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名胜故事》
安康新城有一张某,是个有名的富户。这天,他来到古楼街,请甘棠到家给其父张二先生画像,甘棠带上纸笔到他家,见过张二先生后,言定要五十两银子,张某虽惜金如命,但为慕其高名,只得忍痛答应。不到一个时辰,甘棠已把象画好,张某拿过仔细看了半天,心中遂起了歹意,说:“甘先生画的好是好,可就是不象我父亲。”甘棠是个明白人,晓得他有意在鸡蛋里头挑骨头,这种为富不仁的财主心疼白花花的五十两纹银,还不是想少给几个。“好吧,”甘棠起身卷画告辞:“我只有这个本事,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甘棠回到家中后,便在这幅画象下又添上几笔,挂在门外,引得过路人不由站定看看,认得的不免指指点点:“这不是新城的张二先生么?”“哦,张二先生还做过裁缝!”……原来,甘棠在画象下方添画一个案子,上面摆着尺、剪、熨斗和衣料等物,于是,这幅画就变成一个老裁缝正在缝制衣裳。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张二先生原来是个裁缝”的“新闻”好象长了翅膀,很快飞向新城,传到张家,把张家父子气得死去活来。在封建社会里,人分了三教九流,而裁缝的地位非常卑贱,属于末流。张氏父子哪能受得了这种侮辱?张某立刻跑上门来找“麻达” (谓:麻烦)张氏父子:“甘先生,我张某哪些地方对不起你,为啥这样作贱人?!” “张先生息怒,有话坐下慢慢说”,甘棠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态,赶紧让坐,“你这话是从何说起?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不要装洋蒜。你,你为啥把我父亲挂在门口?噢,不,你为啥把我父亲画成个裁缝?”甘棠笑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画的是个裁缝,你看哪点象你父亲?”张某自知理亏,张口结舌,软了下来:“这……反正这幅画你不能挂在门口。”张某一软,甘棠倒给硬了,“你这是啥话?我甘某以卖画为生,这“玩艺儿”是卖的货,谁敢说不叫我挂在门口?!”张某急了:“好好好,我情愿出五十两银子,把你这‘玩艺儿’,不,把这张裁缝象买回去!”甘棠用手朝画旁一指,“你看,言不二价,童叟无欺,售价纹银八十两。”张某哑巴吃黄连,只好自认晦气,兑了八十两纹银,把这个‘玩艺儿’拿走了。
出处: 《安康名胜故事》