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文史资料》
《县志》云:“山在邑南八里,列翠屏于县治之前,奇峰突兀,高出云表,青兰欲滴。每秋夜,快明时,冰轮渡其上,凭城把酒,心目爽然。诵夜静山衔斗之句,若申法师邀我上虹桥,观霓裳羽衣舞耳”!
银山即银屏山,此山在县南长安坝乡。过江溯七里沟而上,越八庙坡(群众称八面坡),即至山麓,其山高出众山之首,远观之,山顶比较平直,两壁峭立,形似一堵屏风。每当秋夜,天高气爽,月光反照,山色如银,故名银屏。
此山,又名银洞山。因明代曾在此挖掘山洞,开采银矿。故有此名。《县志》载:“银屏山在邑南八里,有银矿。明神宗遣内使凿炼,百姓苦之。后敕封其洞,擅采者罪焉”。
《县志》对此景亦有诗句:
银岫巍峨架玉盘, 满城佳景属婵娟。
茅斋不必悬图画, 一幅分明吴道玄。
银山秋月,此景是欣尝银屏山反照的中秋佳布之夜的皎洁满月。月光如昼,山色似银。故,诗句中将满月比作玉盘。满城人们均在中秋尝月。尤其诗人在赏月中遐想万千。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的美丽诗句。“婵娟”系形容美好的月亮。“茅斋悬图画”,是出自《聊斋》劳山道土篇,画月成真月,坐地对饮之故事,使人心旷神怡。
银屏山巍然屹立,今虽时迁岁移,然风姿更胜往昔,永葆青春。
出处: 《石泉县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