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志》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称卫鞅或公孙鞅。初事魏相公叔痤为其家臣,后入秦说孝公变法,任左庶长,擢大良造。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鞅以战功封商,号商君,史称商鞅。
商鞅相秦十九年,辅佐孝公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改变税法,又严刑竣法,推行连坐。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地为变法首善地区之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却抑制了贵族利益。孝公死,公子虔等诬陷商鞅谋反,太子驷继位,即下令捕鞅。鞅逃至武关,客舍惧商鞅所订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收留无证客商要坐罪),不纳。后,鞅投魏又遭拒,遂返封地组织十五邑军队,自老君峪北出击郑(今华县东),占领郑城。因郑城贵族偷开城门,鞅兵败被俘,死于车裂,且被灭族。
被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称颂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斤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出处: 《丹凤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