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韩城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门楣题字

《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


  四合院的大门是主客进出必经之道,大门的装修程度反映了主人的经济实力和精神追求。在韩城,四合院的大门都有光彩夺目的门楣题字,进入村庄,走在巷道,到处举目可见。其源由来已久,形成风俗,直至当今亦是如此。它是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韩城民居建筑风俗的反映。门楣,旧时可以显示家族的显贵地位,有望门、名门、权门、豪门之分。从韩城门楣题字的内容来看,它是家世、权贵、信仰的标志,是文化修养、道德伦理、精神面貌的表现。它已经成为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党家村的明清时期进士、举人、贡生、秀才皆有,故其门楣题字有“登科”、“文魁”、“外翰第”、“太史第”、“诗书第”、“诒谋燕翼”等。古时称翰林为太史。清光绪进士,云南临安知府党蒙,曾在翰林院任职,其家南向“离”字正门的门楣题书“太史第”;清末举人贾乐天,中举不仕,热心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首创韩城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和第一所女子学堂,其家门楣题书“诒谋燕翼”,标明造福后代。其余家门楣则题书“忠厚”、“笃敬”、“忠信第”、“光裕第”、“耕读第”、“谦受益”、“宝善居”、“安祥恭敬”等,均为信仰、追求的标志。门楣题字,其字或楷或行,为名家所书,有的苍劲刚健,气质凝重;有的园转遒丽,清秀飘逸;有的笔意奔放,潇洒流美。如“安祥恭敬”就是清乾隆状元,乾隆、嘉庆两朝宰相王杰所书。门楣题字绚丽多姿,是书法艺术的荟萃和展示。
  明万历年间,古城内张家巷薛同术、薛之屏父子,一为辽宁安乐知州,一为广西永康知州。知州之职相当于郡太守,而太守美称“五马”。为了标明这家出了相当于太守的官员,其门婿、山西怀仁县知县梁元为其家门楣题书“十马高轩”。古城内上长巷一家门楣砖刻阳纹“父子御史”四字,直言其家父子均任过御史之职。这是父卫桢固,明崇祯进士,云南道监察御史,子卫执蒲,清顺治进士,康熙时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故居。有其家厅房正中镶嵌的清康熙宰相张玉书为卫执蒲,字禹涛题书的“表率百僚”横匾为证。衮,古代王侯所着绣龙的礼服,因天子服衮龙之衣,故规天子之失曰补衮。周宣王时,仲山甫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封为樊侯,史称樊仲甫。《诗》曰: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我市原柳园村的樊姓,以其为樊仲甫之后为荣,于是就在门楣上趣“补衮世家”。延陵,春秋时吴地(在今江苏常州市南),吴王寿梦之少子季札的封邑,号曰延陵季子。季札贤,其父欲立,让不受,先后去鲁、齐、郑、卫、晋淬国,观周乐,广交当世贤士,知列国治乱兴衰,以多闻广识著称。古城内吴家巷一家的砖刻门楣题字为“延陵旧家”。这家吴姓将其宗族一下子追溯到吴太伯的二十世。历史上以三槐比喻三公,五代时王佑亲手种植三槐于庭院之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天下谓之三槐王氏。这是三槐为王姓的典故。在古城内吴家巷一家门楣题“三槐世泽”,标明其家为王姓。这是清状元、宰相王杰后裔已故书法家王紫岫之家。
  门楣题字在韩城至今不衰,遍及城乡,风蔚浓厚,在民居建筑上显得特别突出,是其它县市不可比拟的。 

出处: 《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