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名》
宝鸡,市、县名。宝鸡位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宝鸡古称陈仓,以境内陈仓山得名。相传秦文公于陈仓山狩猎,天降陨石,金鸡齐鸣,视为祥瑞,遂改陈仓山为宝鸡山(今鸡蜂山)。唐至德二年(757年),又将陈仓更名宝鸡,取“宝鸡殷鸣”的吉祥之意。又一说飞落在陈仓山北阪的二鸡,“得雄者王,得雌者霸”,得了它可以称王称霸,因此它是宝鸡。唐肃宗依据这一说法,将陈仓县改为宝鸡县,于是宝鸡就成了地名。历史上,宝鸡相传为炎帝神农出生地。宝鸡汉属右扶风。东晋末废,改置苑川县,西魏复名陈仓。现宝鸡县历史上系西周武王弟虢仲的封地,曰西虢,后曰小虢。秦为虢县,西魏改为洛邑。隋初又复名虢县,元降为虢镇。宝鸡以其建国以来工业建设的飞速发展,被誉为“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在全国15个工业分类中,宝鸡占有14类;在国家规定的164个工艺细行业中,宝鸡占有143个。宝鸡的许多工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有色金属加工厂,其技术没备为国内第一.是全国最大的钛材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电子工业生产基地,还是全国重要的石油设备生产基地。宝鸡许多的名优产品纷纷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是西北地区主要工业城市之一。宝鸡地面水年经总流量占陕西省的六分之一, 总水力蕴藏量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素有“关中水龙头”之誉。
祀鸡台 位于宝鸡城内。俗称斗鸡台,系秦文公为祭祀鸡峰山上的石鸡所建并得名。《列异传》载:“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秦以献穆公,道逢二童子,曰:‘此为媪述,常在地中食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插其首。’媪曰:‘此二童子名为宝鸡,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舍之,逐二童子,化为雉,飞入于林。陈仓人告穆公,发徒大猎,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至文公立祠,名陈宝。”观已夷为平地。
陈仓峪 位于宝鸡市城西。其地前前凸后凹,可伏兵马,因当年韩信蝉渡陈仓后,曾屯兵于此而得名。
神农搁 在宝鸡市渭河南岸峪泉村。相传炎帝神农生于瓦峪,生后其母姜氏抱至九龙泉内沐浴,后在峪抚养长大而得名。
钓鱼台 位于宝鸡县城南磻溪谷中。溪中有一台石,上有跪痕,相传为西周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开国元勋姜子牙涉政前隐居垂钓之地,故名。这里奇峰耸峙,翠柏葱笼,殿宇轩昂,流水潺潺,历代许多著名诗人曾游历、赋诗于此。
吴山 位于宝鸡县城西北。为我国五岳四镇之西镇。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孙皇后,患疾久医不愈,遂微服简从,私访名医,途中饮敷虢地吴全中所制陈年佳酿,病渐大愈。太宗闻讯甚喜,亲访其人,吴全中信讹生畏,逃至西山中自缢。太宗感其宗绩,名此山为吴山。山间有铁鸡石、判官心等十大景致,并奇峰交错、满山滴翠,为宝鸡八景之一。
鸡峰山 位于宝鸡县城西南。古名陈仓山。相传秦文公在此狩猎,曾获神鸡,遂更名为鸡峰山。因山上白云缭绕,风光奇美,素有“鸡峰插云”之赞,为宝鸡八景之一。
凤 翔
县名。凤翔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凤翔古称雍州。县名来历,一说周人的祖先原居住在彬县一带,后迁居今岐山、凤翔一带,传说很多凤凰飞至岐山顶上栖居,被看作周将要兴盛的预兆,是所谓“祥瑞”。县名凤翔,即取“凤鸣岐山”之意。另一说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土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至德二年(757年)取此意更名为凤翔。凤翔因酿酒历史源远流长,素有“酒乡”之称。凤翔酒在唐代已被列入宫庭用品,清朝时曾参加南洋评酒会,民国时参加过万国博览会。解放后,所产之凤凰牌西凤酒,属独具一格的“凤香型”,曾被评为全国四大、八大名酒之一。现全县已有县、乡酒厂31家,年产酒5000多吨。
东湖 地处风翔城东南角。相传周文王时,有凤凰在此饮水,故又名“饮凤池”。北宋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曾相度地形,扩大疏浚,植柳栽荷,建亭修桥,引诚西北角凤凰泉水环城东流入池,并改名“东湖”。湖岸古柳环绕,湖中荷出碧波,为关中西部的园林佳景。苏轼在此作有《风鸣驿记》等诗文多篇。
歧 山
县名。岐山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东部。一说以境内有岐山而得名。一说据《说文解字》载:“*(左支右阝),周太王所封,字或作岐。因此以名之也。”岐山县汉属雍、美阳两县地。后魏置周城县。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置三龙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更名岐山县。该地经济以农为主,特产辣椒干、蜂蜜、竹器等。
扶 风
县名。扶风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宝鸡市东部。西汉时,今扶风地域分属邰县、美阳县,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扶风”为官名,意为辅助京师,推行风化。唐贞观八年(634年)借汉宫名作地名沿用至今。扶风是四周古京都遗址所在地,西汉至今,这一带出二土的青铜器有数千件,以“青铜器之乡”之称闻名中外。解放前,周原遗址出土的大批青铜器,有的被劫走,有的流散国外,当时的青化镇,竟成了古董商猖狂活动的青铜器盗卖市场。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又在此发掘出了一大批重要的青铜器。周原出土的青铜器,其历史之长,数量之多,为世界所罕见。扶风还为著名佛教古刹——法门寺所在地,寺内珍藏的佛祖指骨、金银珠宝、玉器秘瓷等,均为稀世珍品,堪称“世界第九大奇迹”。
眉 县
县名。眉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部。眉县古称“郿(音眉)县”、“郿坞”。据《眉县县志》载,“周之先封国曰邰,其地亦曰郿。秦置县曰荣,亦曰郿,亦曰平阳。”因西周时曾有“郿地”之称,故而得名。汉置郿县。后魏改置平阳县。西魏改县曰郿城。北周改置周城县。隋改名渭滨县,隋大业二年(606年)又改名郿县。1964年因“郿”字生僻难认,选常用字改为眉县。眉县拥有各种经济林5.8万亩,其中5万亩的苹果园,年产苹果1500多万公斤,被誉为“苹果之乡”。其中名产“秦冠苹果”,以色鲜味美,果肉松脆,营养丰富而著名,远销日本、苏联、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眉县还特产石墨、“太白酒”等。
太白山 位于眉县城南20公里,为秦岭山脉主峰。其命名由来已久。《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如美玉,时有紫气覆之。”此山山高水冷,因而高处背阴的地方,虽在三伏犹可看到白色的雪迹,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景,被称为关中著名八景之一。
陇 县
县名。陇县位于陕西省西部边陲。原名陇州,1913年改名陇县。因地处陇山山脉东坂而得名。历史上,陇县汉置汧县,隋改汧源县,唐为陇州。该地特产线麻、大黄、当归。
千 阳
县名。千阳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北部。以县城位于*(左氵右上丿右下一丿右干)河之阳(北岸)而得名*(左氵右上丿右下一丿右干)阳,始于北周而沿用至今。1964年改*(左氵右上丿右下一丿右干)阳为千阳。该地特产核桃、酸枣仁、牛蒡子和柴胡等。
燕伋望鲁台 相传孔子弟子燕伋回故乡后,恩师情切,每日撮土足下,登高远望,日积月累,遂成一高10米,底径15米的土丘,后人故名之。
石鱼沟 位于千阳县西约30余公里处。因在此沟采掘的化石中,印有小鱼骨骼纹样,图案清晰,栩栩如生,故有此称。此化石自古以来被视为奇珍异宝。
麟 游
县名。麟游位于宝鸡市东北部。原名凤栖郡。《陕西通志》载:“隋义宁初,获白麟于废仁寿宫,因置县,”相传隋义宁元年(617年)仁寿宫大宝殿有白膦游观;隋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改凤栖郡为麟游郡,并置麟游县,沿袭至今。麟游为古雍州城。秦为杜阳邑。汉置杜阳县。隋大业初改称普润。该地特产杏仁、核桃等。
凤 县
凤名。凤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西南,据旧《凤县志》记载:“周兴(西周),凤鸣于岐,翱翔至南而集,是以西岐曰凤翔,南岐曰凤州。”凤县由此得名。凤县秦置故道县,北魏改梁泉县,元为凤州,明改凤县。该地特产党参、花椒和黄芪,有“凤椒之乡”一称,此地出产的大红袍花椒,粒大、色艳、味浓、肉厚、有双耳,在国内享有盛誉。最高年产5万余公斤,是“凤县三宝”之一。
太 白
县名。太白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宝鸡市东南。以太白山在其境内而得名。建国前历代均未设县。1953年成立太白区,1961年设太白县至今。太白属林区县,素有“绿色宝库”之称。现有各类植物1500余种,占陕西省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有林地面积35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4%以上。林多“宝”多。目前境内已批量出产的林特产品有杂竹、生漆、红柱皮、猕猴桃、猴头菌、麝香、熊胆、贝母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使太白有“天然动物园”之称。据不完全统计,太白县共有野生动物27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55种,占全省保护动物总数的95%,有大照猫、金丝猴、羚羊等珍稀动物。
出处: 《西北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