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汉中>勉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武侯墓


武侯墓

《汉中地区名胜古迹》


  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东汉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因为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国,生前被封为“武乡候”,死后赠谥为“忠武侯”,所以人们就称他的坟墓为“武侯墓。”
  武侯墓在勉县南定军山西北脚下二里处。由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只见岗峦起伏,山环水抱,古木荫翳,云烟缭绕,这便是武侯墓区。墓区南、西、北三面有一条黄土岗,北接山岗,周长约六、七里,总面积为三二一点五亩。岗上及岗内遍植树木,郁郁葱葱,皆是风景胜地。
  墓庙在围岗之下,是一座三院并联的大庙,有四十多间房舍,围有垣墙,东西长约一二○米,南北宽约一三○米。庙门朝东,门前有照壁一堵,壁后有小溪一条,绕庙前蜿蜒而过。庙门悬有木匾一面,横书“武侯墓”三大字。进门即为大殿院,院中古柏多株,庙门内侧两壁,排列石碑多通。大殿左厢厦房三间,为诸葛亮生平事迹陈列室,右厢厦房三间,为勉县文物陈列室。大殿前有献殿三间,高敞宏大,为礼献之所。跨过献殿即进入大殿。大殿龛上端坐着诸葛亮的塑像,手执“六韬”书卷,纶巾、羽扇,鹤氅、方踞,神态潇洒,栩栩如生;琴书二童,分站两侧;稍下,关兴、张苞,侍立左右。
  大殿院内遍悬木联,如“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军山在望,高冢灵通八阵图”。“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卧;一林翠柏,鹃血常啼罗道难”。“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武侯墓在大殿之后,东西向,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墓周砌以砖墙,其圆周为六—卜米;墓冢“覆斗形”,高约六米。墓前一小亭,号曰“墓亭”,内竖墓碑一通,上刻“汉丞相诸葛武侯之墓”,系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所立,侧竖“墓识”碑—通。墓后有直径各约一米的古桂树两株,浓荫蔽墓,传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桂”。双桂之后,有房三间,号曰:“寝宫”。武侯墓石碑甚多,除损坏遗失外,现存石碑三十二通,全系前人题咏和历代翻修墓庙的题记。
  武侯墓陵园内外,大树林立,浓荫蔽空,尤以柏松为多,传为“汉柏”、“唐松”。其古柏有大约三、四人合抱者,直径在一米五以上。据传原系五十四株,象征诸葛亮生年五十四岁。现存二十四株,经碳14鉴定,有的柏龄有一千七百多年,系埋葬诸葛亮时栽植的。大殿院左角有一株古柏,高约六、七丈,附有浚霄藤蔓,高出树外,每年夏秋之际,凌霄花开,有红有白,远望如火树然,号为“爬柏凌霄花”,故前人有“千年古树开红花”之咏,“非千余年,岂能至此”之言。
  因为武侯墓具有上述特点,加之诸葛亮为历代所敬仰,千余年来,凭吊、瞻仰者,接踵而至。瞻仰之后,咏诗甚多。
  如:宋·陆游诗云:“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祀丞相墓。松风想象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宋·张演《武侯墓》诗:“勋业伊周亚,经纶楚汉前。有才真命世,无地与中天。大统春秋意,誉章说命篇。吾家子房后,千载仰英贤”。
  元·吴澄《忠武公墓》诗:“含啸沔阳春,孙曹不敢臣。若无三顾主,何地著斯人”?
  明·郑日奎《拜武侯墓》诗三首之一:“丞相今何处,遗坟汉水滨。鹅归知几代,龙去已千春。气并山河古,魂依日月新。瓣香瞻拜处,忠义激劳人”。
  明·薛埴《武侯墓》诗:“丞相孤坟何处寻,褒斜西出汉江阴。青芜漠漠烟横野,翠柏森森风满林。尚忆出师当日表,空歌梁甫旧时吟。中原未复星先殒,长使英雄慨古今”。
  清·段维衮《武侯墓》诗:“军山风雨忆先朝,丞相衣冠俨未凋。试阅阵图藏世代,谁吟梁甫和山樵?月明华表苍龙去,地接中原紫气娇。欲认伊周真事业,淡宁亭下拜芳标”。
  近人(侠名)有咏《武侯墓》诗:“侯墓葱茏秋色微,油然怀古启忠扉,调和西蜀三分鼎,儒雅南阳一布衣,伯仲埙篪吹异地,儿孙戎马战重围,才人当代风云际,独见临霄一羽飞”。
  关于武侯墓在定军山下,传说是诸葛亮生前自选的埋骨佳壤。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死于眉县五丈原军中,其部属扶柩回汉中,遵遗命葬于定军山下,历代史籍,记载繁多。
  如: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册物”;
  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载:“沔阳县(今勉县)……蜀承相诸葛亮葬定军山,山北临汉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载:“沔阳县故城,南对定军山,诸葛亮之死也,遗命葬于其山……”;
  现代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载:“诸葛亮死后,……二六三年,即亡国的一年,汉后主才允许给他在沔阳(原注:陕西沔县,诸葛亮葬定军山,在沔县)立庙,禁止其他私祀”。
  在武侯墓同一园内,又有一座所谓的“武侯真墓”,瞻拜者多有疑问。这一“真墓”实际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清嘉庆四年(1799年),陕甘总督松筠来凭吊武侯墓时,其随行幕僚谭南宫自称“精于堪舆之学”,说原来大冢是假的,妄指原冢西南约六十米处是真墓所在。松筠信以为然,当场命沔县知县马允刚另筑冢堆。到了民国五年(1916年),沔县知事余经权又在此新冢堆前竖一石碑,上刻“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真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武侯墓的保护。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于一九五七年明令公布武侯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多次拨款进行维修。特别在一九七八年,又拨巨款将大门、大殿及大殿两侧厢房进行维修,将戏楼、寝宫依照原样,进行重建。
  一九八○年,成立了“勉县武侯墓文物管理所”专门负责保护。 

出处: 《汉中地区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