妃情意日笃,瞬间不可分离。天宝十年秋七月七日,贵妃侍辇避暑华清宫。夜阑人静时,宫女们被休侍于东厢房,玄宗和贵妃并肩而立,仰视耿耿银河,灿烂星光,谈论牛郎织女爱情轶事,感慨万分;想人生悲欢离合,飘忽不定,歔欷良久,几不能语。于是两人进长生殿双双跪下,上对皇天,山盟海誓,愿世世代代为夫妻,“在天愿做比冀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处: 《华清池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