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旬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千佛洞石窟

陈中谟


  千佛洞石窟位于旬阳县西南七里乡香炉沟山麓,座东面西。洞深13.8米,高3.75米,宽57米。窟内现存大小石佛像800余尊。昔日洞窟周围古木参天、野花飘香,洞外殿宇、塔舍林立,风景奇丽,附近山峰在晨雾中时隐时现,如一幅幅泼墨山水画。因而唐宋以来不少佛门弟子在此集居并供佛千尊。故名千佛洞。
  千佛洞内设施布局雅俗共赏,既有排水管道,又有供台佛龛。石窟寺正壁上层有佛像七尊,弟子二尊。正中三佛较大,高1.1米,中为佛祖释迦牟尼雕像。主佛面容和善,头为螺髻,肩披袈裟,宽衣敞袖。施禅定法结跏趺坐。三佛两侧各有二佛,高0.8米,造形与三佛略同。唯右侧二佛皆双臂下垂,置手膝间,左手上仰,右手下俯。七佛均施金身彩绘,身下为仰覆莲花座。二弟子侍立七佛两端,高约1.05米,其左为迦叶,右为阿难。
  石窟正壁下层有菩萨造像五尊,均施彩绘。正中菩萨较大,高1.20米,半跏坐,高发髻,胸挂璎珞,身披飘带,赤足大耳,身着宽衣长裙,头戴宝冠,冠前有佛座。左臂下垂,右手抚膝,神态安详。两侧四菩萨,结跏趺坐,大小不一,动作各异。有的手握经卷,有的手托化缘钵,有的屈指说法,均呈笑迎众生、慈悲为怀之态。五菩萨两侧二侍者,比菩萨略低,其左为一童子,上身半裸,微向前倾,身披飘带,单手打拱,似为“金童”;其右为一侍女,身穿彩衣,恭敬侍立,双手奉钵,似为“玉女。”
  石窟两侧底层,各有对称的佛释遗像十六尊。紧靠正壁六尊均为菩萨,高0.9米,双脚盘坐,双手置于膝间,神态自如,身微前倾,下有莲花宝座。第七至十四尊均为罗汉,比菩萨略小。或衣或裸,或静或动,有的双手空空,有的手持物件,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临近洞口,两侧各有一尊身披铠甲、体形魁伟、双手打拱的天王立像。天王像与罗汉像之间,两侧各有一尊受到崇拜但不知其名的历史人物造像,左侧者头戴皮帽,双目圆睁,神情庄重;右侧者头戴相帽,手持玉带、可能是丢弃功名富贵真心遁入佛门的信徒。
  石窟寺两侧的第二层至第七层,均为大小不一的佛像,每层佛龛置小佛约90尊,最小的佛像仅有20厘米高。
  千佛洞石窟建于何代,古史无载。据洞外残碣判断在明代还不知洞窟凿于何代,可见时代比较久远,并于明末战乱中遭到破坏。清代曾多次修葺,洞外至今仍保留若干残垣断壁,内有清代雕塑佛像六尊,其余大部分根据造型可能为朱、元、明时期雕塑。总之这处石窟中塑像数量之大,保存之完整,为汉水流域所罕见。
  现为旬阳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出处: 《安康史略》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