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汉中>勉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武侯祠


武侯祠

《汉中地区名胜古迹》


  武侯祠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勉县西四公里的路南沿。座南向北,背濒汉水,面对公路,南北长约二百米,东西宽约一百二十米,有七院五十六间房舍,周筑垣墙九十余米,面积三十亩。武侯中学在其西侧。
  一进祠门,有一座座北向南的戏楼,楼前一广场。过广场南行,即为牌楼。
  牌楼房三间,木质横额,双行右行隶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十一字,背面有右行横书“天下第一流”横匾一面。再南行为琴楼。
  琴楼房三间,下为券洞式甬道,木质横额右行楷书一行:汉丞相诸葛武乡侯祠”九字;楼上小木匾:“高山流水”四字。楼后西侧为钟楼,上悬大铁钟一口,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东侧为鼓楼,鼓在十年浩劫中被毁。再南行为戟门。
  戟门房三间,上盖琉璃筒瓦。门前有石狮子一对,分踞左右,姿态雄壮。两侧有砖刻对联一付:“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过戟门为大殿。
  大殿明三暗五,四角起翘。前三间为献殿,后五间为正殿。券棚式顶,上盖碧琉璃筒瓦,献殿内外,遍悬木匾,共计十九面。正殿内塑有诸葛亮的坐像一尊,纶巾、羽扇、鹤氅、方踞,神态潇洒,栩栩如生。侧塑关兴、张苞站像。坐像前额殿中,悬有清嘉庆皇帝(颐琰)于嘉庆八年(1803年)御赐的木匾一面,上书“忠贯云霄”四字。
  正殿门框悬有木质对联一副:“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
  正殿两侧还有“静观精舍”、“仿草芦”、“观江楼”、“读书台”、“雅音阁”等建筑物。正殿后有“寝宫”三间;“寝宫”后东西垣墙两角各有小亭,内刻有“张天师 符录”,木石各一。
  武侯祠石刻甚多,除损坏遗失外,现存石碑五十九通。兹选其要者,介绍如下:
  石琴:在琴楼。长一一五厘米,头宽二四厘米、尾宽二○厘米。上刻:“章武(刘备称帝的年号)元年(221年)”四字。据《汉中府志》载:“琴台:在武侯庙中,石琴一张,上镌‘章武五年’(应为“元年”,章武无五年——引者注)字。扣之,冷然清越”。
  琴吟自叙:原嵌在雅音阁壁中,今移嵌于正殿背后壁中。上刻“诸葛亮琴吟自叙”一篇,末题:“大汉建安五年(200年)丞相诸葛亮著”。
  据《忠武侯祠墓志》载,这方石刻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住庙道人路全九补修寝殿时,由上中掘出的。
  唐碑,现竖于大殿前东芜下,高二三七、宽一二二,厚二十九厘米,圆额、龟座。题为:“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铭并序”,沈迥撰文,元锡书丹。末题:“大庸贞元十一年岁在乙亥正月庚午朔十九日戊子建”。按“贞元”为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其“十一年”为公元七九五年。
  唐碑阴刻有南宋时祈雨的记载,文曰:“知县事平阳台孟宗,因祈雨率都巡检陇平寇泽、王普,秦亭刘安宪,监税汾阳柴永,监酒冯翊裴有,秦亭王恭祀祠下。绍兴(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七年(1137年)六月三日”。
  在南宋祈雨题刻右侧,还刻有明代祈雨五言律诗二首。题为:《沔阳道中悯旱二首》,款识:“戊午清明尚书甘为霖题”。按“戊午”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这通唐碑在宋末元初曾被暴风雨摧仆,后又复立,今碑额正面有一段元人题刻,记载此事。文曰:“历观先贤遗事,大书蹶勋,积有年矣!往岁,一日风号雨暴,俄尔倾颓,幸碑石无毁,非先贤之灵乎?爰卜良辰,扶而植之。大朝至元六年岁次己巳八月吉日,本贯辰州人,利路副元帅重立”。按“己巳”为元世祖忽必烈前至元六年(1269年),当时南宋尚延存于东南,国号未改。但汉中已入元版,故此碑之年号,已奉元朔矣。
  此碑左侧棱有“嘉靖十一年(1532年)五月七门,松山张鲲过谒”题记一行,此碑集唐、宋、元、明于一石,是研究武侯祠沿革的实物资料。
  冯玉祥题碑:嵌在大殿右侧前阶下,上刻:“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末题:“冯玉祥题,民国十七年(1928年)十二月”。
  武侯祠内外有古柏十八株,直径都在一米左右,郁郁葱葱,为祠增色。大殿院中,也有一株“爬柏凌霄花”,与武侯墓相埒。
  鼓楼东院有一株“旱莲树”,据说是一种稀有的木本植物。高约十米,正杆直径约四十厘米,枝荣叶茂,形似伞盖。每年仲春开花,类似莲花,又似莘荑花呈粉红色,吸引游人不少。
  关于武侯祠的始建、重修、迁移,其间经过变迁,这里略加叙述。
  原来,诸葛亮死后,各地都要求修祠庙以作奉祀,趄议以碍于礼秩,不允许。有人提议在四川成都给修建祠庙,蜀后主刘禅觉得“又逼宗庙”,也不允许。百姓只好“巷祭”,少数民族只好“野祀”。到了公元二六三年,刘禅才允许在沔阳为诸葛亮修庙建祠。它较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左右。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263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裴松之注: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象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追述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于是始从之]”。
  这说明始建的武侯祠,在汉水南定军山下武侯墓前。但至中唐时期,已坍塌、破烂不堪了。由当时做山南西道节度使的严震倡议,在原地重建,故称“新庙”,有武侯祠现存的“唐碑”为证。嗣后,这座“新庙”,又经多次培修。据《汉中府志》载:“元后至元六年(1340年)、明永乐六年(1408年)、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十一年(1485年),守臣相继补葺”。
  那么,三国时代初建的旧庙和唐代重建的新庙,都在定军山下墓前,又是什么时间迁建到汉水北今址的?经查《汉中府志》载:“(明)正德八年(1513年),都御史兰璋奏立供庙沔(县老)城东,春秋致祭,(东南隔汉水)距(武)侯墓十里,即今庙也。
  这次迁建的原因有二:一、因今武侯祠距当时勉县城近,只有三里,官府致祭不涉汉水比较方便;二、因今祠址是三国时的阳平,“为武侯驻军之行营,相府亦在斯地”。故明代人把它迁到这里。
  武侯祠内题咏甚多,如:
  金·张奭《武侯庙》诗:“长蛇成大阵,渭水鼓雷波。地据三分少,公才十倍多。慨吟梁甫韵,当叹大风歌。日月光同烈,青编永不磨”。
  明·郭鼎藩《武侯祠》诗:“江声涧气两氛氲,丞相祠堂傍水滨。一自秋风迎五丈,遂令汉业定三分。飞花衬碣犹涵露,古树当帆半吐云。报主曾云惟有死,至今血泪动千军”。
  清·果亲王《沔县诸葛武侯祠》诗:“遭逢鱼水自南阳,将相才兼管乐长。羽扇风流看节制,草芦云卧裕筹量。丹心一片安炎鼎,浩气千秋壮蜀疆,庙貌嵯峨沔水侧,入门瞻拜肃冠裳”。
  清·魏际瑞《沔县谒武侯祠》诗:“蜀水东流日向西,武侯祠庙背江湄。鞠躬有象真王佐,宁静如神实帝师。且受书生今一拜,不嫌名士古相知。请看一统华夷日,可似三分汉贼时”?
  近人(佚名) 《谒武侯祠》诗:“大星垂碧落,汉祚证衰残。过客谒祠表,临霄想羽翰。柏苍浩气合,日暮英灵潜。仰止韬钤日,阳平天柱安”。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勉县武侯祠的保护工作,最近,又拨巨额,正在维修中。
  

出处: 《汉中地区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