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春秋》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唐玄宗在游玩取乐方面,可谓兴趣广泛,靡不涉猎。他在潜“龙”藩邸兴庆宫时,犹好民间清明节斗鸡之戏。
公元712年,玄宗被授位登基后,下诏在兴庆宫和大明宫之间建造斗鸡坊、斗鸡场;黄门官搜索京城东、西两市上金毛铁瓜、高冠长尾的雄鸡数千只,养于鸡坊。接着又选六军小儿五百余人,训练教饲雄鸡。
皇上好斗鸡,群臣争仿效。诸王、世家、外戚、公主及各侯伯之家,倾家荡产争市鸡,抛金输银筑鸡场,致使鸡价日日腾贵,一般人不敢轻易染指。
王侯贵族开始斗鸡取乐,继而以斗鸡作为金银博彩,往往出手惊人,一掷千金,毫不吝惜。后来斗鸡风靡全国,男女老少皆以斗鸡为事。富家有钱玩真鸡,贫门无银弄假鸡。
玄宗在自己特别喜欢的骊山行宫东缭墙和宫墙之间,观风楼之南,修建了宽阔的斗鸡场、斗鸡殿和养鸡坊。每年元会和清明节,玄宗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况空前的斗鸡活动。斗鸡时“万乐俱举,六宫毕从”,玄宗端坐正中,文武左右,侍从如云,分列两行,共同欣赏。《东城父老传》记载了开元十四年三月,骊山温泉行宫内一次斗鸡实况:那天一位头戴雕翠金华冠,衣锦袖绣襦裤,手执铎拂,气宇轩昂的少年,带领群鸡有条不紊地来到斗鸡场,俨然有大将风采。
这位就是玄宗皇帝的小鸡友,以教演斗鸡而荣华富贵,名贯京城,声震全国的“神鸡童”贾昌。
玄宗是如何寻觅到这位小知音的呢?说来有趣,实属巧遇。某日玄宗巡游到云龙门附近,见贾昌正在路旁全神贯注地玩木鸡,人长得眉目清秀,面如满月,十分逗人喜欢,便相携回宫。贾昌人小早成,天性忠厚谨密,进宫后日邀玄宗喜爱,被封为斗鸡坊五百小儿长,衣食取于右龙武军府,开始了斗鸡生涯。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东岳泰山,贾昌带三百笼鸡随驾出发。其父贾忠恐儿年幼无知,便相随东行,不幸偶染疾病而亡,玄宗恤以万金,赠官上大夫,命贾昌奉父灵柩归葬雍州,当地县官为其准备葬器。沿途官吏自然隆重迎接,丝毫不敢怠慢。
此后,玄宗为小鸡友贾昌娶梨园弟子藩太同之女为妻。当时夫妻两人男戴佩玉,女服锦缎,金钗银钿,皆由皇室内府供给,以彰贾昌斗鸡有方之功。昌妻潘氏,聪明通达,兰心蕙性,犹长歌舞,最得杨贵妃钟爱,被畀财宝无数。贾昌夫妇在宫中供奉四十余年,荣贵至极,宠爱不衰,故民间歌谣唱道:
生儿不容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以上是后话。再看贾昌今天指挥斗鸡。上场鸡群一闻主人号令,便引颈长鸣一声,竖毛振翼,砺嘴磨爪,抑怒待胜,进旅退旅,前后有节。鸡冠随贸昌鞭指低昂,左右摇摆,任意活动,不失规度。鸡群双方厮斗时,叨啄凶猛,扭作一团,互不相让,叫声尖锐刺耳,使人毛骨悚然,连空中高翥的雄鹰也望而生畏,不敢低翔垂翼。唐人杜淹描写斗鸡诗:
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
先鸣觉气雄。长翅频扫阵,利爪屡通中。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藂。虽然百战胜,
会自不论功。
群鸡一旦胜负决定,双方彬彬有礼,胜者在前,败者在后,跟随贾昌雁行,归于鸡坊。
唐玄宗这位游玩大家还有一大嗜好——舞马。顾名思义,舞马就是由马在舞台上表演舞蹈。
华清宫东墙至东缭墙中间,马球场之南,修建了一座结构奇特、装饰丽靡的舞马台,供玄宗游幸华清宫舞马使用。
要想将烈马驯服得妙合东舞,谈何容易。但唐代驯马师以其超凡的技术,累毙无数良马,花费大量钱财,终于使唐玄宗舞马衔杯祝寿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宫掖里拥有四百多匹能舞善蹈的舞马。舞马住金屋琼室,食美味佳肴,由专门机构驯练饲养,悉心照料。舞马日用斗金,靡费无数。
每年八月十五玄宗生日上寿表演时,舞马全着各地进献的刺绣锦衣,悬挂金铃铎,头戴嵌金银的笼络,还美饰鬃鬣,装缀珍珠玛瑙、琪瑜珺璐、铺绒线石,真个珠光宝气,炳炳耀眼。
舞马分为左右和部目数队,取名叫某家宠、某家娇。舞马时所演奏的乐曲名曰“倾杯乐”。马闻乐声,旋即按平时所习,奋首鼓尾,翩翩为舞,翻腾起卧,谐应歌曲,展转挪伸,妙合节拍。《金唐诗》载唐人薛曜《舞马篇》曰:
钩陈周卫儼旌旄,钟镈陶匏声殷地。
承云嘈囋骇日灵,调露铿鈜动天驷。
奔尘飞箭若麟离,蹑景追风忽见知。
嘴衔拉铁并权奇,被服雕章何陆离。
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彩络带金羁。
随歌鼓而电惊逐,丸剑而飙驰态聚。
*(左足右甫)还急骄凝骤不,移光敌白日下气。
拥绿烟垂婉转盘,珊殊未已悬空步。
骤红尘起惊凫翔,鹭不堪儔矫凤回。
鸾那足拟蘅垂挂,褭香氛氲长鸣汗。
维妙维肖地勾画出了舞马扣人心弦的舞姿。
舞马台上设置三层连床,最高层放着斟满美酒的金杯。随着舞曲节奏的变化、音色起伏,舞马逐级而上,至最高层“忭转如飞”,追风逐电,使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舞马的第二种表演方式是挑选力大无穷的强兵壮汉,手擎雕饰琦玮的木床,使马舞其上。数十名身穿淡黄衣衫、腰系琅瑾玉带、妙龄貌美的乐工,围绕木床吹拉弹奏玉笛、琴瑟、觱篥等各种器乐,为舞马伴奏歌唱。歌词云:
金天诞圣千秋节,玉体还分万寿觞。
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碌骥舞华冈。
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出鸟兽行。
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圣王至得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
*(上髟下不)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优美动听的铮璜歌曲和超凡脱俗的马技,使围观者全神贯注、如醉如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两种表演方式的高潮和结尾,是以舞马口衔金杯舞蹈而下,来到玄宗面前跪拜,敬酒祝寿为终。
有必要赘述舞马的以后去向。曾在华清宫观看过舞马衔杯祝寿精彩表演的安禄山,对此羡慕不已,倍觉皇帝的尊贵,幻想有朝一日能受群骥跪拜上寿,也可谓不虚此生了。
安禄山后来发动叛乱,攻破京城长安,掳掠舞马,命人送往老巢范阳。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舞马被其心腹大将田承嗣所得。田未知舞马奇事,将舞马和战马一起饲养。
日月如跳丸。有一天田承嗣在军中犒劳有功将士,奏起鼓乐。舞马闻乐声蹁跹起舞。养马军士不知缘故,用扫帚抽打,马通人性,以为舞步不合节拍,立即抑扬顿挫,改和《倾杯乐》拍节。军吏大吃一惊,误以为妖怪降临,吓得面如土色,急急忙忙上告田承嗣。田令严加鞭笞。军吏打之愈急,马舞之愈工,舞之愈工,打之愈重。旁边有人知道是舞马,也不敢吭声,怕赤口白舌,招来杀身之祸。舞马就这样被活活打死在槽边而绝迹。
舞马衔杯上寿,是唐玄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匠心独具的大创作。纵观人类从事歌舞游娱,屈指算来,已有数千年历史之久,创造出了无数的艺苑奇葩。然而马能和乐起舞、衔杯上寿,古今中外,可谓寥若晨星。
出处: 《华清池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